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 第49章 水调歌头
    苏轼和苏辙兄弟学成之后, 进京赶考,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来到了欧阳修面前。

    与此同时, 天幕出现新的画面。

    欧阳修的演员担任礼部考试的主考官, 手上拿着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 和同僚赞不绝口“这篇文章引古喻今,说理透彻, 见解独到,这人有状元之姿啊”

    刑赏忠厚之至论里面阐明了以仁治国的思想,别说言之有物, 简直千古传诵。

    同僚看了, 也拍案称奇“好多年没看到这么头头是道的文章了。不如把他定做第一名”

    欧阳修的演员提起笔,正准备标个第一, 结果转念一想, 不对, 他的门生曾巩也参加了这场考试。

    这篇文章不会是他的好徒弟曾巩写的吧

    如果把曾巩点成第一的话, 那么放在别人眼里不就有黑幕了吗

    欧阳修思来想去, 只能忍痛割爱,把这篇文章定为了第二。

    结果试卷批完,大家拆开名字,却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是曾巩,而是陌生的苏轼

    欧阳修等人“”

    闹了一场大乌龙,不过结果是好的,苏轼还是顺利被录取,还因此成了欧阳修的门生。

    为什么会闹出这种乌龙呢那是因为宋朝终于开始糊名字了。

    唐朝的科举考试, 不糊名字, 人家阅卷老师一看名字, 居然是宰相之子,立马点为第一。纵使文采高如李商隐和王维,也得屡屡落榜。

    宋朝开始,科举考试才算有名有实。

    天幕此话一出,大唐的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都陷入沉默。

    别骂了,别骂了,已经在改了

    天幕把苏轼写的文章全文都放了出来。

    文书官员正在疯狂记录苏轼的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轻咳两声,耐心地看起苏轼的文章,越看越觉得不错。

    “天幕放了这么多诗人,朕很少有看见政论写得好的诗人,苏轼算是个例外,始皇论如此,这篇文章也是如此。”

    “爱卿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房玄龄颔首“这篇政论不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能写得出来的,文风非常老辣。臣觉得极为优秀。如果稍经打磨,必定是个宰辅人才。”

    唐太宗李世民闻言更加喜悦,吩咐抄录的官员“快点记下,每个官员都领一份,写一下自己的见解。”

    文武百官头皮发麻,没想到天降作业,看个天幕还要写读后感

    唐太宗李世民感慨“苏轼不仅诗文写得好,也很有政治见解,这样的才子接下来一定会节节高升吧。”

    房玄龄点头说道“定是如此。”

    诗人王维此刻正在兴致勃勃地望着天幕,天幕之前在介绍他的时候,说苏轼喜欢他的画作,所以他对苏轼还蛮好奇。

    他闻言有些无奈“这天幕,怎么老是提起在下落榜的事情”

    裴迪“他也没有说你才华不够,只是说制度不行。如果你我身在宋朝,是不是就好多了大唐的科举考试太乌烟瘴气了。”

    王维拿着扇子的手微顿“你忘了那靖康耻吗”

    裴迪瞬间收回了念头“还是大唐好啊。”

    不光是王维,连远在老家的李贺也是这么想的。

    他因为避讳这种搞笑的理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其实打心里厌恶大唐的科举。

    可想到大宋接下来的命运,便一点都生不起向往之情了。

    在大唐考不中,只是没有办法走仕途,可大宋居然要被异族人的铁骑踏破中原,简直太耻辱了。

    总之,大唐人爱国靠大宋

    欧阳修觉得这篇文章很厉害,可他还没有想到,这里面还藏了一个秘密。

    与此同时,天幕放出新的画面。

    这一天,欧阳修还在品味那篇考场满分作文,正好碰到苏轼,便好奇地问“你那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典故,说尧帝的时候,有个人犯罪,尧帝三次都赦免了他。这个典故是哪里来的我怎么没看过”

    苏轼脸不红心不跳“在三国志孔融传的注解里面。”

    苏轼走了之后,欧阳修好奇地翻开三国志,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这个典故。

    直到下次苏轼来的时候,欧阳修又问起这件事情“你到底是在哪里看的我怎么完全没找到”

