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崇祯太子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本宫亲自见见
    忙

    朱慈烺是7月7日回的杭州,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过了三日而已。

    琐碎小事且都不提,在这三日之中光是能江南战局的大事便生了数件。

    多铎大军历经数败,最终大不了来个断尾求生,仍不失再次反攻之机,可他朱慈烺岂敢败上一阵

    如此一来,这桩桩件件他不但得亲自过问,更有甚者如那夜鞑子攻入杭州之时,他堂堂大明监国太子亦得提刀上阵。

    所以,当那张印立离开军帐之后,朱慈烺便也觉得有些乏了。

    只是

    “殿下,保国公求见。”

    正当他闭目靠在椅中回想与李本深的会面时,自帐外传来一声禀报,待他应允之后便见朱国弼走了进来。

    “臣朱国弼,见过殿下。”

    最初将手伸到杭州之时,这老家伙是他用来勾住城中各方势力的。

    其后朱慈烺亲自前来,诸臣有了直接见到正主的机会,他这个保国公也便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待太子殿下这趟回来,他甚至没有如马士英、黄道周等人那般于第一时间出现,却也不知到底在搞些什么勾当。

    “国公近日可好”

    作为一個上位者,朱慈烺自然对这老家伙数日不见的行为有些不满,但他亦知其人绝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便也打起精神应对了起来。

    “托殿下洪福,老臣一切都好,唯有一事困扰老臣多日,待到今日才得解法,这才斗胆来叨扰殿下。”

    朱国弼自能品出太子殿下言语之中所含的不满,但他本就心有预料,亦有了谋划,不过三言两语便将其注意力扯到了“那件事”上。

    “哦何事能困扰我大明的保国公”

    闻得此言,本还靠在椅背上的朱慈烺不由将身子直了一些,显然是对“那件事”生了兴趣。

    实际上他对朱国弼这几日的所作所为也不是一无所知。

    虽说此地锦衣卫在被重新启用之后还有些运转不灵,但这些人终归在杭州活了大半辈子,就算不是专门盯着却也多少能够获得些他的相关讯息。

    只是在那些讯息里,这朱国弼整日忙着与各家勾兑,却也不知他到底在勾兑些什么,又准备说些什么。

    “殿下,以现在的局面来看,鞑子当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老臣便想着提前为战后做些准备,怎料”

    朱国弼所言不差,尼堪一部被全歼,就意味着清军在江南至少在浙江彻底陷入了战略被动之中。

    不管之后情势如何发展,他们退出浙江却是必然的。

    如此一来,这副烂摊子便得大明朝廷收拾。

    那班世家大族暂且不说,他们就算损了不少,但除了直接被鞑子灭门的,倒也无需太过理会。

    可那些普通百姓就不同了,鞑子的诸般搜刮,世家大族自不可能全都自己担了,一顿摊派之后,百姓们所出总数甚至还有可能要远远多于鞑子的要求。

    这般情形之下,百姓中必然会出现各种人间惨剧,就算此战并没有直接对百姓造成损伤,但他们的处境却也不见得会比直接死了好上多少。

    所以,战后朝廷的第一要务必然会是收拢流民、赈济灾荒,而朱国弼这几日与各家之勾连便是为此。

    “国公不愧这个保字,果真是老成持重,思虑周全。”

    于现阶段而言,朱慈烺用人的第一原则便是能做事,至于旁的却也不甚在意,而这朱国弼能在这般时节便想到之后,并且还针对可能出现情况提早动了起来,如何能不让他由衷陈赞

    只是

    “愧对殿下赞誉,老臣无能,忙碌数日也只筹集到万余石粮食,五六万银两而已,于整个江南而言着实是杯水车薪啊。”

    哎,礼包还未入手,这里便已生了去处。

    朱国弼话音未落,朱慈烺心中便明白了七七八八。

    他本打算用这笔银子发放将士功赏抚恤,其后若还能剩得多些就设法搞些机器设备搭建工业基础,若剩的不多便先捏在手里做不时之需。

    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那几户的家财单独算来当比不得赵之龙那般丰厚,但拢在一起却定是笔足以让任何人眼热的财富。

