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445章 大汉天子六玺
    “李定安,这里有一台琴,上面还有诗”

    “嗯,蔡京的奉旨题万琴堂”

    “奉旨皇帝的琴”

    “对,这是宋徽宗赵佶的穿云琴,后来赐给儿媳妇了真和四年,赵构由广平郡王进康王,聘娶邢秉懿为妃,徽宗赐琴”

    “这个黑盒子呢”

    “马乌玉笔箱,孝宗被立为太子时,高宗赵构御赐”

    “你看,还有一座小桌子”

    “宋光宗的香骨案”

    “你都认识”

    李定安叹了口气。

    不是他都认识,而是史书上记的清清楚楚,随便来一位搞考古的或是学历史的,都知道这几样东西。

    无一例外,全是宋六陵的陪葬品,之后被杨琏真伽盗了个光。

    所以,这些东西出现在这里,真就一点儿都不奇怪。

    两人继续往下看铜器、银器、金器、玉器、漆器、瓷器

    官窑、汝窑、定窑、钧窑、哥窑、弟窑

    一箱挨着一箱,一垛挨着一垛,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李定安,这是什么,玻璃砚滴”

    “对,龙形琉璃注,辽代的”

    “看,这只碗好亮”

    “用整块玛瑙雕琢,金代的。”

    “这是什么,笊篱,还是果篮”

    李定安瞅了一眼

    确实有点像,也确实有点简单,但真不是什么果篮和笊篱,而是正儿八经的皇冠。

    “完颜阿骨打的金丝冠”

    “皇冠”

    “对,还是金太祖皇冠。”

    又往前走,看到一口长木箱,李定安停了下来。

    箱子早散了架,木板七零八散。箱身上留有牙印,地下还有嚼碎的木渣,一看就是被什么动物咬开的。

    卷轴四处散落,东边扔一根,西边扔一卷。左一个口,右一个豁,有几幅甚至被撕成了好几截。

    李定安弯下腰,随手捡起半截,又吹了吹上面的土。

    是一幅绢本的水墨山水远处有山,中间是湖,山上茂林重重,山下农舍掩映。

    湖边有渔夫撒网,坡脚间有士人唱饮,一叶轻舟泛来,山野间飘浮着缕缕云烟。

    画的真好山林深蔚,平坡缓岸,葱郁山峦,湖光水色,沙洲苇渚,轻岚薄烟,映带无尽江南睛空淡雾、烟水微茫的景像跃然纸上,

    可惜,只剩半张

    这画确实没见过,但这画风,有点眼熟

    再仔细看,左上方有两方印,眯眼一瞅,李定安猛吸凉气

    九篆朱文,缉熙殿宝这是南宋理宗的内殿藏书之印。

    白文篆字,寶晉書印这是宋四家米芾的书画印之一,只题于上品书画。

    印只有这两方,但旁边还有跋北苑副使臣董源画

    哈哈,董源怪不得画风有点眼熟

    故宫里珍藏有他的萧湘图,画的也是江南山水。

    要问有多贵

    北宋有七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是字四家。

    董源,李成,范宽,这是画三家,其中以董源为最。

    他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鼻祖,元四家,明四家,明代吴门画派,清四王,全部师法于他。

