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八十九章 勤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与大臣意见不一,最终决定暂时观望,等待局势进一步发展。作为奥地利盟友的波兰立陶宛王国,也暂时停止了同俄国外交大臣玛尼诺夫的进一步接触。

    然而,事态的发展进一步出人意料

    俄国旅卫师团大张旗鼓的开往亚速堡,而亚速堡市政厅也大规模的雇佣停靠在这里的外国和本国私人船只,并且开始购买被服药品食品酒桶。而这些物资,无疑都是海上生活的必需品。

    前文就说过了,这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两国君主的胆魄。土耳其苏丹当然看出彼得的意图,想要让他把三十万大军拆散,好让对方分而治之。

    土耳其苏丹即便是知道了这一点,但是依旧不敢赌这一把。因为一旦彼得真的把这三万旅卫师团运到伊斯坦布尔。苏丹尚有自知之明,他召集的附近的几万地方军,根本不可能收复伊斯坦布尔。到时候,即便把前线的精锐抽调一部分,他们所要面对的也是三万俄军守备的伊斯坦布尔。即便能够把伊斯坦布尔收复,苏丹得到的也只能是被打成一片废墟的城市,这是他所不能够容忍的。

    终于,土耳其苏丹还是不跟彼得赌这一把。他自认为自己是个理智的正常人,不是彼得这种疯子。然而,只有疯子,才有孤注一掷的勇气

    土耳其苏丹很快下达命令,要求库巴地区的土军指挥官托克力亲王抽调五万大军,支援伊斯坦布尔。

    托克力亲王自然不敢怠慢,自从伊斯坦布尔被俄国人攻陷的消息传到前线,长久以来屡攻不下的土军也是士气低迷。原本就每天承受着巨大的伤亡,骤然听到伊斯坦布尔被攻陷,土军士兵当然哗然一片。好在库巴城内的俄军数量远低于土军,否则一个突袭,也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托克力亲王精挑细选,把状态最好的士兵抽调出来,组建了一支勤王大军。五万人,一个不少,兵种齐全。从库巴地区向伊斯坦布尔开进。

    从地图上看,库巴地区的土军实际上已经处在危险的边缘了。因为土耳其之前的军事策略就是集合所有部队,一直向着莫斯科堡进发。而彼得的应对就是东方的战略——分进合击,围而歼之。所以无论是黑海舰队,还是在乌克兰的乌克兰的第三师团,还是伊戈尔的骑兵军团,驻扎在科曼的近卫师团,向亚速堡前进的旅卫师团,都只要一个目的,就是通过眼花缭乱的调动,让土耳其宫廷猜不到他的意图,感到害怕。而人类一感到害怕,就会自己打乱阵脚,露出破绽。

    土耳其三十万大军集中在库巴地区,两侧分别是科曼驻扎的近卫军团和伊戈尔的骑兵军团。虽然加起来的实力依旧比不过对方,但是却是形成了包围态势。

    不过,虽然库巴地区曾经是土耳其第领土,但是毕竟已经控制在俄国手里五年之久了。因此,虽然此地的居民大多是曾经的土耳其人,但是鉴于土耳其士兵在库巴地区的所作所为,也无法得到本地居民的多少帮助。

    而与此同时,伊戈尔接到命令,集结部队,从驻地开拔,时间上大概是昨天晚上到达土军侧翼的。为了防止土军的及时发现,彼得特地强调要远离六小时的马程。强健的战马,六小时的马程,因此是距离土军比较遥远的。再加上土军指挥官托克力亲王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驻扎在科曼的彼得主力,几乎绝大多数的间谍探子都派到科曼城,因此对于其他地方的探查明显疏忽了。而正是这个疏忽,却要了五万名土耳其士兵的生命。

    也正是因为托克力亲王的疏忽,使得他并没有及时得到在他侧翼,昨天晚上俄国的胸甲骑兵旅第一第二第三哥萨克骑兵旅的到达。眼下的时代,交通和通讯手段依然落后,再加上指挥官本人的疏忽怠慢,结局可想而知。

    因为没有得到这个消息,因此土耳其指挥官托克力亲王派遣了五万勤王大军开往伊斯坦布尔。在他想来,科曼城现在只有俄国近卫师团四万人,主力是步兵。虽然情报上说俄国新编的近卫师团和旅卫师团机动力强大,但是到底主力部队是步兵。如果彼得敢出来想要吃掉这五万人,等到他赶到的时候,恐怕士兵也很疲惫了。到时候土耳其勤王的军队牵制住彼得,自己再调动大军包围,里应外合之下,彼得恐怕也会被俘虏。

    显然,彼得不会这么蠢笨。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托克力亲王显然很有信心。然而他却没有注意到,在他的侧后方,俄国胸甲骑兵旅和三个哥萨克骑兵旅,八千名胸甲骑兵和二万四千名哥萨克骑兵,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

    大军的调动,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早上托克力亲王开始抽调部队,到了下午二点钟,大军才集结完毕,相应的物资也准备妥当。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支大军应该明天早上再出发。如果托克力真的遵从这一惯例,也许明天他就会得到侧后方到来的俄国骑兵的消息,继而改变计划,那么这些无辜的土耳其士兵也就可以保住生命。

    然而,托克力亲王不仅仅是一位领兵的统帅。如果从统帅士兵的将军角度考虑,第二天早上出发无疑是爱护士兵的表现。然而,托克力不仅仅是一名将军,他更是一名大贵族,一位与土耳其苏丹有着密切关系的大贵族。

    在伊斯坦布尔,这位大贵族的绝大多数家族成员都居住在那里,而他的绝大多数财产也在那里。迟一天收复伊斯坦布尔,他的财产会多受一份损失。俄国佬会把他的财产搬空的。

    至于他的被俄国士兵俘虏的家人,他是不太担心的。因为这个世界虽然没有类似于优待俘虏的政策,但是一般贵族被俘虏会受到与他身份相匹配的待遇,这是出于此时的传统以及为了方便拿赎金。绝大多数情况,就连彼得也必须遵从这一规则。毕竟没人会跟大笔的赎金过不去。

    最重要的是,托克力亲王的权势来自于苏丹。因此苏丹的命令他是必须第一时间完成的。相比于士兵的爱戴,苏丹的信任才是第一位的。因此,托克力亲王下达了今天开拔的命令。

    就这样,五万名精神奕奕身体健康的土耳其士兵,踏上了回家的道路,他们将回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光复伟大的伊斯坦布尔。他们欢欣鼓舞,他们热泪盈眶,他们兴高采烈。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士兵却是走在踏往坟墓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