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 第571章 那算什么领导
    罗芸得意道“我在这暖和的房间里,写写画画,查查报纸,一个月就有45块钱的工资。”

    “像章生意现在还有好些人也在做,而且外面冷风飕飕的,他干嘛不想来”

    给这么高的工资是有原故的。

    去年春天李铭答应了周晓白夏天的时候编辑工资46元,结果他的文摘小报没办成。

    他趁此弥补去年的承诺,罗芸、张海洋也就附带着给了一样的工资,连看大门的刀疤脸都是如此。

    外请的研究人员有单位发的工资,反而是按出勤情况,一天给一元的伙食补助。月底统一结算,2号的时候发钱。

    不是李铭抠抠搜搜,是此时不合适多给钱。上头正在反对经济注义,严抓乱发钱的行为。

    计算工资、登记核对报销发票的琐事,罗芸在负责。

    发工资、付款的事,他交给了周晓白。

    掌握着研究所的财权,周晓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组长。

    张海洋负责的是外联工作,还有采购办公用品等等杂事。

    “唉咱们学校现在都成反面的典型了,大伙都在外面躲着不回去。”

    八益学校,大多是类似罗芸、张海洋这样的人,去年刚开始的时候比较活跃。

    现在正是秋后算账的时候。

    罗芸一直是凑热闹的,无事一身轻的笑道

    “刚好啊,你可以多找些有建筑施工失败的报纸回来。”

    张海洋纳闷的问“也不知道李铭找那些东西干嘛”

    被窝里有聊过,而且不需要保密,周晓白解释说

    “汇总我们自己失败的例子编成册子,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找茬。”

    “用国外的例子,既能警省建筑施工人员,也不会招惹是非。”

    张海洋佩服道“真够谨慎的我是服了他。”

    罗芸很快就扫过一张参考消息,没有工程方面的坏消息,马上换一张。

    “不厉害的话,他在轧钢厂的科长位置能稳稳当当的么”

    “他们厂那么多人下去了,他不仅啥事没有还升了一小步,在厂外面也搞了好多事情。”

    周晓白没说啥,男友的优秀用不着她来夸奖。

    她仔细翻看报纸,希望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张海洋一边查看报纸,一边闲不住嘴,“也不知道他找没找到做面条的机器”

    “你还是安心做你自己的事。他连国外的东西都能弄到,我估计他已经搞定了机器设备。”

    罗芸转头问道“晓白,你说是这样吧”

    周晓白心里是很肯定的,嘴上不说“我不知道呢。”

    小美女想着男朋友这时候是在开会还是在忙什么

    此时李铭已经回到了京城。

    在保卫科办公室闲着无聊写爆料信。

    是关于港城公共屋邨建造偷工减料的事。

    娄晓娥刚听说此事,立马就有爆料的信给报社,难免会引人揣测。

    而且,他嘴上说是打算瞎编,实际上还是要去实地查看下,确保不会冤枉人。

    明后天港城的头条将会是鱼头的新闻。

    在此事的风头过后再去爆料,焦点不会被转移。

    多重因素凑一起,他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还要过些日子再把信寄给几家报社。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杨大奎抱着一大摞报纸进屋,用脚带上房门,“科长这是今天的报纸。”

    “有啥新鲜事没有”

    不是指那些天天讲的大事,杨大奎捡最新鲜的说“海淀那里要成立农业生产指挥部,统一领导各项工作。”

    “又一个新名字,最近三天两天冒一个出来。”

    “可不么,让人眼花缭乱的。”

    李铭拿起最上面的那份报纸,“原来是为了做好春耕备耕的工作。”

    现在干啥都行,就是不能影响粮食的产量。

    无粮不稳,对粮食特别的重视。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就连部队都派出了大量人员、机械到田里帮忙干农活。

    有了这些定海神针的参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得以顺利开展。

    也让今年的粮食继续增产382万吨达到2亿1782万吨。

    比之前的一年新增700多万吨的增加量,增加量减少了300万吨出头。

    新增的粮食还不够新增人口吃的。

    不过,相比工业领域全面大幅下降,有增长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绩。

    杨大奎接话道“估计跟咱们城里一样意思,要赶快恢复生产。”