    元代黄公望元四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李杜也

    清代王鉴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钟王,舍此则为外道

    这上面有内府藏鉴,有米芾钤印,如果上拍卖会,要是下了亿,李定安敢把头割下来当球踢。

    哪怕只剩半幅,哪怕是残品中的残品

    但另外的半张呢

    他左右一扫,又从脚边捡起来一张。

    好像对不上

    董源的画是熟绢,这一张却是生绢。

    尺寸也不对,这一张的宽度要稍窄一点,但要完整的多,两边的轴还在,也没有撕扯的痕迹。

    再仔细看,不是画,全是字,字还挺多,少些也有一百五六十个。

    李定安默默的念了一下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联上松端

    这诗好像没听过,但这字却极具特色和风格。

    一时认不出来,不过没关系,下面有印,还有跋。

    再一瞅,眼睛顿时瞪圆米姓翰墨。

    旁边有题记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这这是米芾的蜀素帖

    绢是四川织造的白色生绢,宋名蜀素,帖名由此而来。

    又被后人称之为“中华第一帖”,“天下第八行书”。

    问题是,台北故博物馆有一幅,几乎一模一样,世间公认,真迹无疑。

    那这一幅又是从哪来的

    重点不是这个,而是旁边的那一行跋示及数诗,皆超然奇逸,笔迹称是,置之怀袖,不能释手。异日为宝,今未尔者,特以公在尔,呵呵,呵呵

    旁边还有一方印眉阳苏轼。

    李定安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你还会呵呵

    这下好了,我也得呵呵

    米芾的蜀素帖,苏轼的呵呵诗,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上

    真见了鬼了

    要说是假的,扯什么淡

    唏不对

    好像这两句“呵呵”,本来就是苏轼写给米芾的,夸他诗作的好,字也写得好。

    后人有无数猜测,但一直无法考证苏轼夸的是米芾的哪一幅作品。好了,现在破案了

    问题又来了这一幅是真迹,台北那一幅呢

    更或是,米芾写了两幅

    李定安没见过台北博物馆的那一幅,更不知道真假,但他至少知道,那上面可没有苏轼的印,以及“呵呵。”

    稀世之珍。

    有多贵

    东山墅,被称为京城第一毫宅,一套别墅动辄两三亿,够贵吧

    就这幅字,换十套轻轻松松。

    但在这儿,真就像抹布一样,随地乱扔。

    他小心翼翼的吹掉了上面的灰,又轻轻的铺到了地上,甚至卷都不敢卷

    于徽音眼都直了。

    她再是不懂,也知道董源、米黻,以及苏轼。

    特别是哪句“呵呵”,学文科的,读汉语言的谁不知道

    这个词,以及所代表的含义,就是苏轼老人家发明的

    “董源的画,米芾的字李定安,为什么会在这里”

    “至元十四年忽必烈中期,杨琏真伽任江淮释教都总统,后兼河南释教都总统十年间,他奉宰相桑哥之命,盗掘中原、江南一带的宋陵

    两宋帝陵被他盗了个遍,还包括宗室、大臣、富商之墓,具体挖了多少墓,他自个可能都数不过来其中就有包拯、寇准、赵普、扬延昭、狄青等人的陵墓所以,只要属于两宋时期,不论什么样的文物出现在这里,都不奇怪”

