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汉末:家祖乡啬夫 > 第355章 拒绝
    第355章 拒绝

    “大王,陈公台求见”

    就在刘备、糜竺二人愁眉不展之际,有人进来通报。

    刘备急忙收敛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而后喝道“请先生进来”

    “拜见大王”

    陈宫进来以后,瞟了眼侍立左右的糜竺,直接上前行礼。

    刘备急忙扶住了陈宫,略显责备的说到“公台何故如此多礼”

    他拉着陈宫进入屋内,命人奉上瓜果茶水,这才问道“公台此来,所谓何事”

    陈宫叹道“自然是为了解徐州之危”

    刘备眼神大亮,急忙问道“公台有何良策能够解徐州之危”

    陈宫沉默许久,这才说道“向楚国求援。”

    “彼时楚国益州未定,北有张鲁割据汉中,南有南中诸蛮叛乱,并无余力顾及中原之地。”

    “此番孤利益熏心行那背盟之举,周子异必然心生芥蒂,若其行那假道伐虢之事,先助徐州击退袁绍,而后又鸠占鹊巢,趁机拿下徐州,又当如何”

    陈宫见状有些焦急,问道“大王可是有什么忧虑”

    “周子异雄才大略,起于微末而能打下如今基业,自然分得清轻重。若吾所料不差,假如大王向楚国求援,周子异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一旦徐州覆灭,不仅能够解决袁绍的后顾之忧,徐州境内的数百万人口,也能壮大袁绍势力,对于楚国而言自然算不得好事。”

    刘备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说道“徐州若在,对于袁绍而言就好像是如鲠在喉,使其不敢倾尽全力攻打楚国。”

    刘备抬头看向陈宫,问道“周子异固然未必会坐视徐州覆灭,然公台是否想过,此一时彼一时也。”

    刘备深深叹了口气,道“孤之心思,终究还是逃不过先生慧眼啊。”

    “徐州虽为四战之地,却东临滨海,物产丰美,土地膏腴。”

    他当初之所以选择接受袁绍的册封,也是看出了周琦在平定益州以后,下一个目标必然会是中原之地。

    “时至今日,南中已定,张鲁已降。益州在击退曹孟德所率领的关中军以后,更是宛若铜墙铁壁,成为了楚国最坚实的后方。”

    看着仍旧犹豫不决的刘备,陈宫问道“大王可是担心楚王殿下为此前之事心怀怨恨,不肯出兵相助,担心派人前去求援自取其辱”

    刘备仍旧沉默不语。

    陈宫略微沉吟,随后问道“敢问大王,如果徐州为袁绍所得,对于楚国而言是好是坏”

    那个时候,刘备要么成为周琦北伐的炮灰,要么或许就会被直接吞并。

    “值此形势,周子异未来所图者,必中原也。”

    绕来绕去,终究还是绕不过楚国,只是刘备觉得有愧于周琦,担心对方未必会出兵相助,这才始终没有派人前去求援。

    刘备默然不语。

    “曾经孤与周子异相交倾心,互遣嫡长子为质,虽为不同势力,实则同心协力。”

    事实上,这才是刘备真正担心的地方。

    陈宫道“大王既然知晓这个道理,难道楚王及其麾下众臣岂会不知”

    刘备并非杞人忧天。

    此前双方能够并力合作,除了利益相关以外,也与互相派遣质子脱不开关系。

    自从周琦称王,召回在徐州担任质子的周继开始,就为双方盟约出现裂缝埋下了伏笔。

    陈宫略显诧异的看着刘备,没想到自家主君居然考虑的如此长远。

    事实上,以陈宫的智谋又怎会看不出这点

    正是因为陈宫知道徐州所存在的隐忧,当初才力劝刘备接受袁绍的封赏,而后坐山观虎斗,再寻求机会得渔翁之利。

    只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过了陈宫的预料罢了。

    他也没想到,袁绍居然会使用这种瞒天过海的计策,直接让徐州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

    陈宫之所以没有把事情挑明了告知刘备,也是担心会影响刘备的判断,继而越加不愿向楚国求援。

    可事已至此,徐州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除了向楚国求援以外,已经没有了其余退路。

