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汉末:家祖乡啬夫 > 第221章 江州战毕,子瑜东来
    第221章 江州战毕,子瑜东来

    泠苞、刘璝两人守营寨,刘璝已经被甘宁所杀,泠苞盛怒之下引兵追杀甘宁。

    奈何甘宁麾下都是骑兵,泠苞急切之间根本追不上。

    再加上营寨之内四处起火,泠苞无奈,只得引兵返回灭火。

    与此同时。

    江州城东,两千多各大家族所豢养的私兵,皆在右臂上缠着白布,趁着夜色往东门摸去,打算抢夺城门。

    按照常理来讲,城东守军应该只有五百多人。

    他们率领两千余人出其不意,拿下城门简直易如反掌。

    未曾想,他们刚刚摸到了距离东门还有百余米的位置,却是隐约闻到了油料的味道。

    叛军正疑惑间,忽见道路两旁的房屋之内,忽然出现了许多弓箭手。

    “点火,放箭”

    项弘看到叛军进入埋伏圈,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下达了命令。

    “啾啾啾”

    项弘话音刚落,早就准备就绪的士卒们,全都点火放箭。

    霎时间,街道之上燃起了熊熊烈火,迅速将那些叛军所吞没。

    “中计了”

    “撤退,撤退,速速撤退”

    几大家族的掌兵之人见状,全都惊骇欲绝,声嘶力竭的呐喊着。

    “诸君随我冲锋,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项弘手持长刀,对着早就埋伏好的士卒们厉声喝道。

    “杀”

    三千跟随项弘许久的士卒,整齐呐了声喊,而后蜂拥而出,截断了叛军的后路。

    项弘身先士卒,率领麾下士卒往前冲杀,杀得叛军节节败退。

    “城中如此大动静,城外兵马焉能不知,为何至今尚未攻城”

    温氏掌兵之人浑身是血,对着身边其余几大家族的管事之人喊道,语气中满是愤恨。

    其中一人喝道“许是我等未能如约打开城门,严颜等人以为事情败露了,这才不敢攻城吧。”

    温氏掌兵之人闻言大怒,道“严颜匹夫,无谋鼠辈”

    “城中守军数量有限,如今江州四处起火,甘宁麾下守军大多都被我等拖住,此时若不攻城,痛失良机矣”

    且不论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的两千余叛军。

    却说赵韪下令看砍伐巨木,打算趁着江州内乱撞开城门,可是巨木尚未砍伐完毕,忽然看到自家营寨的方向火光冲天。

    赵韪不由大惊失色,急忙对着严颜说道“营寨方向起火,喊杀震天,必是贼军前去劫营。”

    “里应外合偷袭江州之事已经败露,营寨却不容有失,当速速引兵回援”

    言毕,赵韪就打算下令撤兵,前去驰援营寨。

    “万万不可”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却是响起,赵韪急忙转头望去,正好看到了张任大步而来。

    “张将军此言何意”

    “粮草辎重皆在营寨之内,若被焚烧殆尽,吾等只能被迫撤兵,孰轻孰重,难道分不清楚”

    张任沉声说道“城中守军最多不过五千之众。”

    “彼又要与城中各大家族所率领的私兵交战,又要分兵驻守四个城门,还要派兵在城中捉拿奸细,四处救火。”

    “试问一下,彼又能派出多少兵马前去劫营”

    “营寨之内还有兵马四五千,又有泠苞、刘璝这两位大将镇守,纵然贼军出其不意引起军中混乱,料想也掀不起太大风浪。”

    “若我等此时撤兵,等到城中守军将内应尽数击杀,就会错过如此千载难逢的破城良机。”

    “且我等若不攻城驰援城中内应,经此以后,城中各大家族必会对我等亦会失去信任,日后再想使用此策,再无可能。”

    “为今之计,当破釜沉舟,不计伤亡,一鼓作气攻破江州,方为上策。”

    “若得江州,就算营寨以及粮草辎重尽数被毁,又有何妨”

    张任之言铿锵有力,居然让赵韪心中动摇。

    “轰”