    他甚至怀疑,董源、苏轼和米芾的墓都被这贼和尚给掘了

    叹了口气,李定安蹲下来,一件挨着一件,把散落在地上的字画和卷轴捡了起来。

    蔡襄的四贤一不孝

    字写的真好,可惜也只剩一半。

    蔡京的伏观帖

    相关的史料中都说是失传了,却出现在了这里

    我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不对,这是苏轼写的,还是大楷

    厉害了

    这是苏轼被贬到欧阳修的老家颖州做知州时,当地县令请他写的碑刻。原碑早已佚失,如今还剩半块明代时的仿碑,不想能在这里碰到原文

    至少又能换十来套东山墅上千平的大别墅

    欧阳修的再和明妃曲

    这次不是苏轼代书,而是欧阳修的真迹。

    范宽的万里江山图

    啧啧,足足七米长。

    宣和图谱北宋宫廷所藏绘画作品著录中有载,米芾画史中也提到,说范宽奉太祖赵匡胤之旨,作万里江山图。

    但真迹是什么样的,后人别说见,连揣摩都没办法揣摩因为史料中光记载了作品名称,没写画了什么。

    再仔细看,李定安只觉得脑子里嗡嗡嗡东山墅的别墅算个毛

    这幅画一旦面世,就问清明上河图往哪摆

    再捡,黄庭坚仿王羲之的兰亭序画中题记就是这么写的。

    但简直了

    史学界公认,李世民驾崩,兰亭序殉葬,世间再无兰亭序。

    那五百年后的黄庭坚是从哪里仿的

    好,兰亭序的真迹在哪先不论,但再是临摹,摹的也是“天下第一行书”。

    还是黄庭坚的作品,虽然字有点少,可能比不上米芾的蜀素帖,排天下第八,但至少也能排个天下第十吧

    又是东山墅的十套别墅。

    再捡,李成的岚烟晚晴图

    可以,宋四家、北宋三大家凑齐了

    再捡嗯,这啥玩意

    奏疏

    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

    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也

    哈哈,这是王安石和欧阳修共同起草,王安石执笔,二人共同上奏的上时疏政

    到现在,李定安完全被震麻了这才只是字画,前后左右还有瓷器、铜器、金器、银器、漆器、木雕整整几十箱。

    哪怕再出现苏洵、苏辙,更或是韩愈、柳宗元,把唐宋八大家给凑齐乎,他都不觉得奇怪。

    所以,杨琏真伽到底掘了多少墓

    一幅一幅的捡,一张一张的看,一声声的叹。

    捡的越多,心里就越难受这其中的哪一件,不是绝世之珍

    但在这儿,就像垃圾一样扔在地上,甚至被撕得破破烂烂

    贼和尚被千刀万剐都不足惜

    直到地下再看不到字画,李定安才直起腰。

    随即,他又被吓了一跳于徽音的眼睛直冒光,贼光。

    “全是国宝”

    当然。

    他长叹一声,又想了想“算了,别想了,没必要。”

    于徽音应该是想带一件出去,但以两人的身家、身份,以及地位,着实没必要冒这个险。

    “我知道,就是可惜”

    李定安何尝不可惜

    应该这么说这座地宫之内,所有的所有的文物,哪一件不是国宝

    这里最不值钱的,应该是那几箱靖康通宝折二钱,2016年荣宝斋拍卖,只是三枚,拍了四百二十多万。

    不夸张,现今流通于世的所有的靖康通宝加一块,都没这里多。

    第二不值钱的,是两箱“元符五十两”束腰铤这是元符元年,哲宗大败西夏,下旨铸的贺岁银。

    第三不值钱的,是一箱“淳化元宝”供养钱金的。

    剩下的更不说,不说那些南宋皇帝的陪葬品,也不提十多件汝瓷,就说十八樽辽三彩罗汉。

    乍一听,辽代十八罗汉,好像不怎么出名

    其实这些文物里面,世界影响最为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它。

    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十一樽。

    但最早的时候是十八樽,也是十八罗汉,但有七樽在偷运出境的过程中毁坏了,剩下的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所以现在只有十一樽残品,分布在世界各地

    美国六樽,分别在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术馆在内的八家博物馆。

    加拿大皇家博物馆一樽,英国大英博物馆一樽,法国国立艺术馆一樽,日本私人收藏一樽。

    俄罗斯半樽,德国半樽,合起来是一樽。

    但不管是哪个国家,都禁止展览,禁止参观,禁止拍照所以别说见,不是专业搞考古以及文物研究的,连听都没听过。

    所以,你让媒体怎么宣传,总不能纯靠胡编乱造吧

    普通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包括李定安也没见过实物。

    但他至少知道,这是世界公认,中世纪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也是世界所有宗教艺术品中的巅峰之作。

    所以,别觉得汝瓷贵,汝瓷好,是瓷中之王,但全是民间炒起来的。如果和它比,一只梅瓶可能还及不上罗汉的一根指头。

    可惜,出自中国,中国却一件都没有

    还好,这里出现了十八樽,不但是全套,而且没有残,更没有裂,每一樽都完好无损。

    却只能堆在这里吃灰,以至慢慢腐烂,甚至哪天就会被什么野兽给撞个稀巴烂对稍稍有点情怀的中国人而言,何偿不是一种耻辱。

    所以,一定要弄回去,也必须要弄回去。

    不管用什么方法

    怅然许久,他轻轻点头“先出去再说”

    “嗯,我知道”于徽音猛点头,表情极为认真,“我谁都不讲”

