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303章 虽然绿营苦,但是我八旗就不苦
    从沧州至德州的官道上,刺骨的雨水滴滴而下,一股北风吹来。

    令正在行军中的清军士兵打起了寒颤。。

    镶白旗满洲都统巴哈纳放远望去,几处小村庄出现在了视线之中。

    “传令下午,进入那几处尼堪的村庄,稍事休息。”他下令道。

    此言一出,这位主将身边的旗号迅速挥舞,不少传令兵迅速疾驰。

    数千清军得讯后如蒙大赦。

    连忙冲入了附近的村庄中,杀人抢物,将周围的尼堪百姓们清理了一遍。

    巴哈纳看着眼前的一切,丝毫不为所动。

    他这位五十九岁的满清老将,十七岁便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

    早在满清入关之前,便带着八旗兵绕道蒙古劫掠了北直多次。

    不知有多少汉人被杀,多少妇女被淫,多次财物被抢。

    对于部下杀戮汉人,奸淫妇女,抢掠财物之事,巴哈纳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甚至以前品级低的时候,他也是抢夺中的一员。

    只不过现在的他身为固山额真,自然不用亲自去干这些事情了。

    清军乃是组织度不低的军队,待烧杀完毕,最好的东西自然会层层上缴,交到他的手中。

    只是眼下,天气寒冷,又下起了下雨。

    尼堪的女人和财物可以抢,但房屋却是不能烧了。

    很快,几个村庄的汉人就被屠戮一空。

    清军在村庄中抓鸡宰羊,架起了一口口大锅,烧起了热腾腾的饭菜。

    “主子,现在北直各处都是我大清之土,这里的尼堪都是我大清的子民。”

    “咱们这些做,是不是不太好啊。”一名年轻的清军将领皱眉道。

    “有什么不好的。”巴哈纳教育道“这些尼堪虽然还在我大清的控制中,但尼堪终究是尼堪。”

    “杀了他们,正好可以让奴才们见见血,抢了他们的女人和财物也能提升奴才们的士气。”

    “图尔格,你还年轻以后就会习惯了。”

    “哦。”年轻的参将图尔格若有所思道。

    烧杀抢掠在咱大清一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烧杀才正常,不烧杀这还叫清军吗

    “主子,村庄内的尼堪都被清理了,奴才们抢了不少物资,正好可以为准备膳食驱驱寒。”一位年长的参领来报导。

    “现在的天气还暖和着呢。”巴哈纳叹气道“要是在以前我满蒙子弟根本无需休息。”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八旗天兵不仅畏热还惧寒了。”

    巴哈纳手中的这支清军共有两千八旗兵,四千绿营新兵。

    自从出了北京后,一支担任大军的先锋在前方开路。

    他手中的两千八旗兵已经是岳乐大军中非常精锐的存在了。

    可即便如此,一出北京,在连续的行军中都一直叫苦不迭。

    而现在又下起了小雨,在雨水中他这支先锋的士气已经愈发低落了。

    要是绿营兵叫苦还好,巴哈纳根本不会理会。

    但八旗兵却是叫苦的主力,甚至还有身子骨弱已经倒在了行军的路上。

    所以此刻不得不休整了。

    要是再继续前进,只怕士气会越来越低,一旦遇上西贼精锐后果不堪设想啊。

    “主子,这些年轻的奴才们没吃过白山黑水的苦,一个个在北京城娇生惯养的,没挨过饿,没受过寒,自然会受不了行军之苦了。”年长的参领也是叹了一口气。

    自入关以来,满清的老兵老将们凋零大半。

    到了这几年,八旗的中坚已经变成入关之后成长起来的满蒙子弟了。

    这些满蒙子弟根本就没吃过什么苦,在北京城里面吃着江南运来的漕米,穿着苏州织造的棉衣。

    哪里能和入关之前的八旗兵比啊

    当然了入关之后底层的旗人们也有大批受苦受难的。

    其实咱大清对底层的旗人们也非常抠门。

    虽然咱大清对八旗额定的月饷最低也有二两,可是发到手中的往往只有六成,也就是一个月一两多银子。

    要是遇上竭泽而渔的,说不定到手的就只有区区几钱银子。

    当然八旗的军饷还是比绿营要高的,而且旗人还在北直圈地,看起来依旧比绿营兵们好过不少。

    可是八旗和绿营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绿营的战马、盔甲、武器等装备都是由咱大清发放。

