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娘子,请息怒 > 第388章 谁敢横刀立马!
    第388章 谁敢横刀立马

    宣庆二年,正月初一。

    天降大雾,十步外一片混沌。

    当日,从北岸河间府强征来的三千民夫抵达阜城,不及歇脚,便化作数十支队伍,被金军驱赶着前往各村拆房扒屋,收集可用作制造攻城器械的木材。

    但仅仅一上午时间,金军便出现了数百人的死伤。

    郭安部所属一支百人队伍,更是在阜城东十里的北湾村诡异消失直到下午时,才有逃回民夫磕磕巴巴道,雾里有鬼

    过河数日来,金军早已发现方圆数十里内的村庄没有任何活物。

    走在乡野间,除了本方脚步声和呼啸风声,没有任何动静,恍如死寂鬼域。

    今日又出了整整一队弟兄离奇消失的事,再结合腊月二十九当日,发生在界河上骇人异象,一时间人心惶惶。

    金军副将完颜斜保不信邪,当即请命,欲率一千精锐金军去北湾村左近搜索。

    完颜宗弼能纵横天下二十余年,自然不是莽夫,阻下了斜宝。

    他这次判断极其准确消失的那队渤人金军,早已命丧北湾村。

    因北湾村地道最为完善、发达,统领城外民壮的张五栾在此处布置了重兵,将金军诱进村子后,凭借地利、手弩,没废什么劲就将这伙人伏杀在村内。

    张五栾猜测,金军折损了整整一队百人,必定会前来报复,特意联络了在外围游弋的姚旅帅所部马军。

    当日,长子藏在村外大雾中,只待金军前来,便要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十步外不能视物的浓雾对金军是极大障碍,但对熟悉本地地形的淮北马军,却可凭借雾气保护,发起突然一击后迅速脱离战场。

    可惜,宗弼阻止了完颜斜保,长子、周良在村外埋伏至黄昏时分,不见金人前来,只得无奈暂退。

    他们这边没捞到仗打,但风平浪静的沧州城内,小辛坐不住了。

    自打十几年前无奈南迁,小辛便立下伟志,誓要将金虏逐出中原,为汉家王朝重还神州。

    只不过,以前这个目标遥遥无期,小辛已做好了为之奋斗一辈子的准备。

    直到阜昌九年,在颍上县范家庄陷入危局之时,遇到了那个只比他大几个月的年轻将军,这个目标才陡然间变得清晰起来。

    而如今,金国就在二十余里外的界河北岸,在得知宗弼主力已被牢牢吸引于阜城城下时,他再按捺不住。

    初一酉时,时近黄昏。

    在城头站了一天后,小辛来到沧州府衙,面见陈英朗。

    去年十一月,沧州府自知府洪授业以下,一十三名官员被问罪押解进京,短时间来不及重新任命官员,此时公务暂由陈英朗、陆元恪等人处理。

    沧州府各方势力复杂,有来自淮北的小辛第八团,有武和、武肃两支缺了军官的旧厢军,还有以牢城营为骨干力量的潘雄一千多人。

    陈英朗或许是担心自己年轻、缺乏为官履历,各方不服,便再不掩饰与阿瑜的关系,甚至还有意无意间透露了朱春、郭林是楚王弟子的事实。

    有时候,个人能力远不如姻亲关系更能服众。

    果然,在得知他的堂妹乃楚王侧妃之后,各级中下官员,包括潘雄都对陈英朗恭敬有加,甚至到了唯命是从的地步。

    如今,在沧州城内说话分量最重的,便是他和小辛。

    小辛为示尊重,在行动前特意知会了陈英朗。

    “今夜过河会不会有些早了”

    小辛的任务本就侧重趁机渡河袭扰金军后方,但当时的初步约定,却是等待阜城那边取得一定战果之后再行动,而眼下局势未明,陈英朗不免担心。

    “陈兄,上月会议中,楚王一再嘱咐我等可临机决断,如今正值大雾,正是天赐之机”

    小辛很笃定

    底气却也和陈初有关,当时陈初曾亲口说过,金军入境后,各地联络必然不便,若遇战机,可自行决断是战是退

    这样的命令,给了各地将士极大的自主权。

    有了自主权,便有了发挥各级军官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当然了,前提是每人都清晰的知晓此战目的。

    就比如眼下,沧州虽远离战场,但小辛此举若成,定然可以减轻阜城方面的压力。

    陈英朗也明白这一点,稍稍思忖后,道“军事一途,辛兄自然比我精熟。但孤军入境,十分凶险”

