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 88.汉武大帝 又是司马光!
    评论区

    “有赵高前车之鉴, 猪猪为什么还要相信宦官呢”

    “有东汉的前车之鉴,唐朝和明朝不是一样扶持太监,把持朝政, 祸国殃民”

    “谁都比不过唐朝,唐朝的太监可是掌兵权的, 还能随意废立皇帝,看不惯的皇帝直接杀了”

    秦始皇赵高虽野心勃勃, 但他并不是太监。

    李世民大唐为何如此特殊,太监掌握兵权,皇帝还能睡得着觉吗边将造反还要打上几个月, 太监若是造反,直接先杀皇帝

    朱元璋怒道“朕不是立了碑宦官不得干政”

    朱标一脸淡漠别问我, 子孙做事谁会看老祖宗的脸色

    为了限制地方官的权力, 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设刺史监督地方官吏与豪强,设司隶校尉监督朝中百官。

    他将秦始皇搭建的大一统制度进一步完善, 打造了一个“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统治。

    评论区

    “那些批评汉武帝穷兵黩武的人一定没有仔细看过历史, 汉武帝的文治也同样出彩”

    李斯“陛下,大秦也可派出朝中大臣监督地方, 三年一换,避免地方官勾结当地豪强。”

    始皇“善,只是此时大秦官吏奇缺,无人可用,待此次招贤令招揽人才后便可施行此策。”

    汉武帝眼前一亮, 又能抄作业了“此法甚妙,诸位爱卿拿出一个完整的章程来,大汉便可早日实行此策。”

    这是一个建立民族自信的时代,是一个汉人民族意识觉醒的时代,在这位胸怀四海的帝王治下,大汉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有“汉赋四大家”之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汉武帝“朕看到卿的子虚赋便惊为天人,后来的上林赋更是文采斐然,开汉赋之先河。”

    司马相如激动道“陛下谬赞了,臣只知舞文弄墨,能有今日多谢陛下赏识。”

    他想看看评论区后人是如何评价他的,结果却看到

    评论区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卓文君小姐妹可惜了,当时有多幸福,后面就有多痛苦。”

    “卓文君以为终于找到了知己归宿,没想到男人心海底针。”

    “他们最后的结局还是好的,在古代社会已经很难得了。”

    司马相如天幕不是赞我为“汉赋四大家”吗,为何都在为内子抱不平。

    卓文君天幕知我

    她知道千年后有人能懂自己,了解自己的坚持,而不是像父母外子一样认为她是无理取闹,这就很好了。

    有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浑天说”与太初历。

    正在太常寺观看天幕的落下闳睁大了眼睛,身边的同僚却有些吃味。历史上,落下闳被武帝赏识比较晚,元封年间才入京为官。

    落下闳“看来我等制定的太初历成功了”

    邓平“太初历本是我等合作完成的,为何天幕只说长公,却不提我等。”

    唐都“宇宙无垠,天体无数,浑天说本就不算正解,为何后世要特意提起。”

    落下闳再迟钝也能看出同僚的不喜,他想谦虚一二,却看到评论区的文字

    评论区

    “自汉落下闳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

    “落下闳不止是天文学家,在数学和农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太初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

    “落下闳已经成为一颗小行星的名字,在宇宙中闪耀。”

    天幕下的古人惊呆了,居然用一个人的名字命名星星,这这也太浪漫了吧

    汉武帝好生羡慕,“宣太史落下闳。”他倒要看看,这个能被后世纪念的人到底有何本事。

    还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史记,被后世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到黄帝时期直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

    未央宫中君臣瞩目,远在山川游历的司马迁也专注的看着天幕。

    评论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能写出史记的司马迁过得也很惨”

