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239章 贺九仪来归,局势好转
    第239章 贺九仪来归,局势好转

    原本按照李定国的计划,他是准备在磨盘山一战。

    若胜则立足于滇西,收拢各部,以图恢复云南。

    若不胜则南下孟艮、车里,联络土司,再图大举。

    再不济也能前往安南,航海和郑成功联络。

    但是永历帝鼠目寸光,为了暂时的安全竟然决定私自入缅。

    此举当然遭到了靳统武的阻止。

    然而永历帝胆小如鼠心意已绝,李定国平日里又对永历帝甚为恭敬。

    所以靳统武苦劝无果后不敢动武。

    只得一边飞马报告给李定国,一边率领麾下的兵马驻足于缅关之外,眼睁睁地看着永历帝和他的臣子们进入缅关。

    此时的李定国刚刚打赢了磨盘山之战,得知消息后连忙派遣使者岳阳伯王允臣入缅关,试图追回永历帝。

    不料王允臣一入缅境即遭杀害。

    李定国为了接回永历帝,不得不带着军队崎岖于云南边境地区。

    先是驻扎于孟定,而后南下孟艮、车里一带。

    一方面试图探察永历帝的消息,一方面准备以孟艮、车里等滇南地区为基地。

    收拢旧部,联络土司,恢复云南。

    只可惜云南的交通线为吴三桂所掌握,在茫茫山区和丛林之中。

    白文选、贺九仪、祁三升、杨武等部俱难以联络,而马宝等人更是由于李定国放弃了永昌一带。

    被吴三桂隔绝在了丽江、永宁一带。

    此时的明军宛如一盘散沙一样难以聚拢。

    之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李定国仅有几千兵马。

    但他志不稍解,一面竭力在孟艮府秣兵历马,筹措粮饷,一方面以手底下的精兵解决了叛乱的土司,稳定了地方,好歹也勉强在滇南站稳了脚跟。

    就在这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到了孟艮。

    “晋王大喜,大喜啊”

    孟艮城外的大营中,李定国的表弟马思良骑着快马,激动无比道。

    “思良,你不带人警戒鞑子,到大营中来干什么”李定国呵斥道。

    话虽如此但是他的脸上却也是露出了喜色,不知道表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消息。

    马思良连忙道“晋王,贺九仪来了”

    “什么贺九仪”李定国心中一惊。

    贺九仪昔日乃孙可望的爪牙,在南宁害死了严起恒等十几位咱大明朝的忠臣义士,这一向为李定国所不喜。

    迎驾之后,他虽然站队永历朝廷但是李定国依旧不齿这位秦将。

    但是没想到诸将中竟然会是他第一个前来会师。

    “没想到贺九仪竟然还能来相助本王匡扶大明社稷。”李定国欣喜无比,对贺九仪的印象也大为改观。

    “走本王亲自去迎”

    李定国挥了挥手,亲自跨上了战马,出营去迎接贺九仪。

    只见在孟艮城外,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陆陆续续走出丛林,来到了这片稍微平坦的地方。

    “没想到广国公麾下竟然还有这么多兵马”李定国哈哈大笑,整个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磨盘山之战后,他麾下的六千精锐死伤殆尽。

    在留下高文贵、吴子圣、吴三省等人收拢兵马外。

    李定国能够带到孟艮来的只有自己的少量卫士和靳统武部。

    而靳统武部虽然有四千人,但经过孙崇雅的叛乱后,损失不小。

    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

    靠着这支精锐兵马,李定国来到了孟艮,镇压了土司,建立了一个根据地。

    现在即便收拢了部分南明溃兵,又在孟艮招揽了一些土司新兵。

    可李定国的手中现在不过区区五千余人尔。

    而前往投靠的贺九仪部,他放眼望去,只怕没有一万也有九千

    这支强大军队的来归,无疑会让李定国的军威大振

    “晋王,客大主小,臣强主弱,要小心啊”金维新看着眼前规模不小的兵马皱眉道。

    现在晋藩的局势不容乐观,而贺九仪又是秦将。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李定国手中的新旧兵不过五千人,而贺九仪的兵马近万。

