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 第579章 要我调查我自己
    李铭说红星轧钢厂有冷库、有制冰机。

    张海洋还是感觉有很大的困难。

    “配方是已经研究出来了,即使制冷问题解决了,还有机器的难题也不好解决。”

    “生产香肠的绞肉机、搅拌机、灌装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采购到。”

    “更别说我们自己改造出那种所谓的高速斩拌机。”

    采购机器的难题,李铭也感觉颇为郁闷。

    “没办法,他们厂家停工搞,得等他们两伙人选出新的厂领导再说。”

    要求恢复生产的通知发了好多份,报纸的倡议书也不老少。

    通知是通知,倡议归倡议,有的人就是不听。

    即使有部队进驻厂里,人家就是不听,也拿他们没辙。

    不可能强迫人家去干活,那个问题可能会更麻烦。

    除了磨洋工这样的故意怠工,还可以故意损坏机器、原料等等,搞破坏的手段多了去。

    没有监控设备,也就是没有证据的事情。

    人证是没有用的,别人会反驳说是串通着诬陷好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那就手底下见真章,但是两伙人能够僵持着选不出满意的厂领导,本身就说明是势均力敌。

    势均力敌的动手,那就不是一次能见分晓的事,是消耗战,是拉人帮忙。

    消耗战的惨烈,可参考一战的战壕战。

    当然,他们主要比画的是拳脚棍棒,还不会那么严重就是了,有所死伤也是不可避免。

    李铭离开研究所没有直接回红星轧钢厂。

    他下乡去了向阳花大队的大队部。

    温室大棚的蔬菜已经接近尾声。

    气温回暖,他要开始折腾试验香菇种植了。

    香菇,这是可以大量出口创汇的好东西,不管是日韩还是港城还是南洋,都有很大的需求量。

    “李科长来了。”“李科长好啊。”

    向阳花大队的人早就不叫他李采购了,科长的名头更响亮。

    李铭笑呵呵的散烟,“我来看看木屑的发酵情况。”

    高队长满脸笑道“我们一直注意着,发酵得好好的。”

    “木屑种香菇,好是很好,就是这个木屑的收集很麻烦。”

    “按你说的,不能用松树、杉树这些的木屑,但是木材厂又常常使用松木、杉木,很容易混进去。”

    李铭笑道“没办法,松树那些木屑含有大量的精油、树脂和单宁等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会影响香菇的菌丝生长,不适合作为菌菇的培养基料。”

    高连长凑趣说“你要是没告诉我们。我们还以为松树那些有油脂的木屑更好呢。”

    李铭稍稍解释了下,“要是愿意花时间长期发酵或者高温蒸煮等方法,也可以去掉那些物质,照样可以作为菌菇的培养基料。”

    “不过可能因为我们的操作不当,导致去除的效果不够,最后菌菇的菌丝长不好。”

    “干脆一开始,我们就去除那些木屑。”

    高队长点头赞同道“相比那个麻烦事,开始的时候先挑选好,来得更轻松得多,还不会白忙一场。”

    “走吧。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客随主便,李铭边走边说“刚好那时候小孩们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到木材厂看着工人生产,收集木屑,也省得他们乱跑。”

    高队长脚步也不快,“没有全信他们,收集回来的木屑,我们都有仔细检查。”

    由于家具厂能用的木屑不是很多。

    之前的停课期间,李铭就让向阳花大队的小孩去木材厂收集椴木、榆木、柳木、柞木、桦木等的木屑。

    路程有点远,辛苦是辛苦了些,可是能赚到零花钱,还是有伴的一群人去,这个差事很受欢迎。

    今天在他们去看发酵木屑的路上,同样围拢了一大群小屁孩跟在后面。

    高建业也很快跑来了,“小铭哥你来啦”

    李铭含笑道“你没去学校参加軍训”

    小学生比较听话,老师也没什么事,基本都有开学上课。

    初中以上的,还是那句话通知归通知,去不去学校还是看个人和家长。

    高建业回答道“其他大队的人都没去学校,只有我们大队的人,去了也没什么人,干脆不去了。”