    司马谈惊喜莫名,没想到自己一生的理想在儿子手中完成了

    至于过得很惨,他早就知道儿子受了宫刑,这么多天也慢慢接受了。只是对其原由还是很关注,若是能避免奇耻大辱才算真的完满。

    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司马谈,元封元年,武帝泰山封禅,司马谈作为制定礼仪的官员,却因病无法参加大典,心中郁结而死。临死前,他将自己的理想托付给儿子司马迁。

    司马家祖上是周朝的太史,负责编撰史书。到了秦汉时太史令的职责却变成了掌管天文历法。司马谈想继承祖上遗志,编撰一本史书,也只能私下进行。

    因此司马迁编撰的太史公书并不是官方行为,又因为他在史书中针砭时弊,引起武帝不喜,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宣帝时,这部大作才得以重见天日。

    评论区

    “司马迁贬低当朝,特别是给李广单独列传,却将卫青霍去病放到佞幸传中,不会是因为宫刑吧。”

    “楼上的观点我不敢苟同,最起码史记中记载的当朝之事都是真实的。”

    “都是史学家的春秋笔法,卫青霍去病传满满的俘虏多少,斩杀多少,占据多少土地。而李广列传却没有几个值得描写的战役,作为一个将军,他勇武过人的名声是因为一箭射中大石来体现的,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若不是司马迁大大夸李广太过,后世也不会将李广与卫青霍去病比较啊。”

    李广真是谢谢你啊,老夫打了那么多败仗,只想消失在史书中,或是像公孙贺、公孙敖一般一笔带过就好。

    武帝冷哼一声“史官定要将大将军与冠军侯的所有事都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朕可不想让后世笑话本朝无人。”

    卫青道“陛下不必生气,后人还是明理的。”

    李广没有上朝,上次他告老还乡武帝没有挽留,他已经被变相罢免了。如今的他只能在家中监督子孙练武,教导他们兵法,希望能有一个争气的光耀李家门楣。

    说起司马迁的苦难经历,就不得不提李陵了。

    李广看着站在身边的小孙儿,有了不好的预感。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年轻的时候擅长骑射,为人仁爱,礼谦下士,被武帝当成李广的接班人来培养。后来,李广利出兵匈奴时,武帝派李陵为大军押送粮草。但李陵却不想负责后勤,他想要独当一面,请命率领五千步兵深入草原。结果李陵被匈奴单于的三万主力包围,拼尽了最后一兵一卒,还是没有等到援军,力竭被俘。

    后来,武帝听信谗言,以为李陵在匈奴为匈奴人出谋划策,训练士兵攻打汉军,便将李家满门抄斩,李陵也彻底死了回大汉的心。

    李广一颗心跌到谷底,“满门抄斩”

    这件事中李陵投降在前,满门抄斩在后,李广无处申冤,只能带着孙子进宫请罪,希望陛下看在尚未发生的份上,能饶恕李家。

    这件事之所以被后人熟知,便是因为司马迁为李陵求情,被当成同党论罪,按律,司马迁被判死刑,但可以以金赎罪,或者以宫刑替代死刑。司马迁家境清贫没有钱财赎罪,为了完成史记,选择接受宫刑

    评论区

    “据说武帝看过史记中关于本朝的部分后,特别生气,司马迁就将其中很多记载都删除了。所以孝武本纪里面只有武帝迷信方士、封禅泰山的各种诏令,简直就是一部汉武帝受骗史。”

    “我们看汉武朝的历史还是要看班固编撰的汉书。”

    司马谈傻孩子为何要给李陵求情啊,李家与司马家有何交情,需要你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司马迁原来如此

    既然在朝为官,便不能尸位素餐,若是李陵有冤,他还是会选择为其求情的。

    汉朝武帝时期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一个彪炳史册震铄古今的时代,汉武帝以超前的眼光,恢弘的气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对外关系上实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政策,将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制度深入人心,影响了后世两千年的政治格局。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是值得我们赞扬纪念的,但他统治期间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不可回避。

    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与秦始皇无异。

    秦始皇

    汉武帝怎么又是这个司马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