    既然眼热,便要想法咬上一口。

    若掌握这笔财富的人无有足够实力,自然是小儿持金,举世皆为妖魔。

    可太子殿下手握重兵、连战连捷,不但威风无两,更怀着诸般手段,举目看去谁有本事在他面前自称妖魔

    不过也绝不了某些人的心思,谁说沾便宜就要用强的

    所以,保国公便出现在了太子殿下帐中,并且带来了一个必须得用大量钱粮才能填补的窟窿。

    这些弯弯绕绕其实不难想见,但却有一点却还是让朱慈烺有些想不明白。

    “国公辛苦了,等过了这一遭,我便让各地官员将具体情况报上来,若有不足之处再设法弥补吧。”

    这话乍一听来并无什么问题,赈济灾民本就是地方官员的责任,让他们先将所需钱粮上报,待部里一番汇总之后再行调配也是寻常流程。

    可若是如此,他朱国弼一个勋贵又凭什么将手伸到文官系统之中若不将手伸进去,他又凭什么沾上油花

    所以,将朱慈烺的话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之后就是“你有办法绕过文官系统就说,没有就该干嘛干嘛吧。”

    “殿下万万不可啊”

    “国公何故如此啊”

    朱国弼这一声呼得痛心疾首、咬牙切齿,似乎如此施为会导致大明的灭亡,而朱慈烺的反应虽不如他那般夸张,但也应景地表现出了足够的惊讶。

    “殿下,朝廷并无足够人手替换各地官员,若他们反正及时,朝廷也只能将其留用,待日后再逐渐替换,可这些人心中无国无君,赈济灾民这等大事又怎能交到他们手中”

    好理由

    朱国弼这边话音才落,朱慈烺那里便不由于心中一声赞叹。

    这声赞叹并非因朱国弼想到了如此理由而发,却是因朱慈烺看到了隐于其后的某些事。

    他原本以为朱国弼的心思仅仅停留在钱财之上,可现在他却明白,这位老国公的真正谋算并不只如此。

    由于本地势力的存在,朱慈烺一直未能真正掌控杭州城,待到“民变”生出他才借着各方之间的矛盾强行收了那杭州知府张印立。

    他也总算是真正对杭州城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可整个江南大大小小共有三四十座城池,若按处理杭州之法行事,他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若是各处城池原回落入东林、阉党之手,大明朝局不也只是如崇祯那时吗

    “唔国公所言极是,可朝廷历经波折,须臾之间却也没那么多人手能够将他们替换啊。”

    “殿下不必多虑,所谓使功不如使过,只需派人从旁监督,如何还怕他们不尽心竭力为殿下效命。”

    说到殿下二字时,朱国弼的语调明显重了许多,而朱慈烺也终于明白了这位老国公隐在后面的真正图谋。

    监督,谁去监督

    朱慈烺的小朝廷里除了那班子勋贵无所事事之外,还能抽调出何人

    切莫以为这只是一锤子买卖,勋贵们最多也只是能捞到点油水而已。

    只要借着此事建起这么一套系统,其后还怕没有旁的事让他们监督

    有了一遭二遭,还怕这个系统不能成为勋贵们参与朝政的另一条途径

    到底是捞到了国公爵位的人啊。

    朱慈烺心中不禁又赞了一声。

    此时他不但明白了朱国弼的全盘打算,更已将整件事中的关碍想了个明明白白。

    表面看起来是朱国弼趁着两路文官忙于内斗的机会寻了个空子,但若没有足够的眼力和对朝局充分的理解,就算将空子放在面前,又有谁能想出这般主意

    他这番谋算最基础的一点便是太子殿下在掌握军权之后定会染指地方政务,而在太子殿下夹袋之中空无一人的情况下,谁能主动站出来完成此事,也必定会在其中获得天大的好处。

    与这般好处相比,些许钱财却也不值一提了。

    至于说待那两路文官反应过来之后会作何反应

    谁都知道小朝廷拿不出足够的人手去顶替那班子反正之官,便是有人提出从大明其他地方抽调人手,太子殿下也大可以情势紧急搪塞。

    如此一来,监督之事便成了当下的唯一选择,剩下的也不过就是各方在人选与名额归属上勾兑罢了。

    “国公之意我明白了,完了你会同黄、马两位先生拿个章程。”

