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232章 手抄本算什么
    第232章 手抄本算什么

    剩下的都不对

    李定安的声音不大,但足够左近的几位听的清清楚楚。

    这代表什么

    意思就是东西有问题,至少绝对不是什么四代宫廷内府收藏的宋版手抄本

    一刹那,葛教授目光呆滞,跟丢了魂一样原本可是值好几亿的东西,就李定安这一句,价格不得缩水几十上百倍

    包括女人,终于没有了气定神闲的姿态,小嘴微张,一副被震住了的表情。

    男人也反应了过来,眼角都快崩裂了,“咚”的一拳砸到了桌子上,放大镜和手电筒“蹦蹦蹦”的跳了好几下。

    江灵雨吓的一个机灵,连忙从支架上拿下手机,看镜头角度太小,又连忙后退了几步。还呲了呲小虎牙敢动手,等着坐牢吧你

    又来了

    李定安叹了一口气,朝远处示意了一下,导播早有准备,按住对讲机说了两句,立马就有五六个穿白衬衣的小伙围了过来。

    直播间里更热闹了

    滴不尽“哈哈哈开始了开始了”

    三千丈“好险,差点就没赶上”

    营养快线“开盘了啊我赌今天肯定能打起来,至不济也得把李安之桌面上的东西摔几件输了的给咱表妹刷跑车”

    我最大“记吃不记打,你都连输一周了”

    我钻巷子“保安又不是吃素的看,这不就来了”

    一看又有人找李定安鉴定,江灵雨就开始李定安的粉丝。收到信息,但凡在线的铁杆粉全进了直播间。

    然后没等几分钟,网友们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就开始上演了。

    包括旁边的几位专家,以及有事没事就会来展览会溜达一圈的藏友,早已见怪不怪因为这样的一幕每天都会发生,甚至有时候,一天得好几次。

    不过今天换了个地儿从李定安的席位前换到了葛教授这里。当然,主角没变,还是李定安

    “今天是什么东西,古籍”谢原平伸着脖子,“看着挺旧啊”

    “确实挺少见”朱训也瞅了一眼,“但看这两位挺气派,怎么也急眼了”

    “估计东西不便宜”张副教授想了想,倾了倾腰,“老葛,什么物件”

    葛教授如梦初醒,禁不住的吞了一下口水“宋版书”

    专家们精神一震好家伙一页宋版一两金,这句话可不是吹出来的。

    看厚度,这一本怎么也要五六十页,少些也要上千万

    正转着类似的念头,葛教授语不惊人死不休“周邦彦的手抄本,高宗赵构、端宗赵昰鉴赏又经南宋秘书省,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国子监,清天禄琳琅四朝内府珍藏,光是这些机构的印鉴就足有十多枚而且除了赵构赵昰这两位的帝玺,还有朱元璋广运之宝,以及乾隆的四方太上宝薮”

    啥玩意

    不夸张,但凡听清楚葛教授说了什么,无一不是目瞪口呆,包括专家,藏友,以及直播间的粉丝。

    然后,就听“吱儿哗啦”的一阵乱响,再一看,四位专家站起来了两对,直接丢下手里的东西,拔腿就走。

    坐在椅子上的藏友一脸懵逼不是这看的好好的就走了

    再一问我了个天,宋版书,而且是名家手抄,更有好几位皇帝盖过章

    那还鉴定个屁,看完热闹再说。正鉴定的拿起东西就走,正排队哪还有心思排队顿时间,葛教授这就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网友们同样被震住了嘛玩意

    新粉丝大都是外行,也就看个热闹,不停的刷着公屏是不是很值钱之类的话,而越是老粉丝,越是懵逼宋版手抄,四朝宫廷内府鉴藏,四位皇帝鉴赏但凡葛教授说的不是梦话,这东西不得好几亿