    苏轼一本正经地说“当年曹操灭袁绍的时候,把甄姬赏赐给了曹丕。

    孔融对此不满武王伐纣的时候,周武王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这是祸国的源头。

    曹操表示自己

    没听过。孔融就说自己根据现代的事情来推测古代的情况。

    我今天不过是学习了一下孔融,编造了一个典故。”

    欧阳修“”

    王安石负手而立,冷眼望着天幕,不吝啬地说了一句“狡诈之徒。在诗文中就敢作假,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

    老妻笑着说“他之前陷入案子,即将被处死,你上奏折,说朝廷不应该杀名士。你都觉得他狡诈了,为什么还替他求情”

    王安石面色微僵,顿了顿,方才说道“我那不是替他求情,我是为所有读书人求情。大宋朝从不轻易杀读书人,皇帝不应该替他开这个先例。”

    老妻但笑不语,仿佛尽在不言中。

    王安石见妻子好像不相信自己说的话,冷哼一声“这排榜单的人根本不了解他,不然也不会把他排上去。”

    “他何止狡诈,他还狂妄无知。”

    “之前我请他到家里来做客,我写了一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风吹过菊花,菊花瓣落在地上,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苏轼还偏偏觉得我写错了,觉得菊花只会在枝头上枯死,根本不会落在地上。”

    “他给我加了一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我看他啊,就没看过几朵菊花,还偏偏要来和我犟嘴。活该,现在被贬到黄州去了吧。”

    “听说黄州那边菊花也多,不知道他有没有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在王安石眼里,苏轼就是个标新立异的大杠精

    远在黄州的苏轼望着天幕,手心有点出汗。

    他没想到排到第三的人居然是自己。

    他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思想斗争了一会,便接受了这件事情,并且自得其乐。

    有一天,能和偶像肩并肩,太棒了。

    他笑意盈盈“呵呵,看来轼前途不可限量。不知道王介甫看到这天幕,会如何羡慕子瞻呢他写诗没有常识,可是一首都没有上榜哦。”

    苏轼向来直言不讳,不会把吐槽藏在心里,见谁就嘲讽谁,说是苏小刀也不为过。

    他听到天幕说他乱编典故,也不害臊,反正这一切都是写作文需要。

    张怀民有些汗颜,也有些好奇“他写诗怎么会没有常识”

    苏轼把菊花的事情说了一遍“他说风吹黄花满地金,菊花瓣怎么可能落在地上”

    张怀民眨眨眼“可是黄州这边有一种菊花叫做落瓣菊,风吹黄花确实会满地金。”

    苏大胡子手上的动作一紧,差点把胡子揪下来“真的假的”

    张怀民“寺庙里还种了一茬呢,不信的话我带你去看。”

    苏轼来到花坛前一看,此刻正是深秋,还真是满地黄花。

    苏轼陷入沉默,有些尴尬,疯狂甩锅“咳咳,原来如此,这不怪我,都怪他不跟我解释,有什么误会讲一下,我不就懂了吗

    他真的是寡言少语,害死我了。”

    张怀民:“”

    苏轼兄弟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被推荐参加制科考试。面对公务员考试,苏轼的策论依旧写得很好,被定为第三等。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第二等是虚设的,所以第三等就是第一等。

    宋朝的几百年里没什么人能拿第三档,所以苏轼被称为“百年第一”。

    据说,连宋仁宗看了他的策论,都惊呼此子是个宰相的人选。

    按道理来说,接下来苏轼的仕途要一帆风顺了。可惜,他的运气有点背。

    他的母亲过世了,他必须得回家守孝。又过了几年,他的父亲过世了。

    相当于,他的仕途戛然而止,黄金时间全在老家守孝。

    终于,孝期满了之后,苏轼回到了朝廷。宋仁宗已经去世,宋神宗上位。

    他赶上了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为什么要变法那是因为大宋不变法不行了。

    内部,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国库空虚。

    对外,宋朝每年向西夏送七万两银子等东西,向辽国送二十万两银子等东西。

    军事上,宋太祖搞了杯酒释兵权,从此拉开了大宋武将地位低的序幕。到后来,居然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直到打仗的时候,才会让将军领兵。这还打什么仗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天幕此话一出,无数世界的人震撼不已。