    赵韪正犹豫间,忽然看到营寨所在的方向,燃起了更加汹涌的烈火,直接将黑夜照成了白昼。

    赵韪见状,心不由沉到了谷底。

    营寨内能够燃起如此大火的地方,必然是堆积粮草辎重之所在。

    不仅赵韪明白这个道理。

    哪怕是基层军官以及稍微聪明的士卒,都能料到营寨之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时间。

    本就因为江州东门没有按照原计划被打开,而有些心中生疑的士卒们,顿时变得无比慌乱。

    大军出征,最忌粮草被烧,官渡之战就是最好的写照。

    一旦军中无粮,大军必然不战自溃。

    严颜见状,亦是劝道“为今之计,必取江州。”

    “然营寨也不能不救。”

    “我军兵多,不若兵分两路,我亲率一万兵马前去驰援营寨,将军可率领其余兵马继续攻城。”

    赵韪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当即应允下来。

    眼看城中喊杀声不绝于耳,益州军终于砍断并运来了几颗非常粗壮的树木。

    他们把树木砍得光秃秃,而后将一端削成了尖尖的模样,打造成了最简易的攻城锤。

    “诸君听令,随我杀入城中”

    赵韪看到简易攻城锤已经建造完毕,当即命令士卒们将之带上,前去撞击城门。

    城墙上。

    贾诩看着越来越近的益州大军,却是不慌不忙的吩咐道“众军听命,躲入城垛之后”

    “弓箭手箭矢上弦,刀盾兵护持左右”

    士卒们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仍旧照做了。

    城墙下。

    冲过来攻城的士卒越来越多,很快就能进入了弓箭兵的射程之内。

    张任当即说道“将军可命令弓箭手上前,对着城墙之上抛射,掩护士卒冲开城门”

    赵韪看着漆黑的城墙,直接下令道“弓箭手,射箭”

    贾诩命令城墙上的士卒不许点火把,因此益州军的弓箭手根本没法瞄准,全都一窝蜂的胡乱朝着城墙上射箭。

    箭矢想要射到城墙上面,本就不太容易。

    哪怕射上来以后,杀伤力也会大减。

    更何况,贾诩早就命令麾下士卒躲到城垛后面,因此益州军的几轮箭雨下来,根本没有对城墙上的守军造成太大伤亡。

    陈武、凌操手持大盾护卫在贾诩左右,刚刚躲到城垛后面没多久,就看到许多箭矢射了上来。

    陈武满脸惊奇的看向贾诩,问道“先生如何料到他们会射箭”

    凌操也是一脸求知欲的看了过来。

    贾诩却是微微一笑,道“你们只要多参与几次战事,就知道利用弓弩兵以及远程攻城器械,掩护己方攻城部队属于战场之上的常识了。”

    “这些东西,在兵书之上很难学到,需要自己亲临战场,经历多了自然知道如何应对。”

    贾诩父亲便是轻骑将军,自己还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且为吴起兵法校注,并非简单的谋士那么简单。

    之所以历史上贾诩没有领兵经历,或许也因为太受君主忌惮的缘故。

    这种人,只能放在身边出谋划策,不敢外放成为拥有实权的将领,否则一旦起了不好的心思,将会非常麻烦。

    且贾诩出身边塞,又先后经历了董卓之乱,以及李傕、郭汜之乱,虽未直接参与领兵厮杀,但所经历的大小战事却不计其数。

    想起比陈武、凌操这两位尚且没有经历过战阵生瓜蛋子,贾诩不知强了多少。

    两人闻言,纷纷把贾诩的话记在了心里。

    陈武问道“我们难道一直不动,任由他们将攻城锤推到城门口吗”

    贾诩闻言,却是微微一笑,道“等到攻城锤快要靠近城墙之际,益州军的箭雨自然会停歇。”

    凌操悟性不错,只是略微思量,当即说道“他们可是担心误伤己方攻城士卒”

