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红楼]春绾晴黛 > 春绾晴黛第十一回
    减父疾恭书维摩诘,盼良医献技哆罗呢

    因黛玉要回扬州去,西厢里丫鬟婆子登时忙将起来。黛玉一面吩咐雪雁打点长行的衣履衾褥,一面亲自检视药材、药戥、药筛等物,一面又让紫鹃籍册各色土仪,一面嘱咐留守的婆子,勿忘照看廊下鹦鹉、园中花木。

    晴雯无所适从地站在其中,看着众人各自奔忙,觉得自己碍手碍脚,毫无用处。她眼下既不能阻止林姑娘南下,又不能让林姑爷不死,终究是不能与林姑娘长处么

    恰时,莺儿、臻儿抱着铺盖行李,将香菱送了过来。莺儿才知黛玉要走,不由问“林姑娘要走了,咱们家香菱可怎么办”

    “不妨事,她依旧住这里,我已经安排好了。”黛玉将手头的事放下,拉着香菱坐到榻上,“半月后要回家侍父疾,不能与你久处。你也不必慌张,年底不用上学,我请了三姑娘、四姑娘与你同住西厢。三姑娘善书,四姑娘崇佛,正好伴你抄经。”

    香菱虽不甚明白,林姑娘为何莫名叫她来抄经,但能借此暂离薛蟠的魔爪,她早在心里千恩万谢了,只不便说出口来。

    莺儿又拉着臻儿的手说“她叫臻儿,是服侍香菱的丫头。”这丫头原是等香菱开了脸,才能给她使唤的,眼下为了给薛家挣脸面,提前将她送过来。

    知道香菱本姓“甄”,黛玉不由问“哪个真字”

    香菱拉着黛玉的手,在她掌心一笔一划地写“这字笔画虽繁,可我喜欢这字音,又取善果臻身之意,只求将来美中臻至。”

    黛玉望着她秀丽的侧颜,光洁明媚,如枝头春杏一般,眼眸清澈绽光,唇边笑意微漾。眉心一点胭脂痣,透着纯真超然的灵气。

    忽然想,她的内在遗世独立,从未被红尘浊流染污过,记不记得本姓又何妨。

    屋里的东西渐渐归置妥当了,香菱的住处也安排好了。黛玉从贾母处吃过晚饭回来,香菱迫不及待地拉着她讲文论诗,什么平仄虚实,什么摩诘青莲。

    晴雯见她二人谈兴渐浓,逸致横飞,大有彻夜通宵的意思,不觉拉长了脸,三不五时催她们睡觉。

    好容易西厢人静了,晴雯倒睡不着了。还有十几天林姑娘就要走了,她一个人还在西厢待着有什么意思呢。

    她要想个法子陪林姑娘下扬州,既然王太医的叔祖能救林姑娘的命,那他必然也能救林老爷的命。只要林老爷长长久久地活着,林姑娘的苦就能少一大半了。

    晴雯左思右想,心里有了主意,起身点灯,打开针黹盒,找出一把西洋银剪子,先把蓄了多年的指甲剪去一半,而后捋了金线来劈,只把一根线细劈了二十四丝。

    次日起黛玉与香菱就开始白天斋戒抄经,晚上讲谈诗词。因黛玉心忧父之疾,香菱苦诵摩诘诗,两厢合计倒是抄维摩诘经最恰切,毕竟经文中维摩居士得病是假,以病启智是真。

    独臻儿为她们铺纸研墨,添香点灯,而晴雯却诸事不管,饭也不吃。她到针线房借了大绣架,并找平儿支领一匹上贡的大红哆罗呢,一心一意操持手里的活计。整个西厢静得落针可闻,宝玉见了都不敢打搅。

    晴雯手不离针,眼不离丝,只是饿极渴极累极了,才肯吃喝休息,如此夜以继日一直忙活了十二个昼夜,手里的活计才大功告成。

    她一双眼酸到看人都显了重影,然而一刻也不敢闭眼休息,将哆罗呢从绣绷上放下来,仔细包好,由凤姐带着两个人抬到了贾母面前。

    凤姐尚未显怀,今日梳了攒珠髻,鬓间点翠生辉,精神头极好,她笑盈盈地对贾母说“老太太,我才琢磨着下月腊八是宫里老太妃的寿诞,要送什么礼好,苦恼了好些日子。晴雯这丫头就亲绣了一块团花摩尼珠的哆罗呢地毯,您瞧瞧这手艺,比燕京八绝的盘金毯都不差了。”

    贾母心头一喜,连忙叫鸳鸯架上眼镜,亲自抖开地毯一看,只见光彩射目,设色精妙,丝理圆转,细密得一毫针迹也不露,堪比旷世稀珍的绣作。

    “好好好”贾母连说了三个好字,吩咐鸳鸯将盘金毯搁在金丝楠木匣子里收好,拍手笑道“这不比那俗金俗玉悦目多了,又尊贵又体面,太妃娘娘定会喜欢。”

    凤姐指着跪在地下的晴雯说“老太太你调理出的小能人,为了捯饬这地毯替咱们尽孝心,两眼都快眍了,你老人家还不把您那宝贝匣子抬出来赏下去。”

