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水兵从这里跨上战舰 > 第三十章 上舰实习得真知 2
    第三十章上舰实习得真知(2)(2015716)

    劈波斩浪万顷间,天海一色多壮观;

    静听拍岸摇篮曲,军港之夜也嫣然。

    机器隆隆声震耳,舱内腾腾热气漩;

    今时学得真本领,他日讲台谱新篇。

    仁孝和袁新被安排在了一个舱室,由于舱内只有几个上铺空着,应该是舰艇上有休假探亲的回家了,所以都安排在上铺住下。船舱里尽管不像军营宿舍那样宽敞,显得狭小拥挤一些,但是看起来保持的也是干净整洁。由于仁孝和袁新学的虽然都是内燃专业,但是机器型号不同,被分在了两个班。仁孝在前机班,袁新在后机班。这两个班里有几个新分上舰艇的的战士,其中一个是仁孝的战友刘彬,原来在一班。这一晃儿,仁孝和刘彬已经好几个月没见了,见了面特别的亲热,就好像多年不见的老友,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虽然刘彬有点内向,平时不爱说话,在一分队训练的时候也不在同一班,但是毕竟在同一趟列车入营的,又一个屋里住了九个月,一起摸爬滚打,早就在彼此心灵深处打上了“战友”的烙印,有了刘彬的指引和帮助,仁孝在船上没有了初来乍到的拘束和惶恐,很快和前机班的新兵老兵打成了一片。

    “这根是进油管,这根是淡水管,这根是海水管,这是截止阀,这是”。刘彬带着仁孝在机舱里熟悉着管路。“这个管路的走向是这样的,你看这是标识,”。刘彬很认真的讲着,好像有点如数家珍一般。“可以呀,这几个月下来,机舱里的这点事儿已经门儿清了,看来下了不少功夫。”仁孝看着刘彬的进步有点刮目相看,在专业训练期间,刘彬的成绩不算好,比起仁孝来说简直是望尘莫及,看来自己还得真的好好学习学习,于是拿着笔记本一一记录着,管路布局都认真的画了草图,做上了标记。

    “那可不,上舰以来真的下功夫了,每天下来熟悉机舱情况,管路、阀门、部件不能说闭着眼睛都知道在哪儿,也差不多。”刘彬有点得意地说着,这次他终于在仁孝这个他以前都根本无法企及的专业尖子面前找回了一些自信。“瞧你美的。”“你专业学习的时候理论功底却是扎实,但是毕竟不是舰艇部队,实操还是差不少呢。”刘彬以前光听仁孝的讲解了,也开始夸夸其谈了。

    “事儿确实是这样。我们专业训练机构还需要进一步跟舰艇部队加强合作,将来培养出来的新兵上船就直接操作。”仁孝一边思考着一边说。“熟悉管路和机舱布局是第一步也是前提,油、水、气的供应,这是发动机器,维持整个机舱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随着舱门的打开,前机班老班长下了机舱,听到刘彬和仁孝说话,接着话茬儿说。

    “郑班长,您可是咱船上主机的权威,还是您给仁孝讲讲吧。”刘彬见到了权威人士,可不敢再充大头了。“郑班长,您就讲讲吧。”仁孝恳求着。“好,我看仁孝也是个肯学习,肯用心的好兵,那我就说说。”“仁孝可是我们队里乃至全大队的专业尖子,不然怎么能被留作教员呢?是吧!”郑班长点点头,很认真的讲了起来。仁孝就像小学生一般听着,手中的笔刷刷点点,不停地记着。

    “郑班长,能不能实际操作一把,就像你们舰艇离港、进港一样全程演示一把。”仁孝试探着问了一句。“这可不行,舰艇上有纪律,不能随意启动机器设备,有的时候副机可以启动,但是主机绝对不行。在舰艇停泊期间,只有每天的保养检修和定期的试车,除此以外,除非有领导的指示。不过明天就是试车的时间了,再等一天吧。”

    郑班长、刘彬、仁孝钻出机舱的时候,舰艇上已是饭香四溢。水兵的伙食标准比陆勤灶高多了,舰艇上的晚餐虽然也只四菜一汤,但比训练大队的含金量还是高,清蒸鲈鱼、红烧狮子头、红油拌海带丝、素炒空心菜和紫菜蛋花汤,更充满十足的“海味儿”。

    “仁孝,多吃点,比在训练大队吃的好多了。”刘彬跟仁孝夸耀着。“确实强不少,这就是陆勤灶和海勤灶的区别吧。舰艇上人少,是小灶,菜做的也精细,味道也不一般。”仁孝点着头。“那是训练大队一个学兵队都一百多人,大锅灶肯定是差着很多。”袁新一边夹着菜一边说。

    晚饭过后,仁孝、袁新和刘彬在甲板上闲聊。落日慢慢降下余晖,淡淡的夜幕渐渐笼起,海风吹拂着脸颊,带来阵阵清凉,波涛轻轻拍打着船舷和码头,舰艇犹如襁褓里的孩子随着摇篮不停摇曳。这时,一曲悠扬的《军港之夜》响起: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远航的水兵多么辛劳,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远航的水兵多么辛劳,待到朝霞映红了海面,看我们的战舰就要起锚。”

    “水兵的生活真的很惬意。”仁孝忍不住感叹。“主要是苏小明的声音真甜,那可是咱们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合唱队的著名独唱演员,这支《军港之夜》可是她的成名曲。”袁新接着说。

    《军港之夜》刚刚结束,一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响起: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啊,海军战士红心向党,严阵以待紧握钢枪,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有丰富的宝藏,我爱睛朗辽阔的海空,英雄的战鹰在展翅飞翔,啊,穿云雾跨海浪,海空战士斗志昂扬,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矫健的海燕在暴风里成长,我爱大海的惊涛骇浪,把我们锻炼得无比坚强,啊,战舰奔驰劈涛斩浪,毛主席挥手指引航向,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仁孝、袁新和刘彬躺在甲板上,吹着海风,听着海浪,欣赏着歌曲,正在享受着这份水兵独有的惬意,舰艇上的集合铃声响起,值班员的声音响起,“全舰学习”。三个人咕噜身儿起来,立即跑进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