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 126.东汉末年
    桓帝一举扫除了梁氏的势力, 将他的党羽一网打尽,仅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就有几十人,梁氏倒台后整个朝堂都空了。从梁家查抄出来的钱财多达三十亿, 相当于整个天下一半的赋税。

    桓帝终于能掌握大权,他将帮助他除掉梁冀的五个宦官封侯, 食邑万户, 并称五侯。桓帝将朝政尽数交到他们手里, 五侯横行不法, 任人唯亲, 排除异己,引起群臣不满,随着他们权势日盛, 进一步威胁皇权。

    刘邦嘲讽道“刚除掉梁冀,就有了新的权臣, 刘志这皇帝当的真是轻松。”

    吕雉解释道“他只在乎自己的皇位,根本不管天下百姓。若是梁冀没有危害到他的安全, 他定然不会下定决心除掉梁冀。”

    这让努力压制功臣的大汉开国皇帝夫妇都很不满。

    公元165年,刘志终于出手将五侯贬谪, 没收封地,五侯专权时代终于结束。

    但,刘志又扶持了新的宦官替代五侯, 新上任的宦官一样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引起群臣义愤,天下沸然

    刘庄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个刘志心里什么都清楚,但就是不去做。他享受着皇帝的地位和权势, 却不想承担皇帝的责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尚在南阳躬耕的诸葛亮好奇的看着天幕这个先帝是何许人这是亮未来选择的主公吗

    已经成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与刘备相顾无言。

    刘备洒脱道“人终有一死,备身边有孔明相助,便是死后,阿斗也有孔明尊尊教导,备定能安心。”

    诸葛亮微微一笑,换了个话题“此表不知写于何时何地。”他有所猜测,这应该是写给少主刘禅的。

    刘备苦中作乐道“快了快了,大汉又要灭亡了,很快就要讲到我等了”

    继承汉室正统的刘备都如此痛恨的桓灵二帝,究竟做了什么事,才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评论区

    “刘备不是一个仁慈的近乎于虚伪的仁弱之主吗,怎么会这么勇”

    “是啊,我对刘备的印象也只有哭,各种哭”

    刘备提起他厚重的双手剑,疑惑道“备仁弱”

    堂前的幕僚一时无语,这样一言不合就提剑上场的主公怎会仁弱。

    “楼上的,三国演义只是同人,想要了解真实的刘备还是要看三国志。”

    “”

    汉末三国之人无不好奇三国演义的内容,曹魏孙吴等人更是对“仁弱”的刘备嘲笑不已。

    等到将来他们知道这本书将刘备当作正统,将诸葛亮当作灵魂人物,对曹魏孙吴多有贬低后,不知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三国演义的原作者罗贯中则是翻看着自己的手稿,满脸迷茫,“我笔下的刘备明明是爱民如子,心怀汉室,不屈不挠,善于纳谏的英主明君,怎么就被后人理解成仁弱了”

    我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

    延熹九年166年,南阳太守成瑨抓捕了依附宦官贪赃枉法的富商张汜,正好刘志下诏大赦天下,而成瑨为了打击宦官集团,不顾皇命,毅然杀了张汜及其家人两百多人。

    同一时间,汝南太守刘质抓捕了为非作歹的小黄门赵津,不顾朝廷诏令,将其拷打致死。

    桓灵二帝所在的平行时空,不少人在为他们拍手叫好

    “阉竖实乃天下之大害。”

    “两位明公做的好”

    “我等党委两位明公伸张正义”

    这下子,宦官与朝臣结下了死仇,两方都要致对方于死地。宦官的回击迅猛而激烈,他们直接向刘志上诉,将这件朝臣与宦官的矛盾事件,更换概念变成了地方官吏公然对抗朝廷中央。刘志不容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当即抓捕了成瑨、刘质,处以死刑。

    宦官仇恨的是整个士大夫阶级,他们有桓帝在背后撑腰,行事无所顾忌。

    当时有个方士善于占卜,他推算出桓帝即将颁布大赦天下的诏令,就让他儿子去杀人,被司隶校尉李膺抓捕,不久,果然遇到大赦,但李膺不顾诏令,依旧杀了罪犯。

    方士经常与宦官勾结,就连桓帝也相信他有法术,他们勾结起来诬告李膺与太学生交好,诽谤朝廷,败坏风气,相聚为党

    评论区

    “方士既然与宦官勾结,也有机会见到桓帝,会不会早就知道桓帝要大赦天下。”

    “反正我不相信有这样的推算之术。”

    “真正有本事的人也不会依附宦官吧。”

