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02章 桃园有归途
    关羽眼角抽动,头一次感觉自己三弟说的甚是在理。

    “此前夷陵之战孙吴得胜,士气一振。”

    “曹子桓怒而兴兵未果,孙吴士气二振。”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既不夺将军之心,如何迎三军锐气而伐”

    刘备的心思则只有一个字爽

    之前总觉得阿斗不行,但按光幕所说,那也是因为后来蜀中无人。

    这曹贼之子呢权斗上位还以为是什么枭雄之姿呢,结果就这

    手握数十万军,有刘晔有贾诩,结果左一个不听右一个不纳,硬是给孙权那厮送战绩去了

    嘴角疯狂上扬的刘备甚至有给曹操写信的冲动。

    以及,今晚要不然把阿斗的课业免了吧

    看着孔明似笑非笑的眼神,刘备整理面部表情,张口道

    “贾文和算无遗策,两位军师观此策如何”

    虽然光幕部分用词比较奇怪,但联系上下文能猜出来意思看得懂。

    此策很对孔明胃口,公允评价道

    “谋国安邦之策,而且抓生产搞发展这句话颇有深意。”

    庞统思考了一下摇头道

    “贾文和谋国而不谋人,策对中亦言需量国用将,然策对也是量人而出。”

    “以曹子桓之智,宜请其以精兵屯襄樊,令守将择机而出。”

    话里话外一個意思,曹丕这个性格跟他讲这些有啥用

    安抚一下,先拖住就行了。

    从曹丕自己来看,他伐吴的理由总是很充分,那便是因为刘备。

    夷陵之败后刘备在白帝扎根并没有返成都。

    这方面的原因也没那么复杂,因为大败之下人心浮动是必然的,而刘备的韧性一直都是顶尖的。

    刘备需要在白帝布置防务激励残部安定人心,并将白帝改名永安,吴录记载刘备甚至还在筹划反攻。

    刘备的性格也不会让他回成都,他此时就是一面旗帜,必须插在前线,颇有“天子守国门”的意思

    但次年初,刘备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或是感觉到命不久矣,遂召孔明李严托孤。

    托孤后刘备也嘱咐刘禅对孔明以父事之,并告诫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六月,转战一生,屡败屡战从不服输的刘玄德,于永安宫病逝,谥昭烈帝,时年六十三。

    曹操评其为英雄,周瑜评其为枭雄,孔明认为其雄才盖世,陈寿认为先主有高祖之风。

    这个赋予三国以灵魂的老兵,劳碌一生也确实到了该和自己的二弟三弟一起歇一歇的时候了,只是不知记忆中的桃园,桃花尚盛开否

    “大哥”张飞已经哭成了泪人儿。

    光幕引用的托孤片段关张二人此前已经看过,但现在复观,感受却完全不一样。

    “兄长”关羽也红了眼圈“这一次,弟定陪于兄长左右”

    张飞泪眼婆娑的抬头“俺也一样”

    光幕对于刘备的评价和孔明对于刘备的评价,让庞统感觉有点挫败

    “孔明,南阳时便看出主公雄才盖世”

    孔明不语,过了一会儿悠悠道“士元,那时我们最大的分歧便是如此。”

    “亮一直认为,这汉室当扶玄德公只是让亮发觉,吾道不孤。”

    庞统默然,孔明告诉他说光幕与此时相距一千八百年后,这是个很难想象的尺度。

    但是听着光幕谈到刘备孔明时那恭正的语气,庞统就有点羡慕。

    这次他凤雏绝不早亡,匡扶汉室一途他要与孔明相争他也期盼后世谈到庞统之名不仅仅是可惜,而是与主公和孔明一样的心怀敬意

    糜竺心中则感觉颇为自责。

    光幕的舆图简单易懂,江陵有多重要一眼便知,而且这曹丕也是败于江陵。

    愈是如此,糜竺心中愈是愧疚。

    “倘若江陵不失”

    “子仲何至于此”

    “在光幕看来,江陵之失已过去一千八百年,往事已矣,仅作谈资。”

    简雍神色轻松打断了糜竺的自责

    “可是在我等观之,如今江陵握于主公之手,关将军亦在筑城。”

    “士仁被征召入水军历练,子方锁于家中无性命之忧,有何忧虑”

    而且,简雍也颇为敬佩“即使有子方之祸,光幕那边主公也未怪罪于你。”

    “如此惭恚何为”

    糜竺低声道“只是看到主公如此含恨若是无糜芳之叛,何至于此”

    “那与你何干”简雍点了点糜竺的脑袋“都说了,往事已矣。”

    “与其惭恚,不如为主公多多奔走。”

    糜竺缓缓点头,神色轻松了一些。

    刘备病逝后次年,丞相孔明主导下,蜀汉孙吴再度联盟,曹丕再次破防。

    夷陵后曹丕的伐吴虽然无功而返,但孙权为了能睡个好觉,于是便遣使纳贡言和,曹丕面子上能过去了才罢兵。

    但蜀汉曹魏不两立,孙吴与蜀汉的再次修好,就相当于对曹魏的再次背叛。

    曹丕脸上再次感觉火辣辣的,于是才去找的贾诩问策,想获取一些支持。

    可惜收获了一脸口水,曹丕心中更怒,于是才有了第二次伐吴。

    但是从贾诩角度来讲,这时候确实不是伐吴的好时机。

    曹丕虽然武功不行,但杀人从不手软,魏讽的连坐,对曹植曹彰的打压等群臣都是看得见的。

    曹魏之内暗流涌动,而且七月吴国大胜的时候河北遭了蝗灾,受灾百姓十万户。

    曹丕那个大脑瓜子一拍全都拉到河南屯田吧

    群臣差点没吓死,辛毗等大臣口水都说干了,拽着曹丕的袖子不让他走都劝不回,最终曹丕才退一小步,同意只迁五万户。

    但五万户百姓迁移的用度和粮食从哪儿出反正曹丕肯定不会出的。

    魏略记载当时河南的成皋县吏面对来求粮的灾民干脆就避而不见,因为一口吃的都没。

    这批灾民的强迁同样给河北河南等地带来了巨大的动荡,从中可以一窥曹丕的性格,贾诩劝不住倒也不奇怪了。

    不过至此,夷陵之战的前前后后咱们也聊得差不多了,曹丕这人其实还挺有意思,等有空了咱们专门来一期比较三国二代君主的人物篇详细聊聊。

    那么,下一期

    蜀中崩溃看我丞相妙手回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