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 39.千古一帝 始皇帝死而地分
    平民百姓想要的其实很简单, 只要能活下去,他们就能忍耐所有苦难。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战乱,百姓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 是安定和平。但秦始皇并没有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

    他们刚刚从齐人、楚人、赵人、魏人变成秦人, 对于秦国尚且没有多少归属感,但他们定是满怀期待的, 期待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期待新的统治者能让他们活的轻松一些, 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比过去好一点,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吃一口饱饭, 可惜就是这样简单的祈求都得不到

    天幕下,秦朝黔首慢慢抬起了头,他们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 很多人已经直不起腰了,但他们还是努力地听着天幕的声音。

    “上天是在为我们说话啊”

    “高高在上的陛下啊,请您听一听吧”

    不知是谁先跪下来祈求,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哭求上天。

    端坐咸阳宫的秦朝君臣也有些动容, 扶苏满怀期待的看着他的父皇, 始皇神情莫测,第一次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如蝼蚁一般的民众。

    成为秦人并没有变得比过去更好, 反而多了繁重的徭役, 有了严苛的秦律, 他们不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只知道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人破门而入, 以刑徒的身份迁徙远方黔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他们也会比较,在六国遗贵的诱导下, 无数百姓思念故国,与秦国离心。

    始皇以法家治国,推行愚民之术,可惜智慧并不是只在书本中能学到,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比高高在上的贵族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在泥泞中求存的智慧。

    法家主张的公平公正也没有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百姓身上,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有基层官吏随意解释的律法,只有更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严刑酷法目的在于威慑百姓,维护统一,但它可以让人臣服,也会激起人们强烈的仇恨,导致国家烽烟再起。

    评论区

    “秦朝是以法家治国,和我们现在的依法治国是不一样的。”

    “法家毕竟是一家之言,只要是由人解释的,就会有所偏颇。”

    “秦朝缺少基层官吏,秦末关东地区成片沦陷,官僚系统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还有很多郡守县令带头造反,可见,这些人本来就是秦朝的蛀虫。”

    秦始皇沉声道“基层官吏”

    扶苏不解“父皇,这些基层官吏不是朝廷派过去的吗,怎么会这么轻易的倒戈相向”

    秦始皇“李斯,你来说。”

    李斯忙解释道“陛下,长公子,不说远的,就是这朝堂之上的三公九卿也没有几个是老秦人。”

    顶着同僚们的怒目而视,李斯视若无睹,反正他的结局已定,只能选择做陛下的刀,陛下剑之所指,便是粉身碎骨自己也得上啊。

    “陛下天纵之资,以十年平天下,得到的土地比原来的秦国还要大几倍,我大秦一时无法培养出这么多官吏补充六国缺失,除了一些军中调过去的人才,很多都是原六国官吏通过考核后直接任命的。他们在当地有名望有资历,能更好的处理朝廷与原六国黔首的关系。只是没想到,他们才是最大的毒瘤”

    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后,所有老秦人都以上战场赚取爵位为第一要务,文风不盛,自然也培养不出有能力的文臣。以前有六国人才入秦,供秦王驱使,如今都是秦人了,反倒筛选不出合格的官吏。

    秦始皇“军功爵制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大秦了,李斯,拿出一个官吏考核任职的具体章程来。”

    李斯“唯”

    不只是他们,历代法家代表人物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韩非将自己的心得整理出来,写成了新的韩非子。

    商鞅则是思考如何修改秦律,才能更加适合未来大一统的秦朝。

    法家的愚民思想要不要改,要如何修改法律如何保证公正又要如何限制基层官吏,杜绝知法犯法之事

    纵观秦始皇统治时期,各种刺杀层出不穷,虽然都没有对始皇的身体造成伤害,但迟迟找不到凶手,使得他越来越多疑。

    仅史书记载的刺杀事件就有四次,荆轲刺秦我们前面讲到过,高渐离刺秦是为荆轲报仇,这两件事发生在秦统一之前。

    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东巡路过博浪沙,他的车架被一个大铁锤击中,瞬间粉碎。幸好,始皇多次遇刺,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并不在那架车中,才侥幸躲过一劫。事后,秦始皇大索十日,依旧没有找到凶手。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他家父祖五代相韩,韩国被灭后,张良就一心复国,他散尽家财找了一个大力士,刺杀始皇,可惜,他选择的车架是错的,一击不中,立刻遁逃,秦军根本抓不到他。

    李斯惊呼“张良”

    秦始皇问道“卿知道这个张良”

    天幕称其为“汉初三杰”,定是才智无双之人,若此人能归附我大秦,可以其为榜样招揽天下英才。

    朕连一心刺杀朕的人都能容,还有何人不能容

    李斯“臣所知不多,只知他的父亲祖父都是韩国丞相,韩国灭亡时他尚未出仕,便没有被严格审查,臣也是在韩国权贵名单上看到过这个名字。”

