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秦功 > 第三百零七章:诏令抵达杨府,无奈的白衍(6K)
    秦功第三百零七章诏令抵达杨府,无奈的白衍6k

    咸阳城内。

    杨府。

    老将杨端和身着布衣,即使满鬓白发,杨端和依旧不忘学习兵书,数十年如此。

    在杨端和眼中,接触的事情多了,很多时候总会不知不觉忘记一些,而身为将军,对于兵法之类的竹简,以及曾经记载的战事,是万万不能忘记。

    烛灯下。

    伴随着夜深,见到侍女不知道挑了多少几次烛灯,杨端和依旧不舍得放下手中的竹简。

    也就在这时候,房门打开,伴随着丝许凉意,一个欢快的脚步响起。

    “祖父祖父”

    一个孩童的声音传来,杨端和转过头,便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孩童,欢快的跑向自己。

    “溥善可是又来哄祖父睡觉”

    杨端和看着自己这个小孙儿,老浊的目光中,满是慈爱。

    放下竹简,杨端和微微侧身,看向扑上来的孩童杨溥善。

    “嗯”

    伴随着杨溥善奶声奶气的话,杨端和一脸笑意。

    “好,祖父去睡觉”

    杨端和点头,起身后,抱起杨溥善。

    其实自己的这个孙儿为何会来,杨端和哪里不清楚,恐怕又是杨彦担心他身体,便特地让溥善过来。

    “溥善,去叫你父亲过来”

    杨端和方才孙儿,轻声嘱咐道。

    既然孙儿过来,那就意味着杨彦也尚未休息。

    “好”

    五六岁的杨溥善听到杨端和的话,连忙小跑着跑出门外。

    没多久。

    在书房内的杨端和,就见到一身绸衣,进入书房的杨彦。

    “父亲”

    杨彦进入书房后,来到杨端和面前拱手辑礼道。

    昏暗的烛灯下。

    杨端点点头,看着回来就要抱的杨溥善,杨端和满是笑意的报起自己的乖孙儿。

    “算算时日,那白衍再过一两日,便会回到咸阳”

    杨端和一边抱着孙儿,一边看向杨彦。

    杨端和可是清楚,昔日在阏与,若非那白衍,杨彦早已经惨死在赵军手中,怎么可能还能有性命回到咸阳。

    这段时间听闻府内的儿媳提过,说是杨彦已经备好财礼,待白衍回咸阳后,找个时间给白衍送去,并且在府中置办酒宴,宴请白衍。

    “算时日,应当是这一两日内”

    杨彦听到父亲的话后,点点头,随后轻声问道“父亲可是在担心大伯”

    看着父亲特地找自己提及这件事情,杨彦清楚,很可能是因为大伯一家。

    他与父亲,对于白衍的印象皆是很好,但大伯一家对白衍,还是存在一些间隙、隔阂。

    毕竟昔日在上郡,大伯与白衍虽然没有直接起冲突,但二人总归是有些不愉快。

    “你大伯的为人,你应当清楚,”

    杨端和叹息一声。

    话音落下。

    突然父子二人就看到,一直抿嘴的杨溥善,突然好奇的问道。

    “祖父说的那个白衍,是扈参他们嘴里的左庶长吗”

    杨溥善小小的脸颊上,满是好奇的望向自己的祖父。

    “溥善认识”

    杨端和听到亲孙的话,经历风霜、有不少岁月的老脸上,忍不住笑了笑。

    杨彦也好奇的看向自己的三子。

    面对杨端和的询问,以及杨彦的注视,杨溥善点点头。

    “溥善与扈参玩耍时,听扈参他们说过。”

    杨溥善说道。

    书房内。

    随着杨溥善把扈参偷听他父亲谈话的事情,缓缓说出来。

    其中在后面,说起与扈参一起出去游玩的经历,杨溥善满脸喜悦,而提及白衍的时候,时而激动,时而又有些害怕。

    许久后。

    听完整个过程的杨端和,看着怀中的小孙儿杨溥善。

    “这件事情过后,你便去见你大伯一面”

