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第887章 去还是留
    “好枪,好枪啊。”

    杨太爷笑着走回座位,伸手抚摸着刺刀,不住的感慨,“哪来的”

    “太爷,这是咱们刚设计出来的新枪,自动的,可连射,二十发弹匣,比起56半强多了。”

    “这不是王首长见我喜欢,就送了我一把。”

    “嗯,是把好枪,长度,份量,做工,手感,部件严整性都不错”

    “不过可惜啊。”

    杨太爷将枪递给杨大壮,后者也是玩枪的,上手试了两下也是感慨。

    “可惜啥”

    “可惜你又上不了战场,这么好的枪跟着你,也就打个鸟了。”

    呃

    “其实,我也可以上战场的。”

    回应的是几人不屑的目光。

    看不起谁呢,就咱这体魄,这力量,还有被电视剧,熏陶出来的战略意识,要是早出生个二十年,怎么也能混颗星吧。

    好吧,谁让咱出生的晚呢

    没法反驳。

    杨小涛无奈的喝口汤,随即又拿出其他东西,哈密瓜,西瓜,甜瓜。

    当然,东西不多,也没说都是带回来的,别人不问,他也不会解释。

    “小涛,你这可以啊,去哪出差都能带回来一堆好东西,厉害啊。”

    九叔端着碗感慨着。

    一旁有人立马接话,“那是,这叫本事。那话咋说来着,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对,咱们杨家庄的汉子出去那各个都是如狼似虎。”

    “对,那是人家,你这样的就是个病老虎,还是待在家里得嘞。”

    “那也是虎倒威犹在”

    一群人脸红脖子粗的喊着,最后枪支转到洪老师手中。

    双手持枪,一阵比划,洪老师也是懂枪的人。

    仔细打量一番,心理也是高兴。

    “好枪啊,好枪。”

    把玩一会儿,又将其递给杨小涛放好。

    杨小涛笑着,“洪老师,恭喜恭喜了啊。”

    “您可是,宝刀未老啊。”

    他也是刚才知道,这夫妻俩见面没多久,竟然又有了,只能说现在的政策真好。

    生多少也没人管,人们也愿意生。

    至于原本历史上两人有没有这个孩子,他不知道,不过有总比没有强吧。

    洪老师听了立马笑起来,“同喜,同喜。”

    “你这一下俩,更是厉害。”

    “想好名字了没”

    “没,这事到时候,还不知道轮不轮到我呢。”

    说着看了眼杨太爷,洪老师心领神会,两人端起酒杯碰了一下。

    “对了,你说那友谊锅到底咋回事”

    “这个啊。”

    杨小涛拿起一根葱沾了辣椒酱嘎吱咬了一口。

    “这不是西北那,有一台德意志时候搞来的机床,这东西,啧啧,不得不说,人家做的就是牛”

    “我这不是觉得好东西就得利用起来那,就提议将友谊锅让他们生产,这样能够提升效率,还能节省原料”

    此刻杨小涛只是从高主任那知道一些情况,针对友谊锅发生的事没有细说,只是诉说着自己的想法,洪老师一边听着,一边分析。

    “也就是说,成本要节省好多”

    洪老师握着筷子的手有些冒汗,自然看得出联盟的招数。

    “对,要是熟练工人的话,还能更好。”

    “洪老师,快吃啊,要凉了。”

    “啊哦”

    吸溜

    两人喝着羊肉汤,不时有人往锅里添水,然后沸腾了再给几人添添。

    等吃完饭,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杨小涛送走众人,回到家里,看着冉秋叶哄睡了小端午,坐在床头等他。

    赶紧洗手,上前,两人靠在一起,互诉衷肠。

    另一边,洪老师扶着爱人,打着手电筒,慢慢往回走。

    “国内外都不平静啊。”

    洪老师心理装着国事,不时叹息。

    “你操那个心干嘛,再说了,小涛不是说了嘛,国内已经做了准备,做得很好了。”

    妻子扶着肚子,“咱们好不容易过上安稳日子,刚舒心几天啊,别想那么多了。”

    洪老师看了眼妻子,只是点点头。

    又走了一段,妻子突然开口,“老洪,你是咋想的”

    妻子看到丈夫心有犹豫,便直接询问。

    在杨小涛回来前一个周,他们接到一封信。

    信里面想将他运作到东北去帮忙,虽然是换一个地方劳动,但洪老师清楚,这背后肯定是那群老兄弟的好意,去了东北,更有保障。

    但今天听到杨小涛说的,不论是杂交种还是友谊锅,不论是机床还是枪械,都让他怀疑,自己去了东北后,能干什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也不知道,该留下还是离开。”

    妻子伸手握住洪老师的胳膊,两人沉默的走着。

    等到了家门前,洪老师突然笑起来,“其实,我们早就做出选择,不是吗”

    妻子诧异,随后看向自己的肚子,随后笑起来,“还不是你惹出的事。”

    哈哈

    “这次,一定要给我生个闺女。”

    夜晚,静谧。

    煤油灯下。

    洪老师拿着钢笔,按照自己的习惯记录着生活的点滴。

    将今天听到的,看到的,整理一番后,才停笔思考。

    最后,在日记的末尾,写上自己的看法。

    杨小涛同志是一名有才华,有能力的革命工人,不论是在农业方面,还是在机械制造上,都有着过人的天份。

    但这些只是片面的,根据他的成绩得出的结论。

    而在这些成绩背后,人们往往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杨小涛同志的眼光,或者说是大局观。