    王绾、冯去疾等朝臣不得不感慨,仅看过一遍就记下了他的名字,李斯果然能力很强,怪不得陛下会留下他的性命。

    比不过啊

    张良此刻却有一种了狗的心情,脸色黑沉一片。

    在天幕影响下,秦朝的统治定会越来越稳固,他已经有意前往咸阳一看究竟,天幕却将自己未来刺秦之事公之于众。

    这下子,只能逃了。

    第四次刺杀发生在咸阳,始皇三十一年,微服出巡咸阳,在兰池遇刺,刺客全部被杀,始皇大索二十日,却没有找到刺客的线索。可见,此时的咸阳也被渗透成了筛子。

    秦始皇终于怒了,他拔剑斩向面前的桌案,桌案被一刀两半,“诸位爱卿,咸阳都被敌人渗透,诸位在家中还能安睡吗”

    群臣纷纷俯首,不敢言语。

    若是在咸阳都不安全,这天下还有安全之地吗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

    始皇默默算了算,自己活了49岁,还没有祖父长寿,至于曾祖父,更不能比了。

    突然知道了自己的寿数,仿佛生命已经看到了终点,始皇情绪有些低落,为何这世上没有长生药

    他还有十一年,这么短的时间,能让六国归心,重造乾坤吗

    还好,天幕接下来的声音给了他一些希望。

    按史书记载,秦始皇是突然得重病死的,他幼年颠沛流离,身体本就不算健康,少年时期在多方的压力下筹谋亲政,心力交瘁,战战兢兢。亲政后又十分勤政,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他每日批阅奏折120多斤,多年的劳累透支了他的生命力。他可能还服食了方士炼制的“金丹”,慢性中毒。

    出巡期间,即便舟车劳顿,他也没有放下公务,途中身患疾病,派蒙毅去“祝祷山川”祈福。在东海见到了空手而回的徐福,还亲自去射杀了一条大鱼。多重因素叠加,让他的身体迅速衰败下去,病体沉疴,药石无医。

    这样来看,生病去世也是可以理解的。

    评论区

    “古人平均寿命短,政哥的祖父父亲都不算长寿,他吃了金丹还能活到49岁,身体已经算不错了。”

    “稷儿寿命就很长啊。”

    “那是宣太后的功劳,稷儿的父亲祖父寿命可都不算长,可惜长寿的基因没有遗传下去。”

    嬴稷“稷儿是什么鬼称呼”

    扶苏担忧的看着始皇“父皇,不如请夏医来诊治一番。”

    始皇却道“朕的身体没有那么虚弱,不过,天幕提醒了朕,以后,你到咸阳宫帮着处理政务,朕要劳逸结合,养好身体。”

    扶苏瞪大了眼睛,如同见鬼一般,父皇居然肯放下工作去休息,这可真是太恐怖了

    始皇却想明白了,既然这世上没有长生药,大秦以后还要交给扶苏,就要充分利用这十多年,将他的观念掰正过来,免得最后落得父子生死不见的下场。

    至于其他公子,还不如扶苏有主见呢,好歹扶苏还敢跟朕唱反调,其他儿子见了他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如何能担当重任。

    不过,朕死之前,难道没有留下遗诏扶苏身在上郡,身边有蒙恬辅助,为何继位的不是扶苏

    天幕不知秦始皇心中的疑惑,还在按部就班的讲解秦始皇之死。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始皇是死于阴谋。因为在第五次出巡前后发生了很多不寻常的事。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发生了荧惑守心的凶兆。同年,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字。始皇听说后,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但是没有人认罪,就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起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荧惑守心”

    “陨石”

    秦朝群臣议论纷纷,秦始皇心里也在打鼓,这可都是不祥之兆,第一年发生凶兆,第二年朕就死了,很难说这两者没有关系。

    在古代,人们往往把陨石当做圣物。比如,古罗马人把陨石当作神的使者,他们在陨石坠落的地方盖起钟楼来供奉。匈牙利人则把陨石抬进教堂,用链子把它锁起来,以防这个“神的礼物”飞回天上。教圣地麦加也有一块陨石,被视为“圣石”。

    宋朝科学家沈括曾记载了一次陨石坠落常州的事件,后来,那块陨石被当地官员送到金山寺保存。

    王安石“存中,天幕说的是你。”

    沈括“科学家是何意”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如同一个碗扣在地上,这就是盖天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些科学家发现,盖天说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屈原天问中就有“圜则九重,孰营度之”的说法,这可能是浑天说最早的萌芽。

    此后,以西汉落下闳、杨雄,东汉张衡为代表的一些天文学家认为,盖天说是错的。他们通过观察和计算,提出了浑天说,天地如鸡子,大地在中间,周围日月星辰都悬挂在球形天幕上围绕大地运动。

    落下闳抬起了头,他吩咐属官将天幕的话一字不漏的记录下来,他要进宫,向汉武帝解释自己的学说。

    张衡也选择迅速入宫,他的学说已经得到了最高统治者邓太后的首肯,邓太后拨款支持他建造一个庞大的天文仪器,用于观测天象,校准历法。

    不知天幕会不会否定浑天说,他有些担心。

    浑天说与现代的天体概念已经十分接近,但由于观察手段的限制,浑天说并没有在普通人群中流行开来。

    对于古人来说,天外一直都是一个很神秘的世界,他们不知道外面有什么,便发挥想象,认为陨石是上天给人间帝王的指示。陨石上刻的文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在当时人看来就是上天的警示,预示着秦朝即将灭亡的信号。

    但我们知道,这就是纯粹的阴谋,陨石只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罢了。

    此话一出,天幕下的人都不淡定了。

    后世的人难道已经能看到天外了,他们为何这般笃定。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