    杨端和转过头,对着杨彦嘱咐道。

    论私心,杨端和是不太赞同杨彦与白衍走得太近,特别是这时候的白衍,方才灭赵归来,并且在雁门大开杀戒。

    眼下与白衍走得近。

    相当于告诉世人,杨彦与白衍,站在一起。

    如此以来,杨彦也会被白衍牵连,定会被不少人暗中记恨。

    但杨端和同样清楚,此前长子杨彦在阏与急功利切,不仅负伤,更是差点闯下大祸,幸得白衍相救。

    这份救命之恩

    杨彦无论如何都要还,别说白衍得罪无数人,就是明日白衍要被处斩,杨彦今日都要想办法去救人。

    若是贪生怕死,若是忘恩负义,就算杨彦能活着,那日后别说会被天下人如何看待,就是秦国朝堂与那些权贵士族,也无人再看得起杨彦。

    “彦清楚父亲放心”

    杨彦听到父亲的话,拱手应道。

    看着父亲,杨彦清楚父亲方才嘱咐的含义,他们这支杨氏来自赵国,祖上是晋国大臣杨,后分支下来,在赵孝成王时期,他们这支来到秦国后生根,如今大伯杨宪是秦国大臣,父亲杨端和更是秦国大将。

    与白氏结交后,不管结果如何,杨彦毕竟都是杨氏之人。

    白衍对他有救命之恩,父亲年事已高,固然并不在意,

    但大伯哪里,还是要知会一声。

    “若是没有颍川之事,那该多好”

    杨彦看着父亲怀中的杨溥善,轻声说道,

    先是大伯辞官,后面虽然再度为官,但明显比不上从前,而对杨氏最致命的,还是颍川之事。

    若没有颍川变故,身为秦国老臣大将的父亲,王上定会信任父亲,继续重用父亲,而父亲也完全能支撑起杨氏。

    若是如此,他当初在阏与,也不会立功心切,最终差点害了杨氏。

    “这个无需多虑,等你与白衍结交之后,你与杨熊,白衍不会坐视你们被弃用”

    杨端和听到长子的感慨,不在意的说道。

    杨彦与白衍,有利有弊,弊端便是会得罪士族,但好处也很明显,只要杨氏与白氏交好,即使没有他杨端和,如今有权有势,坐镇一方的白衍,也会帮助杨氏。

    这也是方才为何看着自己的孙子,杨端和最终转头嘱咐杨彦去见杨宪的原因。

    只要杨氏后代在朝堂内有靠山,不管是眼前的杨溥善,还是其他孙儿孙女,甚至是百年后,只要日后杨氏出一个有才之人,都会有资格再度让家族兴起。

    凭借祖上的资历过往,以及家族的人脉,再度被重用。

    书房内。

    杨端和与杨彦,父子两人小声交谈着。

    然而就在这时候,突然书房外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听到动静,不管是杨端和还是杨彦,都急忙转头看去,不知道发生何事。

    随后父子二人互相对视一眼。

    要知道如今已经将近夜深,这是又有何事

    “将军,王宫传来王召”

    一名仆人突然急匆匆的来到书房,对着杨端和拱手说道。

    闻言。

    不管是杨端和还是杨彦,解释一愣。

    王召

    这时候怎么会有王召

    杨彦眉头微皱,眼中浮现一丝担忧,父亲从赵地归来之后,就空有其名而无其实,如今王上大半夜的又传令急召。

    想到这里。

    杨彦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一下,心中浮现一丝害怕。

    虽然感觉不太可能,虽然知晓王上不是那种昏君,但毕竟事关父亲,杨彦是人,还是忍不住担心,担心那卷王召,会是他最害怕的命令。

    “溥善,你先去睡觉,祖父与你父亲有要事,听话”

    杨彦听到父亲的声音,转过头,看向哄着杨溥善的父亲,眉宇间忍不住的担忧。

    “嗯溥善这便去睡”

