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孙可望:我岁入两千万了!你们怕不怕!

第一百五十六章 孙可望:我岁入两千万了!你们怕不怕!

    “德安侯,本王的决策,你有什么异议吗”李定国双眼一凝,皱起了眉毛。

    “晋王决策高明,末将并没有意见。”狄三品闻言,不敢和李定国起冲突,连忙回答道。

    “没有异议就好,诸位,北兵日逼,鞑虏猖獗,国事已经至此”

    李定国郑重道“若是我们此次不能收服贵州,则云南危矣皇上危矣大明危矣”

    “望诸位精诚团结,报效国家,切勿辜负了圣上所期,大明所期,百姓所期”

    “我等愿以死报国”白文选等将纷纷开口。

    “好曲靖城外,有一关帝庙,周围百姓香火不断,本王愿与诸位在关帝庙前,歃盟血誓,不知诸位可曾愿意啊”李定国颇为满意道。

    “我等愿与晋王盟誓”白文选等人率先开口。

    “愿与晋王盟誓。”眼见如此,狄三品、李如碧等人不敢违逆李定国,连忙开口。

    “好既然如此,孤今日便与诸位,歃血为盟,共保大明,匡扶社稷”李定国哈哈大笑。

    当天,曲靖关帝庙前,李定国与众将歃血为盟,要与清军血战到底,不破清军,誓不回朝。

    在一片慷慨激昂的血誓中,西营众将的精神为之一振。

    只是在众多血誓之中,金维新却忧心忡忡。

    “马吉祥不是说只拿一成吗怎么前线的军粮竟然掺了整整四成沙土”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当李定国等人在曲靖发誓要和鞑子决一死战之时,在广西,孙可望带着手底下的文武出了南宁,开始巡视各地,为即将到来的秋收,打好基础。

    一行人,沿江西上,刚出南宁,来到了宣化。

    看着在这块广西为数不多的平地上,一望无际的金灿灿水稻。

    孙国主自然是龙颜大悦。

    “国主,经过一年的努力,光是在广西和高廉雷三府,我们就拥有超过十万顷的耕地。”

    “虽然水利暂时还没有大修,但新开垦出来的荒地,土壤肥力不错,再加上今年的年成较好,估计一亩的亩产将接近二石,虽然还不如大治后的云南,可即便如此,我们的岁入也不低啊”

    “哈哈,的确如此。”孙可望心旷神怡道。

    一年时间,孙国主和他手底下的南宁行政六部,以广西的四万多顷土地为基础。

    一边招抚山民、流民,开垦荒地,一边拓展了高雷琼三府。

    再加上后面拿下的梧州、平乐、罗定等地。

    手中掌握的耕地,已经持平了在云贵时的数量。

    还不止如此,现在的广东也基本掌握在孙国主的手中。

    “广西等老根据地,共计有耕地十一万顷,一千一百万亩之多,若是按照亩产近两石的产量估算,那就是整整两千万石粮食。”

    孙可望微笑道“这两千万石粮食,我民田是按照营庄五成,田主一成,耕种者四成,收取粮食。”

    “无主之地,则是按照官六民四,而军屯则是收取四成。”

    “这样一来,光是在广西这些老根据地,孤便能收粮千万石以上,除去留存地方,用以维持营庄的二三成粮食外,国主府的岁入便足有六七百万石粮食”

    “除了这些,广西等地的商税,盐课,矿产,又能增加近三百万两白银的收入,如此一来,孤的岁入,已经超过在云贵的时候了”

    孙国主在云贵的粮食收入虽然和现在差不多,但云贵这地方工商业落后,除了田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

    所以孙可望再怎么折腾,一年也就弄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岁入。

    现在到了工商业发达的两广,哪怕是以广西为根据地,随便折腾一下,一年都有两百多万的工商业收入,不得不说两广真是孙国主的福地啊

    “国主,还不止如此呢”户部尚书马兆羲笑吟吟道。

    “除了广西等地外,广东今年也能一笔巨大的钱粮。”

