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 第23章 第 23 章
    正所谓“同人不同命”。

    卫志勇在老家受苦受难的时候, 再一次跟随节目组回到侯寨村的卫昇等人,却受到了村民们的夹道欢迎。

    真夹道欢迎

    还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因为村道狭窄,节目组的大车进不去, 还是村长从村里借了三辆牛车来接他们的。

    可这一次, 哪里还用得上牛车

    村里人早早地等在村口, 节目组的车一停下来,村民们顿时蜂拥而上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

    只见大伙儿扛着扁担,挑着竹箩筐,你一点,我一点, 一下子就把节目组要搬进去的东西给瓜分干净了。

    落在后面的没分到东西,恨不得把卫昇他们几个的行李箱都扛上。

    卫昇他们哪敢让爷爷奶奶们给自己扛行李

    一双手死死拽着行李, 跟在大部队后面跑得飞快

    这一幕作为花絮,后面放在节目组官微放出来之后,差点没把网友给笑死。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 我陪兄弟回老家这个节目,真的是爆了

    就连一个小小的花絮都能出圈,而且还不是节目组花钱买的, 纯粹是网友们自来水安利, 硬生生把热度给顶上去的。

    也难怪村民们对节目组感激涕零。

    原来, 自从这档节目复播后, 因为没有极品, 没有撕逼, 画风在一众撕逼综艺里十分的小清新, 意外火爆出圈, 除了几个嘉宾之外,受益最大的,就是新一期节目里提到的这个侯寨村了。

    就连本省人都不知道,原来他们省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个连路灯都没装过的贫困小山村

    节目火了,侯寨村这个名字,也入了地方政府的眼。

    很快,当地的扶贫干部下来了,各项扶贫政策也下来了。

    短短几天内,侯寨村就收到了好几笔善款,扶贫办和村里协商之后,决定优先把这些善款用在村民最急需改善的问题上。

    包括帮助侯寨村拓宽村道,让运货的大车能开到村里去。

    计划给侯寨村安装二十个太阳能路灯。

    找来专门的施工队修缮古井,解决旱季老百姓要上山挑水吃的困境。

    听着村长一点点说着村里的改变,节目组众人心头也是暖呼呼的。

    同一时刻,正在看直播的网友们也是激动不已。

    刚开始村长说的那些修路啊、安装路灯啊什么的,他们还觉得这都是扶贫基操,感觉今天直播内容有点乏味。

    直到跟着镜头,听着村长慢吞吞的介绍,他们才知道,原来,村里开始修路后,很多虽然年纪很大、但还能干得动活儿的中老年人,都在施工队里打零工,每天都能赚到一百块钱左右。

    还有修缮古井,施工队挖上来的淤泥,要请人挑出去,挑一担子能赚五块钱,村里人都抢着干

    这活儿不但能赚钱,那井下面的淤泥,晒干了,撒到田里,也是天然的肥料呢。

    更让广大网友大呼刺激的是,卫昇居然真的说服了侯寨村那个竹木加工厂的小老板,做出了一批竹丝、竹板、竹木搓衣板之类的“体罚必备道具”。

    据说最便宜的竹丝,现在已经卖出去十几万单了由此可见,华夏的家长们,真是苦熊孩子久矣

    侯朋飞是个厚道的,他也知道,卫昇之所以这么热心的帮着他们出点子赚钱,归根结底,还是想借着他这个竹木加工厂,给村里多点工作岗位。

    正好竹丝、竹板、竹木搓衣板这些东西技术含量也不高,他索性也不让村民们跑到厂里来打卡上班了,就在村里张贴了一个收购清单,让村里人自己上山砍竹子回来做。

    按照他给的标准和要求做好了,挑到厂里,做多少,当场结钱。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村民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多赚点钱。

    别看村里这帮爷爷奶奶们年纪都不小了,晚上熬夜的劲儿,可不比年轻人小

    尤其很多老年人都容易失眠。

    以前晚上睡不着,要么就整夜整夜的开着电视机,本来想催眠,结果越看越精神

    现在好了,白天下地干完农活之后,到自家的毛竹山上去砍几根毛竹,晚上吃完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做手工,手脚利索的,一晚上就能赚一百多块钱

