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一百七十二章 绿山城
    绿山城地处交通要道,四周环绕着大量的城市,苏莱胡夫,波芙尔斯科,克日思科维莱,古宾,新苏尔定,等大量的在西里西亚数一数二的发达城市,密集程度远非俄国这样的地广人稀的国家可比,其人口密集程度和富庶,在整个欧洲,恐怕只有尼德兰莱茵兰北意大利可比。

    而彼得不断催促腓特烈和小本尼迪特加快行军速度,但是他们却是被西里西亚的富庶繁荣迷花了眼,无论是地处北欧的瑞典,还是属于四战之地的勃兰登堡,全都无法与之相较,腓特烈和小本尼迪特正忙着搜刮地皮,每日行军速度堪称龟速。

    彼得虽然焦急万分,但是只能够无奈地威胁加利诱,催促他们进军。而圣诞节的到来,也迫使彼得不得不让常年作战的俄军放松一下。

    时间,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流逝。

    欧根的以空间换时间的计划毫无疑问地成功了,即便彼得得到了欧根正率领主力远征萨克森,也只能够在那里望洋兴叹,难以阻止他前进的脚步。

    厄尔士多山脉,杰钦。

    前文简单介绍了厄尔士多山脉,属于平行山脉,山头有高有低。从悠久的历史上,厄尔士多山脉就以其丰富的矿藏而闻名欧洲,曾经的萨克森王朝就是占据了厄尔士多山脉的丰富的银矿而迅速发展。

    也正因为如此,厄尔士多山脉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再加上它又是波西米亚与外界沟通的阻碍之一,因此山脉之间早就被开发出了数条要道,用以与外界的商贸运输,以及把山脉中的矿石输送到外界。

    因此,得益于此地的得天独厚,既拥有大量的丰富矿藏,又地处交通要道,大量的呈线列态的城市则陡然兴起。

    而杰钦则是这些崛起的城市之中,最为富裕繁荣的城市之一,因为沟通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和波西米亚首府布拉格的交通要道,杰钦就正好卡在这条要道在厄尔士多山脉的山口,同时发源于波西米亚的易北河也从此流淌而出,进入萨克森境内,可以说是水路要地。

    萨克森的军队正是在德累斯顿完成集结,沿着德累斯顿与布拉格的道路行军,而且这条道路的边上的易北河,也让萨克森调集运输大军后勤得到了有效而便捷的保障,不可谓不是天赐之选。

    萨克森虽然是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同巴伐利亚同等地位的大诸侯,但是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日落西山,萨克森也逐渐在走下坡路,奥古斯特二世本人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其在加冕以后励精图治,并通过合法选举取得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王位,才开始逐渐地走上历史舞台。

    可是如今的他,年龄尚不过十几岁,继承兄长的萨克森公爵兼选帝侯的头衔也不过几年,又不是彼得那样通过武力和大义取得俄国沙皇的宝座,因此在萨克森的威望并不高。再加上他的父亲约翰·乔治三世多年战争,留下的只不过是战争过后略显残破的国家,他的兄长约翰·乔治四世在位期间也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不过几多年的功夫就因为突如其来的病害夺去了生命。

    奥古斯特一世作为一个君主,并不好过,萨克森也并不像俄国那样有着专制的传统,国内也充斥着大量的残余的天主教徒和反动思潮,萨克森名义上是统一的主权国家,但是国内依旧有着大量残余的天主教领地和许多有着自治传统的城市,贵族们的势力依旧庞大。他的父亲的时代,身为萨克森公爵的约翰·乔治三世,想要组建一支直属于公爵的武装力量,居然还要得到贵族们和城市议会的同意和限制。

    此次出征,奥古斯特本也想要同彼得一样,亲自领军出征,然而国内的大臣贵族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只能够派出从约翰·乔治三世就已经在军队中树立自己权威的沃纳·海森堡。

    俄国掀起的常备军热潮传到欧洲,当时的萨克森的统治者约翰·乔治四世,他的哥哥,因为大臣贵族们的反对和财政不济,并没有大规模地训练,只是装备了一个师团保卫德累斯顿,而奥古斯特登基以来,从这支师团的基础上扩大为四个师团。

    沃纳·海森堡元帅则是率领三个满编常备师团和二个附属地方师团,率军出征。

    杰钦原本的武力也不过几千人,巴登亲王采纳了欧根提出的以空间换时间的主张,把西里西亚大量的防守兵力抽调一空,一座座富庶的防守力度为零的城市留给了敌人,而瑞迪和勃兰登堡确实也如欧根所预料的那样,因为掠夺搜刮而耽搁了时间,直接或间接地把等待他们的俄军也拖累了。

    而这些被抽调出来的地方力量,虽然平时并不起眼,但是一旦整合,兵力也是庞大。巴登亲王除了自己留下大部分的兵力,也派遣了不少的力量支援杰钦。

    而杰钦凭借其扼守厄尔士多山脉的险要地势,这座山口城市的两侧俱都是险峻的厄尔士多山脉的高山,帮助其抵挡主力敌人。

    奥德河会晤的时候,考虑到厄尔士多山脉的阻隔,荷兰就已经赞助了萨克森一大笔的资金,彼得和小本尼迪特屡次作战搜刮,也大发了一笔,也赞助了萨克森大量的物资援助。凭借这些,萨克森的财政顿时宽裕不少,能够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海纳·沃森堡元帅也头一次能够打得起如此富裕的战争,后方的德累斯顿的弹药自重通过易北河而顺利地顺利地输送,国内的作坊工厂接到大量订单,炮弹是加班加点地制造。

    因此海纳·沃森堡可以下令炮兵不需要节省炮弹,不间断地炮击敌人,而步兵则是在炮兵的掩护之下,占据城外的要塞堡垒,逐步推进,战争是如此地顺利。

    然而,海纳·沃森堡这位老元帅并不知道,一个年轻的将军正率领他的军队日夜兼程地赶来,预备给予他一次出乎意料的痛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