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到古代赚钱养崽崽[种田] > 正文 88. 第 88 章 贪多嚼不烂
    付奕闻言颔首, 看向沈若道“多谢割爱。”

    沈家村瞧着不富裕,未来储水镇也是他的治下,他总得多了解一番。

    付奕先前问了村长村民们都吃些什么, 说是大多与他家相似,吃些自家种的蔬菜和黍米、玉米面、红薯这些,现在能吃上白米饭还是因为刚秋收了稻子交完粮税,家中才有些余粮。

    但是一般人家都会将剩下的新米都卖出去换铜钱。

    不过哪怕是像村长家这样的, 也不是每一顿都能见着荤腥的。

    所以这小哥儿做卤味估计也不是常事, 应该是非常难得的一次, 而且人家做了是给他自家吃的。结果他的得意弟子上门去买人家的口粮,这不是割爱是什么

    沈若回以一笑, 道“不客气。”

    “都坐下吃饭吧,若哥儿你也别着急走,在我家吃。”村长过来招呼着,脸上带着笑。

    “不吃了村长, 我过来是想借用一下你家的纸笔, 写一下方子。”和村长家关系亲近些, 沈若就比较好开口。

    村长自然答应, 他经常要处理村中事物,笔墨纸砚是常备的。

    “家中还有许多事,我说完就走,麻烦你来写方子。”沈若对陈作舟道。

    两人一同进了村长家的屋子,里头有张桌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

    门敞开着, 毕竟一男人一小哥儿不能单独在一处, 能让外面人看见就没事。

    沈若说,陈作舟提笔写。

    写满了整一张纸才写完。沈若还顺带提了做卤味时候的一些小技巧,这可都是由时间检验, 摸索出来的窍门,有了这个到时候复刻卤味可就方便许多。

    陈作舟给他结了银钱。

    拿了二十两沈若表面淡定,心里乐开了花。不管赚钱多少,只要有钱赚那就是开心啊

    这二十两刚拿到手沈若就已经想好该如何花了。

    银钱放在家里攒着可不像母鸡会下蛋,是死的,所以得花出去再赚回来,这样银钱流通起来才能越来越多

    但是该如何花也是有讲究的,若是大手大脚买东西那肯定是不成的,那样不能创造收益,只是花钱了。

    所以钱要花,自然是要花在刀刃上。

    沈若决定之后去镇上帮蓝帆的忙,盯着自家品牌推出的时候,去繁华些的街上实地考察一番,等以后库存多了之后就去花钱租个小摊。

    家里那五百多张布头得请人来家里做工,之前九十斤布一天就能做成,那这次要是人多肯定也成

    再往后小摊要是能迈入正轨,就能每日有稳定的营收,到时候不一定要他自个儿在摊子上守着,要是家里有人空着那都能顶上,实在没人空闲花钱找可靠的人去守着那也是可行的。

    沈若越想眼睛越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此刻他给完方子,跟村长他们道别,这就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家去了。

    村长也不强留,知道沈若就是客气,你说这给完方子在这儿吃顿饭又怎么了昨儿给的卤味可都是好货,村长也爱吃极了,还想着以后沈若再卤自家带些食材过去给他卤一起呢

    付奕又吃了顿饱饭,原本早食只喝一碗稀粥便饱了,这会儿有沈若送的卤味就着吃,一连吃了两个大馒头,还喝下去一碗粥。

    明明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但在美食面前,完全没有了原则。

    于是他果不其然的吃撑了。

    但是作为一个长者,他自然不能表现出自己竟然沉迷口腹之欲吃的肚皮浑圆,这会儿就只是站起来,道“多谢款待,我四处走走,瞧一瞧你们村。”

    陈作舟从小到大吃过的都是山珍海味,卤味也不是没吃过,这对他来说不算稀奇。但这沈若做出来的卤味吃起来还真是有别样的山野风味,跟他在京城酒楼里或是自家厨子做的,就是大有不同。