    “种粮食比咱们工厂的还更着急,春耕保垄、麦田管理、红薯育苗都要开始准备,拖延了农时,后面就来不及了。”

    李铭自己也算是半吊子的农业专家,当然懂得这些事情。

    杨大奎踌躇的小声喊道“科长。”

    “有屁就快放。”

    听到这话,杨大奎知道李科长的心情不错,满脸堆笑道

    “科长,咱们科的人,也有好些想去弄那个温室大棚,您看行得通吗”

    李铭撇了眼,继续快速扫过小报内容。

    “我原则上是支持你们的,但是以厂里现在的情况,你们没时间去乡下搞活。”

    “我们还有家里人啊。”

    李铭追问道“老弱病残去乡下现在也不太平。”

    “而且现在的政策变化比较大,可能你们出了钱出了力,等有收获的时候,大棚到时归公社了。”

    杨大奎脸上的笑容都没了,“这么严重”

    李铭认真的解释道“现在你去哪里能找个很稳定的出来不管是公社或者大队。”

    “新来的领导不认前面的账又不是新鲜事。”

    “跟咱们厂合作的东风公社,他们现在都是一团乱麻的了。”

    “可惜向阳花大队自己有钱扩建温室大棚,不然你们可以合伙去向阳花大队建大棚。”

    李铭的泡面调味料是在向阳花大队的罐头厂调配的,给社员带去了美味的享受,连带蔬菜公司的人都占了好些便宜。

    白吃白喝大半个月的泡面。

    还没有吃腻。

    就是有些年轻人一不小心喝了太多香辣口味的汤,辣得屁屁有点疼。

    杨大奎等人显然是仔细商量过的,“咱们厂采购三科的养殖场那里呢他们也在那合伙建了个温室大棚。”

    “那里没地盘了,全都种上了苜蓿草。不信的话,你们下次可以蹭采购三科的车去现场看。”

    杨大奎有气无力道“好吧。”

    李铭想了下,吩咐道“你去统计一下,科里谁家是比较困难的,谁家有人待业在家等工作的。”

    杨大奎诧异的问“科长,您这是”

    李铭是打算招些自己人的家属去名下工厂,没有用工指标的,只能算是临时工,但这年头固定的临时工岗位也不好找。

    这事不合适说太早,他随便找了个借口。

    “我提前了解下科里的情况,下次哪里要是有招工了,我好提前告诉你们。”

    “比别人早点知道消息,起码排队可以排前面点,不是么”

    杨大奎连连点头,笑嘻嘻道“科长您对我们最好了。我送完报纸回来就去办这个事。”

    好工作,不管什么时候都紧缺。

    晚上。

    95号四合院前院。

    易中海找上了李俊义,在挂面厂上班的邻居。

    “正吃着呢”

    开门的李俊义手里还拿着一截窝头,“是一大爷啊,有事么”

    “小铭让我跟二大爷找你帮个忙。你先吃饭,等你们吃完饭再说。”

    “马上就吃好了。您快进屋吧。”

    易中海示意道“那去小铭那屋商量,你二大爷他在那里等着了。”

    “行。”李俊义心想一大爷给二大爷跑腿,刘海中的谱是越来越大。

    李铭的东厢房有门帘挡着,白天有锁门,傍晚棒梗帮忙烧炕后就没锁门,院里人都知道。

    客厅的四方桌上,藤条壳热水壶,搪瓷茶杯,一应俱全。

    刘海中坐在靠东的位置,已经老神在在的喝着热水。

    李俊义进屋说“小铭这屋还没我那屋暖和,看来棒梗是偷懒了。”

    刘海中没有起身,点评道“你家的房子也改造过的,屋里人多自然有更暖和点。”

    “赶紧坐,你自己倒点热水喝。小铭家的水喝起来比较甜。”

    刘海中自从当了车间副主任起就爱打官腔、摆资格了,现在当了车间主任更为甚之。

    李俊义也习惯成自然,“二大爷您叫我过来是有啥事呀”

    刘海中看向易中海,“老易你没跟他说么”

    易中海在西边位置坐下,“是这么回事。”

    “小铭想让我和二大爷一起去你们厂里参观一下做面条的整套流程。”