    小小年纪的杨溥善,听到杨端和的话,无忧无虑的转过身,小跑着离开书房,外面有等候的侍女,他并不担心天黑。

    杨端和望着孙儿离开书房后,这才起身,苍老的脸颊上,方才慈爱的笑容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这是一代老将的自信,随后跟着仆人,朝着书房外走去。

    杨彦连忙跟在身后。

    片刻后。

    府邸内的院子中,一名名身穿秦甲,佩着佩剑,手持火把的秦卒,站在院子四周。

    杨端和与杨彦身为秦国将军,经历过沙场,见到这一幕,看着那些秦卒,自然不会胆怯。

    见到手持诏令,身穿宦官服饰的韩默,杨端和与杨彦,都有些意外。

    杨端和走上前,杨彦也跟在后面。

    “韩谒者”

    年纪四十的韩默,是王宫内的谒者,隶属于郎中令,在王宫内负责迎送官员、接受群臣奏事之职,故而杨端和与其相识已久,属于老熟人,并且杨端和年轻的时候,一次机缘巧合,还曾经帮过犯错的韩默。

    “老将军杨将军”

    一身宦官服饰的韩默,看着杨端和与杨彦,笑着回礼。

    礼毕后,杨端和起身,看着韩默,身后跟着辑礼的杨彦,也抬起头。

    当杨彦看着韩默的模样,心中方才松口气。

    韩默的笑容,显然似乎不是出事

    “杨将军,接令吧”

    韩默没有着急与杨端和客套叙旧,而是把带来的王召拿在手中,缓缓打开。

    看到杨端和再次行礼后。

    韩默目光看向王召之中的内容。

    “王召,杨端和为我秦国三朝老臣,此前率领大军攻赵,平定叛乱,灭赵有功,特封赏,金四百,食邑再增三百户,即日随同前往邯郸,一同祭祀”

    韩默把诏令念完后,双手收起诏令,笑着看向杨端和。

    此刻。

    依旧拱手辑礼的杨端和,抬起头,一脸疑惑的看向韩默,眼中闪过一抹震惊。

    不仅是杨端和,就连杨端和身后的杨彦,此刻都一脸懵,怀疑自己的耳朵不是听错。

    明明此前王上都开始疏远父亲,就连退朝后,也从来没有在召见父亲,一同与其他朝中重臣议事。

    别说他们杨氏。

    就是朝中所有文武百官,甚至是咸阳城的士族、权贵,都已经看出杨氏在经历颍川一事之后,已经逐渐失去王上的器重与信任,加之杨宪一事,杨氏已经开始逐步退出秦国权利中枢。

    故而杨彦做梦都想不到,今日会突然得到这样一封诏令赏赐。

    这

    经历过官场的杨彦清楚,别小看这简单的赏赐,但其背后,是代表着王上的认同。

    想到这里。

    杨彦看着拿着诏令,递给父亲的韩默,随后看着父亲的背影,这段时间经历的冷眼以及背后的那些嘲讽。

    在这一刻。

    杨彦望着眼前父亲弯腰的背影,双眼泛红,眼含热泪。

    父亲没有被王上弃用王上这是认同父亲在灭赵之时的功劳

    “微臣微臣谢王上赏赐”

    与杨彦一同激动的,还有老将杨端和,此刻两鬓斑白的杨端和,同样也是眼含热泪的看着诏令。

    当亲手接过诏令时,杨端和双手都有轻微的颤抖。

    “罪臣杨端和,叩谢王上”

    杨端和接过诏令后,转身对着王宫方向,再次跪下去。

    辑礼时,杨端和双手中捧着的诏令,紧紧贴着额头与斑白的头发。

    身为秦国三代老臣,在秦国经历过太多事情,可以说杨端和的人生,都奉献给秦国。

    故而杨端和回咸阳后,一直很理解昔日名将廉颇为何离开赵国后,至死都在心中,思念着赵国。

    不愿离开秦国的杨端和,此前本以为,日后定会在秦国郁郁而终。

    不曾想。

    王上没有忘记他这个老臣

    院子内,因为有诸多王宫守卫拿着火把,故而火光很亮。

    站在院子中的韩默没有着急开口,看着跪在地上的杨端和与杨彦父子二人,韩默自然能理解二人心情。

    失而复得,而且还是秦王嬴政的信任与器重。

    这事放在任何一个秦国官员身上,恐怕都好不到那里去。

    许久。

    看着杨端和与杨彦起身,韩默方才站好身体,随后转过头,让侍卫把准备好的赏赐端进来。

    “韩大人,可否入坐”