    高队长无所谓的说“农忙,我让他们在大队帮忙干活,等中学那边的人厘清了再去。”

    李铭他自己都没让周晓白回学校,自然也不会多说闲话。

    高建业笑嘻嘻道“我今天在帮建德哥跑腿。他说有小货车来了,让我回大队部看下是不是你来了。”

    “你跟他说,我是来看木屑的发酵情况的,今天不去家具厂。”

    高建业不愿意这么快回去,嘿嘿笑道“我先陪你去看那些木屑堆,等会再跟他说。”

    李铭随口说“那你待会要好好学着点。”

    跟着人群一起走,走在边上的高建业满口应承道“我肯定会认真学的。”

    见李科长没有赶人走,高队长、高连长等人也没有意见。

    一会儿就到了,地点在罐头厂附近。

    用稻草苫子和油布盖着的几堆木屑,类似沤肥的渥堆,充分发酵腐熟,内部的高温还可以杀死各种虫卵和病菌。

    一一检查过后,李铭满意道“差不多可以拿来接种香菇了。”

    高队长介绍道“麦麸要占到20,石膏粉1,这两样我们都准备好了。你说的还要加蔗糖进去,这个我们就没准备好。”

    “蔗糖也是1的比例,用的不多。明天我会一起带下来。”还有78是木屑。

    1万斤培养基料才用100斤的糖,对于李铭而言,即使不从港城弄物资,京城他都能筹集到。

    没让旁人动手,高队长帮着忙把稻草苫子盖回去,“要怎么拌料还得你来指导。”

    “明天我会亲自动手示范,还会把塑料袋也带过来。”

    高队长拍拍手上的尘土,“没错。还有你说的塑料袋。”

    李铭在港城找人弄的袋子,“本来是想让你们封塑料袋的口袋的,别人已经封好了。明天直接用就可以。”

    “高温蒸汽锅架设好了没有”

    高连长负责土建工程,“几个锅都已经架设好了,柴火也准备好了。”

    李铭没有高压蒸汽灭菌锅,就用普通的土蒸锅凑合用。

    在常压下蒸它1012个小时,然后焖锅78个小时,也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那行,明天午后安排好人手,咱们大干一场。”

    “要不要先练习一下再动手”高队长对新东西、新技术心里没底,怕耽误了事。

    李铭用高建业弄来的清水洗干手,“很简单的,就是跟拌肥料一样把各种料拌均匀了,再闷它两小时,然后装进塑料袋里开始灭菌。”

    “我明天会在这里全程看着。”

    高队长哈哈笑道“有你在,那我就放心了。”

    “你说杂菌污染会导致功亏一篑。我们没有做过,心里有些七上八下,怕把你的事搞砸了。”

    李铭笑道“明天你们看了一遍就会明白,没有任何难度。”

    搞定了向阳花的人。

    李铭才开车回到保卫科小楼。

    治安股的杨大奎抱着一叠小报跟着进了科长办公室。

    “厂里有事情没有”

    杨大奎回话道“形势一片大好,没咱们什么事。倒是有流传一件很稀奇的事。听说有人给沧州的地震灾区捐款。”

    “嗯”

    杨大奎把小报整齐的放到办公桌上,“听他们说,是匿名的捐款,捐的还不少,10万港元。”

    “港元,不是咱们的钱,是港城那里的钱。”

    李铭不动声色问道“这钱我们也用不了啊,谁捐的”

    杨大奎摇头说“不知道是谁。说是知道了灾区的屋舍倒塌众多,希望那10万港元对当地的重建能有所帮助。”

    “我也是刚从办公楼那里听来的消息。”

    李铭翻着小报说“这么离奇的事情,你记得多打听打听后续。”

    杨大奎应下道“是挺稀奇的,我会注意着的呢。”

