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 218、孔安国之死
    太庙祭台上。

    孔安国思忖片刻,以学而篇切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安国强调了最后一句话,他对今日发生的事浑然未知,但他并不生气,正是君子的修养。

    卫宁反唇相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的根本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

    “吾母正在受你儒家弟子之羞辱,你是孔家后人,你说伱是君子,你的仁在何处”

    “攻讦他人父母争强好胜,岂仁之体现岂你口中君子之行事准者”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安国沉默片刻,脑海在思索,很快给出回答“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他从八佾篇入手,辩论君子争与不争的道理,君子之争在礼。

    “笑话”

    卫宁扬声道“君子不争一世之名,而争百世之功,可延万世之泽。”

    “既你不争,何以如此咄咄逼人,甚至以传吾母之耻让我来与你辩儒,本身就在争,这就是你口中君子”

    “还是你孔家君子之德”

    太庙高台之下,百姓们听的一头雾水。

    高台之上,董仲舒微微闭上了眼睛。

    他从未想过卫宁居然会有如此深厚的学问储备。

    孔安国精通论语,用论语和卫宁辩仁,辩君子,卫宁也在用论语反驳,每一篇用典用问都恰到好处。

    他在用论语本身在击垮孔安国啊

    “你刚才说君子可以争,在礼即可。”

    “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为什么在公治长中又说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孔安国呼吸有些急促起来,前面他说君子可以争,随后卫宁就用公治长中孔子厌恶争辩的言语反驳他。

    这是在问他为什么论语中的话会前后矛盾

    孔安国实在没想到,他精通论语,对方比自己更加精通论语,他摘取论语的句子辩论简直信手拈来,这足以说明对方在这个年纪已经彻底把论语吃透了,并且可以随时找到自己想要的任何语句来辩驳。

    他在用你孔家引以为傲的东西,在击垮你。

    呼。

    董仲舒长舒一口气,呆怔的看着卫宁,不由道“他深藏不漏,怎会如此”

    “他究竟在什么时候学的这么多学问”

    刘焕面色也不太好,面皮微微抽了一下,他试着将自己带入到卫宁的角色中,他答不出来。

    要知道他和石庆学了太多儒家的经典文章,但今日要让他辩,辩不过

    未央宫城楼上,不断有内宦给汉武帝重复太庙上的辩论内容。

    汉武帝眯着眼,脸色复杂。

    卫宁盯着孔安国,道“人之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本无善恶观念,盖因杂心生善恶,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众人大惊失色,董仲舒当先倒吸凉气,惊恐道“此言可开宗立派”

    东方朔、桑弘羊等文官皆瞠目结舌,无比震撼,一时无所适从。

    董仲舒说卫宁凭此言可开宗立派,丝毫不夸张

    性本善和性本恶一直是儒家争论的重点,两方主张谁也不服谁,当卫宁这话说出来,真好好的给儒家所有人上了一课

    “一念不善,便是恶行。”

    “你是儒家孔人后代,当你在抨击吾母私德时,你做到了儒家所有该做的德行吗”

    “一念为恶,还是说你孔门本恶。”

    此言一出,孔安国厉声高呼“你放肆”

    “吾孔门岂由你羞辱”

    孔安国惊恐的盯着卫宁,他已经无力再开口,他准备了很多辩论的方针,论语中还有很多,诸如治国、忠奸之辩,都是为了卫宁准备的。

    可当卫宁将性善恶论总结出来后,他败了,败的一塌糊涂

    这不需别人去评判,孔安国心中有杆秤,输了就是输了,没办法反驳,准备的再多在别人这句话出来后都只能缴械投降。

    可他明明是孔家正统传人啊怎会被一个外人给击垮了

    孔安国胸口不断起伏,一口老血喷了出来,面色血红一片。

    卫宁看着司马谈,道“你,记史册,一字不落”

    司马谈刚才已经忘记了撰写,此时听到卫宁的话,才赶忙拿起笔墨纸砚。

    卫宁再次盯着孔安国,咄咄逼人的高呼“君子重诺,一诺千金”

    “说”

    孔安国胸口起伏越来越快,脸色铁青。

    他环顾高台下的百姓,看着身后的白袍儒家弟子,看着左右如此多的官僚,只感觉头晕目眩老眼昏花。

    他的身躯在剧烈颤抖。

    明知道自己被算计了,可此时不得不将恶果朝嘴巴里咽。

    他不甘,也不敢给自己家族蒙羞。

    诸子百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春秋到秦汉,一直争论不休,直到汉武帝时期,终于确定以儒家为治国方针。