    因为做手工赚的比较多,导致原本很吃香的修路工程队那边招人都不太好招了。

    毕竟老人家年纪大了,挑石头太累,还不如砍几根毛竹,在家里坐着给竹木加工厂做计件的活儿呢。

    活儿又不累,挣的也不比修路少。

    你以为这就没了

    村里来了施工队修路,总要吃饭住宿、喝水消费吧

    加工厂生意火爆,要扩大生产,总要继续招人吧

    不知不觉间,谁也没有想到,节目组就在侯寨村做了一期节目,居然能给村里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这次过来,他们还是住在上次借宿的老乡家里。

    只不过,和上次进门就吸了一肚子灰相比,这次嘉宾们的待遇,跟新女婿进门也差不多了。

    老乡家的二层小楼,已经从上到下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厕所地上的瓷砖,砖缝里怎么都洗不掉的陈年老泥,都被刷干净了。

    厨房原本塌了一块的灶台,用水泥和红砖重新补好了。

    正好灶台是空的,道具组赶紧把金主爸爸赞助的李记调味料搬出来,商标对外,摆放整齐。

    厨房里甚至还多了一台冰箱

    嘉宾们惊疑不定地看了导演汪群好几眼,这老抠门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

    “看我干啥咱节目组啥条件你们心里没数哪有钱给你们置办冰箱这是村长儿媳妇带人搬来给你们用的”

    汪群没好气地怼了回去。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一点也不会过日子,就下乡录几天节目,居然还想买一台新冰箱

    “应该的你们只管放心用,我儿媳妇说了,要不是你们盘活了咱们村的竹木加工厂,她也找不到这么合适的工作呀。”村长乐呵呵地解释道。

    卫昇这才知道,原来,竹木加工厂爆单之后,侯朋飞两口子根本忙不过来,只能从村里招了两个会用电脑能打字的客服。

    村长的儿媳妇高中毕业,因为生孩子,这两年一直在老家全职带娃,农村也找不到适合年轻人做的工作。

    原本她打算再熬一年,把孩子带到能上幼儿园了,就和老公一起进城打工。

    正好侯朋飞那边要招客服,就在村里上班,每个月工资2500元,虽然不多,但村里花销少呀,还不用租房子,吃饭也是在家里,每个月2500元都能攒起来,这么一算,可比进城打工划算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她就能留在老家陪女儿了。

    以前没生孩子的时候,看到村里其他女人,生了孩子就丢在老家,自己进城打工,她也觉得没什么。

    可等她自己有了孩子,看着软乎乎的小丫头,眨巴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依恋地看着自己,一会儿见不到,就“妈妈、妈妈”的四处找着,找不到就开始掉金豆子了她怎么舍得离开

    竹木加工厂的招聘,让一个差点成为留守儿童的小丫头,能够在妈妈的陪伴下,无忧无虑地长大。

    而另一边,因为在节目里和卫昇的互动,而得到了特别关注的侯婷婷一家,也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特别关照。

    县妇联已经和侯婷婷结对,以后每年都会承担她的学费和一部分生活费,有了这笔帮扶资金,侯婷婷只要学习不差,以后考大学应该是不愁了。

    侯奶奶现在赚的也比以前多了。有了卫昇这边的销路,老人家再也不怕采回来的山野菜烂在手里了,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这段时间,光是卖各种山野菜,她就挣了好几百

    平时没事她也没闲着,从加工厂接散活儿回家做。

    侯奶奶手劲儿大,做出来的竹丝结实耐用,速度又快,一晚上就能做两三百根竹丝,一根竹丝的收购价是五毛钱,三百根就是150块钱。

    山里的竹梢头又不值钱

    绑竹丝的麻绳也是她自家种的黄麻搓的绳子,也不用什么成本。

    这么算下来,侯朋飞那边要是常年收购的话,光是给厂里做竹丝,侯奶奶一个月就能挣三四千元

    要知道,在他们侯寨村,以前普通人家,一年也攒不下来这么多钱啊

    别看他们种粮食,每年能卖个万把块钱的,可去掉种子、化肥、农药的钱,还有旱了大水,洪灾绝收的,再加上收粮食的时候还要请人帮忙,每年实际落到他们手里的钱,其实少得可怜。

