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198章 吾非相,乃摄也
    听完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各朝古人表示由衷的钦佩。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减轻老百姓负担的同时,也能增加大明王朝的财政。

    当然了,各朝的地主阶级自然是不待见张居正的。

    苏晨重点介绍完张居正改革后,继续往下说。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万历赠上柱国,谥号文忠。”

    张居正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心中感慨万千,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算算时间,距离他病逝还有八年时间。

    也就是说,他要用这八年时间重新布局,确保这一世的改革可以成功。

    更关键的,要让改革深入人心,不能再次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

    八年时间太匆忙,要是时间可以长点,他也将有更多的时间布局准备。

    张居正主播,我是得什么病去世的,有办法救治吗

    既然是病逝,那就有可能医治,说不定可以医治好多活几年。

    “关于张首辅的死因,主播也不太清楚,学术界至今有不同的看法。”

    “后世学者王世祯在编撰嘉靖以来首辅传中记载,认为张居正服用房中药后致使体内燥热,又饮寒剂导致腹泻成痔,从而脾胃虚弱不能进食,痔疮拔去不久因肛门排便不顺而复饮寒剂,致使腹泻难止且大肠被排出体内。”

    “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记载,张居正死于服用过多的海狗肾而体内燥热。”

    “近代史学家朱东润在张居正大传中记载,认为张居正的死因是割除痔疮后致使脾胃衰弱,最后过劳而死。”

    张居正

    主播一说完,张居正老脸通红,脸臊得厉害,尴尬至极,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深深的后悔了,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刚才就不应该多嘴。

    现在好了,全天下都知道他的丑事,他都没脸见人了。

    小万历饶有兴趣的瞥了一眼张居正的屁股,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

    他以前倒是没有发现这一点,看来是张先生掩饰得太好了。

    张居正被小皇帝盯得浑身不自在,差点逃离现场。

    这么私密的事被公之于众,尤其是当着小皇上的面,这顿时让他颜面大失。

    不过唯一欣慰的是,既然已经知道病逝的原因,那他可以提前规避这一点。

    综合三人的死因判断,最可能的情况就是他痔疮犯了之后,又服用过多的房中药导致的。

    看来,他以后要注意保养身体,尽量少一些房事。

    只要平时可以多注意,他相信自己不会那么早去世,最少也可以多活几年。

    “张居正病逝后,主播继续讲讲张居正死后的遭遇。”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张居正生前所举荐的潘晟。”

    “万历罢免潘晟的官职,表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同年十二月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于是万历查抄冯保家产并将冯保发配南京孝陵种菜。”

    “万历十一年,南京刑科给事中阮子孝又上疏弹劾张居正,云南道御史羊可立弹劾张居正构陷辽王。”

    “同时辽妃上书为辽王辩冤,于是万历于次年下令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并查抄张居正府邸。”

    “张居正长子张敬修屈打成招后自缢身亡,二子张嗣修投井自杀未遂后发配边疆,三子张懋修被发配到烟瘴地而死。”

    “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

    “终万历一朝,没人敢再提及张居正。”

    “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后都御史邹元标等人于天启年间倡议为张居正平反昭雪,直到崇祯即位后为张居正彻底平反。”

    冯保好你个李植,我没有找你麻烦,你还敢告我的状,你给我等着。

    辽王这里面怎么还有本王的事,本王和张首辅不熟,不要什么脏水都往本王身上泼。

    邹元标张居正一代首辅,呕心沥血的改革让大明局势好转,却不曾想死后被清算至此,本官也是看不下去,这才到处奔波为张居正平反昭雪。

    各朝古人听到张居正凄惨的结局,一個个心思各异。

    各朝的老百姓纷纷为张居正打抱不平,大都觉得万历是一个昏君。

    张居正为大明江山做了那么多,帮助大明朝廷解决了困境,可最后却要被万历皇帝清算。

    至于各朝的文武大臣,一个个内心警醒。

    自古以来,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张居正的遭遇让他们更加坚信了这一点。

    张居正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脸色落寞至极。

    尽管早已经得知死后被清算的结局,可再次从主播口中听到家人悲惨的遭遇,还是让他心如刀绞,痛彻心扉。

    他为了挽救大明江山,不惜得罪地主阶级推行改革,可到头来却落得这般田地。

    张居正主播,我想询问一下,我和皇上的关系还算和睦,可为什么还是遭到皇上的清算

    苏晨从张居正发送的弹幕就可以感受到此时的张居正有多么落寞,他非常能理解张居正此刻的感受。

    毕竟从君臣关系来说,张居正这个臣子当得很称职,缓解了大明的危机。

    从师生关系来说,张居正教导万历非常用心,就连教材都是他亲自编撰的。

    现在得知万历在张居正死后大肆清算,也难怪张居正一时无法接受。

    “张居正在生前备受万历皇帝的荣宠与信任,可以说是君臣关系和谐的典范。”