    “要是不方便去的话,你把做面条的流程和机器,说个大概或者画个图出来。”

    李俊义把心放回肚子里,刚才心里还一直打鼓以为是什么大事。

    有温室大棚、四合院黑板报、家庭妇女学习思想等等事情的洗礼,院里人对李铭天马行空的思路有一定的免疫力。

    李俊义好奇问道“一大爷、二大爷,小铭这是又打算做啥呀”

    易中海回答道“他没说具体要做什么用。只是想让我跟你二大爷给他整一套制作面条的生产线。”

    “他意思让我们先去你们厂看一下具体的生产流程,也好有个具体的概念。”

    李俊义心里有底的说“制作面条有简单的办法,也有复杂的。”

    “简单的有个压面条的机器就可以。复杂的有拌面机,有传送带,有切面机等好些设备。”

    刘海中插话道“要一整套机器操作的。”

    “这样啊。”李俊义回话道,“我得先回厂里问领导,可以的话我带您二位进车间里仔细看。”

    刘海中有些不满的问“你们厂还有什么领导还没下去”

    李俊义回话说“是造访新上来的。”

    刘海中不屑一顾的说“那算什么领导干脆你上去当你们厂的领导算了。”

    也不是没想过,但是缺人支持,李俊义言不由衷笑道“我哪成咱没那个能力,而且也没人支持。”

    “有小铭支持你。你肯定能上去。”

    刘海中瞎琢磨的以为李铭帮乡下生产队问的,毕竟这年头没有私人能办面条厂,干脆直接弄个厂子帮忙。

    还真被刘海中猜中了一部分,不过不是生产挂面,是方便面厂。

    李铭之前考虑的是从普通民众消费角度出发,方便面算比较奢侈的食品。

    出口的话,小麦价格没有优势,进口小麦生产再出口的运费不划算,没有竞争力。

    他本来是用来忽悠张海洋等人的理由,部队的需求,这是他又觉得可以建方便面厂的原因。

    高原地区、苦寒地区,方便面算是种很不错的物资补充。

    对成本的要求不会那么苛刻。

    维持一套方便面生产线也就不是问题了。

    请李铭掺和挂面厂的事,李俊义以为刘海中是在说笑。

    “小铭他不掺和其他厂的事,您家光天的委员被人给搞下来了,小铭都没出手。”

    刘海中早忘记了刘光天被人拉下马的事,刚才也是在厂里好为人师的习惯,这时候已经后悔刚才的多嘴了。

    “也对。小铭是不喜欢掺和外面的事。”

    “你回厂里就说我们轧钢厂想去考察你们厂的生产线。”

    李俊义答应道“我明早就回厂里问。虽然明天是星期天,现在厂里管事的人天天都在厂里。”

    刘海中又吩咐道“这事先不要说出去。”

    “等会回家里我也不说。”

    夜里。

    2号大院的别墅区。

    周晓白的被窝里。

    李大科长搂着小美女窃窃私语。

    周晓白小小声问“今晚我妈做的菜还行吧都是按照着你给的菜谱一步步做的。”

    李铭真心夸道“不错,挺好吃的。吃饭的时候,我夸你妈厨艺好,说的不是假的客套话。”

    “照着学了两回就做得很好吃,你妈有做菜的天赋。”

    能得到男友肯定,虽然不是周晓白自己下的厨,她也挺的开心。

    “你那个邻居傻柱写的也详细,让人容易学。”

    “我爸看了菜谱都夸写的好,说是加上埋锅造饭的一些技术进去,可以发给部队的炊事班当做学习手册。”

    李铭不以为然道“我本来就是建议他写家常菜和食堂大锅菜,厉行节俭,充分利用食材。”

    “非常符合部队的大食堂和小食堂的需求。”

    之前的工厂领导,很多都是部队转业的,人都是同一伙的人,工厂搞出来的食堂自然是会跟部队的差不多。

    “是你要求那个傻柱这样写的吧食堂的厨师看起来不像能写出那么有条理的样子。”

    “嗯,我要求他要写清楚每个步骤,具体几分钟,几勺子盐。傻柱媳妇是个老师,有帮他整理文字。”

    周晓白糯糯的声音在他耳边说“那你让他们快点写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