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一百零三章 教堂
    俄国使团千里迢迢,终于进入了这座世界第一大城,北京城。在北京城内,他们享受到了即便是他们的沙皇彼得一世也不曾享受过的他国优待。

    达夫打开门,深深吸了一口早晨的新鲜空气。说实话,自从俄国兴建工业区以来,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早晨的第一口新鲜空气没有办法和北京相比。此时的北京也还不是后世的北京,蒙古草原还没有因垦殖而沙化严重,北京依旧还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

    清朝虽然是关外来的蛮夷野人之流,但是经过中原千年文化的熏陶,礼仪规矩也是大了很多。达夫要想见到清国康熙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的钦天监和礼部衙门正在协商选择黄道吉日。

    俄国使团所有人员都是西方面孔,因此负责管理他们的理藩院官员极力请求他们避免外出,达夫同意了对方的要求。但是作为使团的核心成员,他们也要求参观这座城市的权利。理藩院和礼部衙门协商多日,但是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却又不小,到时候出了什么差错谁也担待不起。最后写了一份奏折呈递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以“罗刹天寒地冻,不识中原物华天宝”为由,想着让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见识一下中原的富庶繁华,不再敢起争斗之心,于是“准其所请”,还特批纹银百两,作为他们参观后购买物品吃喝玩乐的费用。

    于是俄国使团其他成员继续留在理藩院安排的住所,其他的核心成员却是在一位礼部衙门安排的官员和理藩院提供的几十名士兵的保护下,参观这座城市。

    俄国使团也从未到过东方,现在的交通通讯手段依旧落后,许多西方人对于东方的概念甚至依旧停留在《马可波罗游记》。除却清国丰富多彩的商品充斥西方市场,它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习俗等等许多方面,尚不为西方人所了解。

    正因为不太了解这个国家,使团在这里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好在礼部官员也是见怪不怪了。

    看到使团依旧兴致勃勃地想要登长城,礼部官员顿时大感头痛,所谓望山跑死马,长城在这里看着像是小小的一条线,走起来可是累死人,到时候可能要宿营在外了。为了把这些罗刹人的心思拉过来,他对达夫说道:“我们这里还有教堂,贵使想不想看一看,参拜一下上帝?”

    翻译当然不能够说是“参拜上帝”,而是说成“做礼拜”。俄国使团显得很高兴,不想在这里也有上帝的光辉照耀,因此决定跟随对方前去。

    礼部官员于是带领他们前去位于宣武门附近的南堂。这座被命名为“南堂”的教堂,历史同样坎坷。

    南堂最先的建造者是明朝时的传教士利玛窦,就是绘制了《坤舆万国图》的那位。当时北京城内天主教的信仰者很少,教友捐献的资金也很少,他因资金有限,所以教堂规模很小。之后李自成进京,乱兵四处掠夺,再之后的清兵入关,这座小教堂的命运也就颇为坎坷。不过因为新的传教士汤若望受到清廷重用,因此这座教堂重新修缮扩建。后来汤若望被人弹劾入狱,冤屈而死,这座教堂也就不可避免的落入衰败。再之后康熙皇帝将汤若望平反昭雪,于是朝廷拨款再一次的修建了这座教堂。

    而俄国使团所看到的就是康熙皇帝重新修建的教堂。虽然俄国是信奉东正教的,跟天主教不是一路的。但是毕竟都是上帝的子民,身处异国他乡遇到教友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

    南堂此时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天主教堂,因此来到这里做弥撒的西方人也是颇多的。俄国使团到来的事情也是引起一阵轰动的,因此这里的西方人也俱都了解对方是沙皇俄国来的使团。

    昨晚弥撒,唱完赞美诗,也听完了主的福音,达夫和其他的成员继续留在教堂里。在北京城内的教堂除了聆听上帝的教诲,给予宗教上信仰上的慰藉,同样也是西方人在这里举行合法集会的地方。

    在其他地方可是没有办法一下子集中这么多的西方人,就算你有这个财力把足够的人找来。想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清朝政府,也会担心你在密谋什么的。他们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教训。

    在教堂里就可以少了很多这方面的顾虑,大家彼此交流信息,获取国内国外的消息。还可以托人传递家信,等等。达夫一行人也是各自找到朋友相互聊了起来。

    达夫聊得很欢畅,从这些常年旅居清国的欧洲人中,他也了解了很多这个国家的事情。同时也大致清楚了对方的一些习惯,避免了因为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不必要的误会。这些都对使团有很大的帮助。这些人里面,很多都称得上是中国通,有许多人在明朝崇祯皇帝的时候,就已经住在北京城内了。

