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崇祯太子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又被这狗曰的当枪使了
    八月的江南正值盛夏之末,初秋未央,论及天气自然是闷热得如同蒸炉一般。

    对于这等天气,土生土长的宿卫们大抵还能稍稍忍受,可朱慈烺这个纯纯的北方人便有人受不了了。

    由此,在离开杭州,取道太湖去往苏州的路上他便换上了一身较为轻便透气的明黄色蟒袍。

    在他原本的计划中,有胡茂祯所部前辙,收服苏州城里的清军当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谁曾想那城中二将在投清时并未有太多抵触,现在非但数次尝试突围,更还在未果之后摆出了一副玉石俱焚的架势,却也让人想不明白鞑子对他们就当真那么好吗

    当然了,此番前去最主要目的还是对吴志葵加以安抚。

    说到底,那吴志葵手里虽也就万把人,但他们毕竟是在大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依着朱慈烺的行事作风自也不会平白就给人弄个没下场。

    见面之后的事情大抵也能轻易想见。

    有胡茂祯那身经百战的数万人马在侧,更兼黄蜚、吴易为防清军脱逃而早已将周遭水道全部锁死,所以当朱慈烺提及整编之事时吴志葵便立时表达了对朝廷决策的理解和支持。

    “嗯,吴将军乃是惯将,自知裁撤油滑之辈乃是提升战力的不二法门,本宫也是画蛇添足了,”说着,朱慈烺略略顿了一下,待见吴志葵连连点头似是无有半点怨愤之后才又将视线落往在场众人“此番前来主要还是想尽快结束苏州战事,却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朱慈烺已离开应天多日,朝中定策也早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诸将耳中,所以当这一句问出之后,各人也便按着自身地位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实际上诸人所想也不太可能有多少新意,在胡茂祯劝降失败的情况下,除了强攻,也就只有围困了。

    强攻的好处非常明显,可以用最短时间拔掉苏松最大的清军据点,如此一来朱慈烺便能尽快将精力放到整肃地方、巩固统治上,这对稳定他的小朝廷肯定是极为有益的。

    但强攻的缺点也同样明显,苏州毕竟是江南有数的大城,其城防之坚固甚至比杭州还要强上几分。

    若是明军选择强攻,那必定得以巨大的伤亡作为代价,届时若真攻下了倒也好说,可要是攻击受挫,军队士气必定会遭到沉重打击。

    在朱慈烺嫡系人马已然进入整编的情况下,若是苏松这里再因此而闹出什么乱子可就真成羊肉没吃到,惹得一身骚了。

    此时的朱慈烺实际上多少还是有些后悔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成栋和吴胜兆皆在两年内陆续反清,吴胜兆虽因行事不密而被发现,但李成栋却给清军造成了颇大的麻烦。

    有着这样的认知,他便想当然的认为,在胡茂祯的劝降之下,说服苏州二将弃暗投明当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此才有了地方未靖,全部嫡系却同时进入整编的尴尬事。

    待听完诸人表述,朱慈烺也对他们的想法有了些了解,说来说去也就是带水师的支持强攻,而带陆师的则认为应当围困。

    这本也没什么特别,毕竟各人操心各人的事,自己若都不为自己的利益说话又还能指望谁呢

    “胡总兵,李、吴二将可有回信”

    问当属下利益发生冲突时,领导该怎么处理

    答先看看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避开这些利益冲突。

    唔这只是朱慈烺此问的发心之一,他主要还是想不通,完全没有头绪的那种想不通。

    虽说在没有他的那個时空中,吴李二将是在受到清廷的种种不公对待后才愤而起兵的。

    但现在这般情形,他们两人都已似破抹布般被清军丢弃,其处境比之原本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朱慈烺自然也就想不通他们二人为何还要在这里硬挺。

    “回禀殿下,那二逆并无回信。”

    闻得朱慈烺之言,胡茂祯不假思索便有了回应,其后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他不但将去信内容大致说了一遍,还准备将执笔的文书唤来。