    “张居正和万历皇帝之间的关系,即是君臣,也是师生关系。”

    “但是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便着手清算张居正,将其抄家。”

    “其实,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信任、言听计从、礼遇不断等,都只是表象。”

    “在这表象之下,是万历皇帝内心深处对张居正的日益不满。”

    “而张居正本人,也屡屡触碰到君王的大忌。”

    “张居正死后之所以被万历皇帝清算,主要是由六点原因造成的。”

    张居正闻言,不由得为之一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刚才听到了什么

    皇上对他的言听计从和礼遇不断,全都是表面功夫

    其实皇上对他的真实感受是日益不满

    他不可置信的看向身旁的皇上,眼中满是不能理解。

    他非常想当着皇上的面问一句,主播所说的都是真的吗

    他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会对他不满,难道是因为他管教太严厉了吗

    可是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皇上能够早日成才。

    而且更令他惊讶的是,皇上之所以对他清算,原因居然有六点,这让他大为不解。

    万历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确实如主播所说,他早就对张先生大为不满了。

    他表面上之所以对张先生言听计从,主要是迫于对方的威势。

    张先生的一些行事,一而再再而三的令他不满,他早就受够了。

    “第一点,张居正劝万历皇帝躬行节俭,自己却不以身作则。”

    “张居正经常以国库亏空、民生凋敝为由,规劝万历皇帝生活要躬行节俭。”

    “万历刚继位的头一次元宵节,由于万历年纪尚小,小孩子都比较喜欢热闹,因此打算在元宵办个灯会。”

    “对于一国之君而言,元宵办个灯会,并不算什么大事。”

    “然而,张居正还是以节俭为由规劝了小万历。”

    “小万历依旧童心未泯,不情不愿的说可以把灯会的规格降低一下。”

    “结果张居正还是固执己见,小万历只得取消灯会,然而内心的不爽是可以预见的。”

    “万历有一些计划,比如修宫殿、裁新衣等。”

    “张居正都是本着能省则省的意思,就连夜晚时候皇宫需要照明的费用都全部被减免了。”

    “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真的是十分苛刻的,皇帝的吃穿用度毕竟和寻常人不一样。”

    “就像是自己看中一件衣服,明明有能力买但是家人坚决不让,这种感觉其实是差不多的。”

    万历本来就是如此,朕刚刚登基,办一个元宵灯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张先生偏偏横加阻拦。

    他自然也是知道国库没有多少银子,但哪怕库银再少,总能拿出举办元宵灯会的银子吧

    一个元宵灯会又能花费多少银子,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这个愿望呢

    张居正皇上从这里就开始记恨上了吗

    他一时有些无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之所以没有同意皇上的意见,一是国库确实没多少银子,二是希望皇上可以节俭,以免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他拒绝皇上后,自然也看出了皇上的不高兴。

    但他并没有当一回事,毕竟小孩子被拒绝了不开心也很正常。

    但现在经过主播这么一说,他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其中的关键。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哪怕他再怎么把皇上当成学生教导,也不能忘记了学生原本的身份。

    既然如此,那就适当满足皇上的要求,在严厉的同时也要和蔼可亲。

    唯有如此,才能让皇上感受到他的好,避免死后被清算。

    张居正陛下,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是元宵佳节了,到时候臣举办一个元宵灯会可好

    万历张先生,这是真的吗太好了,朕到时候也要参加灯会。

    看到小皇帝脸上灿烂的笑容,张居正好像有些明白了。

    他以前对皇上太过严厉,以至于好久都没有看到皇上如此开心的笑容。

    “张居正让万历生活节俭,但他本人却生活奢侈,并且还收受贿赂。”

    “史书记载张居正生活奢侈的,无不是来源于一次他回乡的经历。”