    李定安不由失笑。

    说肯定还是要说的,不然怎么弄回去

    至少得告诉王永谦。

    不过人多嘴杂,其他人知道的越少越好。

    大致又看了看,但东西太多,一时半会哪能看不完

    李定安一声长叹“别看了,走吧”

    于徽音乖巧的点了点头。

    两人转过身,刚一抬脚,于徽音“哎呦”的一声,撞到了李定安的背上。

    “小心是不是脚崴了”

    “不是被绊了一下”

    “什么东西”

    “好像是石头。”

    李定安拿着手机往下一照好像是块石碑

    不对,是一截石墩,上面放着一口箱子。

    没靠墙,也不高,光线又暗,于徽音走的又急,所以没看到。

    “石桩怎么栽这儿”

    李定安瞅了瞅“不是石桩,是个石墩,上面是口箱子。”

    “差点撞下来这里面装的什么”

    “不知道”

    李定安瞅了瞅,又敲一下,“沓沓”。

    铁的

    他又抱了抱,不是一般的沉,于徽音还真就撞不下来。

    再晃一晃,里面哗啦啦的响,叮叮咚咚,当里当啷哈哈,不是金银,就是玉石。

    李定安顿时来了兴趣“你打光,我看一下”

    把手机递给于徽音,他先提起探针磕了磕锈,又用钻尖撬开了箱盖的缝。

    “咯嘣”,箱盖被打开。

    随后,两个人的眼睛差点被闪瞎。

    印,好多印

    不对,全是玺满满的一大箱,少说也有二三十方。

    不是这是搞批发吗

    他甚至有一种错觉好像来了古玩市场

    不就算是潘家园,就算是专们卖假玉玺的假玉贩子,哪个敢把这么多的帝玺摆摊上

    摊子都能被人给砸了

    李定安一方一方的往外拿,一方一方的看,每看一方,就倒抽一口凉气。

    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皇帝神宝

    宋史汉天子有玺,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或多亡失。周广顺中,始造二宝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一曰“皇帝神宝“

    所以,这两方印,是后周、大宋的传国玉玺。

    又有两方大宋受命之宝,承天受命之宝太祖赵匡胤受禅于周,传二宝,又制“大宋受命之宝”至太宗赵光义,又别制“承天受命之宝”。

    这两方,同样是大宋传国之玺。

    还有三方金印别有三印,皆铸以金,一曰“天下合同之印“,中书奏覆状、流内铨历任三代状用之。

    二曰“御前之印“,枢密院宣命及诸司奏状内用之。

    三曰“书诏之印“,翰林诏敕用之。

    这三方,是大宋皇帝的传位金宝。

    下面又是三方玉玺皇帝恭膺天命之宝、五岳圣帝玉宝、皇帝昭受乾符之宝。真宗即位封禅泰山,请依旧制,别造玉宝三枚

    再下面还有皇帝钦崇国祀之宝,宋仁宗刻的。

    镇国神宝,还是宋仁宗刻的。

    皇帝之宝、皇帝行宝,宋英宗刻的。

    还有,皇帝信宝在左,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在右徽宗朝刻的。

    这特么得是多少

    二十方都不止了。

    李定安都懒得想出处了。

    但不用怀疑,假的到不了这里,而且这里的每一方,每一枚印,宋史中都记得清清楚楚。

    还有金史靖康之变获于宋者,玉宝十五,金宝七、印一,金涂银宝五

    元史也有记载获诸国玉宝百余,伯颜桑哥之后的元朝宰相分于臣这些宋玺,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再算算,十五加七再加一再加五是多少

    整整二十八方。

    这还只是北宋时期,南宋时期的更多,两宋加起来估计有六七十方帝玺。

    李定安突然就想起了一句话差生文具多

    “李李定安”

    突然,于徽音惊叫一声,手里捧着一方印,两只手哆哆嗦嗦。

    嘴唇也哆哆嗦嗦“你看你快看”