    如果说向楚国求援可能是引狼入室、饮鸩止渴,至少也能解决徐州现有的困境,能够给徐州争取到足够的生存时间。

    只要徐州不灭,终究能够想到法子应对以后的危机。

    更何况,以上都只是刘备与陈宫的猜测罢了,究竟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倒也未必。

    陈宫看着刘备,轻声说道“大王的担心或许没错。只是若不向楚国求援,又能如何”

    “更何况,袁军势大,此番铁了心想要覆灭徐州。就算周子异派兵驰援,在失去了汉江天险以后,想要击退袁军必然也会伤亡惨重。”

    “彼时,楚国未必有能力继续吞并徐州。”

    刘备听到这里,才略微舒了口气,而后说道“既然公台与元龙、子瑜都建议向楚国求援,那么就依你们所言行事吧。”

    “不过此番前往楚国求援的使者,恐怕会备受嘲讽与刁难,不知何人能够担此大任”

    陈宫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说道“诸葛子瑜弟弟诸葛孔明深受楚王殿下器重,又多次出使楚国,也深得楚王殿下喜爱。此番出使人选,唯有诸葛子瑜能够担此大任”

    刘备觉得陈宫的分析颇有道理,当即不再犹豫,直接派遣诸葛瑾出使楚国,向周琦求援。

    由于南方诸郡大多被袁军占据,为了保护诸葛瑾的安全,刘备还特意让孙策带着兵马乔装打扮护送诸葛瑾前往楚国。

    就在诸葛瑾、孙策千辛万苦突破袁军的冲冲防线,前往扬州境内的时候,赵云所派的骑兵终于抵达郯县,告知了在沛国与彭城县所发生的事情。

    当刘备得知赵云尚在,不由大喜过望。

    当他听闻赵云以两千大破五千袁军步骑,并且斩杀了袁军大将韩猛以后,更是忍不住赞道“若别人在腹背受敌,随时都可能被围歼的情况下,恐怕早就肝胆欲裂,只想着率军突围。”

    “唯有子龙,哪怕形势危急,仍旧敢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真乃浑身是胆也”

    徐州诸将听到了赵云的事迹,也都敬佩不已。

    刘备环顾众人,问道“彭城既然尚未失陷,需不需要发兵前去驰援”

    糜竺率先说道“彭城县虽未失陷,却也已经成为一座孤城,恐怕难守。此时徐州兵力紧张,守备东海郡尚且有些不足,如果再分兵驰援彭城,恐怕非但守不住彭城,就连东海郡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依我之见,不若让赵将军弃城而走,撤回郯县,共抗袁绍。”

    糜竺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关羽、张飞等人却是极力反对。

    身为武将,不能御敌守疆,反而要弃城而走,绝对是奇耻大辱。

    然而袁军那庞大的包围圈仍旧每日都在缩小,若不尽快把分散各地的兵马都召集回来,集中力量抵御袁军。

    等到袁军完成了了合围之势,彼时赵云想要返回郯县恐怕都难。

    或许有人会说,让赵云死守彭城,成为一颗钉子逼迫袁军不得不分兵围彭城,作用不是更大吗

    事实上,这种想法根本行不通,袁军要么集中兵力率先攻克彭城,要么索性直接绕城而走。

    要知道,彭城可不是袁军的必经之路。

    以如今的形势,袁军完全能够从兖州、青州直接进入徐州,这也就代表着彭城的战略意义没有那么重要。

    无论是袁军兵马还是粮草辎重,都没必要从那里走。

    此时就体现出了四战之地徐州的无奈。

    若是换做那种易守难攻,只有一个进攻方向的区域,只要后方有一座城池没有被攻克,袁军就不敢继续深入,会担心自己的粮道是否安全。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状,刘备思来想去,终究还是命令赵云与彭城国国相弃城而走,趁早返回郯县。

    却说诸葛瑾、孙策一路假扮躲避战乱的百姓,小心翼翼避过袁军,经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进入了丹阳郡,而后直接前去拜会丹阳太守黄祖以及丹阳郡都尉史涣,并且说明了来意,希望史涣能够派兵护送使团前往襄阳。