    “赏”贾母高兴极了,真让鸳鸯去开螺钿匣子。

    晴雯见时机刚好,忙叩首道“老太太,我绣这地毯不为求赏。我听王太医说,太医院正堂王老爷专能治沉疴重疾,林姑娘忧心林老爷的病,这十数日在屋里虔心抄经,孝感天地。我这才斗胆求老太太进宫献礼之时,求一求太妃娘娘,延请太医院正堂王君效老爷下扬州给林老爷治病。”

    贾母、凤姐颇感意外,互相对视了一眼。

    凤姐慌忙摇头,表示自己不知情,又埋怨晴雯“你这丫头竟存了这么大的主意,事先也不与我通气,只怕林丫头那里也一点儿不知。

    你年轻少见识,不知正堂老爷那是只给皇上太子诊脉的,一般皇亲国戚王公大臣想请他看病,都只能去太医院排号等班。正堂无旨不出宫,老死不出京,咱们家哪有那么大体面请他出长差呢。”

    晴雯身子一歪,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得一良医竟是这样艰难。

    贾母见着可怜,叹道“真是实心眼的好孩子,也真难为她想了。”

    “可怜她孝心诚,不枉老太太往日疼顾她了。老太太还是多赏她几件好东西吧。”凤姐擦了擦眼泪,想到晴雯这回出力,替她省下了至少三千两银子的开销,自然帮她多说几句好话。

    晴雯又俯身磕头,仍旧不要赏赐“老太太要真想赏我什么,不如准许我陪林姑娘下扬州去。”她一时想不到什么非去不可的理由,心头一热,脱口而出“我舍不得她走。”

    “真是痴丫头,林妹妹又不是一去不回,你才从太太那里得了恩典,陪姨妈家的香菱抄经,这会子又要下扬州去,太太只会怪你误事。”

    凤姐也是纳闷,这丫头不要金啊玉啊的,只要个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也和宝兄弟一样痴癫了不成。

    贾母摘了眼镜,沉声道“这不是什么难事,原是我不许他们胡闹,太太才特叫他们安分守己,你只管跟了林姑娘去,好去好回。让他们在这里费笔费纸,白吃白住已经便宜了,还要人陪呐,让他们自己消罪去”

    “谢老祖宗恩典”晴雯感激涕零,慢慢松心了,虽然请不到王君效为林老爷续命,但至少她能在林姑娘最悲伤的时候陪着她。

    贾母赏赐给晴雯的金银钗钏、彩锦丝线陆续搬到西厢的时候,黛玉才知道,晴雯这妮子背着她干了这么一件大事。

    她感动之余又是后怕,幸好她无缘在太妃面前妄言,嗔怪道“唉,你这丫头做事不经脑,且不说我父亲离京六七载,陛下未有荣恩,而今外祖家在阁中也无人了,你替我开这个口,不是张狂无知是什么。”

    “好姑娘,是我错了。”晴雯又是委屈又是不甘,一个劲儿地抹眼泪。“我只是想林老爷快些好起来,姑娘也少担心虑后的。”

    黛玉心中情愫涌动,将她轻轻拥住,安慰她道“你对我的心,我知道了。以后但凡有这样的事,你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我虽不智,大略还晓些人情事理,你多与我商量,我断不会叫你吃亏犯错的。”

    晴雯默默点头,心下大安。

    这天夜里,贾母辗转半宿,睡得不踏实,虽然晴雯求医的念头太过异想天开,但不失为一条生路。

    林家若再没了林如海,不但林黛玉从此无依无靠,贾府于仕途上也等于断了一臂。她已经老了,撑不了几年,若不为子孙前程铺路,还要这老脸皮子有何用,少不得豁出去碰一碰了。

    翌日清早,宝玉与黛玉来贾母处请安,贾母就拉着黛玉的手说“我已经写了帖子进宫求觐甄太妃,太妃娘娘祖籍江南,与你也算同乡,若太妃肯见咱们,咱们就一同进宫去。顺便也带晴雯那丫头见见世面。”

    黛玉是何等玲珑心窍之人,听到贾母要带她进宫,便猜到了是让她“缇萦救父”。看来晴雯的一片赤诚,还是打动了老太太。

    “老太太,林妹妹不过两日就要走了,你还拉她到宫里去拜会,我岂不又少一日见她。”宝玉十分不乐意,心里的埋怨就暴露了出来。

    贾母叹息着摇头,这个傻孙子,一点儿都不省事,连个丫头都不如。

    永安殿中,许姑姑接了贾府史太君的帖子和团花摩尼珠的地毯,惊叹不已,忙向甄太妃请示。

    自太上皇后以下,甄太妃就是宫中地位最高的太妃了,圣寿上皇最是宠爱她。

    甄太妃出身江宁织造甄家,年轻时便有江南第一美人之称。她容色昳丽,惊艳绝伦,又在宫中养尊处优,摄生得宜,因而年逾六旬,依旧美丽如昔。

    她平生只一件憾事,不是从五凤门抬进来的中宫皇后,至死不能穿大红。当她看到大红哆罗呢毯时,早被那鲜艳的颜色,精湛的绣工所心折。

    她是不能穿大红,但是能把大红踩在脚下。

    “明日就让史太君进宫觐见,我还要见一见这绣作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