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国难日
    奥地利军队自从坎纳战役大败以后,有没有得到来自维也纳的补充,兵源辎重士气,远远没有恢复。如今更是长途急行军,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进攻瑞典军队,现在又要整装旗鼓向着彼得的方向前进。

    数十万人的战场可是很宽大的,巴登亲王兴致冲冲地率军赶到,却是只能够陷入艰苦卓绝的攻坚战中,悔之晚矣,现在即便在赶回去也没有那个时间了。

    彼得虽然只有胸甲骑兵旅这么一支机动力量,但是作为俄国沙皇,他的安全无疑是重中之重。罗曼诺夫家族现在仅有的家族成员,也没有多少个,除了彼得的傻兄弟伊万,就只有彼得一人,可想而知他的重要性。

    这也是为什么巴登亲王迫不及待地想要俘虏彼得的原因,因为彼得在俄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君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只要俘虏彼得,相信俄国政府会对奥地利的任何要求都尽可能地予以满足,其“赎金”之丰厚恐怕难以想象。

    作为彼得的保护力量,除了他随身跟随的宫廷卫队近千人之外,还有俄国军制的沙皇特别警备部队,第一个拥有双头鹰旗帜的团。而现在承担保护彼得的就是来自于俄国第一师团的步兵团,作为在库巴城抵挡土耳其人而战功赫赫的步兵团,成功地调来保护彼得的安全。

    奥军展开了殊死地冲锋,为了在波兰军队崩溃之前俘虏彼得,巴登亲王赌上了一切,把所有的力量都压在了这里,不惜一切代价攻克。

    战争陷入白热化,相比于之前洪水斯诺以后,不是的有士兵跌倒,爬起来又变成泥人,颇有点儿搞笑,现在的战斗才算是殊死一决。

    时间过得很快,太阳也疲倦地看着人类的不厌其烦的自相残杀,缓缓地下落,下落。下午三点左右,小本尼迪特指挥瑞典军队成功地击溃了法军,沃邦元帅战死,波兰军队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

    法军的彻底溃败,战局已经明朗化,波兰一方已经彻底失败,巴登亲王不甘但是却不得不下令撤退,以逸待劳的俄国胸甲骑兵旅趁势出击,将奥军击溃,其余俄军各部尾随追击,奥军大败,巴登亲王率领几千残兵败旅撤退。

    战争的天平,已经倾斜

    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望着这一切,但是无可奈何,波兰的鹰翼骑兵是全波兰苦心孤诣的力量,一名骑兵可是从小就开始养育训练的,绝对不可能大量地损耗在战场上。然而想要投降的波兰国王却是无可奈何,因为他知道,无论是瑞典人还是俄国人,都不可能再让鹰翼骑兵顺利地回到波兰王国,他们的命运只可能是被解散被流放被杀死,甚至可能还要继续加入被迫加入对方的军队,为瑞典人或是俄国人流血。

    总而言之,一旦投降,鹰翼骑兵一定再也不能够重新踏足波兰的国土,既然如此,还不如作为殊死一搏,像是一名骑士那样英勇地死去,就像是最近的鲜明的例子,诺曼底骑兵团在大火中的冲锋一样,骑士的荣誉不容玷污。

    不再珍惜力量,不再考虑地形的限制,所有的鹰翼骑兵像是知道自己的命运那样,显得平静而坚强,像是一名骑士那样英勇地冲锋。

    大炮,子弹,不断地在他们身边射入,无数的骑兵因为马蹄陷入泥沼而连人带马扑到在地上,身后战友连番踏过,再也没能够站起来。

    下午四时,战争彻底结束,整片战场到处都是俘虏,鲜血和尸体洒满了大地。

    联军只俘虏了不到一万人的鹰翼骑兵,而且多是那些战马深陷而失去速度的骑兵,损失何其惨烈,二万多的波兰步兵。扬·索别斯基出战前的八万波兰军队,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精华,就在此地损失殆尽,波兰人民苦心养育的鹰翼骑兵,终于还是不负他们的期待,像是一个骑士那样死在了战场上,然而,他们的英勇无法改变悲惨的现实,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精锐,全部军事力量的精华,就在什切青,一战尽丧。

    无论战役结果如何,波兰立陶宛王国想要重新拥有战争之前的军事力量,维持其东欧大国的地位,恐怕至少还要五六十年。显然,沙皇俄国在东欧地区的扩张。已经无可避免。

    今天的日子,也被波兰人民深深记住,乃是波兰的“国耻日”,但是面对日益崛起强大的俄国,他们复仇雪耻的日子,总是那样能够地让人绝望,遥遥无期

    彼得精心组建的近卫师团也损失惨重,但是因为成功地使用了大自然的力量,损失尚在承受范围之内,最重要的是彼得成功地击败波兰,波兰立陶宛王国已经阻挡不了彼得进军东欧的步伐。

    战争的胜利总是那样地出人意料,彼得要求与波兰展开谈判,希望就此得到他想要得到战利品,在他想来,波兰立陶宛王国最精华的军事力量都已经被他击溃,然而波兰人的情怀总是让人感到惊讶。

    扬·索别斯基最终并没有被彼得俘虏,要俘虏一位想要逃跑的国王,实在太难。带着忠于自己的军队,扬·索别斯基成功地逃回波兰的波兹南。

    彼得在什切青休整军队,处理俘虏,坐着各种战后准备。这场战争中,彼得至少俘虏了四分之一的波兰贵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当然,相比于那些敢于死战的鹰翼骑兵,这些贵族的勇气就远没有那么大了,死战这次战争的贵族倒是没有多少,俘虏的倒是一大堆。

    颇为可笑的是,相比于后世战争中,竭力隐瞒身份的高级军官,这些波兰贵族倒是自告奋勇,要求的得到与其身份匹配的待遇,倒是大大减少了审讯的环节,也算是为彼得处理俘虏作出了贡献。

    彼得得到了情报,扬·索别斯基现在已经率领数千残兵败将驻守在波兹南,彼得顺其自然地派出信使与扬·索别斯基联络,希望双方就此展开谈判。

    扬·索别斯基的力量已经是微乎其微,深知此战已经将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精锐消灭殆尽,因此也就忍住屈辱,达成妥协,与彼得表示同意和谈。

    彼得和扬·索别斯基展开联络,但是遥远的华沙却是传来了消息,波兰立陶宛王国召集了全国剩余的大部分贵族,召开了贵族会议,以扬·索别斯基战败的理由将之罢免。

    这条消息顿时把彼得惊得目瞪口的,眼下的波兰可以说是危险至极,最应该做的就是稳定稳定再稳定,居然还发生了罢免国王的事件。但是现在扬·索别斯基已经被罢免了,也就是现在波兰立陶宛暂时没有国王,那也就意味着没有人可以同联军开启谈判。

    彼得只得整顿军队,再次率军,向华沙开进,这一次他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