    嗯唏,不对

    李定安刚说了这东西有问题

    所以,哪还能值什么好几亿

    顿时间,网友们分外同情这位正咬牙切齿,满脸凶相的男人打架算什么,搁谁谁不拼命

    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睁大了眼睛,一眨都不敢眨。

    几位专家就站在桌子四周,全都伸着脖子盯着桌子上的书,但都只是看着,却没人上前翻一下。

    说心里话,这样的东西,现在又到了这样的程度,确实没人敢动被讹上了怎么办

    也不得不说,李定安不愧是李定安就算觉得东西有问题,话就不能说的婉转一点么

    每次都是说一不二,铁板钉钉,而且摄像机同步直播,等于东西直接判了死刑。这次更绝好几亿的东西,人家不跟你急眼才怪

    藏友们则是一脸兴奋,暗呼有眼福上亿的物件,别说现实中,就电视上都少见,遑论拿到展览会这样的场合现场鉴定。

    匪夷所思的是,竟然被李定安一口断定为假

    哈哈,这下有热闹看了

    眨眼的功夫,跟前就围了几十号人,更有几个穿着统一制服的年轻人虎视眈眈,男人好歹算是恢复了一点冷静。

    但情绪依旧很激动,眼睛冒着凶光,恨不得把李定安剥皮活吞了“张嘴就来,你说有问题就有问题”

    “不是我张嘴就来”

    李定安想了想,又指了指手抄本“做过不少检测吧c14嗯,应该还有热释光”

    几位专家离的近,下意识的眯了眯眼手抄本的纸张外缘,隐约有几个米粒大小的豁口。

    明白了,取过样,做过断代检测,而且抽检了好几页。

    思忖间,李定安又翻开书“又做了碳分子元素分析嗯,应该还做过质谱色谱和同位素,甚至做过反辐照x光检测”

    再一瞅,指尖前端的字迹明显要淡一些,而且有细密的痕迹,看来是刮过墨粉。

    “而且无一例外,这些检测结果都显示这件手抄本,就是南宋时期的东西”

    男人猛的一愣那你说个嘚儿

    “别急,等我说完”

    李定安又摆摆手“也别说分子元素分析,你就是做原子吸收和离子束,也绝对没一丁点的误差你也肯定找过专家,应该还不止找了一位,是不是都说没问题因为人家用的全都是宋朝的东西纸、墨、线,甚至包括印泥凭眼力看,当然没问题”

    什么意思

    “你说这是仿的”

    “对你肯定要问我,我凭什么这么说来,看这里”

    李定安拿过手电和放大镜,打出了一道强光,“看这几枚乾隆的印,颜色是不是要深一些,边缘是不是更齐整,更清晰再看宋、元、明三朝的印,颜色是不是一模一样而且相对比清朝的颜色要淡一些,印章边缘是不是有种扩散、虚化的感觉

    这是因为中间差着近两百年,清朝印鉴中的色素分子分解的晚,流失的慢,颜色当然更深,更清晰”

    离乾隆的印差着两百年

    张教授一秒就算了出来“除了清朝的,剩下的这些印,全是明朝万历年间盖的”

    “对”李定安点点头,又翻到了扉负,“包括这方清真居士,以及秘书省管下校书郎朱记”

    男人反应再慢,也明白了这本书是明朝万历年间伪造的,离宋徽宗时期差着四百多年,更和周邦彦没一毛钱的关系

    “你开什么玩笑”

    “不是我开玩笑,而是事实”

    李定安有些无奈,“知道你肯定不信这样,我建议你去一下故宫,他们有相关技术,而且有数据库,只需做一下比对,一目了然。”

    事实个屁

    一好好的四朝宫廷内府收藏、三朝皇帝御览,名家手抄的绝版宋版书,突然就成了明朝仿造的了

    男人颤颤巍巍的举起手指,嘴唇也跟着打哆嗦“证据呢”

    说的这么清楚,你还要什么证据

    “都说了,清以前的那些印鉴的时间不对宋、元、明三朝的那几方印全是同一时期盖的,所以颜色深浅、痕迹虚化程度才一模一样,这不是伪品是什么我更说了,让你去故宫检测,他们不但有技术和数据库,甚至收藏有好多类似的物件,一对比一个准”

    顿了顿,李定安伸手往远处指了指“现场直播,建议你别吵,越吵影响越大”

    看到不远处的摄像机,男人的脸都绿了,本能的攥起了拳头这特么以后还怎么卖的出去

    倒不是要打人,想打也打不着,就是气的有点六神无主,脑浆子搅成了粥因为不止是少了四五百年历史的问题,而是价格还几亿,现在能不能值上千万都不一定。

    越想越气,男人恨不得把桌子都掀了,身体止不住的抖了起来。

    女人适时咳嗽了一声,他才回过了神,指头差点戳李定安鼻子上“李定安是吧,等着吃官司吧你”