    要是这位秦将心中生出了什么心思,以李定国现在的实力可不好办啊

    李定国闻言也眉头微皱,他一向不信任秦将秦兵。

    而在他的不信任下,秦兵秦将们的表现也十分糟糕。

    这导致了李定国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形成了恶性循环。

    眼下贺九仪带着近万兵马来归,自己手中只有区区五千人,而且还夹杂了土司新兵。

    这要是这位秦将反客为主,那就麻烦了。

    然而就在这时,贺九仪的军阵中数名骑兵突然冲出。

    “晋王”

    “晋王”

    主将贺九仪带头奔驰,来到了李定国的面前。

    “广国公”李定国情不自禁地大喊。

    此时此刻他心中的忧虑全散,眼中流露出了感动之色,不禁红了眼眶。

    在滇南烟瘴之地,贺九仪能够不远千里率部来投,又岂能不令人感动

    李定国哈哈大笑,纵马出列。

    在两军阵前和贺九仪拥抱了起来。

    “好一个贺疯子啊哈哈哈”

    “晋王,我来了。”

    一时间李定国和贺九仪仿佛又回到了在长江死地,西营上下同心协力的时候。

    那时候的西营虽然已经濒临死地,可就是靠着大家的同心协力,又重新杀出了一片天。

    刹那间,漫天的呼喊声响起。

    李定国的数千晋兵和贺九仪的近万秦兵像双方的主帅一样,激情地拥抱在了一起,宛如兄弟。

    不少晋兵晋将、秦兵秦将看着眼前的一幕,兴奋地流下了泪水。

    “贺疯子,你还有多少兵马”

    二人拥抱完毕,李定国微笑着询问道。

    不止是贺人龙被人叫做贺疯子。

    贺九仪为人脾气暴躁,但打起仗来也是凶猛无比,在西营中也有疯子之称。

    “晋王,末将麾下还有九千七百二十六名将士,愿听晋王差遣”贺九仪单膝下跪,行礼道。

    “好好好,你我兄弟无需此等大礼,快快请起”

    李定国连忙扶起了贺九仪,握着他的手道“广国公,伱这近万将士的到来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啊”

    “待来日巩昌王、淮国公、咸宁侯等人来归,以我数万之众,必能让大明有中兴的一天”

    “请晋王放心,末将愿跟随晋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贺九仪再次拱手行礼。

    “好你我兄弟若能同心协力,那么大事还有希望”李定国开怀大笑,兴奋无比,不能自已。

    虽然云南腹地已经丢了,虽然皇帝也跑到缅甸去了。

    但在云南各地还有着大批兵马,若是能够收拢这数万之众。

    就算不能恢复中原,也能割据一方,保存大明的社稷

    “九仪,你快随我进城,今日你我二人要开怀痛饮一番,你我两军,酒肉管饱、饭菜管够”李定国豪迈一笑。

    虽然孟艮等地粮草来源有限,但贺九仪部辗转千里来投,李定国再怎么样也得管几顿好的。

    不然岂不是寒了这近万将士的心

    “好,恭敬不如从命,晋王请”

    贺九仪哈哈大笑,跟着李定国进了孟艮城。

    当天夜里,一万五千名明军在孟艮城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不痛快。

    贺九仪部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辗转数月,其中遭遇的困难险阻可想而知。

    好在这支兵马强大,各地的土司都不敢惹。

    贺九仪连抢带要,再加上途中收拢不少明军溃兵,这才保全了近万兵马。

    这位广国公是真的有本事,汉尼拔带了十万人去打罗马,一路上连死带散的翻过了阿尔卑斯山只剩下了两万六千人。

    而历史上贺九仪带着一万多人放弃南宁回援昆明。

    结果走到元江时昆明丢了。

    没办法这位西营大将又带着兵马前往滇西,然后等到了滇西的时候发现,李定国已经放弃了永昌和腾越。

    但贺九仪还是没有放弃又带着部下南下滇南,终于在滇南如大海捞针一般,找到了李定国。

    这前后从1658年年末到1660年年初,兜兜转转了一年多,在热带雨林中吃尽了苦头。

    结果他麾下的一万多兵马还有近万人

    在毒虫猛兽横行,瘴气毒雾弥漫的丛林之中。

    贺九仪能够稳住军队,跋涉一年有余,而麾下建制齐整,兵马损失不多。

    只能说西营之中,人才济济

    而现在自昆明失守后,贺九仪部的一万一千人跋涉数月,还存九千七百余人,同样彰显了这位西营大将的水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贺九仪醉酒睡去,而他麾下的近万名秦兵也酒足饭饱,心满意足。