    “哈哈。”小辛爽朗一笑,却道“自古兵家之事,哪有万全的稳妥之策愚兄以为,此时战局微妙,需用险一试,些许风险,也是值得。”

    见他意志坚决,陈英朗便也下了决心,“那好吧楚王常言,稼轩有元帅之才。辛兄便放开手脚一试,兴许能为当下局势打开局面”

    得了陈英朗同意后,雷厉风行的小辛当晚便从第八团中抽调一千精锐、佐以潘雄五百精英,再将武和、武肃两军战马收拢过来,组成五百马军、一千骑马步军,于当夜子时过河。

    原飞虎军改编而来的第八团,主要由辛、范两家子弟及其庄丁组成。

    将士之中,兄弟、叔侄众多,凝聚力非凡。

    数年来,小辛从陈初那里讨来了不少淮北老卒担任中下基层军官,操练之法完全照办淮北。

    且粮饷军械全由淮北供应,无后勤之忧,可以一心扑在操练上,陈初甚少干预。

    有此上官,小辛倍感幸福却也在吃了多年军粮后,极力想要证明第八团并非是一帮只会吃干饭的摆设。

    小辛知道,自己的第八团很强悍

    但外界却不知这支脱胎于民团、名不见经传的队伍

    他等这次机会,很久了。

    不过,小辛虽表面和顺,似乎和谁都能称兄道弟,实则心气极高,能入他眼的人不多。

    那满身江湖气的潘雄,更非小辛所喜的性子,但前者交游广泛,不但熟知金国河间府地理形势,且有许多道上兄弟,就在金国黑道讨生活。

    所以,小辛果断摒弃了个人喜恶,主动带上了潘雄。

    潘雄正求立功之机,自是欣然应命。

    郎有情妾有意,仅一晚,两人便混的宛如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

    正月初二,经过一夜急行后,小辛所部进抵河间府束城镇东十里,在此会见了潘雄联络的北地英豪。

    所谓英豪,三教九流,其中甚至有河间小吏、差役。

    正值用人之际,小辛面上没露出任何嫌弃神色,一番恭维、许诺后,让潘雄带数十人着便装,随河间府狱卒戴枋先行潜入府城。

    双方暂别,小辛率军在束城外潜伏至夜深。

    束城名为城,实则为镇,仅有三什军士驻守。

    夜子时,小辛率两连人马攻入镇内,三什军士根本无力抵抗,不足百息便结束了战斗。

    可即便兵力悬殊,依旧有某些幸运士卒逃往了三十里外的河间府城。

    河间府乃金军粮草转运之地,北岸仅剩的五千军士,一半驻守紧邻界河的乐寿大营,另有千余分散驻扎于各县及关隘。

    属于大后方的河间府驻有一千五百余金军,得知三十里外的束河镇被齐军偷袭,河间知府阮显芳忙派出一营金军东出收复束城。

    据本方逃回士卒讲,齐军只有二百余人这点人马最多起到骚扰作用。

    果然,初三一早,一营金军赶至束城时,齐军已退想来是逃回了齐国。

    但令阮显芳措手不及的却是当晚,束城北一百二十里的太城县竟出现了齐国马军,太城远离前线二百多里,谁也想不到,齐军一夕之间会出现在此地。

    一来没有防备,二来仅有几百老弱的防御力量不堪一击。

    太城县,竟丢了

    这莫说是怯懦齐军,便是当年周国强盛之时,也未曾染指过北地城池啊

    二百年来,辽金两朝,首次有城池沦陷。

    阮显芳大怒之后便是大骇宗弼就在前线,若他得知自己丢了一城,莫说是这顶官帽,便是吃饭的家伙能不能保住都在两可。

    但隐瞒军情的事他还不敢干,只得一边命人缓缓行,将此事报与宗弼,一边组织力量准备夺回太城。

    他期望最佳的结果,便是在宗弼知晓此事时,自己已将太城夺回,好将功补过。

    初四日,阮显芳以文官身份,领两营军士、家丁、民壮共两千,急行一日一夜终于在初五午后赶到太城

    可城内驻军军官、知县等文武皆已殒命,齐军却于三个时辰前主动弃城。

    通过审问城中百姓得知,这支齐军并非只二百人,或许有千人不止。

    至此,阮显芳突然有了股不祥预感

    初五夜,杀了个回马枪的小辛突然出现在河间府城下,在狱卒戴枋指引下,潘雄等人夺了东门

    开门迎宾

    仅剩几百人的守军,在里应外合下,抵抗不足半时辰,大溃。

    河间府易主

    河间府的意义,远非束城、太城可比。