    “不错,尚可喜和耿继茂现在龟缩在广州城外,广东的赋税自然是由孤来收了”孙可望哈哈大笑。

    广东以前是尚可喜和耿继茂的地盘,可是随着孙国主的三板斧下去。

    尚可喜和耿继茂基本上只能在广州城中干瞪着眼。

    如今孙国主十万新军快要编练成功了,王尚礼和王自奇又已经从安南回师。

    广东各地又群起激昂,随着孙国主把平南和靖南两府,和广州士绅当成了土豪。

    整个广东几乎所有阶层都坚定地站在了孙国主的这一边。

    老百姓分了一些地,领了一些救济粮。

    绿营兵,得了赏银,分了地。

    士绅们死道友不死贫道,在珠三角,跟着孙国主,拿了不少好地和产业。

    孙国主现在手握十几万大军,统战工作又做得这么好。

    而尚可喜和耿继茂的两万本部,又在广东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损失了肇庆等地的两藩驻军。

    此消彼长之下,尚可喜和耿继茂的那点实力,哪还敢出广州城和孙国主扳手腕啊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天天给咱大清写折子告状,可是我大清的兵力本就捉襟见肘,孙国主又了那么多情报,咱大清现在哪里会,哪里敢和孙国主翻脸啊

    既然尚可喜和耿继茂龟缩在了广州城,广东的那二十多万顷耕地,又要秋收了,这些耕地的赋税,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能白白的落在了士绅的口袋中。

    孙国主自然得替尚可喜和耿继茂去收了。

    “国主,行政六部已经拟定了章程,根据各田亩的好坏,按照每亩地,四斗至六斗的定额进行征收,自主耕种的百姓土地,额外加派,绿营兵的军屯,和我驾前军的藏入地额外减配。”

    孙国主闻言微微点头。

    “广东局势未稳,孤也无能在广东推行营庄,与士绅合作,按照定额进行征收,的确省时省力。”

    “只是每亩地,按照四斗至六斗的数额进行征收,虽然对广东的亩产来说压力并不多,可为了防止这笔钱粮负担全都落在了老百姓的头上,我们还得限制田租啊”

    推行营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将六七成甚至七八成的地租,降低到一成,士绅们会疯了的。

    孙国主在云南和广西能够安稳推行,那是因为两地士绅的力量相对弱小,又多遭屠戮。

    对于有数万老本的孙可望来说,想要压制并不困难。

    可是在士绅实力相对较强的广东,孙可望要是只给一成,广东士绅可以要跃跃欲试的。

    当然以孙国主的实力,屠遍广东士绅也未尝不可。

    真打起来,士绅们哪里是驾前军的对手啊

    只是基层的组织,破坏容易,建设却难。

    短时间内孙国主把士绅们全图了,上哪去找那么多吏员,那么多干部,去接手一个偌大的广东啊

    咱大明朝,一向是皇权不下乡,地方上士绅自治。

    孙国主在云南能够推行营庄,在广西能够推行营庄,那是因为这些地方有他们自己的特殊之处,以西营的组织能力能够全盘接收。

    可让全天下两千多個县,都实行营庄,完成土改的话,至少需要百万吏员,百万干部

    所以营庄之举,在云南和广西这些小省,弱省,贫省推行,管个十万顷地还行。

    想要在全天下推行,任重而道远啊

    现在清廷又势大,所以与士绅加强合作,给予让利、拉拢就成为了孙国主的上上之策。

    “那国主的意思是”