    就在上周,

    李铭既然知道了,手里又有一大堆的闲钱,也就捐了一些出去。

    10万港元,大约可以换4万2700元人民币。

    200元可以建3间土坯房,李铭捐的钱可建640间,占倒塌房屋的4,比例不低了。

    做这种事情只能匿名。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范家文推门而进,“科长,中午收到一封协查函。”

    协查函不需要保密,李铭没有避着杨大奎,“查什么的呀”

    范家文把协查函递给李科长,“有人匿名给灾区捐了10万港元。协查函上,让咱们调查一下身份可疑的人。”

    李铭坦然自若的说“大奎正在跟我聊这个事。”

    “这份协查函像是开玩笑一样。10万港元,我们怎么可能查得到,这个得调查局的人去查。”

    调查局跟治安局一样,也被軍管了,部门可以说是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基本发挥不出实力,这是他敢大额捐款的底气。

    范家文讪笑道“通知下来了,咱们总得做点工作。”

    “那你们按部就班的把厂里的人筛一下吧。”

    李铭接着又说“我要忙其他事,我想让厂里支持开一家由家属集资办的工厂。”

    杨大奎懵懵懂懂的问“集资办厂”

    李铭边看小报边说“没错。我也会凑一份钱进去。”

    “我会跟李主任说明情况,而且我会负责把厂子发展起来。”

    “保卫科家里有人没工作的,我都建议他们参加。”

    范家文斟酌问道“厂里办的分厂这不用大伙集资了吧”

    李铭解释说“咱们厂里的钱都是已经有了去处的,不可能花一大笔钱去办新厂。”

    “挂厂里的名字,只是要个名号,实际是自负盈亏的集体企业。”

    “不然要挂靠到那些联社,大部分利润要上交给上级联社,那还不如交给厂里。”

    “我还想把这个集体的家属工厂做大做强,让轧钢厂的子弟不会缺工作,赚取的利润也可以上交厂里用于建房,改善大家的居住条件。”

    范家文想起车间之前帮忙加工机器的事,“科长,您不会是想建那个什么方便面的厂吧”

    李铭否认道“不是。方便面用的是棕榈油,需要进口,咱们厂没有这个路子。”

    “上头管事的人还没处理申请报告,不然咱们厂就多了一个生产方便面设备的业务了。”

    “这次是一种新式的火腿肠。生产的机器还需要我们自己从制作香肠的设备里改造。”

    杨大奎笑着称赞道“科长您手里头的新东西可真多。”

    “在厂里闲了大半年了,我要是不搞些东西出来,大家还以为我江郎才尽了。”

    范家文和杨大奎想到自家科长确实是很能折腾的人。

    写书写论文、建材厂、养殖场、职工楼建设,还有诸如学习农业先进、食堂改造、徽章奖励等等一大堆的事。

    一桩桩一件件,李大科长会有什么稀奇的想法貌似都很平常。

    杨大奎提前打听道“科长,那这凑钱要多少钱左右”

    李铭认真的说“现在还不知道要凑多少钱。我暂时有了这个打算,连要投资多少钱都还不清楚。”

    “主要是机器设备不好弄,所以我最近会挺忙的。”

    “还有,明天下午我要去向阳花大队试种香菇,因为是第一次试验,我人走不开。”

    厂里较为安稳了,李科长的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冒了出来。

    眼花缭乱的范家文说“我们会守好保卫科的。”

    “厂里应该也没什么事。”

    范家文、杨大奎先后离去。

    李铭独自一人在办公室看报纸,最近一直都是在宣传春耕的事迹。

    抓好愅命促生产,只争朝夕闹春耕

    浙省春季造林大种一百多万亩油茶

    川省争分夺秒赶造农具

    粤省降春雨吉省喜下雪

    鄂省风雪湖上打捞土筐

    四名战士利用休息时间,上午八点到下午三点,把前一天掉进湖里的二十七担土筐全打捞了回来。

    李铭不知该说什么,除了要讲勤俭节约,下雪天还下湖打捞,终究还是穷惹的祸。

    要是物资是极大的丰富,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就是重新采购一些土筐。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