    杨端和红着眼,在平复情绪后,这才意识到怠慢韩默。

    “老将军不必客套,韩默还要回宫复命”

    韩默笑着婉拒。

    见状,杨端和再次对着韩默辑礼。

    韩默也拱手回礼。

    “韩大人可否告知老夫,王宫内,可是发生何事”

    杨端和礼毕之后,苍老的脸上,望着手中的诏令,随后看向韩默。

    在朝堂内,官至大将军的杨端和清楚,嬴政突然下令给他王召,很可能发生过什么事情。

    杨彦在一旁,看着父亲,随后又看向韩默。

    在父子二人的注视下。

    韩默点点头。

    转头看着走廊内,一名名秦卒守卫已经去端着木箱,其他守卫不少人,都去照亮走廊的道路。

    韩默转过头,看向杨端和,点点头。

    “落日之时,左庶长白衍回到咸阳,并且在王宫被王上召见,王上与左庶长在书房内,闲聊两个多时辰,韩默前来老将军这里时,路上还碰见方才离开的左庶长,那左庶长似乎是去其叔父白裕将军的府邸”

    韩默说道。

    随后想了想,眼神左右闪动,望着两边远处的秦卒守卫。

    “老将军,除了这道诏令,王上还有意,让大人赴任雁门郡守”

    韩默小声隐晦的说道。

    随后韩默再次注意四周,见没有人靠近,继续小声的告知杨端和,在等候王召之时,他听到王上看着诏令,轻声感慨过一句杨老将军,此番胜任雁门郡守,别再让寡人失望

    说完,人多眼杂,韩默便不再言语。

    也是他与杨端和旧识,方才把这件事情提前说出来。

    “白衍”

    院子内,听到韩默的话,杨端和与杨彦满是震惊,互相看向彼此。

    他们没想到。

    在这道诏令背后,居然是白衍在帮他们。

    而且还与王上在书房内,攀谈两个多时辰之久

    想到这里,杨端和与杨彦都很好奇,白衍是怎么做到,让王上回心转意的

    要知道此前与杨氏关系要好的大臣将军,都帮谏言上书过,结果不仅没有说服王上,反而让王上更为不喜。

    然而眼下,看着韩默辑礼,着急回去复命。

    杨端和与杨彦只能收起思绪,连忙与拱手回礼,随后命人送韩默离开府邸。

    片刻后。

    杨府恢复安静,而看着韩默与王宫守卫离开后,在侍女、仆人拿着烛灯照亮下,杨端和与杨彦站在院子之中。

    “父亲,若这是真的,那王上显然是要重用父亲”

    杨彦见四下无人,这才忍不住,激动的对着父亲说道。

    因为嬴政要去赵国邯郸,故而整个朝堂这段时间都在忙着安排,把一切规划,以及要事处理清楚。

    外加上父亲此前在颍川被乱贼困住,导致颇有非议,王上让父亲陪同去邯郸,杨彦清楚王上定是想在邯郸祭祀之时,再任命父亲。

    到时候父亲胜任雁门郡守的阻力,定会远远小于秦国朝堂。

    “嗯”

    杨端和看着手里的诏令,点了点头,此刻杨端和老朽的脸颊上,都还有些失神。

    白衍

    那年纪轻轻,救过他长子一命的白氏子弟,到底是怎么做到让王上回心转意,甚至王上还让他去雁门任郡守。

    杨端和疑惑之际,突然听到杨彦的话。

    “父亲方才听韩默大人提过,白衍去其叔父白裕的府上,彦这边去一趟,亲自见白衍”