    “老臣领旨。”

    事情到了这里,朱国弼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他又有些犹豫。

    他不光已想到用多让出些名额和利益作为代价,使这套系统成功建立起来。

    更已想好在之后争夺名额中,与同为外地实力的马士英联手打压黄道周,再和他们联手打压已然有些残了的钱谦益。

    可他终归还是有些担心太子殿下的态度。

    虽说从朝局方面来看,太子殿下可以借由勋贵形成对文官的制衡,但从此事本身来说,他其实并没有得到多少利益。

    所以,在来之前他便已准备付出些利益来换取殿下的支持。

    可现在

    “殿下,老臣还有一事启奏。”

    “哦还有何事”

    闻得此言,朱慈烺不由有些疑惑。

    按说正事已然说完,朱国弼便该抓紧离开着手办理此事,可听他所言,还有一事想要说明,却也不知到底为何,竟能让他耽搁宝贵时间。

    “禀殿下,前日老臣识得一商贾,其人声称专事海上贸易,若能获得朝廷相助必可拓展海路,为朝廷多多报效。”

    所谓利益均沾,虽然太子殿下已就此事表了态,但在未尘埃落定之前诸事却也不是没有变数。

    所以,为求稳妥,朱国弼终还是将备好的利益端了出来。

    “朝廷相助怎么个助法”

    “唔大抵就是许其货物从杭州或是松江出海,那商贾愿奉银二十万两。”

    老实讲,商贾是有的,但所谓二十万两白银却有九成九都是朱国弼的银子。

    若以国家来看,这二十万两银子的确不算什么,可此事说白了就是勋贵对太子殿下许他们参政的回报,那些银子自然也会入太子殿下个人的荷包,如此看来着实也算不得少了。

    表面看来,大明的太子殿下光从赵之龙那里便弄了百余万,但这些银子里的每一钱都被所有人盯着,早就可丁可卯找好了去处。

    真正能被朱慈烺这个人使用的却是没有多少,所以朱国弼便非常贴心地将这番回报定成了对朱慈烺个人荷包的资助。

    对于这般情事,朱慈烺最初是没有反应过来的。

    不过他好歹也算是知道些事的,只过了片刻他便想到了“内帑”。

    内帑大抵就是皇帝的小金库,它与国库最大的差别就是无需朝臣同意便能随皇帝心意使用。

    只是他虽明白了这笔钱是对自己的贿赂,但还是不太明白这里面到底是何因由。

    毕竟在他看来,此番已借着勋贵之手让自己对地方有了干涉能力,哪怕这种能力的效果未知却也算是极大的收获。

    更何况他还备了后手以加强这种能力,如此一来他也就没有将这笔银子与“贿赂”联系起来。

    所以在他看来,这笔银子便是单纯为了货物出海而付,由此他便不由生出了疑惑。

    这银子是一次性还是持续的

    一次性的话似乎太少,持续的话又似乎太多。

    “一年”

    待听到太子殿下充满疑惑的问话,朱国弼立时便明白了殿下似乎还未将这笔银子与“贿赂”联系到一起。

    先头诸般隐晦交涉不都能听得明白,答得利索么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听不明白了

    “唔大抵就是运一次货,唔应该也不是纯为生意,就是想为国出一份力,又没个合适的由头。”

    朱国弼说得吞吞吐吐,似是不了解事情全貌,又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般样子朱慈烺自是不耐,也未太多思量便直接说道“把那商贾唤来,本宫要亲自见见。”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