    李定安只是笑了笑。

    吃官司算什么,不信你问问旁边的几位专家这几天威胁要套他麻袋的、开车撞他的、半路上堵他的、烧他房子的,甚至扬言要找把枪崩了他的多到数都数不清。

    做专家做到天天都有人要和他玩命的份上,除了李定安,也是没谁了

    男人气的想吐血,却又无计可施,只好拿起了书。

    他都站起来,又走出去了七八步,才惊觉不对,又回过了身“嫂子”

    “没关系”

    女人气定神闲的摆摆手,“我上次说的事情,你考虑一下”

    一刹那,男人的脸已不是绿,而是青。

    愣了好久,他才咬着牙点了点头“好,我再考虑考虑”

    说完,又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定安,也转身离开。

    李定安依旧无所谓,瞅了瞅男人的背影,又看了看女人之前只以为是欠债的和债主子,没想还是亲戚

    正想的入神,女人又歉意的笑了笑“李老师,不好意思”

    “您客气”

    女人点点头,稍想了想,手又伸进了坤包。

    再拿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张纸片“以后肯定还有麻烦您的地方,你如果有需要,可以打我电话”

    这样的情形很常见,光这一周,他收到的名片就有八九十上百张。李定安也没在意,下意识的接了过来。

    然后瞄了一眼,眉头不由自主的一皱这一张,怎么和之前收到的不一样

    很普通的纸,古铜底色,黑色楷体。问题是,纸片上除了“齐英”两个字,就只有一组手机号。

    没单位,没地址,更没职务除了名字和电话,再多余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这没头没尾的

    我连你是干嘛的都不知道,能有什么地方麻烦到你

    正摸不着头脑,女人浅浅一笑,又站了起来“李老师,再会”

    笑的很好看,还带着点神秘,像是“我们肯定会见面”的那种感觉。

    啥意思

    就算是你想让我遐想,这岁数也不搭干啊

    不夸张,这女人既便没和老娘一个年纪,也绝对小不了几岁

    思忖间,女人离开了座位,人群让开了一条道,她刚出去,又“哗”一下围了上来。

    不是人都走了,还有什么好看的

    李定安挥挥手“各位,散了吧”

    “别这不上不下的”

    “李老师,这本书是谁仿的”

    “听您意思,清朝印都是对的,意思就是至少清朝内廷收藏过,乾隆鉴赏过,对吧”

    “那现在还值多少钱”

    “和故宫有什么关系”

    一堆藏友站着不动,七嘴八舌,嗓们还一个比一个大,

    李定安很无奈,其他几位专家更无奈也别说散了,围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就没人再往他们的席位上坐,还怎么鉴定

    张副教授瞅了瞅,凑了过来“解释一下吧,要不然不消停”

    老葛更是急不可耐“不搞明白,我觉都睡不着”

    也不怪他堂堂一京大教授,也算是京城数得上的金石、古籍专家,却这么不淡定

    恰恰相反,正因为懂的多,才觉不可思议印鉴太多,而且各朝各代的都有,但痕迹表现却又太统一这个问题他也看出来了,所以一时有点拿不准,才请李定安帮忙。

    不过也只是拿不准,想着是不是保存不当的原因,也不是没怀疑过这书是不是伪造的,但说实话,不多。

    李定安倒好,不但言之凿凿,更是指出了明确的伪造时间明朝万历

    而他也说的很明确好几种科学检测结论都显示,这书就是宋版,那李定安是如何判断的

    没道理他的眼睛比仪器还要高精尖吧

    狐疑间,听到李定安说“那也行”,老葛顿时来了精神。

    “先说点公开的秘密故宫也有赝品”

    确实是公开的秘密,溥义的回忆录里就有写退位之后,故宫大部分的护卫都被遣散,监管力量薄弱,所以许多老宫女和太监都从琉璃厂之类的地方带赝品回来,把真东西换出去。

    也不管字迹是不是一样,画风是不是相似,只要不是太离谱,大概对得上就行。

    比如真迹是一幅唐寅的仕女图,那我就找幅仕女图,只要画工不是太差就行,再请人题个唐寅的款,刻个唐寅的章齐活。

    包括溥义自己也这么干自己出不去,也太显眼,就让他弟弟溥杰干天天上学的时候背一书包出去,袍子底下再藏一点,放学的时候再把赝品带回来。

    换出来的这些真东西,大部分都被他送给了日本人

    “我再说点好多人不知道的溥义退位之后换出去的,其实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的赝品之前就存在,具体时间要追溯到顺治时期

    这其中赝品占比最多的就是书,也就是各种清以前的珍本、善本、孤本。其次是书法字帖与画,再次则是鼎彝与玉石”