    “除了按照登记在册的二十多万顷耕地上,按照土地好坏,收取四到六斗的定额赋税外,另外再把土地地租加以限制,士绅的地租,不能超过五成,不四成”孙可望郑重道。

    广东的耕地亩产较高,甚至珠三角地区的良田,亩产都能超过三石,持平江南了。

    孙国主在云贵后期推行的政策是,军田六七斗,民田八斗至一石二斗。

    现在在广东,民田只定额收取四到六斗,这已经是给广东士绅巨大的让利了。

    这些田赋,只不过相当于亩产的两成而已。

    只是按照士绅老爷们的尿性,这两成势必会转移到老百姓的头上。

    老百姓本就要交六成以上的地租,这尼玛再加两成,估计老百姓都要怀念大清去了

    所以为了广东的稳定,无论如何,孙国主都不能让士绅们将赋税转嫁到老百姓的头上

    “国主,如果将士绅们的佃租限制在四成,那么老百姓负担六成左右的赋税和佃租,老百姓还是可以维持生活的。”万年策微微点头。

    在贵州,孙国主都官七民三了,由于没有苛捐杂税和徭役,贵州都能够安稳。

    广东的亩产高于贵州,工商业又发达,孙国主又大开矿山,招揽百姓做工。

    如此一来,虽然土地产出要付出六成,但老百姓还是能够生活有着的。

    “事到如今,战事在即,也只能苦一苦百姓了。”孙可望叹了一口气。

    其实别看孙国主在云贵和两广,收了这么高的赋税。

    但在他和行政六部治下,老百姓反而是生活中这个时代的世外桃源,世外乐土之中。

    云南五成的赋税,由于治理得当,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滇南乐土。

    在封建时代,孙国主的治理已经非常好了。

    要知道就连曹老板的屯田制,一开始是官六民四,有私牛者,五五分成。

    后期,还没过多少年,就变成了官八民二,老百姓开始大面积的逃亡了。

    西营在云南十年,营庄制,从一开始的官四民六,无田主者,官府和百姓五五分成。

    到后面有所下降的军田六七斗,民田八斗至一石二斗,老百姓的负担反而下降了一些,士绅们能捞到的东西也相应的多了一些。

    这种情况,已经值得表扬了。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后世,都有收九成以上,饿死几百万人的情况。

    孙国主让百姓负担六成,已经是德政了。

    “国主,百姓负担六成,已经不重啊,要知道在朝廷和鞑子的治下,老百姓不仅要负担六七成以上的田租,甚至还要服徭役,两广百姓要是知道国主如此,势必会感恩的。”马兆羲看着感慨不已的孙可望不解道。

    孙可望白了马兆羲一眼,这不拿老百姓当人已久,明末这个鬼社会都尼玛已经成习惯了。

    “张虎,限租之事,派出锦衣卫去各地巡察,要是有士绅胆敢违逆者,让殿前军和绿营兵杀无赦”孙国主虎躯一震,正色道。

    “国主仁义,锦衣卫必不会令广东百姓遭到士绅毒手”张虎闻言立马拍板道。

    孙可望闻言微微点头。

    “两广士绅已经在广州之地,吃得盆满钵满,要是让他们多交一点赋税,减轻一些老百姓的负担,他们都贪得无厌的话,我殿前军和绿营兵可不答应”

    “告诉绿营兄弟们,广东的钱粮可是为他们准备的他们今年的军饷和年底的赏赐,可都指望着这笔钱粮呢”

    “国主请放心,现在绿营兵们已经能够吃饱穿暖,如今又在广东分了地,他们现在都视国主为再生父母,有他们在各地看着,广东绝不会出什么乱子”张虎古怪地笑着。

    咱大清留着辫子的绿营帮助孙可望收税,这不得不说是一副非常滑稽的画面。

    可人家绿营跟着孙国主吃香的喝辣的,驾前军又不像八旗那么欺负他们,反而在孙国主严令之下,尽量平等对待。

    现在又已经在广东各地通过一系列政策,人人分了三十亩地。

    广东的数万绿营不跟着孙国主混,跟着谁混

    “广东有耕地二十多万顷,现在广东百姓早已自觉下种,即将秋收了。”

    孙国主意气风发道“若是按照每亩地,四至六斗的征税,广东一地,又是千万石以上的粮食收入。”

    “出去给绿营兵的开支和留存地方,又是数百万的粮食岁入再加上从广东等地征收到的商税和海贸,从广东又能得到千万的岁入啊。”

    “如此一来,孤在两广的粮食和银两收入,就足足有两千万之巨了”

    “有此岁入,莫说只需要养十几万驾前军和数万绿营了,就算是再养二十万精兵,也不在话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