    杨彦激动的说道。

    曾经一别,杨彦便嘱咐白衍回到咸阳时,与他说一声,到时候他定会备好酒宴,亲自宴请白衍。

    不曾想,如今白衍回来,他这救命之恩尚未报答,酒宴都尚未准备。

    白衍便又帮了他们杨氏一个大忙。

    这份恩情。

    杨彦都不知道说什么,此刻杨彦恨不得立刻见到白衍,向白衍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好,注意别被人看到,诏令方才送到,还是小心一些。明日过后,便可不再顾及其他,彼时便宴请白衍到府上做客。”

    杨端和听到杨彦的话,没有阻拦杨彦,只是嘱咐两句。

    杨彦闻言,对着父亲拱手辑礼,随后迫不及待让仆人去备马车,带着几名仆人,朝着府邸外走去。

    夜深。

    白衍在白裕府邸的书房内,一直等到夜深人静,都不见白裕归来。

    不过白衍也不着急离开,虽说白衍也想早些回自己的府邸,但身为后辈,来到府邸不见人就直接离开,属实不好。

    故而白衍一直都没有离开,静静的在书房内,等候白裕的归来。

    书房内。

    一开始白衍询问侍女,书房内那些是兵书,随后在侍女的伺候下,慢慢跪坐在窗前,看着兵书。

    只是随着时间过去。

    今日一直骑马赶路的白衍,还是不免有些困意。

    看着点亮的烛灯,白衍转过头,看向窗外远处的月色。

    在读过魏老传授给他的太公六韬后,这些普通的兵书,看起来不仅通俗易懂,甚至还有一些地方不够细致,其中有致命缺点。

    故而白衍看了许久后,加之困意,也不怎么想看下去。

    “还没回来”

    十一月的深夜,轻风拂过,白衍还是感觉到一丝凉意。

    放下手中的竹简,白衍想着今日与嬴政的对话,想了很多,其中就想起提过外祖母的事情。

    上次见到小舅父,根本没有太多时间,与小舅父叙旧。

    甚至连夜就要把小舅父送回小舍。

    那时候白衍也没有问小舅父,在楚国,那鲁伯之女,是否尚在人世,如今又是如何。

    思索间。

    白衍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几息后,伴随书房门打开。

    白裕便从书房外走进来。

    “你小子回来也不命人提前说一声”

    白裕进书房后,看到窗前跪坐在木桌上,正在起身的白衍,轻声责备道。

    然而当看到起身后望向自己,缓缓辑礼的白衍。

    白裕心中再多的责备,也说不出口。

    “白衍见过叔父”

    白衍拱手打礼道。

    白裕没好气的看着一身秦国官服,给人感觉文质彬彬的白衍,望着白衍脸上的疲倦,忍不住叹息一声。

    曾经领兵在外的白裕,哪里不清楚白衍一路奔波之苦。

    “坐吧听奴仆说,是你小子不让奴仆去长兄的府邸禀报一声的”

    白裕说话间,来到木桌另一边跪坐下来。

    看着年纪轻轻,头戴爵弁的白衍,白裕不等白衍说话,便自顾自的说道。

    “方才知晓你在府邸,我已经命人去叫两位兄长过来”

    白裕说道这里,带着丝许笑意。

    曾经若是白氏需要依靠白衍,对白衍有亏欠之情,那么眼下,在雁门一事后,白衍可就亏欠他们白氏。

    要知道雁门一事背后,白衍得罪那么多士族权贵,那些权贵盘根交错,涉及甚广,就连秦国之中,都牵扯众多。

    白氏这段时日,可被白衍给弄得焦头烂额。

    在世人眼中。

    白衍可是白氏子弟,任何行为,世人都会牵连到白氏

    “叔父,这”

    白衍听到白裕的话,一脸错愕,随后脸色一垮,哭笑不得。

    感情方才是白在这里等那么久,早知道若是如此,那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去见白伯、白岩。

    “若是困了,便在这里休息”

    白裕没有理会白衍,看着侍女给自己倒暖茶。

    此刻白裕还不知道白衍方才王宫,单独与嬴政在书房内,交谈两个多时辰。

    在白裕眼里。

    白衍显然是方才去王宫后,简单的复命一番,便来到这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