    汉武帝刘彻很难想象这种情况,好奇地问“卫青,霍去病,如果朕平时不让你们去带兵,直到打仗的时候,再让你们去统兵,你们打仗能打赢吗”

    卫青和霍去病一想象那个场景,只觉头皮发麻,纷纷摇头,异口同声“做不到。”

    卫青生怕汉武帝刘彻也动了这种念头,连忙说道“将领如果不熟悉士兵,如何排兵布阵就算是兵仙转世,也束手无策。”

    汉武帝刘彻看出他的担忧,摆摆手“朕不会打仗,就不指导会打仗的人了。”

    他话音落下,众人皆松了口气。

    外行指导内行,实在太可怕了,还好陛下没一拍脑门,运用大宋的方法。

    汉武帝刘彻感慨“这大宋的开国皇帝真荒唐怪不得被外族人打得落花流水”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如果知道汉武帝对他说风凉话,估计要连声喊冤。

    他额头青筋直跳“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混乱不堪,那是因为武将权力太大。朕只不过是吸取了他们的教训,才会杯酒释兵权。”

    “而且,朕从来没有把武将压制到这种地步”

    “到底是哪个混蛋,把武将弄成这副模样”

    赵匡胤其实对于守边大将依旧给了足够的权利和信任,只是不让这些大将军掌握政治上面的权利,让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力分开,杜绝唐朝藩镇的形成。

    他重文抑武,只是压制武将的权利,这对国家稳定来说是有意义的。

    赵光义见哥哥生气,连忙打抱不平“对,太离谱了,到底是哪个王八蛋想出这么蠢的招数亲手把大宋送到了悬崖上面”

    赵匡胤得知未来弟弟会篡位之后,对弟弟实行了一次杯酒释兵权,抢走了弟弟的权利。

    赵光义目前只能做个富贵王爷。他越发感觉得讨好哥哥,最近一直在身边随侍。

    谁知这时,便听天幕说宋朝开国的时候,还没有这么打压武将。到了什么时候出现改变呢其实是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

    宋朝的祖宗家法主要是赵光义制定的。

    他上位之后,看辽国非常虚弱,所以决定趁他病要他命,收回燕云十六州,于是御驾亲征。

    结果他直接送了快递,大军惨败,连皇帝都差点被俘虏了。

    据传,他的屁股被射了一箭,乘坐一辆驴车,和开挂一样,一夜狂奔七十公里,创造了驴车速度的世界纪录。

    从此,宋太宗赵光义一战封神,被称为“高粱河车神”

    经过这次高梁河惨败,宋太宗赵光义意识到根本打不过,开始重文轻武。他哥哥只是打压武将,到他这里开始轻视武将。

    他给整个大宋埋下了巨大的地雷,他的子孙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天幕还出现了很多弹幕,全在刷什么“高粱河车神”“驴车飘移”,人气完全不亚于苏轼。

    可大宋的人们却高兴不起来。

    开国皇帝赵匡胤“”

    好啊,原来靖康耻的源头居然在他弟弟身上。

    弟弟赵光义“”

    好损啊

    原来他刚刚骂的蠢货,一直是他自己

    赵匡胤看向身旁的宦官“把朕的鞭子拿来,拿那个最大的。”

    最重的鞭子往往打起人来越疼。

    弟弟赵光义惊恐不已,弹跳而起“哥,不要啊,我是你亲弟弟。”

    赵匡胤冷笑“让我看看,你逃跑的速度是不是有那么厉害”

    那一天,男人的哀嚎响彻整个皇宫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下无数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外号。

    汉高祖刘邦听到天幕所说的话,一个没忍住笑出了声。

    后世人真是促狭鬼

    什么车神,真的笑死了。

    汉高祖刘邦看热闹不嫌事大,让宦官找来车,吩咐另一位真正的车神夏侯婴。

    “他凭借驴车一夜奔袭七十公里。我们试试看是不是能跑这么远吧”

