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崇祯太子 > 第二百六十一章 继承大统,以安人心
    大军花销的计算颇为复杂。

    里面不但牵扯到了粮饷功赏和后勤补给之中所产生的消耗,更还有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那就是作战部队派出的距离。

    就拿正在准备中的江西战事来说,

    如果朱慈烺只准备打通东西勾连,那么此战可能涉及到的最远处便是抚州,而此处距浙江也不过五六百里,若按日行三十里算,从浙江发送的辎重粮草也仅二十日左右便能抵达前方。

    这般距离和时间,不但不需太多人马保护粮道,更不需征发太多民夫转运物资。

    可要是想一战收回江西的话,那么情况便彻底不一样了。

    且先不说打这么一场打仗需得调派多少军队、征发多少民壮;亦不提随着作战半径的扩大,需得派遣多少人马保护粮道。

    仅只在运送军需的过程之中,海量民壮本身的人吃马嚼便已有可能是先前整个计划所需钱粮了。

    要知道,这個年月运力有限,哪怕在拥有足够载具的情况下,单个民夫的运力也并没有多强。

    以此为基,若在补给线过长的情况下保证前方供应,那么后方发出的民夫班次便得急剧增多,路途中的消耗也会远超军队本身所需。

    所以,当听到太子殿下想要一鼓作气收回江西之时,朱国弼便直接说了句“打不起”。

    当然,若大明的系统足够高效,能够做到拨出十两银子便会有七八两用在正事上,那么杭州剩下的银子稍稍紧着点用大抵也是坚持一阵的。

    待到战事过半,有了缴获之后说不得也能撑着打完这一场。

    可不管朱慈烺非常清楚,这个节里的大明行政系统已然烂得不像样子,十两之中哪怕有个四五两用在正处都已算是各官忠君体国。

    这般情形之下,他又怎敢冒着半路断了粮饷的风险发起大战。

    最终,朱慈烺也只是让朱、越二臣尽力准备,并未在定下这一仗的规模。

    其后,他也未在杭州久留,等邹太后那边准备妥当之后便沿着运河往应天而去了。

    后面的事倒也不必赘述,既然是与邹太后一同回返,那么这路上便得大张旗鼓,沿途官员自也得摆足场面迎接。

    这般情形之下,原本仅需三四日的路程生生走了近半个月功夫,待到看见出城迎接的一众皇亲国戚、勋贵官员之时却已到了十二月。

    “启禀太后,殿下遣人来说钱谦益、马士英、袁继咸三位阁老已率百官在城外十里恭迎銮驾。”

    “嗯,不好烦诸位卿家久候,让车架快些吧。”

    话音落下,内监自是应声离去,而邹太后的心情却远不似她的声音那般平静。

    她是五月十五日的夜里随弘光、马士英出的应天。

    原本,邹太后认为凭那时的局面,这辈子怕是都无法在回应天了。

    可谁能想到,那个被关在兵部大狱里的“假太子”竟能凭着一点卫所弱旅,破镇江、救杭州、斩尼堪、退多铎。

    待他此番回朝,不但麾下已有数十万大军,甚至连两广湘赣都已收入囊中,若再算上他对西南的布置,只要再把江西清军赶回江北,那么这半壁江山便算是稳稳落住了。

    局面如此剧变,哪怕邹太后晓得其中每一步之过程,却也不由时常在心中生出一个念头。

    这娃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却也怪不得邹太后,她的前半生仅只在王府后宅苦苦挣扎,退到江南之后虽凭着宫斗之能助了弘光一臂之力,但说到底这也已是她能力的极限,若想看明白其中缘由却已远远超出她的能力范畴。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于朱慈烺为何能力挽狂澜,各人皆会因自己的立场、见识而生出不同的看法。

    似多铎这等手下败将,他便把江南之败的绝大部分原因看在了轻敌和水师之上;

    似钱谦益、马士英这等工于心计的臣子则从太子殿下的诸般施为之中看出了其洞察人心之能和谋算机巧之功;