    康熙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也算是一位身体康健的皇帝。从十四岁亲政开始,在皇帝大位上便是勤勤恳恳地做了六十一年。也是因为他童年患天花的经历,能够熬过天花的折磨,身体不好的恐怕也早就淘汰了。正因为这位皇帝身体健康,所以孕育子嗣繁多,儿女多达数十人之多,他本人也没有因为繁忙的国务而过早衰亡,依旧坚挺地活到近七十岁。

    因为平定三藩,国家的形势明显好转,台湾郑经一死也不足为虑,现在罗刹国又遣使结交,那么准格尔恐怕也就蹦达不了几天了。国事顺利,批阅奏章的速度也是陡然加快,不知不觉也是批阅完了。

    旁边的太监李德全也是眼疾手快,看得出康熙皇帝今天心情不错,就小心地问是不是翻牌子。

    所谓的翻牌子,相信看过清宫剧的同学大体了解一点儿。这是皇帝决定今晚临幸那位妃子的方式,大体原因就是为了不让皇帝专宠一人而是要雨露均沾。

    康熙皇帝还是照例翻了德妃的牌子,德妃今年方才二十出头,很得康熙皇帝的喜爱。

    坐着御辇平稳的到了德妃的寝宫。

    德妃就是雍正皇帝的圣母,去年她的等级还是“嫔”,今年依然恩宠有加册封为“妃”了。

    听到前面值班太监的“皇帝驾到”的声音,德妃赶紧从塌上起身,恭恭敬敬地请安。

    一番宫廷礼仪之后,康熙皇帝做到塌上,德妃就坐在对面。今天,康熙皇帝批奏章的速度似乎格外快,但是德妃却不敢问原因,女人是不能干政的。因为时间还早,德妃就陪皇帝聊天,大体上就是后宫里女人们的事情,就是说来给皇帝解闷而已。

    听到德妃讲的那些笑话,康熙反倒并没有觉得那么好笑,笑道:“你那些都是年前的老皇历了。我听得都起茧子了。我倒是有一番趣事,讲与你听听。”

    “请皇上赐教。”

    “罗刹使团进京的事情,你知道吧?”康熙问道。

    德妃用绣帕捂住嘴角,轻声说道:“怎么没有,听说是好大一群人,长得俱都跟南怀仁大人相似。京城里的百姓都去看了。”

    “今天,理藩院和礼部衙门,各上了一道折子。里面净是些闹出的笑话。”

    俄国使团毕竟不是一般的番邦进贡使团,因此理藩院和礼部衙门每天都要报告这支使团的行动生活等等给康熙皇帝,这大概也是规矩。

    “我摘一下有趣的片段给你听听。今天他们去了街上,嘿,看到一群人在玩杂耍。飞天遁地的,吓坏了,好在有惊无险,非要请人去给他们的皇帝表演,把杂耍的人吓得跑掉了,连地上扔的银子也不要了。”

    两人顿时笑的前仰后合,旁边的太监宫女也是憋得难受。

    “又说,看到捏泥人的,把人的眼睛鼻子捏得像个真人似的。要给他们每人捏一个,捏完以后揣在怀里,说是艺术品,要拿回罗刹。你说,这几个月以后,回到罗刹,这泥人又该成什么样子了。”

    “又说,到了吃午饭的光景。礼部员外郎好心请他们去吃北京烤鸭,却不领情,说是罗刹人学西洋人,要吃牛肉。他们都是些有身份的人,那个使团团长还是个贵族,不吃鸭子,鸭子是在罗刹国老百姓吃的。礼部员外郎没办法,就带他们去吃酱牛肉。好家伙,十几个壮汉就吃酱牛肉一道菜,把几家酒楼的酱牛肉都吃光了。竟然也不嫌腻的慌。”

    就这样,康熙皇帝和德妃讲了很多的俄国使团趣事。直到夜深入睡。

    俄国使团因此在京城闹出了很大的笑话,一时广为流传。有好事者,一时间还编成故事,分集讲述,北京天桥的说书人也因此颇为小赚了一笔。

    如果远在莫斯科堡的彼得知道他的使团给他在国外惹出如此大的笑话,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呢?

    虽然理藩院和礼部的奏折里,俄国使团的行为是那么的有趣可笑。可是,很快康熙皇帝就笑不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