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一百一十章 荷兰访俄
    欧根与哥哥卡洛行走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维也纳此时是当之无愧的欧洲艺术之都。全欧洲所有的艺术家都以来到维也纳表演为荣,画家们希望在这里写生开画展,钢琴家希望在这里为维也纳宫廷弹奏,音乐指挥家希望在维也纳大厅一展所长。

    前文说过,虽然维也纳所处的奥地利,很大一部分是山区和丘陵,虽然这使得这里的交通和农业并不发达。但是,维也纳也是聚集了很多的手工业者,这里的手工作坊出产的商品,以其精美华丽著称。在后世,法国的香水皮包,瑞士的钟表,德国的发动机,等等都是出名的产品。而现在,奥地利的手工产品也是冠绝欧洲的。主要原因是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首都,德意志地区的能工巧匠全都以能够在这里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作坊为毕生目标。日耳曼人的谨慎严谨细致精巧的特性,想必诸位也是耳闻了吧。

    同时,全国覆盖大量的山地和丘陵的奥地利,风景秀丽,尤其是南部的阿尔卑斯山雪山,更是旅游胜地,所有憧憬自然的美丽的艺术家们,俱都希望在奥地利寻找灵感。最重要的是,只有在奥地利,才会有欣赏你的伯乐,只有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宫廷,才有一举成名的奇迹。

    当然,因为现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才刚刚兴建,等到再过七八年,随着路易十四年年把全法国包括殖民地收入的全部财政的一半,投入凡尔赛宫这个无底洞。在艺术界的地位,巴黎取代维也纳,凡尔赛宫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宫,无可避免。

    欧根和卡洛走入一家酒馆,坐在桌上喝着鸡尾酒。鸡尾酒是要到十八世纪由美国人发明的,准确的说是英国殖民地内的某家酒馆老板发明的。只不过,彼得把它提前搬上了酒桌。

    鸡尾酒以其可以随顾客的性别年龄口味等属性,随意调节酒里的酒精浓度而闻名。因为其颜色丰富多彩,酒饮漂亮华丽,口味多样多变,而一经问世就成为受到贵族的热烈追捧。

    也正因为发明了这种可以把各种酒料调制在一起的酒品,原本因为酒精浓烈而销量不是很好的俄国名酒伏特加,也是大量出口到欧洲。因为现在彼得推出的许多鸡尾酒配方,伏特加是其中必备的原料之一。

    边喝边聊,欧根也适时地提出了希望卡洛帮助自己在奥地利军队中谋取一个军官的职位。欧根身材瘦小,被人们戏称为“小修士”,就像是神学院里的修士一样弱不禁风。他的祖母因此希望欧根可以进修神学加入教堂,继而为上帝服务。但是欧根虽然先天上身体素质不行,但是却是极其向往军队的生活,而他本人在之后的诸多战役中确实证明了他的天赋。

    卡洛耐心地劝说对方,战场上,战火纷飞,非常危险,但是欧根却依旧不为所动。最后没有办法,卡洛同意为其在奥军中谋取一个军官的职位。

    几天以后,欧根就成功地成为即将奔赴前线的奥军中的一名炮兵营的营长。这也实在是太过凑巧,因为从欧洲许多来的自愿参战者正在维也纳接受奥地利军方的整编,因此卡洛很容易凭借在军队中的人脉为弟弟谋取到了一个较高级的军官职务。

    其实,一般而言,凭借欧根的贵族身份,当上军官毫无疑问,但是却也只能够最多当上一名连长罢了。只不过这些来自于欧洲各地的人们,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语言交流也很是困难,因此奥地利军方一开始就将其定性为炮灰部队。如果战后还能够活下来,也只会被解散,发一笔的回家费用。至于抚恤金或是薪水,就甭想了。不过立下战功,还是有奖励的,如果愿意说不定还能够转正,成为一名真正的奥地利士兵。也正因为如此,奥地利的军官们都不愿意指挥这支部队。因此,作为贵族的欧根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炮兵营的营长。

    成功上任的欧根检阅了他的部队,炮兵营应当有六百人的编制,实际上只有不到四百人。这倒没什么关系,炮兵营最重要的不是人而是大炮。当欧根兴致冲冲地看完了仓库里的大炮以后,只有六门大炮,而且都是小口径的,甚至都是旧炮。然而,欧根依旧对于这支他人生中指挥的第一支部队信心十足,每天努力训练,甚至自讨腰包买了几十支崭新的火枪。他要带领这样一支部队上战场。

    正当大名鼎鼎的欧根在维也纳训练他的第一支部队,期待着在巴尔干半岛的战场上扬名立万的时候,远在莫斯科堡的彼得也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荷兰的外交部长科斯恩特到访莫斯科堡,显示在俄国外交部得到款待,通过外交部转达希望面见沙皇俄国彼得一世的愿望。而彼得也在皇宫内的餐厅,邀请这位荷兰外交部长共进晚餐。

    彼得郑重其事地邀请荷兰外交部长共进晚餐,自然把皇宫内的仆人侍女忙地累坏了。

    这是一场纯西方式的晚宴,准确的说这是一场后世的西方式的晚宴。因为现在的欧洲,还没有流行烛光晚餐,也没有流行使用刀叉吃牛排。即便是现在的路易十四,依旧钟情于用手抓取食物的原始食用手段。不过,现在刀叉虽然还没有普及,但是确实是已经开始流行了。

    彼得和对方在音乐的伴奏下,吃完了这次的晚餐。彼得之所以不立刻与对方见面,而是邀请对方进行这样一场堪称浪漫的烛光晚餐。不是因为这位外交部长是位漂亮的美女,相反对方是一个中年大叔。而是因为彼得要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俄罗斯的西方化的成果。

    很多事情上都是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改革也是细节反应成果。这样一种烛光晚餐,欧洲还没有出现过。学习西方,却是胜于西方。要让对方了解俄国的进步和文明,只有这样,荷兰才不会一直都是一副我帮助你们的高姿态,而是对俄国的改革成果感到震惊。如此,才更能够掌握接下来的话语权。

    然而,荷兰外交部长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是让彼得刚刚展现自身的进步文明而产生的丝毫优越感,瞬间荡然无存。

    “陛下,我很高兴您能够有这样的好胃口。然而,我国执政官威廉·奥兰治殿下的命令前来,不得不告诉您一个对于贵我两国而言都是极其恶劣的坏消息。法兰西和西班牙已经秘密结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