    他不能让儒家退出历史舞台,不能让先祖蒙羞。

    他是骄傲的山东孔门之后。

    他从没有想过这次长安之行会是这种结果,董仲舒曾劝说过他,不要去招惹卫宁。

    最初孔安国以为他仅仅只是背靠卫氏的庞大家族,他错了,大错特错

    不是他因为卫氏而骄傲,而是卫氏因为有此子而骄傲

    可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所有恶果他需要一人全部承担,尽管他被算计,尽管他并没有侮辱卫平君,但已经解释不了了。

    他是对卫平君私德抨击过,这没办法辩驳。

    他环顾四周,双目茫然,他想找出来谁在陷害他,他甚至以为是卫家的人自导自演,可不可能

    卫宁如此敬重她的母亲,怎可能用自己母亲的名声来反击自己。

    一定还有别人,一定还有奸诈之徒在搅动这场风雨

    呼呼呼

    孔安国呼吸越来越急促,最后声嘶力竭高呼“吾之错”

    “吾抨击汝母私德,实罪恶不舍”

    此言一出,孔庙高台下百姓纷纷惊呼。

    最近长安百姓听了太多的不堪言论,都是关于卫平君的。

    这一刻他们明白了,原来是孔家人在做如此恶毒之事。

    孔安国看着百姓们交头接耳,看着那不善鄙夷的神色,只感觉头晕目眩的越来越厉害。

    就在此时,刘焕出列,对卫宁劝道“镇北侯,你又何苦如此苦苦相逼”

    “子国乃孔门之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当有容人之心,你做的有些过了。”

    卫宁怒道“谁让你出来当圣人滚回去”

    他双眸赤红,浑身散发着浓烈的杀气,死死盯着刘焕。

    刘焕脖颈一缩,他哪里见过这么浓烈的杀气,还想再说两句,可他忽然发现身边的禁军、将领,都是李沮、公孙敖、赵次公之流,这些人都是卫青的嫡系。

    卫宁真要动手杀他,谁会阻止

    刘焕怂了,一句话也不敢开口,默默的退回班列。

    卫宁看着司马谈,一字一顿的道“有孔门十一世孙孔安国,无君子之德,无容人之量,欺师灭祖,背叛孔门,有辱圣贤,散谣言恶语做不耻之事”

    每一句话都在记录史册。

    孔安国激动的道“不不要如此”

    “我非孔门之人,我非孔门之孙,不要侮辱吾的祖先”

    泪水不断从他眼眸中落下,哭的像个无助的孩子。

    “一切都是吾个人之错,与我孔门无干。”

    “卫宁,卫侯爷,镇北侯,此吾与你个人之恩怨,不该牵连家族,不该给家族蒙羞。”

    “你开恩,开恩”

    砰砰砰

    孔安国跪在地上不断给卫宁磕头叩首。

    卫宁视而不见,对司马谈道“我说错话了没有”

    “你为何停笔”

    “给我全部记录史册”

    我要让你们即便死后,也要被鞭挞万年,我要让世人皆知你孔门心胸狭隘,万世师表,狗屁

    我要让你们从今日后身败名裂

    孔安国“卫宁卫宁”

    “卫大将军,得饶人处且饶人。”

    “陛下吾,吾”

    孔安国无所适从,看着周围那些冷漠的眼神,他知道没有人会在替自己说话。

    他身后那些弟子高呼“老师”

    “我不是你们老师”

    “不要唤我,我是个小人回山东,将吾逐出族谱”

    孔安国歇斯底里的高呼,急促走到卫宁面前“吾被利用了。”

    “吾知晓无法平息你怒火,吾确实用汝母私德做文章,逼你与吾辩儒,为石师出头。”

    “争强好胜本就吾之错,但吾从未说过如此恶毒小人之言。”

    “吾不辩,辩不得,孔门也非如此恶毒,还请卫侯爷开恩,不要为难我孔家,不要为难他们。”

    他说的很急促,声音低沉,仅仅卫宁能听到他在说什么。

    “吾不该招惹你,董仲舒劝过吾,吾确实有辱先师,但孔家人却绝不敢做如此恶毒之行。”

    “吾之错,对不起”

    言毕,他给卫宁躬身弯腰行礼,然后步履急促,朝高台旁边冲去。

    卫宁愣了一下,伸着手,想去抓什么,可晚了。

    孔安国从高台落下,片刻后巨大的响声传来,他的躯体在地上被摔的扭曲。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