    再似越其杰看出了殿下死抓兵权绝不放松半点;袁继咸看出了殿下行事堂堂绝少鬼蜮心思;

    武将们更是将太子殿下与兵卒们的相处细节全都看在眼里,甚至似那向仁生已然将殿下在军中行至当做自己的标杆,整日都会不断审视哪里做的差了。

    只是朱慈烺自己却很清楚,他最大的依仗不过是多了数百年的总结而已。

    切莫小看这些总结,要知道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不但能在自然科学上碾压古时,于社会科学上同样也能。

    就拿张居正重银废钱来说,此等不世出的天才人物也是在历经了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之后才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些皮毛,最终使了那饮鸩止渴的法子。

    可他若能明白便连后世小儿都能说上两句的铸币权、货币体系,那他所行之法不但会稳妥百倍,更可能早早就想好如何防范银流断绝之事,再为大明多续上些寿数。

    以此为基,现在的朱慈烺并没有因功业初成而志得意满,也未曾因历史轨迹的逐渐变化而惶恐不安。

    甚至当那如山如海一般的迎接队伍出现在自己视野之中时,他也仅是心潮澎湃了片刻便又恢复了平素里的样子。

    此时,不但文武百官早在诸位阁臣的带领下列于道路两旁,更还有数以万计的人群蜂拥而至,让这本也不算繁忙的城郊一片喧嚣。

    远远望去,文官们身穿华丽朝服,一个个正襟肃立,力求表现出各人威严,而在他们早已列好的前方飘扬着五彩缤纷的旗帜,其侧更有身着金色铠甲的大汉将军相护,在早已搭好的牌门衬托下尽显壮观和庄严。

    再看道路两侧,人山人海自不用多言,百姓之中甚至还有不少人持着鲜花、锦团,却也不知是官府所发还是自己预备。

    随着返京队伍的出现,清脆的鸣笛声,悠亮的号角声,有力的锣鼓声交织成一曲华丽的乐曲。

    队伍沿着步道缓缓行进,彩旗紫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壮观景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宝剑,每一把都闪耀着令人神往的光芒。

    与前番不同,这一次朝臣们不但早在三两日之前便已将太子殿下即将返回应天的消息放了出去,更用官方的名义将通往皇宫的道路布置的花团锦簇。

    如此才有了这般宏大的场面。

    “臣恭迎太后返京”

    “臣恭迎太子殿下返京”

    随着朱慈烺的身影抵近迎接队伍,不但文武百官拜成一片,便连远处的百姓们也都尽数伏在地上。

    若在寻常时节,朱慈烺自会让各人平身,只是现在还有太后在侧,以他监国太子的身份却还做不得主。

    所以,当这一阵山呼传来,他便策马靠到太后车架一旁轻声问了一句。

    “太后,百官来迎可有什么交代的”

    “旅途劳顿,老婆子也有些乏了,就劳太子替我谢过百官相迎吧。”

    “那太后便先回宫歇息,待我处理完此间之事再去请安吧。”

    一番对话之后,朱慈烺策马抵至迎候队伍那边,其后一套繁琐的规制抵上,他便按着流程继续接受着百官的迎接。

    要说这皇家礼仪真真繁琐,不过只一迎接仪式罢了,不但在城外十里走了一套流程,应天外城走了一套流程,内城、皇城更是一套比一套繁琐,一套比一套冗长,待到朱慈烺真正来到奉天殿时却已过了近三个时辰。

    漫步其中,身处于深宫之内,仿佛置身于万丈深处,被恢弘的气魄所包围。

    殿内正中央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黄龙,龙身如绕珠环,霸气凌人,仿佛随时要起飞。四周的墙壁上镶嵌着精美的宝石,倒映着灯火辉煌的景象,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殿檐垂下一排排灯笼,金色如血,洒落着温暖的光芒,将殿堂照得通亮。地面上铺着细腻的青石,踩上去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按着朱慈烺的理解,这奉天殿大抵便是自己以后的会议室了。