    这个好多人还真没听过,比如直播间的粉丝,围观的藏友。但几位专家多少了解一点,至少京大的两位教授就知道。

    顿时间,老葛的眼睛“唰”一下就亮了“那本书是项墨林仿的”

    李定安点点头“十有八九”

    粉丝和藏友却是一头雾水“项墨林是谁”

    “刚查了,明朝中晚期中国最大的古董商人,还是最大的收藏家”

    “明朝就有做古玩生意的”

    “真稀奇汉朝就有了你以为曹操的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从墓里盗出来的就只有金银”

    “还真就是全国中最大连万历皇帝都说项墨林储藏之丰,甲于海内授玺书请他出来做官,他竟然“坚辞不授””

    “还有乾隆项式鉴藏之广,之精,极一时之盛”

    “他是万历时期的人,差着近两百年,乾隆怎么知道的”

    “都不仔细看人乾隆说的是项氏”

    “等会,查到了这上面说世界上许多博物馆的古籍和字画类的镇馆之宝,大多来自项氏,故宫博物院占一半以上”

    “你从那个地摊文学上查来的”

    “中国收藏年鉴和人民日报”

    说地摊文学的立马不吱声了人民日报就不说了,就说收藏年鉴这是国家文物局出版的,扪心自问,还是相当权威的

    “好家伙这上面还说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兴,尽掠项式收藏,运至京城乾隆年间编著的书画藏品著录文献石渠宝笈中,来自项氏收藏的历代名家的书、字、画,碑帖、拓片足有四万余故宫的书画类藏品有多少”

    “肯定不止十万件,但要除去明以后的,还真就说不准”

    “一家收藏,半座故宫长见识了”

    “明白了,李定安的意思是这本书原先是项式收藏,顺治时流入皇宫,所以清代的那些印都是真的。”

    “什么项式收藏是项氏伪造。”

    “那又是怎么流出来的”

    “多简单城头变换大王旗,说的就是民国时期的京城那些进过京的军阀,哪个不从皇宫里偷东西”

    “真就说不准”

    就这样,你查一点,他查一点,再半猜半蒙,网友和藏友们竟然理出了那本书的大致脉络项氏伪造,清内府收藏,乾隆鉴赏,并盖了印

    大致就是如此,当然,细节远比这个要精彩项墨林不仅仅是明朝中晚期中国最大的古董商、最大的收藏家,更是当时最为权威的鉴定家。全国知名,而且是无人可比肩的那一种。

    是不是很熟悉

    熟悉就对了,不然项氏那些连万历和乾隆都惊叹不已的藏品是怎么来的

    既然鉴、藏、收、售为一体,当然就免不了仿和伪,就连相关史志都有记载项墨林遴选能工巧匠,制榻、架、柜、奁、盒,及彝器、金石、古玉等等等等,镌以铭识,惟肖惟巧,毫发无差,假能乱真。

    当时的“嘉兴项氏”,已经成了仿古、伪古的代名词。

    书画类的仿品更是不用说他与文徵明父子皆是至交,来往甚密,时常请父子三人写字作画,专仿宋元名家之作。包括苏轼在内的宋四家,黄公望在内的元四家,以及赵孟顋等等等等。

    还有文徵明的弟子,明四家之一的仇英,几乎就是他培养出来的仇英成名之前,动不动就住在项府,临摹前代名家之作。

    还有同时期与仇英同属吴门画派的几位名家、明晚时期的董其昌、以及许多名气不如这二人,但临摹能力极高的书法家以及画家,都受过项氏的资助,以及类似的经历。

    包括项墨林父子,也是同时期一流的字画名家,他们自己仿的,就更多了。

    而所用的纸、墨、颜料等等,大都是项墨林搜罗来的前朝之物,做旧手法也极为高明。所以别说现在都已过了四百多年,就是当时,能辩出项氏仿品真伪的鉴定家也是少之又少。

    仿出来的作品,当然被项墨林以真品卖了出去,然后再以重金搜购名家真迹,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不夸张,光是故宫之中收藏的出自项默林之手的赝品,就要以“千”计。李定安甚至见过宋高宗赵构写给岳飞的赐岳飞批剳卷及手札,也就是历史中的十二道金牌。

    同样,也是项墨林伪造的,上面甚至有康熙和乾隆的亲笔题跋。

    所以,一本周彦邦的手抄本算什么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