    而八旗兵却需要自备。

    这就是一个大坑,一个无底洞了

    入关之初,八旗兵抢遍大半个中国,那自然收入颇丰,承担得起。

    可是随着战事的长期化,八旗兵们抢掠的钱财渐渐地就花光、赔光了。

    正所谓生业洞零,艰难日甚,越到后面咱大清的底层旗人就越难。

    还不止如此,随着汉人们的反抗,八旗兵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行远征。

    近到北直的镇压,远到云南的征讨。

    咱大清秉承着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的原则,让八旗兵反复的进行远在数千里,长征一二年的活动。

    在征战途中虽然抢了不少,可是随着江南等地的到手。

    八旗兵在西南这些穷地方作战之时却是入不敷支,日益贫困。

    甚至还有绿营军官在为八旗叫苦出兵之时,买马置械,凯旋之日,马倒器坏,又须买补,满兵月粮几何,堪此重费

    在这里又得表扬一下孙国主了,其实他老人家的云贵给八旗兵们挖了一个大坑。

    人家数万八旗,一人四马,倾尽家产,浩浩荡荡去云贵抢劫。

    以为云南和江南一样,乃是人间天堂,遍地黄金。

    可是抢完一圈后,八旗兵直接哭了

    这马累死了一大批,器械坏了一大堆,人还死了那么多。

    结果除了粮食外啥都没有

    八旗兵们真金白银置办的器械用在云贵上,结果到头来抢便西南,所得金银寥寥。

    抢到的粮草又吃了用了,剩下的也不可能不远万里地搬回北京。

    不少八旗兵甚至由于囊中羞涩,为了能够置办器械,在出京之前还借了一大笔高利贷。

    原本还指望着能在遍地黄金的云南抢上一笔大的好弥补亏空。

    结果辛苦作战后却一无所获,还背着阎王贷。

    为此还有八旗兵上吊的呢。

    所以即便是在历史上的时空,八旗兵们在云南都是一把心酸泪,更别提现在,人都没活着回来几个了。

    在咱大清的反动统治下,绿营虽然苦,但八旗就不苦了吗

    绿营虽然军饷微薄,但好歹不用自己置办器械,还能开小差去搞搞兼职,搞搞副业,养家糊口。

    可八旗兵一旦落魄,却是连满城都不出去,只能在家里忍饥挨饿。

    遇上远征战事,还得卖房卖地,倾尽所有,置办器械。

    八旗羡慕绿营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随着大西军的出滇,不仅八旗损失与日俱增,而且就连旗饷都开始拖欠了。

    由于八旗是咱大清的基本盘,所以满清贵族们不担心八旗兵因为欠饷而造反。

    但绿营这些大爷们,一旦欠饷那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啊

    所以这几年旗兵和旗属们怨气满满,就连顺治帝都不得不下罪己诏。

    在顺治十二年对八旗兵们承诺稍事丰足,既沛恩施。

    给八旗兵们画起了大饼。

    可是咱大清的情况却越来越差,财政亏空越来越大。

    大饼已经快不管用了。

    甚至还出现了八旗妇女,溺死自己的孩子。

    以防止孩子长大之后,家徒四壁的家庭要为其置办器械背上阎王贷。

    如此种种惨剧,直接让大批底层旗人破防。

    在万般无奈之下,顺治只能和孝庄各自拿出了一万两银子,并号召满清的王公大臣们捐款,赈济八旗。

    当然了这些人间惨剧,或者说人间喜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八旗兵的状况。

    但是也不能代表全部八旗。

    八旗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在这里面分着形形色色的人。

    有人贫困潦倒,但也有人生活优渥。

    要是家里有点背景,或者父辈抢劫抢得多,又有些头脑,没有肆意花销的。

    那么八旗兵的生活还是过得去的。

    就比如巴哈纳手中的这支八旗兵,大多生活条件较好,家里的背景又相对较好。

    所以这些人不但丰衣足食,而且还往往不用受远征之苦。

    可是到了现在,在满清局势如此恶化的情况下。

    这些娇生惯养的八旗兵却需要面对西贼精锐了。

    这不得不让巴哈纳心忧不已。

    “我八旗天兵已经不复当年,但张胜麾下的西贼精锐却是凶悍无比。”