    因为现在的楚国乃是战争期间,对于外来者的行程限制非常严格,如果没有史涣派兵沿途护送,诸葛瑾等人就会寸步难行。

    黄祖、史涣虽然不齿刘备的背盟之举,却也知道此事关乎国家战略,他们根本做不了决定,只能派兵护送诸葛瑾等人前往襄阳。

    唯有孙策,在返回了久违的故乡以后,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年仅十七八岁就跟随父亲孙坚征战沙场,亲眼目睹了父亲因为袁术的猜忌、偷袭而命丧黄泉,让孙策不得不带着仅存的部将前去投奔刘备。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孙坚死后孙策找准机会南下,并且在周瑜以及庐江周氏的帮助下打下了江东,最终为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历史早就已经改变,扬州被周琦牢牢控制在手中,根本水泼不进,孙策手下缺兵少粮,又怎么可能再拿下江东

    他投靠刘备以后,也的确备受礼遇,只是因为有自己部将的缘故,始终很难融入到刘备麾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眼看年龄越来越大,却仍旧一事无成,孙策每日也感到心中郁郁。

    此前留在徐州,这种感觉尚不强烈。

    可是返回故乡吴郡,看着已经破败的家门以后,孙策不知为何,忽然感觉心中有些酸楚。

    好在他终究意志力远超常人,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而后跟随诸葛瑾继续朝着襄阳赶去。

    等到徐州使团抵达襄阳以后,本来被刘备寄予厚望的诸葛瑾,却是被人冷落了下来,就连诸葛瑾想要前去见见自己的弟弟诸葛亮,都未能如愿。

    他数次给楚王府递去拜帖,最后却都仿佛石入大海,根本没有丝毫回应。

    这也并非周琦刻意为之,只因诸葛亮此时仍在樊城协调军务,不可能在这种关头为了见诸葛瑾一面就擅离职守。

    只是让诸葛瑾没想到的是,本来只有护卫之责的孙策,却是忽然被楚王殿下召见了。

    楚王府。

    周琦看着已经快要到而立之年的孙策,却是有些唏嘘。

    他拉着孙策的双手,感叹的说道“距离孤与伯符初次相见,已经过去了有十年吧。”

    孙策沉默半晌,而后说道“已经有十四年了。”

    周琦闻言,也不免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与孙策初次相见,还是在董卓乱政的时候,周琦带兵进入寿春,以孙坚妄杀南阳郡守为名派人捉拿了孙坚家眷。

    那個时候,周琦其实已经起了杀心,不想放孙策、孙权兄弟离去。

    不过周琦随后思来想去,终究还是没有为难他们,在孙坚请求袁术从帮忙解救家眷以后,也顺势卖了袁术一个面子,把孙策等人都送了袁术。

    未曾想,袁术趁机要挟孙坚,让对方拿出了在雒阳得到的传国玉玺。

    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以前的些许恩怨,根本算不得什么。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

    历史上的孙策能够打下江东此等基业,除了自身的确有非凡能力以外,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那个时候南方诸侯势力较弱,袁术无暇南顾,又有周瑜与孙策舅舅的鼎力支持,孙策最后才能打下江东。

    可是现在,天下格局已定。

    莫说是如今略显落魄的孙策,就算是割据一方已经称王的刘备刘玄德,几乎也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了。

    周琦看着成熟了许多的孙策,忍不住叹道“想当年,孤与伯符父亲在汝南共讨黄巾,在战场上还有着过命交情。可惜天妒英才,文台兄如此豪杰,最后却死于小人之手。”

    他看着孙策,满脸真诚的说道“算起来,孤也算伯符的长辈,吴郡又是伯符故乡。若伯符在外面乏了,想要回家发展,楚国欢迎你”

    “孤亦相信,以伯符的才能,想要在楚国博出一份前程并不困难。”

    孙策起身对着周琦深深一拜,道“多谢楚王殿下赏识,策心觉惭愧。然齐王殿下待我不薄,岂忍背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