    对于他这种带有一定应激性的反应,朱慈烺自是一番好言劝慰,但这并不能回避各将之间的攻围之争,所以在思量片刻之后,他终还是打算做最后的尝试。

    “派人去城里传个话,就说本宫要见见他们。”

    若是徐瑜等人在此,大抵又会找一大堆理由来进行劝谏,但驻在苏松的这些人中除了吴易皆为武将,且还都和太子殿下不甚熟悉。

    所以当朱慈烺话音才落便已有将佐去安排此事。

    按着朱慈烺的经验,与敌将会面这种事大抵也得花上一两个时辰才能安排妥当,可谁曾想,不过三两盏茶的功夫,那将佐便已反身复命,并言敌将请于两军阵前会面。

    待听到此等要求,朱慈烺的第一反应便是有诈。

    与敌将见面,自然得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且不说苏州城里有没有能够将火炮打得那么准的,便是有几个能开重弓的却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可

    老实讲,在江南已将平定的情况下,他是不担心这些人敢违抗军令的,可不敢和心甘情愿之间可谓天差地别,他又怎会强令非嫡系人马前去攻城呢

    若真这么做了,且不说兵势会不会因此而受挫,便是挂上常申凯那般名声却也会对他整合大明各地各军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不成就把距离稍稍拉远一些,大不了费费嗓子吧。

    心念及此,朱慈烺也便应下了敌将这有些离奇的要求,其后各将自是归于所部为这场声势浩大的会面做准备,而朱慈烺则在帐中回忆起先前各将的反应。

    这是无聊吗

    当然不是。

    朱慈烺很清楚,作为上位者必须得对麾下骨干拥有较为透彻的认知,哪怕这些认知很可能是错误的,甚至于有极大可能是下属刻意在他面前展示出的,但无论如何有认知却也比没有认知强上数百倍。

    第一个便是吴易了,此人不管在崇明岛还是这里几乎都是一言不发,但对太子殿下安顿的诸般事宜都可谓尽心竭力。

    依着朱慈烺的经验,这大抵便是那种只知埋头干活,却压根不会向上司表功的老实人。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这吴易早在崇明岛一见之时便通过朱慈烺在应天的所作所为分析出了太子殿下的秉性,由此才刻意做出这种会被殿下看重的老实模样。

    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了,甚至低到了可以被完全忽略的地步。

    所以在朱慈烺想来,这位深得史可法信重的监军大抵就是传说中的“老实人”了。

    另一个便是黄蜚。

    朱慈烺对这位曾和黄得功搭班子的水师将领印象不错,其在历史上虽一直被困在太湖,但也是让清军颇为头疼的人物,若能找到正确的用法,想来也当能作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使用。

    至于吴志葵

    到现在为止,朱慈烺只从他身上看出了油滑。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世上无有完人,他只要能坚持抗清,朱慈烺也非无有容人之量。

    “殿下,各部已在城外列阵完毕。”

    就当朱慈烺还在脑中回忆对苏松诸将做着总结时,黄蜚再次回到帐中,而在听到其禀报之后,他也未曾耽搁,出了军帐便直接翻身上马往营外而去。

    此时,明清两方数万兵卒早已在苏州城外列阵完毕,除开刻意为会面所留的中间地带之外,原本空旷无垠的平坦地带竟再也找不到多少空处。

    太子殿下到来消息早已在军中传开,无论兵卒还是将佐都想趁着这个档口看看那近乎已一人之力扭转大明颓势的少年到底何等模样。

    可俗话说的好,人上一千无边无沿,人上一万彻底连天。

    这由数万人组成的军阵早已将所有人的视线遮蔽,除开那条从军营直通中央空地的道路两侧,其余位置兵卒想来也当是无缘得见太子殿下一面了。

    “踏踏,踏踏,踏踏。”

    随着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道明黄色人影在数百甲士的护持下出现在了通道附近兵卒们的视野之中。

    “拜见太子殿下”

    “拜见太子殿下”

    “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涌入大海,只于须臾之间便在军阵之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而当明军将士们看到太子殿下真的亲临前线,脸上顿时露出了激动和敬仰的神情。