    巴哈纳叹气道“若是太祖太宗的铁骑还在,我大清的江山又何至于此啊”

    此言一出,八旗将领们纷纷叹气。

    是呀,要是那些生长在白山黑水的八旗兵还在,我大清又何惧西贼啊

    可是十几年过去了早已经物是人非。

    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主子,在北直,我大清有十万大军,区区万余西贼而已,又有何惧”

    一名八旗将领劝说道“主子还是早去用膳,纵使我八旗已经不复当年了,可是我就不信咱大清倾举国之力,还奈何不了一个张胜”

    “唉,但愿如此吧。”巴哈纳再次叹了一口气。

    随后带着众人走进了一处村庄,开始吃饭休息了。

    当天夜里,八旗兵们烧起了一堆堆篝火,开始在这几处村庄睡起了大觉。

    然而正在此举,距离他们只有区区几十里的骁骑镇前锋却遇见了几名难民。

    “你说什么,鞑子屠了你们村”副将张成恩死死地盯着几名难民,呵问道。

    “军爷,鞑子这帮畜生就不说人。”一名丁壮含泪道“今天中午,他们就杀进了我们张家村,见人就杀。”

    “小人全家十三口,就只有小人一个人跑了出来。”

    一时间侥幸跑出来的几名丁壮纷纷哭泣,向张成恩叙述着自己的经历。

    “鞑子又多少人”张成恩连忙问道。

    “军爷,小人不知道。”这些难民回答道。

    张成恩虎目一扫继续问道“你们村庄有多大,距离这里又多远,附近还有其他村子吗”

    几名难民一五一十地将情况说了出来。

    张成恩闻言大喜过望。

    “鞑子在村庄内休息,就那么几个村庄,人数绝对只有几千人。”

    张成恩的大脑极速运转,他乃西营老将。

    这么多年的仗打下来了,自然清楚基础的军事常识。

    若是清军人数过多绝对不能几个小村庄就能容纳的下。

    这股清军定是岳乐的先锋,人数绝不会过多

    “来人啊,速去通知公爷,让他来决断”张成恩下令道。

    一名斥候迅疾出发,在黑夜中向着后方三十里的张胜驻地报去。

    “传令下去,三更造反,我骁骑镇全军出动”另一处村庄内,张胜大喝一声,下达了命令。

    “公爷,小心有诈啊。”参将卢恩连忙道。

    “有诈老子也不怕,这一带尽是平原,老子麾下全都是精骑,我就不信岳乐他能拿我怎么办”张胜自信满满道。

    在华北这种大平原上,正是骑兵的用武之地。

    在张胜看来自己的数千铁骑,来无影去无踪,只要不作死攻城,或者钻入树林、小山,那么多根本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深夜之中,驾前军的随军辅兵和夫役们迅速埋锅造饭。

    虽然骁骑镇的编制只有区区八千骑兵,但是随军的辅兵、夫役却是远比步兵镇要多。

    还不止如此,这些辅兵和夫役虽然不会骑射,但是却会骑马。

    平日只负责伺候骑兵大爷和战马祖宗。

    所以也不会拖累骑兵的机动。

    随着他们的忙碌,等到四更之时。

    骑兵大爷们纷纷起床,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

    战马祖宗们也被喂得一匹匹粮足草饱。

    待士饱马腾后,张胜跨上了自己的爱马,浑身精神抖擞。

    “打上火把,跟我出发”

    “咱们给岳乐来一个下马威”

    一杆杆火把大旗,在月色之下,数千骑兵沿着大路迅速向北疾驰。

    不多时,张胜的骁骑镇主力们便与张成恩的先锋会合。

    骁骑镇全军,共计七千六百余铁骑集结完毕。

    待确认情况下,张胜当机立断,立刻让难民们指路。

    决定在凌晨天明之时,对前方大约五十里外的清军发起突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