    他简直羡慕死了宋太宗的技能,如果他能有一半的速度,也不至于被匈奴围在白登山啊。

    他也想练出这种速度,这样以后再御驾亲征,就不会被匈奴围困了

    别人在看热闹,武德充沛的唐太宗李世民脸都黑了。

    他们一个唐太宗,一个宋太宗,谥号是一样的,结果对方居然靠逃跑出名。连带着唐太宗都感觉这个谥号不干净了。

    他真想把宋太宗开除太宗籍

    他皱着眉头,收回思绪。他也听说了唐朝后来藩镇问题严重,后来还引发了严重的造反事件。

    目前百官都在思考该怎么从根源杜绝。

    他吩咐文武百官:“赵匡胤的做法倒是有一定可取之处,让军政分家,这样武将就不会做大。爱卿们可以记录一下。不过他弟弟的还是算了。”

    天幕接着说道宋太宗制定的祖宗之法弊端重重。宋仁宗也用范仲淹等人实行过庆历新政,结果失败了。

    宋神宗上位之后,感觉再不改革祖宗之法。这大宋就要完了,所以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出来之后,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是革新派,一派是守旧派。

    司马光对王安石算是全盘否定。

    苏轼觉得王安石变法有可取之处,但推行得太草率了、让百姓苦不堪言,应该再商量一下细节。

    当时朝廷有些脱离变法的初衷,只看站队。官员凭借站队谋取官位,结党之风很盛。

    苏轼不结党,一心为民,好像只有他在认真在考虑变法,导致在两派都落不了好。他提出了很多有建树的意见,都没有被采纳,反而被排挤。

    他感觉这个朝廷好烂,也担心自己影响弟弟的仕途,所以申请外任。

    他心里有牢骚要发,喜欢写诗,每个到一个地方就要写。在杭州,他写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把西湖唱得天下闻名。

    后来,他来到密州当长官。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苏轼的演员来到密州。

    苏轼不仅是个诗人,画家,美食家,其实还是个治水专家。

    他身披蓑衣,脚穿草鞋,亲自参加抢险救灾。灾后,他又在当地加固防水工程。

    在苏轼的治理下,当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苏轼望着百姓安居乐业,密州一日比一日转好,被朝廷冷遇的郁闷消散了不少,脸上也有了笑容。

    他年少的时候,就已经是文坛大佬了,仕途的失意并不影响他诗坛上的名气。

    很多本地的文人邀请他参加聚会。

    中秋夜,明月当空,月光洒满地面。

    周围的文人说道“今日中秋,皓月当空,不记录下来可惜了,大家不如写一篇文章,纪念这个风景独好的中秋。”

    于是,很多文人都开始吟诗作赋。

    苏轼想起了自己的弟弟苏辙。如今,他们的父母不在了,只有他们兄弟相依为命。明明中秋节是团聚的日子,弟弟却远在济南,不能见面。

    月亮啊月亮,你为什么偏偏在我跟弟弟离别的时候如此团圆

    他举杯望月,心中惆怅,写下了那一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

    有文人评价,水调歌头一出,其他中秋节的诗词都废掉了,从此没有人再敢写中秋咏月的词

    天幕此话一出,无数文人顿觉不满。

    这话也未免太打击人了,中秋诗词一直是个热门题材,古往今来无数人写过,

    苏轼的这篇凭什么当第一

    他们的笔都很厉害。如果苏轼不足以服众,他们定要喷死他

    高适听见这水调歌头这么厉害,有些不满“太白兄也有很多咏月的诗歌,怎么就比他差了”

    李白看到天幕中的中秋节,正有些惆怅。

    关于咏月的诗,他也有把酒问月,还有静夜思。

    他年轻的时候一直游山玩水,花的都是他爹的钱。结果花钱太奢侈,很快口袋干干净净。

    他住在旅馆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想爹了,想爹的钱。

    李白收回思绪,含笑说道“苏轼能不能当第三,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紧接着,天幕便放出来完整版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高适本来还有些不以为意,结果越看越惊讶,眼睛睁得老大。

    他还以为苏轼会直接描写明月的美,结果第一句就惊掉了他的下巴。

    苏轼居然想问青天,明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这这这,光是这第一句,就饱含哲理。有屈原天问的色彩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