    “张居正回乡奔丧时,沿途官员给张居正制作了一个三十二人才能抬得动的大轿子。”

    “轿子里面不仅仅是可以坐,还可以睡,甚至还能上厕所,还有专门的仆人照料,沿途的茶水接待,就是皇帝也没有这么豪华。”

    “由于古代道路太窄,轿子太大,所以为了让轿子通过。”

    “从北京到湖北江陵的沿途都大兴土木、毁坏农田,修建了一条特别宽敞的道路。”

    “每到一地一城,沿途官员都会早早等在道路旁,跪迎张居正,见识这顶三十二人抬的轿子。”

    “张居正沿路的吃食也很讲究,他独爱鸡舌羹,常常要取上百只鸡的舌头,才能做出这一份菜。”

    “后来这些传入了万历皇帝耳中,张居正让他节俭生活,但自己倒好,回个乡就这么大阵势。”

    “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令万历皇帝非常气愤。”

    之前还对张居正大加赞扬的各朝老百姓,此时此刻全都懵住了。

    他们还以为张居正是一个好官,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不惜得罪权贵。

    可现在听到主播所说的,张居正生活奢靡,让他们瞬间打破了对张居正的滤镜。

    乘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子,吃一碗鸡舌羹要杀上百只鸡。

    这在大家看来,张居正的这种奢靡做法简直就是大贪官。

    这下子,各朝的老百姓对张居正的定位完全搞不懂了。

    说他是好官吧,他又干了贪官才干的事。

    可说他是坏官吧,他又顶住压力推行改革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此时此刻,大家对张居正的态度极为复杂,不知道该如何评判张居正。

    张居正三十二人抬轿子还没有发生,我以后避开就是了,还有我最爱的鸡舌羹以后也不吃了。

    他在生活方面是奢侈了一点,可没想到这居然会成为他死后被清算的原因之一。

    既然如今已经知道这一点,那他以后会注意这方面的。

    毕竟孰轻孰重,他还是非得清楚的。

    “第二点,作为万历皇帝的帝师,张居正严厉得不近情理。”

    “张居正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他是万历皇帝的老师,负责对万历皇帝的讲课。”

    “有时候,小万历朗诵文章的时候,个别字读错了,张居正就以老师的身份对小万历大声呵斥,丝毫不顾忌太监宫女在场。”

    “小万历被吓了一跳,在心中形成了很深的阴影。”

    “我们相信,张居正的呵斥是出于老师对学生的爱之深、责之切。”

    “然而,张居正忘了他与万历皇帝的最根本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作为一名臣子,以这种口气对一位帝王进行呵斥,是很犯忌的。”

    司马光同样都是帝师,还是你张居正厉害,都敢大声呵斥皇帝。

    他现在总算明白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为什么会清算了。

    往小了说,张居正教导皇帝比较严厉。

    往大了说,张居正忘记了君臣之道,都忘了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年幼的皇帝。

    张居正原以为严师出高徒,要不是主播提醒,我都差点忘了师徒关系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还是君臣关系。

    他以前对待皇上比较严厉还不觉得有什么,毕竟他是为了皇上好。

    但现在细细想来,他发现自己飘了,没有在意皇上的身份,以至于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一点。

    现在经过主播的提点,他要重新审视自己和皇上的关系。

    所谓帝师,帝在前,师在后。

    他和皇上首先是君臣关系,然后才是师生关系,他需要牢记这一点。

    “在万历十七岁时,一次喝酒耍酒疯,传旨召来两位宫女唱新曲,宫女不会。”

    “万历生气得让人把这两个宫女的头发割了一小揪,象征性的惩戒了两人违抗圣旨之罪。”

    “万历身边的大太监冯保知道后,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太后和张居正。”

    “李太后让万历长跪在地,威胁他再这样胡作非为就和张居正商量,废掉他这个皇帝。”

    “张居正要求万历下罪己诏,意思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做检讨。”

    “万历不愿意,张居正则直接代劳,写了一封罪己诏,直接盖印发了出去。”

    “这些行为,都在年幼的万历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刘彻万历不过是割了宫女一小揪头发,又是惩罚长跪,又是下罪己诏的,有必要这样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万历杀了那两个宫女,即便是杀了,也用不着这样惩罚吧