    说是全大宇最好吃的卤味也不为过

    而且还特别合老师的口味,陈作舟对它就非常有好感。

    他也吃得差不多,听见老师要出去走走看看,便也跟着起身。

    “让小儿带你们逛吧咱们沈家村里有条小溪,边上有座山,最大的地方就是晒谷场了。边上都是田地,其他地方倒是没什么好逛的。”村长道。

    村长的大儿子还吃着馒头呢,这会儿听见了立刻放下了。

    “不必,我们就在外头随意走走。你们安心吃着。”付奕道。

    他们师生二人在这儿呆了一夜,感受了和别的村子不一样的热情,也许也是因为吃饱了,所以心情也开朗不少。

    听他们都这么说了,那村长也就不强求。村长儿子继续啃自己没吃完的那大半馒头。

    客人出去了,村长家就热闹起来。

    “爹,沈若做的这卤味是真不错,太香了。我觉着我还能再吃下一个馒头”村长小儿子头也不抬道。

    村长大儿子抬手敲他一下,一脸嫌弃道“吃吃吃,你都吃了三个大馒头喝下两碗粥,今儿跟我出去做工去,不然哪儿能让你这么吃。家里都给你吃穷了。”

    村长闻言笑道“都多吃点,今年收成好,家家户户都有了些钱攒着。村里眼看着就要越过越好咯”

    村长媳妇端着碗,夹了一筷子卤豆干,吃下去说道“也不知道沈若卖方子得了几个钱,这么好吃的东西若是他自家做了拿出去卖不是能赚的更多也不知道这孩子是咋想的。”

    村长眼睛烁亮,说道“这孩子会来事,之前听村里人说他找人做了小东西带去镇上卖,他脑瓜子灵光能想出不少新东西,不愁没钱赚的。”

    “况且这孩子还对村子有感情,是个重情义的,村里要建厂子的事儿就是他出的主意,那要做出来卖的东西又是他发明的,你说这孩子还差卤味方子这点儿吗”

    “也许他巴不得卖方子得钱呢。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他怎么可能又要忙着这些事儿,还要去开个卤味铺子”

    贪多嚼不烂,这个道理他年纪大了才明悟,沈若才十九便已经知晓了。

    村长什么都看得透透的。若是沈若没有崭露头角让他看见未来能有出息的一面,那他必然只会把沈若当成一个村里的普通小辈,没什么特别的。

    但是一旦让他瞧见了蒙尘下的珠玉本质,那他肯定要做些什么,一定不能让这样的人寒了心。

    就像当初顾允还小的时候,他便发现这孩子聪明异常,所以资助了一年让他蒙学。不过那孩子也是个脑瓜子灵光会挣钱的,小小年纪就知道去书屋里头抄书,没两年便将银子全部还来了

    村长媳妇暗自点头,不再继续说了。

    “你俩镇上那活儿还没了结”村长问自己两个儿子。

    “今日是最后一日了。”