    他下意识的瞅了瞅也是一方玉玺,印宽差不多十公分,八公分左右高,顶为螭纽,龙身盘了好几圈。

    螭纽碧玺,尺寸一般,下面比这方大的印还有好几方,感觉没什么出奇的

    玉质倒是挺好,又润又艳,翠中透蓝,但也不至于让于徽音激动成这样

    嗯,等会

    仔细一瞅,李定安眼珠子差点蹦出来。

    虫鸟篆

    这上面的篆文,难道不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我了个天

    于徽音的手不停的抖,声音也抖“李定安玉玺传国玉玺”

    他再瞅瞅,猛叹一口气“假的”

    “啊”

    “宋史绍圣三年,咸阳县民得古玉印所献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蔡京伪造,用来哄宋徽宗开心的你看,是不是四四方方”

    她定眼一瞅,跟泄了气皮球一样。

    子婴年幼,王莽篡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但这上面别说缺角,连个豁儿都没有

    顿然间,于徽音就蔫了,病怏怏的,顺手把印放了回去。

    然后,眼睛又亮了亮“怎么还有一方”

    李定安愣了一下,都不知道说点什么的好。

    一模一样大,一样一样的造型,一模一样的虫鸟篆,还是传国玉玺,不过这一方是白玉

    他又叹了一口气“也是假的蔡京献玺,帝宋徽宗乃检也,考验甚详黜其玺不用知道是假的,于是取其文自作受命宝,其方四寸有奇,琢以白玉,篆以虫鱼不过价值比那一方稍高一点,至少是宋徽宗自己刻的”

    于徽音连话都不想说了。

    之前,她真的以为这是传国玉玺,甚至萌生了一种念头带回去,现在就带回去

    结果是假的

    太过分了

    李定安乐的不行,又顺手翻了两下。

    随即,眼睛又瞪了出来哈哈一把斧头,还是玉的

    又白又润、又细又腻、温温润润

    顿然间,他就想起了青龙山的那把拄斧造型一模一样,不过那把是水晶,这把是白玉。

    太祖挥玉斧,大宋与大理划江而治。

    太宗挥玉斧,燕云十六州任胡骑驰骋

    仁宗挥玉斧,贵妃伏首,太师乞骸

    没跑了,绝对是真的这就是北宋皇帝世代相传,“宋挥玉斧”的中的那把玉斧。更是野史相传,烛光斧影中的那把玉斧。

    李定安当时还想过,既然有拄斧,说不定玉斧也被埋在哪个角落里,更说不定,哪一天就自个冒出来了。

    何安邦说他做梦,吕本之也说他异想天开。

    现在呢

    那二十多方印,加起来都抵不上这把斧头。

    瞬间,李定安甚至有一股冲动,现在就把这把斧头带回去

    正犹豫不决,于徽音指着照着箱子“李定安,这里还有三只,但怎么都这么小”

    还有

    “我看看”

    手机照了过去,箱子底上躺着三枚小印。

    确实小,就比如已经拿出来的这二十多方最小的是两方“传国玉玺”,宽十分,高八分,剩下的一方比一方大。

    最大的是宋徽宗时期的皇帝信宝在左,天子信宝在右,都是九寸,长、宽、高都超过二十公分。

    但这三方贼小,宽不过三公分,加上纽,也才将将两公分高。摆一块,像是孙子的孙子。

    再看造型三方全是白玉螭纽,毫无疑问,也是天子玉玺

    瞅了几眼,他把印翻了过来,眯了眯眼睛又是虫鸟篆。

    又瞅了一下皇帝行玺

    嗯,这是皇帝信玺还有一方是皇帝之玺。

    都是白玉,都是螭纽,和陕西博物馆的那一方西汉皇后之玺挺像。

    造型也挺符合汉制,虫鸟篆更像,至少比蔡京和宋徽宗刻的那两方要像的多的多。

    这三方不会是汉玺吧

    嗯

    李定安猝然愣住,“哄”的一下。

    脑子里像是炸了一样,“嗡嗡嗡嗡嗡”。

    这特么是天子六玺

    大汉天子六玺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