    朱慈烺的出现无疑让本就占据优势的明军更加士气高涨。

    士卒们虽不知殿下此行到底为何,但他们却从戏文中听过什么叫“御驾亲征”,而作为一名厮杀汉,又有什么能够比跟随“皇帝”击碎当面之敌更值得荣耀的呢

    “明军威武”

    “万胜”

    朱慈烺并非没有受过这么多人的跪拜,但那一声声山呼从身经百战的勇士口中发出又如何不让他心神激荡

    “明军威武”

    “万胜”

    随着大明监国太子与大明万千士卒之间的一应一合,明军士气已然高到极点,便连胡茂祯这等百战之将也不由受其感染喝出了一句句万胜。

    此时的明军似是受到了神祇加持一般,哪怕当面乃是刀山火海,只要太子殿下一声号令也敢将刀山踏碎,将火海添平。

    反观清军阵营中,气氛却显得有些沉闷和忐忑。

    他们落入围困已近月余,其间粮草虽还不算匮乏,但长时间的围困和已成孤军的压力却让他们疲惫不堪,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眼见两军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别,朱慈烺在心情激动的同时又不免生出疑惑吴李二将怎么敢顽抗到底

    “见到太子殿下,你二人怎敢不拜”

    在距吴李二将约莫三四十步的位置,朱慈烺与随行的黄蜚等将便勒马停住。

    与此同时,黄蜚那低沉且有穿透力的声音也于场间回荡起来。

    寻常来说,两军正在敌对之中,又哪里来的可能让敌军之将参拜自家太子

    可黄蜚到底也是在东江数变之中保下了性命的人,他自然知道借着己方军威对敌方施加压力的道理。

    所以,这一声说破大天也不过只是下马威罢了。

    “末将拜见太子殿下”

    “末将拜见太子殿下”

    嗯

    什么情况

    他们竟然

    随着吴李二将下马跪拜大明的监国太子,无论清军明军,将佐兵卒都不由愣在了原地,而那深知吴胜兆秉性的胡茂祯则不由腹诽一声。

    d,又被这狗曰的当枪使了。

    胡茂祯与这二人同僚十多年,待见这般情形自然知道其真正盘算,可余者又非吴李二人肚中蛔虫,此刻除了惊讶也便只有惊讶了。

    不过朱慈烺到底也在这两月之间历了不少大风大浪,心中虽然疑惑于他们为何会跪拜自己,但其节奏却也未乱上半分。

    “本宫先前让胡总兵劝你二人弃暗投明,你等缘何无有半点回应”

    “禀太子殿下,我等早前投清虽因弘光昏聩,朝臣又都只顾一己私利,可我二人现在都已是清军,又怎能做那三姓家奴叛而复叛”

    待听到黄蜚大嗓门的转述,吴胜兆先在马上微微躬身,其后才以更大的嗓门做了回应。

    随着这一声的传出,非但吴李二人麾下想到了早前在江北时的不公遭遇,便连身处明军阵中的胡茂祯所部亦是有些低沉起来。

    说到底,现在于两面列阵的兵卒皆是出于一军,漫说相识,便是同乡也当不在少数。

    可现在他们身处敌对,哪怕之后不得不痛下杀手,但谁又能真正过得去心里的坎呢

    “本宫早有所言,尔等之叛其罪可诛,但其情可悯,只要你等弃暗投明助本宫收复失地,又何尝不能浪子回头”

    经由黄蜚的转述,朱慈烺之言再次回荡于场间,而此时不单清军兵卒,便连明军这边亦有不少兵卒向吴李二将投去了希冀的目光。

    “殿下您能以万金之躯开解我等迷途之人,真真叫末将无地自容啊”

    随着两声整齐划一的哭告,吴李二将再次拜倒于地上,随即整个场间便传出了双方士卒期望已久的话语。

    “末将愿为殿下牵马执蹬,恢复大明江山”

    “末将愿为殿下牵马执蹬,恢复大明江山”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