    “很不理解封建王朝为什么要有大赦天下,明明是想与天下人同庆,但得到恩惠的却只有那些不法之徒”

    “罪恶得不到惩治,善良就无法褒扬,不法之徒被放出来,带给天下的只有混乱。”

    平行时空的掌权者们陷入了沉思。

    有的人很快反应过来与其大赦天下,不如给百姓免除赋税,让他们得到实在的好处。

    只是,“大赦天下”只需要动动嘴,其他的好处却要花钱啊

    当时士林间流行清议之风,太学生褒贬人物,左右舆论,称李膺、陈蕃、王畅等人为天下楷模,为了得到好的评价,很多公卿大臣甚至会亲赴太学,为自己争取舆论。与之相反的是宦官集团得了个差评,这一行为惹怒了当权的宦官集团。

    评论区

    “李膺是八俊之首,有天下楷模之称”

    “他行事严明,能力出众,屡次击败入侵的鲜卑人,羌人听到他的名声就害怕,威名远播。”

    “当时号称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拜见李膺,亲自为他赶车,并以此为荣。”

    “这个荀氏是荀彧的荀吗”

    荀爽看着身边的小萝卜头们没想到自己竟会因为侄儿显名于世

    “后来因为检举不法行为,得罪了宦官丢了官职。”

    “他做司隶校尉时,宦官震恐。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残害孕妇,贪婪无度,畏罪潜逃,躲在张让家里,李膺直接拆了张让家的柱子,抓住了张朔。”

    “当时朝纲败坏,贪官污吏横行,只有李膺能够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明,出污泥而不染。”

    “可想而知,这就是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啊”

    宦官的诬告触到了刘志的敏感神经,刘志勃然大怒,诏令全国悬赏通缉李膺等两百多“党人”,这就是开启汉末乱世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李膺愁眉不展我们聚在一起反对的是宦官专政,希望陛下能够将收回权力,臣等一片拳拳之心,陛下怎能偏信宦官。

    陈蕃这些人可都是忧国忧民,一心为君的忠正之士,不行,老夫要继续上奏,劝谏陛下

    很快,太尉陈蕃也因为直言上谏被免官。

    后来,在城门校尉窦武、名士贾彪等人的不懈援救下,“党人”们被放回家,却得了个终身囚禁,不得入仕,且上了桓帝的黑名单,被记录在案。

    度辽校尉皇甫规党人名单上怎么能没有我,这不显得我跟宦官一派了吗,本将要上奏陛下,自请入狱

    如皇甫规这样自请成为党人的还有很多,他们将李膺等人当做精神领袖,反抗宦官专权的旗帜,自愿为其击鼓而歌

    桓帝通过党锢打击士大夫,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皇权,但他将国家大事交给宦官,也让宦官集团的权利急速膨胀,为东汉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刘彻“他怎么就敢将所有权利交给宦官”对于一个多疑的皇帝来说,权利的缺失是不可想象的。

    卫青“那些小人时常在桓帝耳边进言,说话好听,又会来事,自然就得了桓帝信任。”

    主父偃“忠言逆耳,宦官只会说顺耳的话,朝臣却总是劝谏。”

    刘志却觉得自己的计划并不坏,反正宦官都是残缺之人,他们又不能登上皇位,只要不威胁到朕座下的龙椅,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就在朝廷宦官集团与士大夫明争暗斗之时,东汉的边境也不稳定。

    北边有鲜卑袭扰,西边是羌人作乱,但东汉的军事力量一如既往的靠谱,段颍平定了羌乱,张奂扫平了鲜卑,种暠平定了西北讨伐北虏,平定南蛮,击破扶余,稳定西域,各地的零星叛乱都被一一平定,边疆恢复了稳定。

    评论区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刘邦乃公就当这是夸奖吧。

    刘秀外患不值一提,朝中也有忠君爱国之士,唯一的问题就是昏君

    刘秀回忆了一下桓帝之前的几任帝王,从章帝刘炟开始,每一任皇帝都是幼年继位,太后秉政,权臣当道,很多皇帝没有长大就夭折了,能够长大的皇帝灭了权臣,还来不及亲理政事,就死了。

    接下来又是小皇帝上位,太后秉政,权臣当道

    唯有一个邓绥执政贤明,为天下殚精竭虑,公而忘私,比大多数皇帝都做得好,这才换来了十多年的安稳

    结论与其寄希望于一个投胎技术高明,却不知能不能长成的皇帝,不如好好遴选一位德行出众,家族清正,有执政能力的皇后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