    他不禁摇了摇头,对李太后和张居正的教育方式极不认同。

    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甚至连小事都算不上,何必这样上纲上线呢

    要知道那时候的万历不过才十七岁而已,正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

    为了不算小事的事,就这么严厉的惩罚。

    更加过分的是,就为了这个,居然就威胁要废掉皇帝,这简直是离谱。

    仅仅通过这点小事,他总算看出张居正对万历有多么严厉了,也难怪万历会记恨上张居正。

    各朝古人不禁摇摇头,这事他们听着都有些过于离谱。

    就因为万历皇帝割了宫女的一缕头发,就让万历皇帝给全天下臣民下罪己诏,多少有些荒谬。

    “第三点,张居正喜欢任用自己人,大搞结党营私。”

    “张居正当国十年,手中的权力接近于宰相。”

    “于是张居正也利用职务之便,大力提拔自己的儿子、门生、朋友、同乡。”

    “最过分的是,万历二年科考,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落第,张居正一怒之下竟想停止开科五年。”

    “由于反对声太大,再加上他的次子张嗣修也要参加科举考试,方才作罢。”

    “万历五年科考,张居正的次子张嗣修、三子张懋修都榜上有名,张懋修还被钦点为状元。”

    “当时的两位主考官,申时行与余有丁都是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故旧,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

    张居正不是我喜欢任用自己人,而是为了顺利推进改革,不得不用自己人。

    他的改革措施一经公布,就引得众多反对派口诛笔伐。

    改革措施也是需要官员去推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任用自己人没办法推行改革。

    对于任用自己人这一点,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至于什么结党营私,他是不认可这一点的。

    反对派人员众多,他要是不结党聚在一起,还怎么对抗那些反对派,还怎么顺利推行改革措施。

    说他结党可以,但他结党是为了改革,可不是为了什么营私。

    “第四点,权势太大,行事太招摇。”

    “张居正的权势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史书上有详细的记载。”

    “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安葬完父亲后,起程北上返京。”

    “其所过之处,地方长官都亲自迎送,行长跪礼。”

    “路经襄阳时,襄王也为张居正设宴接风。”

    “按照当时的礼制,朝中大臣不论官阶多大,在见到藩王时,也要执臣礼。”

    “而张居正见襄王时,仅执宾主之礼,略微作一长揖就完了。”

    “襄王宴请时,张居正居然还位居上座。”

    “连藩王都不敢怠慢张居正,张居正权势之显赫由此可见一斑。”

    “树大容易招风,历朝历代,权势过于显赫的大臣,最终的下场大多不太好。”

    襄王没办法,张居正权倾朝野,本王也不得不妥协。

    他虽然是藩王,看起来风光无限,但也要看是在谁的面前。

    在其他人面前,他自然是威风凛凛的襄王。

    可在权势滔天的张居正面前,他哪怕是襄王,也不得不退避三舍,以免惹恼了张居正。

    张居正好吧,我明白了,等以后路过襄阳的时候,不让襄王接风洗尘就是了。

    虽然这件事还没有发生,但他大概猜得到自己为什么会对襄王那么失礼。

    襄王的名声素来不好,鱼肉百姓,胡作非为。

    就襄王这种道德败坏的品行,他身为堂堂大明首辅,自然是不会真心尊重对方的。

    “第五点,树敌太多。”

    “张居正本身就是通过一系列权力斗争登上内阁首辅之位的,在首辅任上,他依旧排挤各式各样的官员。”

    “一方面,张居正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但凡是得罪过张居正的,或者同他意见相左的,张居正都要设法排挤。”

    “另一方面,张居正又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他要实行变法,就绝对不能容忍尸位素餐的,或者反对他变法的官员。”

    “由于树敌太多,在首辅任上,就不断有官员上疏弹劾张居正。”

    “万历皇帝虽然都替张居正给顶了回去,但弹劾的次数多了,万历帝对张居正的信任难免会出现危机。”

    “而张居正死后,尸骨未寒,弹劾者更是呈倍数暴涨,弹劾书像雪花似的纷纷飘到万历皇帝的案前。”

    “万历皇帝本身就想清算张居正,有了这些弹劾书的推波助澜,就显得更名正言顺了。”

    张居正既然要改革,那就不可避免的要得罪人,树敌太多也没有办法。

    也并非他要排挤其他官员,而是那些官员不支持他变法改革。

    既然如此,那他必须把反对派踢走,换上志同道合的改革派。

    在这个过程中,树敌就不可避免。

    但他并不后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哪怕树立再多的敌人也不能阻止他改革。

    “第六点,权力与皇权相冲突,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大权,是万历的大权。”