    贾诩点了点头。

    军中的弓箭手,并非每个人都是例无虚发,很多所谓的弓箭手,只要保证能够把箭射出去,偏差不太离谱就行。

    大军团作战,弓箭手也不需要瞄准某个人,只需要朝着指定方向,进行箭雨覆盖即可。

    射出去的箭矢足够多,总能射到敌人。

    换做后世,这就是典型的火力覆盖打击。

    果不其然,等到益州士族带着攻城锤抵达城下不远处以后,赵韪担心弓箭误伤己方士卒,只得下令停止放箭,

    贾诩这个时候终于从城垛后面站了出来,对着那些被盾牌兵保护的弓箭手喊道“瞄准抬着攻城器械之人,尽情放箭。”

    城外士卒不敢放箭,城墙上之人却没有这种顾忌。

    一时间,城墙上弓弦拉动的声音不绝于耳,很快就有不少抬着攻城锤的益州士卒倒地。

    “换人,继续往前冲,盾兵掩护”

    张任沉着冷静的指挥着,由于城墙之上守军只有千人左右,弓箭手更是少得可怜。

    因此,并不能对城外密密麻麻的益州大军,造成火力压制。

    没过多久,攻城锤就已经来到了距离城门口不远的位置,眼看距离城门越来越近,张任脸上也不由浮现出了些许笑意。

    贾诩却是不慌不忙的指挥着“使用滚木,封住城门口”

    贾诩话音落下,早就准备就绪的士卒纷纷将滚木扔了下去,滚木从城墙上面砸下去,惯性携带着巨大动能,直接让大片益州军人仰马翻。

    那些抬着攻城锤的士卒,也都被砸得骨断筋折,倒地哀嚎不已。

    奈何益州兵马实在太多,他们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很快就跟了上来,继续抬着攻城锤往城门而去。

    贾诩却没有命令停止,滚木一根接着一根扔了下去,城门口很快就铺满了滚木。

    “停”

    贾诩见状,急忙命令士卒们暂停。

    这么做的确能够大幅度杀伤益州军,而且也能阻止他们靠近城门口。

    只不过,对于守城物资的消耗也十分巨大。

    贾诩为了稳妥起见,并不打算过多浪费守城物资,能省着用尽量省着用。

    眼看益州兵翻越城门口的滚木,继续前进,贾诩当即下令“火油”

    “哗啦啦”

    火油从天而降,将攻城锤以及城门口附近的给滚木淋透,不少益州军士卒也被泼了满身。

    “撤退,速速撤退”

    正指挥着士卒往前冲的张任,见状却是声嘶力竭的喊着。

    只可惜,已经晚了。

    “点火”

    贾诩话音落下,当即就有几个火把从天而降,落在了地上裹满了火油的滚木上面。

    “轰”

    大火瞬间燃烧起来,逃跑不及的益州军士卒,被大火吞没,发出了凄厉的惨叫声。

    攻城锤以及滚木,也都燃烧了起来,东门所在位置变成一片火海,附近的益州士卒拼命往后逃窜。

    张任见状,不由脸色阴沉。

    由于时间仓促,只能建造这种最简单而且毫无防护的攻城锤。

    奈何城中贾诩早就有所防备,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杀伤了几百益州军,还烧掉了那个攻城锤。

    虽说张任军中还有备用,可经此一事,士卒们心生怯意,未必敢继续上前。

    更何况。

    贾诩能够烧掉一根攻城锤,就能烧掉第二根,想要使用这种简单的战术攻入江州,显然已经不可能了。

    城东战场。

    项弘一马当先,骁勇无比,无人能敌。

    叛军被杀得节节败退,士气全无。

    忽然间,城外的喊杀声传了进来,各大家族的管事全都神情大振。

    温氏掌兵之人厉声喝道“城外数万大军已经在攻城,我等只需再坚持一会儿,城门就会被攻破”

    温氏掌兵之人的鼓舞非常及时,本来已经有些绝望的叛军们,听到了这番话以后,纷纷振作精神,与项弘所率领的士卒厮杀在一起。

    他们虽然仍旧占据下风,项弘却是敏锐的觉察到,自己推进的速度变慢了许多。

    随着叛军士气开始恢复,项弘麾下士卒哪怕仍旧稳定向前推进,伤亡却也在慢慢增加着。

    双方厮杀半宿,张任想尽办法,都未能攻入江州城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城中叛军士气越来越低落,项弘适时喊道“投降免死,顽抗者株连家人”