    “那成,明儿你俩去沈若家帮忙搬黄泥去,别收人家工钱。”村长道。

    “好,听隔壁猛虎说,沈若家包一餐饭,香得很我早想去了。”小儿子笑着说道。

    沈若从村长家出来之后就先去自家地里摘点番薯藤,这边正巧有条往田地去的路。

    田垄上的番薯藤好久没扯了生长了一大片,绿油油的瞧着就喜人。

    家里请了工人搬黄泥,出力气的活儿就得吃的咸一点。

    今儿周婶家里有事,那午食的事儿就得自己家操心了,不过就是炒个菜倒也不费事。

    只不过撕番薯藤的皮麻烦一些,但是家里人多倒是不怕,而且掌握技巧了其实也很快。

    沈若捧着一大堆番薯藤往家去,路上正巧遇见了出来随意逛逛实际上是消食的师生二人。

    互相打过招呼,沈若便告辞了。他赶着回去准备食材呢,而且早食都还没吃,这会儿都饿了。

    付奕和陈作舟在村子里闲逛,遇见了村民便会随口问问。

    住得好不好衣裳和被子可够每日大多都吃的什么还会问问地里的收成。诸如此类的问题。

    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太好的。

    他们又会和人随意聊聊,想进门去看看。不过不用亲眼瞧见了就知道,肯定都比较破旧。

    这都是泥瓦房,好些人家里头连一件像样的木头家具都没有,而且脏乱。

    穷苦人家想要吃饱都很难了,每日奔波着,忙着地里的活儿或是去做工,家里要是没个勤快的媳妇或是小哥儿,那家里就不可能整洁。

    而且他们算是发现了,他们村里的人都不爱丢东西,什么破烂的都还留着,最后堆在一块儿,乱七八糟。其实好些东西根本没有用了,以后也不会派上用场,但他们就是不丢。

    陈作舟一路走来那眉头就没下去过,村长家算是整洁了他也有些不适,倒不是说他娇气,只是那床板太硬他睡不惯。

    但是现在瞧见了其他人家的样子,顿时觉得村长家真好啊

    要是让他睡在那又脏又堆满了东西的床上,他恨不得在马车里住一宿。

    付奕轻叹口气“像这样穷困的村庄不再少数。”

    像这样的穷村要发展起来其实很难,得有充足的银钱打底,不然哪里能扒拉起来

    可是大宇朝先前遭受过重创,人口锐减,近些年国库空虚,哪里还能拨钱到这穷乡僻壤呢

    他作为知府,能帮得上忙的事其实很少很少。更多的,只能靠他们自己努力。

    他们往村中心的晒谷场走去,发现那里搭了好几个简易的草棚子,外头用油布给裹住了,周边堆着许多摆放的整齐的切割成方块的木头。

    瞧不见人,但那草棚子里头却有不少人声,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付奕看了眼那木头,切割的规整,像是要做什么物品。

    这可太神奇了,一个除了泥巴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穷村,竟然在切割那么多的木块,这是要拿来做什么

    陈作舟也很好奇,正巧有一个村民掀开油布走出来,他立刻上前。

    还没问呢就听那村民道“你也是来打听那木箱子漏斗的么我们村的木工师傅还在做,等好了会拿出来卖的,别着急。价格也不会贵得离谱,总之能让人都买得起。你下个月中旬前后再过来吧。”

    说这话那就说明来问的人还有许多,付奕顿时就感兴趣了。

    陈作舟问道“老伯,你口中说的木箱子漏斗就是你们在做的东西么有何用处啊”

    村民有些疑惑,他们竟然不是来问这个的么不过还是耐心解答道“木箱子漏斗就是能替代称粮税用的青铜鼎的东西,用起来又省力又方便。”

    “周围村的人听说了,都想过来买呢那荷塘村的村长可是出了整整二十两银子”那村民伸出两根指头,一脸炫耀般说道。

    陈作舟与付奕对视一眼,有些怔愣。

    替代青铜鼎的物件儿

    那称粮税的鼎是分配给每个村子的象征,若是人多了聚集成村落那就能从官府拿到一只。但是用它称粮税确实重得很,会很麻烦。

    “鼎”象征着权利,所以没有人会想着要将鼎给换了。这木箱子漏斗听来就是个偷懒用的物品,也不知道是哪个小机灵鬼想的。

    不过付奕当初便提议过将那“鼎”给换了,“鼎”就放在村子里供着,换成一个“鼎”模样的木制来用。

    但是大宇朝事情太多太繁杂,君主听了之后也忘去了脑后,忙着更加棘手的事情去,到现在付奕来此赴任,已经没有丝毫的消息了。

    “能瞧瞧你口中所说的那木箱子漏斗么”付奕道。

    “暂时还不成,下个月开始售卖了才给看。毕竟要是被人学去了,我们可就亏了。之前荷塘村村长出了二十两,咱都没肯卖,只想着自己村做生意呢”那村民道。

    “这样,我出五十两,你将那物件儿给我。”陈作舟道。

    村民非常有骨气,顿时生气了“走走走,说了现在还不卖要是我真拿了钱五十两卖给你,那我岂不是成罪人了这又不是我想出来的东西。”

    “那是谁想出来的”陈作舟问道。

    “沈小哥儿啊,他为了咱村里开厂子,荷塘村村长出二十两他都没肯卖呢”

    又是一个小哥儿

    陈作舟和付奕都很震惊,沈家村里的小哥儿都这么异于常人

    “我劝你们也别想着去找沈小哥儿买了,他不会卖的。这发明他已经送给村子里了,未来这厂子也有他一份,他又不傻。”村民翻了个白眼,就打算走了。

    陈作舟喊住他,问道“那小哥儿家在何处麻烦老伯给指个路吧。”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