    “当然,张居正并没有蔑视皇权的想法。”

    “他揽权,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抱负,是用来为国家效力的。”

    “然而,对于万历皇帝而言,张居正权力之大,无形中已经对他的皇权造成威胁了。”

    “在权力上,张居正和万历皇帝成为对立面。”

    “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万历皇帝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君主的表现。”

    张居正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权力冲突,我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他早就有担心过这个问题,没想到还是发生了冲突,引起皇上的芥蒂。

    随着小皇帝慢慢长大,手握大权的他天然站在皇上的对立面。

    严格说起来,他现在之所以权倾朝野,全因为皇上还年幼,需要他独揽大权震慑群臣。

    可一旦皇上长大,他自然也要慢慢把手中的大权交还给皇上。

    现在经过主播的提醒,他更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不管他愿不愿意,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他不能紧握大权,站在皇上的对立面。

    “张居正对大明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其人独断专行,权势滔天。”

    “张居正对人曾说过一句话,吾非相,乃摄也。”

    “意思就是我不是宰相,我是摄政王。”

    “在张居正家中悬挂着用黄金打造的一幅对联,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

    “说起这幅对联,不得不说当年张居正的寿辰。”

    “那时候的张居正已经成为了内阁首辅,不仅司礼监是他的盟友,而且他本人也掌握了所有文官集团的力量。”

    “当时张居正在过寿的时候,官员们前来向他祝贺。”

    “当然这些人前来贺寿是小事,关键还是要借机送礼以此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这些来送礼的人,有的人送出了价值高额的珠宝,有的人送出了美貌的女子。”

    “当时这些礼物都还在合理之中,万万没有想到有人却送出了出格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一副用黄金打造的对联。”

    “日月为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简简单单的几个文字就如石破天惊,让在场众人暗自震惊。”

    “众所周知,对联的下联要高于上联,这副对联就隐喻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爹。”

    “这副对联是别人送的,但是张居正却没有任何的迟疑接受了,这已经在公开的场合宣布了自己对于政权的控制。”

    “这不仅仅挑衅了皇帝的权威,而且挑衅了整个封建政权的结构。”

    “如果作为一个忠臣,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对联,又怎么能够以这样的对联来进行自比”

    “当时的张居正没有拒绝这一切,这说明张居正早就已经把儒家的传统观念抛之脑后。”

    “这时候的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掌控一切,成为一个不是帝王但是凌驾于帝王之上的存在。”

    各朝古人听到张居正赤裸裸的说出吾非相乃摄也,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这简简单单六个字,足可以看出张居正的滔天权势。

    这要是在其他朝代,有人敢说这句话,那必然是满门抄斩的下场。

    自古以来,帝王最忌讳的就是有臣子独揽大权,更何况说出吾非相乃摄也这样狂妄的话语。

    大家此刻深深的明白,万历皇帝为什么会清算张居正了。

    况且张居正还公然接受大逆不道的对联,这已经是对万历皇帝明目张胆的挑衅了。

    “万历皇帝内心深处对张居正的不满是由来已久,只不过张居正的能力实在太强了,朝中的事务还需要他来打理,因此一直隐忍着。”

    “而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压抑已久的不满情绪彻底爆发了。”

    “我们相信张居正对于大明王朝是鞠躬尽瘁的,对于万历皇帝也是忠心耿耿的。”

    “然而,张居正没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事,所作所为很多都超过了臣子的范围,再加上树敌过多,最终酿成了这一出悲剧。”

    “海瑞评价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是非常恰当的。”

    张居正我知道了,确实没有规范好行为,我以后会严格注意的。

    现在仔细想来,他之前确实忽略了小皇上的感受。

    与其说是忽略,倒不如说是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下意识的没有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也正是他的骄傲自满,让他忽视了最基本的君臣之道,最终酿下大祸。

    既然现在已经知道缘由,那他以后必然会小心谨慎,时刻把君臣之道铭记于心。

    小皇帝哪怕再年幼,那也是皇帝。

    他哪怕再权倾朝野,那也是臣子。

    臣子应该如何对待皇帝,他一清二楚。

    想通这一点后,他不禁浑身轻松,仿佛卸下了心头的重担。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