    此地乃前线数万金军的粮草转运之地当晚,小辛杀尽河间官员后,在衙门照壁上留下了一行大字甘为金虏驱使者,誓杀之

    随后,小辛命人打开屯放军粮的仓库,将万担军粮搬运到了街面、城门外

    金军作战没有携粮的习惯,原本打算占据齐国河北路后就食于当地,却不防河北路北部早已坚壁清野,寻不见一粒粮食。

    于是宗弼以军令严厉要求阮显芳在河间征粮这些军粮,全是一颗颗从百姓口中扣出来的。

    是以,当军粮如无主一般重新摆到街头、城外后,不少忧心今冬会饿死的百姓渐渐受不住诱惑了

    适逢军乱,前半夜躲在家中尚无人敢私自取粮,但到了后半夜

    反正翌日一早,街面、城外的粮食神奇消失。

    就连路面都被人扫过了,散落在砖缝、尘土里的粮食都没放过。

    苦寒无产出的冬日,每一粒粮食都弥足珍贵。

    这边,小辛甚至带着第八团在城中休整了一整日。

    初六,反应过来的阮显芳又率军拼命回援,同时,收到消息的乐寿大营,也分兵一千向河间府城急进。

    初六傍晚,小辛率部再次主动退出河间府城。

    第八团马军营营长、小辛的亲姐夫范如山有些意犹未尽,提议道“稼轩,数次接战,这被吹的天下无敌的金军也不过如此,我们不如在城外伺机埋伏,吃掉两路回援金军中的一路”

    小辛回身看了眼城门洞开的河间府城,笑呵呵道“咱们就这么点人,便是吃掉其中一路,也没甚意思。”

    第八团团副、出身于淮北军的郝思良老成持重,认同的点了点头,“辛团长此次北来,将河间府闹了个天翻地覆,此时回撤,已算立了大功。”

    范如山闻言,略带遗憾道“哎,可惜没能和金军好好打上一场,回了沧州,怕就再没机会了。”

    小辛紧了紧束腰,转头面北,却道“谁说咱们要撤了”

    “啊不打又不撤,那咱们作甚”范如山奇怪道。

    坐于马背之上的小辛却潇洒的抬臂向北一指,“北进继续北进,如今金国南京路防守薄弱,阜城金军不回,咱们就一直北上我倒要看看,要是咱们打到韩企先、郭安的老窝,他俩还能不能在阜城待得住”

    “”郝思良望着小辛目瞪口呆,似乎被他这大胆想法惊到了。

    “哈哈哈”

    范如山短暂错愕后,大笑道“好继续北进”

    初七晨间,河间知府阮显芳率先赶回河间府城,但看到府衙内身首异处的众同僚,以及照壁上那嚣张留字,欲哭无泪。

    被这支神出鬼没的齐军耍了几日,却连对方的毛都没摸到被对手戏耍的沮丧、以后宗弼如何处置他的巨大压力,让阮显芳的心态崩了。

    就在此时,幕僚带来的另一个消息,彻底压垮了阮显芳军粮没了,一粒都没了。

    丢城之责,尚有一线生机,但没了军粮以金人对汉官的严苛程度,夷三族已算轻的了。

    万念俱灰之际,与他一损俱损的幕僚,附耳提醒道“翁主值此生死之际,需果断”

    阮显芳精神崩溃之下,迷惑看了幕僚一眼,后者左右看看,再次低声道“为今之计,唯有向南”

    “”

    阮显芳一脸震惊,可随后细细思量,确实是唯一活路了。

    大丈夫,当断则断

    初八日,一支齐国马军如同天降一般,突然攻陷河间府北的莫州长川军寨,稍加补给后,一路向北,竟从雄州城外大摇大摆而过。

    翌日,齐国马军半时辰陷白沟驿,穿过拒马河。

    次日,兵临归义城此处已是金国腹地,过了归义城便是范阳、良乡,再往北,就是古称燕京的金国南京城了

    这片土地,自打五代后晋石敬瑭割土降辽,已有三百余年未曾出现过汉人王朝的军队了。

    齐国马军虽限于兵力无法攻取大城,但这般如入无人之境的狂妄姿态,引得整个金国南京路风声鹤唳,震恐不已

    各地求援急信如雪片一般飞到宗弼案头。

    初九日。

    金国河间府知府阮显芳率部曲,秘密渡河后,于交河县投齐。

    这又是一个足可以震惊天下的消息。

    当日,陈初首次收到了第八团在金国的详细战报。

    激动之余,亲书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辛大将军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