    项弘的话,就仿佛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论各大家族管事之人,还是他们所带来的私兵,此时都毫无战心。

    最终,各大家族管事之人纷纷投降,叛军也都放下了武器。

    江州城内叛乱的平息,甘宁也带着刘璝首级返回城中,当贾诩得知益州军粮草被烧以后,不由大喜过望。

    他让人把刘璝首级悬在城门口,并且在城中大肆宣传,甘兴霸百骑截营斩刘璝,烧掉益州军粮草的事迹。

    事情传开以后,甘宁自然是名声大噪,本来还有些动荡的江州,也因此逐渐安定了下来。

    某些心思活络的大家族,知道没有粮草的赵韪等人必然撤兵,甚至主动与甘宁、贾诩交好。

    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江州才彻底稳定了下来。

    果不其然,赵韪等人无功而返,再加上粮草被烧,只得暂时撤回垫江。

    好在益州兵马此番来的仓促,随行携带的粮草辎重并不算多,否则仅此一役,都能让益州元气大伤。

    益州大军撤退以后,贾诩却仍旧不敢怠慢,继续封锁整个江州,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出。

    他一面命人加固城墙,收集守城物资,一面上表车骑将军周琦,希望能够尽快再派先锋部队支援江州。

    却说周琦正行军间,陈文忽然来报“徐州牧刘备遣使而来。”

    周琦闻言,不由心中微动,问道“使者乃是何人”

    陈文道“琅琊诸葛瑾。”

    周琦听到这个名字,却是不由惊奇,暗道蝴蝶效应当真可怕,诸葛瑾居然没有投奔占据了江东的自己,反而投到了刘备帐下。

    “请他过来一叙。”

    诸葛瑾被带了过来,当周琦看到对方的长相以后,不由啧啧称奇。

    诸葛瑾身高一米八左右,而且气质温文尔雅,容貌甚佳,端的是一位翩翩美男子。

    “果然不愧是诸葛亮的胞兄啊。”

    周琦见状,不由暗自感叹。

    历史上的诸葛兄弟,都是仪表堂堂的大帅哥,根据史书记载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东汉时期,一尺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二十三厘米左右,八尺也就相当于一米八四,哪怕放在后世也不算矮了。

    看到诸葛瑾以后,周琦不由自主想起了那位千古奇相诸葛孔明。

    很显然,他对诸葛瑾以及刘备的兴趣,远不如诸葛亮那么大。

    真实的诸葛亮,比演义中的形象少了份妖孽的味道,却显得更加完美,无论军事、政治、文学、书法、绘画、音律还是发明创造方面,几乎都是最顶尖的存在。

    诸葛亮无论品德还是才能,都堪称完美,纵观华夏数千年历史,也只出了一位诸葛亮。

    很多人以诸葛亮屡次北伐没有成功为由,再加上陈寿评价诸葛亮,说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以此为观点认为诸葛亮不善军事。

    事实却并非如此。

    诸葛亮并非不善应变将略,只是相比起占据整个北方的曹魏而言,蜀国家底实在太薄。

    诸葛亮浪不起,因此万事都以稳妥为主。

    饶是双方国力相差甚大,诸葛亮屡次北伐几乎都能以寡击众,以弱胜强,而且虽然屡次北伐失败,折损兵力却并不算多。

    如果诸葛亮都不善军事,那么被其吊打的魏国诸将,以及老银币司马懿又算得了什么

    甚至于,纵观整个魏国,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都无人敢能诸葛亮正面交锋。

    “诸葛亮无论才能还是品德,都可堪重用。”

    “而且如今年龄尚小,未来我若不能一统天下,诸葛亮便是最好的托孤重臣。”

    念及于此,周琦看向诸葛瑾的眼神,可就变得微妙起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