    他总能在面对选择时,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者说指明方向。对于一些事物的见解,有自己的判断。

    而这些答案、方向甚至是判断,事实证明都是正确,有利的

    停笔思考,洪老师又想起杨小涛不时表现出的强硬姿态,还有在这杨家庄的威望,这一切都说明,杨小涛是个有独立思想,擅长独立思考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给迷茫的人,指出奋斗的方向。

    洪老师看着方向两个字怔怔出神,最后又在末尾补充一句,自己最后的判断。

    所以,要给他足够的天地,让他可劲的飞。

    慢慢合上日记本,洪老师看着窗外夜色,群星闪烁。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终究还是老了”

    回头看着沉睡的妻子,脸上露出微笑,“或许,该休息下了。”

    第二天,杨小涛醒来时候,冉秋叶正在给准备早餐。

    或许是身子沉了,睡觉不安稳,半夜总是醒来。

    不过,昨晚醒来时,看到身边躺着的人,心里便会安稳些。

    杨小涛坐起来,穿好衣服,看了眼窗台,那里横七竖八的“尸体”,看得出战场有多激烈。

    起床,看了眼撅着屁股睡觉的小端午,这小子打小就能睡,睡得早,醒的晚,好在没有起床气,乖的不像话。

    嗯。

    随他。

    早饭做好,杨小涛将端午叫醒,太爷一早早去学校,到时候把饭送去就行。

    “哎呦,把这事忘了。”

    吃到一半,杨小涛看着冉秋叶穿的灰布鞋,立马想起昨天买的鞋子。

    “昨晚忘了,给,穿上试试,不合适我再去换。”

    说着杨小涛从包里拿出一双橘红色的塑料凉鞋,放到冉秋叶脚下,顺手将冉秋叶的鞋子布鞋脱下来,露出一颗颗圆润的小脚丫子,不由得伸手摸了摸。

    冉秋叶看到凉鞋先是惊奇,然后没反应过来,脚就被杨小涛握在手里,身体猛地一颤,脚丫子不由得使劲往里面缩了缩。

    杨小涛也发现冉秋叶的异样,抬头看到冉秋叶那张俏红的脸,突然想到先前的事,不由得笑起来。

    “你,你还笑,快放开。”

    冉秋叶见杨小涛那不怀好意的笑容,身子骨差点软下来,好在一旁还有小端午哼唧的吃鸡蛋,不然真怕这坏蛋做啥事。

    “不放,这脚,真漂亮。”

    “别动了,儿子看着呢。”

    “他懂什么啊,不就是摸下吗,嘿嘿”

    冉秋叶的脸更红了。

    换完一只还有另一只,然后两只脚被杨小涛放在跟前,一双36的鞋子刚刚好,要是抹上指甲油,要是

    抬头看了看,嗯,36的码正好。

    冉秋叶赶紧抽脚,然后在地上试了试,确实挺舒服的,而且也好看。

    杨小涛从冉秋叶身上移开,然后自己也换上鞋子。

    还别说,这凉鞋穿着凉快,走路轻便,比起布鞋软和多了。

    将一双黑色的凉鞋放在太爷屋里。

    杨小涛便抱着端午拎着饭盒,和冉秋叶一起去学校。

    虽说冉秋叶的身体挺棒的,但毕竟是两个孩子怀着,还是小心点好。

    两人一路走着,旺财跟在后面,不时惹得端午嘿嘿笑。

    冉秋叶也恢复神情,只是每次杨小涛将目光放在脚上,都让她心头一颤。

    这坏人,眼光越来越厉害了。

    将冉秋叶送到学校,杨小涛将端午交给太爷,又说了会话,这才告别,准备回家开车前往轧钢厂。

    今天也该去报到了。

    却不想半路又碰到杨大壮,又被拉着去农庄看看。

    “这一片,咱们种的都是杂交种,春玉米。”

    “因为上级要求,咱们村周围大部分土地都种上了玉米,等八月收了,粮食就只能种红薯了。”

    杨大壮指着面前的玉米苗,感慨说着。

    “当然,还可以种点菜啊,像白菜萝卜啥的,反正这地闲不着。”

    杨小涛点头,对农民来说,土地可以轮作,却不能闲置。

    两人又走了一会儿,看着前面忙碌的人群,正在地里播种。

    “这是,秋玉米”

    杨小涛疑惑,杨大壮点头,“冬小麦收了,前一阵时间有一点赶,这会儿腾出手来,赶紧组织下抢种秋玉米。”

    “不过上次育种用的都用完了,这次我们种杨村一号,到时候也能多收获些。”

    杨小涛点头,周围几个村子他也听说了,今年都用的杨村一号。

    “咱们村有几台拖拉机耕牛骡子多少”

    见杨小涛问起,杨大壮觉得终于说道关键点了。

    随即开始倒苦水。

    “上级临时给咱们农场派了五台拖拉机,加上原先农场有的五台,一共十台,就是你们厂的红星拖拉机。”

    “可这车吧”

    “是不是小毛病太多了,而且经常耽误活。”

    杨小涛替他说完。

    “对,对对。”

    “这次耕种,三天两头就有毛病,要不是说不好用,这拖拉机拉货耕地,一辆车顶三头牛,确实好用,就是吧,没点毛病,最好了。”

    杨小涛轻轻点头,他并没有向杨大壮解释为什么拖拉机会出毛病,因为解释也没用,你指望这群农民来保养还是用舍不得吃的醋来除垢

    办法有,但,不实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