    侯奶奶家也有一亩多的水田,但是她老人家非常精明,从来不种水稻。

    稻谷卖不上价钱啊

    辛辛苦苦大半年,种出来的稻谷,才卖一块多一斤一亩地去掉成本,赚到手的一千块钱都不到

    以前侯奶奶都是在水田里种芋头。

    芋头只要种下去了,病虫害很少,几乎不需要怎么管理,他们这有一种红瓤的香芋头,刚上市的时候,能卖到六块钱一斤呢。

    而且芋头苗也能砍回来,剥掉皮,做成酸芋头苗,拿到镇上摆摊卖,一斤也能卖两块钱。

    侯奶奶过日子精打细算,每年还会在种芋头的水田里放两桶鱼苗。

    这样等芋头收获的季节,田里的鱼也能吃了。

    这些鲤鱼和小鲫鱼,本地人习惯把它们做成熏鱼干,农忙的时候来不及做菜,就焖一大锅红薯稀饭,蒸一盘熏鱼干,就着一块鱼干,就能吃掉一大碗红薯粥

    听说卫昇他们又来村里录节目了,平时过日子抠抠搜搜的侯奶奶,亲自去自家芋头田里,抓了半篓子最肥的鲫鱼送过来。

    卫昇要给她钱,被侯奶奶凶巴巴地怼回去了。

    “就许你帮我家,不许奶奶我送你几条鱼吃”

    “你们给我家婷婷买的新书包,还有那个书桌、台灯、学习椅,那都不要钱”

    “再这么客气,小卫你下回可别来我家收东西了。”

    说罢,侯奶奶提起鱼篓,转身就跑,仿佛生怕慢了一步,卫昇就要把钱丢到她鱼篓里一样。

    紧接着,村里其他人家也送了些吃的用的过来。

    有还没宰杀的土鸡土鸭,熏得表皮焦黄的腊肉,自家晒的各种干菜,菜园子里刚摘的新鲜蔬菜

    总之,上回卫昇他们需要努力赚钱买的食材,这一次,他们甚至都没来得及到村里买,村民们就抢着来投喂他们了。

    看着厨房地上堆了满满一堆各种吃的喝的,嘉宾们忍不住红了眼圈。

    正在看直播的网友也沉默了。

    侯寨村有多穷,看过前两期节目的人都知道。

    这里家家户户都养鸡,但他们从来都不吃鸡蛋,就连家里的小孩子都知道,鸡蛋是要拿去换钱的。

    至于下蛋的母鸡,那更是晚上睡觉都必须捉回屋子里好好关起来,免得被黄大仙给叼去了。

    之前还有一些乡村题材的综艺还拍过这个话题呢,说是嘉宾觉得当地老百姓把鸡鸭和猪关在家里养,太不卫生了,费劲巴拉的砍树锯木头,给老乡在院子里重新盖了一座特别文艺的牲口棚。

    当时就把一些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观众给整无语了。

    喂你们不会真以为,农村人就喜欢和牲口住在一起吧

    那不是没办法吗

    鸡鸭猪牛可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财产

    都养在院子里,屋子里倒是干净了,可万一被人偷了,你让人家怎么活

    可现在,这些平时珍贵得舍不得自己吃的土鸡、土鸭、土鸡蛋,老乡们你家拿一点,我家拿一点,几乎快把小小的厨房给塞满了。

    陈梦洁吸了吸鼻子“卫昇,你说侯寨村有没有什么项目是我们可以投资的我卡里还有几百万零花钱”

    卫昇“”

    他突然不想奋斗了o╥﹏╥o

    富婆你别看那几只鸡鸭了,看看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