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培养
    清晨,波西米亚高原上的空气有些干燥的冷意,冬天的来临使得这里铺上了薄薄的一层白雪,整座城市并没有象是往常那样嘈杂热闹,城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守城士兵正在检查。

    自从奥地利正式向荷兰俄国瑞典萨克森勃兰登堡等国宣战,消息传到波西米亚,将波西米亚笼罩在一片临战前的紧张和混乱之中。城门口的进城出售蔬菜食品的商贩农民,也没有往日那样聊天的兴奋,长长的队伍显得格外沉寂,士兵们依旧不胜其烦地检查着来往的人流。

    奥地利的军队动员和调遣至此,至少还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这还是他们在开战前就早做准备的结果,波西米亚的人们至少需要独自坚持一个星期。

    波西米亚的人民并不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死忠分子,奥地利才是哈布斯堡家族赖以统治诸多领地的基础,波西米亚王国的王冠,哈布斯堡家族也不是那么光明正大得到的。

    原本的波西米亚王国应该与他们的邻居波兰立陶宛王国相似,同样是选王制,国王是被选举出来的。只不过等到哈布斯堡家族戴上这顶王冠的时候,把选王制废除了,闹出了好大的风波,各地叛乱严重。只不过那时的哈布斯堡家族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胳膊拧不过大腿,波西米亚的贵族和民众只能够屈服。

    这场奥地利的战争,却要在波西米亚王国的土地上进行,任谁也不愿意高兴。国内的流言流语,反对哈布斯堡家族奴役的言论逐渐流传开来。

    彼得的皇家咨询处也并不是白白浪费彼得投入的金钱,虽然无法辐射到遥远的伊利比亚半岛,但是临近的奥地利波西米亚还是辐射到了。在彼得的命令之下,开始在波西米亚煽动民众,挑起对哈布斯堡家族的反对情绪,制造混乱,波西米亚的三个师团的士兵们也开始出现困惑,为什么他们波西米亚人要为奥地利人流血

    波兰立陶宛王国是非常严重的封建分封制,国内的大贵族才是统治一切的基础,维持国家稳定局面的基石。象是彼得的俄国或是路易十四的法国,贵族的权势已经被削弱到一定的程度,基本上都已经不怎么参与管理国家的事务。

    虽然俄国政府里的官员,很多都是拥有贵族身份的,但是他们处理国家事务是以官员的身份而不是贵族,换言之,俄国政府才是管理国家的,没有了贵族,虽然依旧具备很大的威胁,但是不至于瞬间垮掉。

    然而波兰立陶宛王国却并不是这样,一旦贵族阶层出现问题,将会是直接动摇国家的根本。因此,现在的波兰立陶宛王国绝大部分的贵族都集中在华沙,梅克伦堡侯爵和科斯恩特能够牢牢控制住这些贵族,那么波兰基本就是安稳无比的存在。

    奥德河会晤结束以后,基本已经解决了主要的问题,磨合了各方的配合,同时也根据敌人的信息制定了行动计划,而现在,彼得就是要去执行这份计划。

    克拉科夫,这座波兰王国曾经的首都,现在依旧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因为波兰立陶宛基本已经在联军的控制之下,俄军顺利进入这座城市,并且彼得已经可以从陆地上直接获得来自俄国国内的补充,后勤问题基本解决。

    波兰王国之所以将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往华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克拉科夫离边境太靠近。从克拉科夫向西向南走,不到一天的行程就已经进入波西米亚的国境,虽然波兰和奥地利是盟友,但是确实是太危险了。

    俄军在克拉科夫休整并补充来自国内的物资,一场战争过后,很多的武器都必须更换了。

    波西米亚王国,首都布拉格。

    布拉格城内是拥有一座波西米亚王宫,聚集了波西米亚的能工巧匠的智慧,耗费了波西米亚的大量财富,堆砌而成。当然,这是属于现在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宫殿,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谁也无法居住。

    波西米亚政府的其中一间办公室,巴登亲王把手中的文件放到桌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作为一名为哈布斯堡家族效力多年的名将,巴登亲王也是在欧洲诸国军界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各国的军事教科书中也刊登了他的文章观点,足以说明也是一个优秀的人物。

    只不过连日的战事让他也不禁感叹岁月催人老,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什切青战役中,巴登亲王还是有着机会获胜的,只不过他没有忍住俘虏俄国沙皇的诱惑,改变了事先的作战计划,导致失败。

    带着麾下的残兵败将的巴登亲王,重新回到了布拉格,整座他出征的城市。原本巴登亲王已经年老,再加上连续的失败,致使他作出了辞职养老的打算,想着辞掉自己的军职,回到封地休养。

    然而利奥波德的回复信函却是打消了他的念头,利奥波德详细地列数了巴登亲王的功绩,让他不要气馁继续奋战下去,同时告知他援军即可到来,并且委任他作为波西米亚三个师团的最高指挥官,抵挡接下来的敌人。

    利奥波德的器重,让巴登亲王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赴义,重拾信心,巴登亲王再次指挥,而这一次,他处于劣势。

    巴登亲王其实也知道,奥地利在三十年战争以后,许久不经历大规模的战争,奥地利的军校教育体系,又没有法国那么历史悠久,也没有俄国那样敢于投入大量财政的魄力,导致的就是教育体系还很落后。

    皇帝利奥波德之所以不计前嫌,再次委以重任,也是因为奥地利军队中也没有办法找出更高层次的将领。巴登亲王作为奥军中的常青树,很早就意识到奥地利军队将领军官的青黄不接,也在随时留意有什么埋没的人才。

    而现在,巴登亲王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两个,卡洛和欧根兄弟,卡洛的骑兵指挥也是非常出色的,只不过在其弟弟欧根的聪明才智的对比之下,落了下风。巴登亲王自信这两个人将来一定会成为奥地利军队中的顶梁柱,闻名欧罗巴。而作为一名老将,他就应该负起培养这两个年轻人的责任,给予他们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机会。

    望着一丝不苟地坐在那里的卡洛欧根兄弟,巴登亲王和蔼地笑道:“你们两个年轻人有什么看法,给我这个老人提个醒吧,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