    但是李定国却是犯了难了。

    因为这近万兵马来归是好事,但要养活这近万人却让他犯了难。

    以广西之力他只能养活自己的四五万老本。

    而以孟艮等不毛之地要养活一万五千余明军,这实在是令他头疼。

    “维新,广国公所部你有什么建议吗”李定国缓缓开口道。

    “晋王,滇南各地的土司不服王化,不听晋王之命。”

    金维新开口道“不如让贺九仪率部出征,解决掉这些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扩大地盘,也可以解决粮饷问题。”

    云南除了昆明等少数核心地区外,其余地方都在土司的势力范围内。

    昔日孙可望拥兵二十万,这些土司自然得服王化。

    可是李定国来到孟艮的时候,兵马只有三千。

    这么一点兵马又怎么能让孟艮等地的土司服呢

    虽然土司之中不乏忠君报国之人,比如元江的土知府那嵩。

    可大部分土司都是墙头草,为了在孟艮立足李定国还不得不跟这些土司打上一场。

    好在李晋王毕竟是李晋王,虽然只有三千兵马。

    可六千人他就能干翻吴三桂,三千人打这些土司自然是不在话下了。

    所以孟艮等地落入了他的手中。

    “广国公所部跋涉数月,如今刚刚在孟艮落脚,又岂能让其远征”李定国白了金维新一眼。

    他都已经到孟艮来了,金维新给他出的那些主意李定国自然早就后悔了。

    所以李定国对金维新早已经不像之前那样视为左膀右臂了。

    “先让广国公率部移驻景曼,休整一段日子,再派人去各地的土司催粮催饷”李定国缓缓开口道。

    “是。”金维新面色低沉,应声道。

    李定国对滇南土司,他只有五千人的时候自然得退让一些。

    但是现在,贺九仪已经来了。

    拥兵一万五千人的李定国自然顾及也就少了很多,心中有了底气那各地土司该交的粮饷自然得交。

    两天后,贺九仪率部移驻距离孟艮只有十余里的景曼。

    两军互为犄角,彻底稳住孟艮一带的局势,在一万五千明军的威慑下,周围的土司也不敢造次。

    就在这时一个接着一个的好消息传回了孟艮。

    原来是散落在各地的明军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逐渐联系上了李定国。

    咸宁侯祁三升、孟津伯魏勇、扬武伯廖鱼的使者纷纷抵达孟艮。

    而白文选的使者也抵达孟艮,为李定国和白文选建立了联系。

    此情此景,不由地让李定国斗志重燃。

    只要各部齐聚滇南,重振军威,那么以数万大军之力,局势将大为改观

    然而就在李定国兵马重聚,局势欣欣向荣之时。

    几个人却找上了贺九仪。

    “快带我去见广国公。”深夜之间,一名精壮汉子拿出了一件物品,让贺九仪的部下们大惊失色。

    原来昆明失守之后,西营的家眷四散,贺九仪的妻子为清军所获,不仅如此不少其他家眷也落入了清军之手。

    吴三桂自是如获至宝,立刻派人将其找来,胁迫她写下一封血书,声称贺九仪若不投降清廷,全家性命恐遭不测。

    既得血书,吴三桂遂命心腹随从李登云携带此书以及貂皮等贵重礼物在偌大的云南开始寻找贺九仪的踪迹。

    虽然数月时间已过,天下局势已经改变。

    但身为吴藩人才之一的李登云仍旧在执行自己的使命,在兜兜转转,跋山涉水数月后。

    终于在景曼找到了已经停留休整,准备长驻的贺九仪部。

    贺九仪的亲信们见状不敢怠慢,连忙将李登云带入了大营之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