    不过在看到这恢弘的大殿之后,他却不免在心中生出了一丝抗拒。

    依着后世传闻,成祖在修建北京紫禁城时用了大量含有水银的材料,如此才导致迁都后大明皇帝子嗣艰难,寿数不长。

    当然,南京不是北京,朱元璋不见得在这里用了多少毒药,更何况子嗣艰难和寿数不长的问题当也有其他原因,朱慈烺若单因这个而不愿入宫居住却也有些杯弓蛇影了。

    只是

    宫里全都是旁人的爪牙啊。

    心念及此,朱慈烺望着那奉天殿的眼神便越发阴沉起来,待见到立于各处的内监侍卫之后他更是不由懊恼未曾提前做些准备。

    这却不是杯弓蛇影了。

    那种死因存着疑点的便不说了,单看遭过数次刺杀的嘉靖却已能让朱慈烺对这深宫存着万分的忌惮。

    似那壬寅宫变。

    据称嘉靖皇帝总是借选秀女之名把一些十二三岁的女孩招进宫里,并以残暴的手段对待这些童女以期长生不老。

    之后,在一个名为杨金英的宫女带领之下,这些不堪忍受嘉靖折磨的宫女们,合谋要把这个残暴的皇帝勒死。

    可当嘉靖气绝之后,这杨金英和两个妃子竟在惶恐之下跑去向皇后请罪,却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到底是请罪还是禀报。

    许是一帮女子力气不够的缘故,嘉靖终还是熬过了这一遭,其后一番折腾,哪怕此事存着种种疑点,但他终也只能杀了这些宫女了事。

    要知道这时的嘉靖已然临朝二十余年,已然在与文官的数次交锋之后对朝局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

    连在皇帝之中号称最为聪明的嘉靖都无法避过这等漏洞百出的刺杀,朱慈烺这个生瓜蛋子又怎可能不心怀畏惧

    “请监国太子殿下,临朝”

    正当朱慈烺的思绪不断飘散之时,眼见他停在殿门之外却迟迟未曾入内的文武百官便在钱谦益等人的带领下唤了一声。

    好吧,大风大浪都过来了,一点点鬼蜮伎俩还能翻出天去

    大不了咱不去湖边,不找太医,便连宫中侍卫也都换成宿卫中军,看他们还能怎样

    想到这里,朱慈烺便也不再耽搁,稳稳几步跨入殿中,随即也不等身后诸臣直接便往摆在龙椅之侧的椅子上而去。

    待见此等情形,钱谦益等人自是松了一口气,他是真怕这位从不按常理出牌的爷,于此等关键时节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臣东阁大学士钱谦益领百官恭贺监国太子殿下凯旋”

    随着钱谦益中气十足的喊声,诸臣在殿外三跪九叩之后才依着身份官阶陆续入内。

    其后各官自是按着文武分于大殿两侧列队,待到诸人立定,朱慈烺才朗声说道“本宫不在应天的这些日子辛苦诸位卿家操劳国事了。”

    “殿下,在外征战,只以数千兵马便解赣州之围,臣等身在京中又怎敢称得操劳”

    朱慈烺话音一落,钱谦益便当仁不让地站出来应答,而其余各人皆未有旁的表现,显然他虽未得首辅之职,但在阁臣之中的地位却也算是得了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钱谦益有关朱慈烺此番南下的描述中只说了赣州战事,却未提及两广和湖南,而朱慈烺也对他们的避讳有所察觉,在听到钱谦益这番话语之后却也未曾多言,而是按着规程问了一句。

    “本宫这番花了不少时间,却不知朝中诸臣可有情事禀报。”

    话音传开,在场诸臣皆知其后该是何种情况,而在从龙之功将要临身之时,自觉有资格拿这破天功劳的臣子们却也免不了心中一阵荡漾。

    “启禀殿下,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太上蒙难,国朝无主,臣东阁大学士钱谦益,请殿下继承大统,以安人心”

    “臣东阁大学士马士英,请殿下继承大统,以安人心”

    “臣东阁大学士袁继咸,请殿下继承大统,以安人心”

    “臣,请殿下继承大统,以安人心”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