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龙八部之转折 > 第二章 牡丹花会
    (洛阳雄踞黄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东呼虎牢、西应函谷、四周群山环抱,中为洛阳平原,伊、洛、瀍、涧四水流贯其间,既是形势险要,又风光绮丽,土壤肥沃,气候适中,漕运便利。又有杨广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出一条南达杭州,北抵涿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洛阳更成天下交通商业的中心枢纽。)

    穿过外城门,过了座十来丈的石桥,又走了二十来丈,还没走出幽深的内城门,我先让城内的吵囔声吓了一大跳,穿过石门,眼前豁然开朗,洛阳城引黄河之水绕城而过,内城水道交错,两岸遍栽桑柳,现在桑柳树下又依颜色、种类、高低、盆景,排满了各式花卉,却以牡丹为主。但闻花香赴鼻、眼花缭乱、魏为壮观。此是不管是水面行舟,还是石路交通,都是车水马龙,人潮熙攘,把古城点缀得繁华万千。

    原来从五月初一开始,历经一个月,正是名动天下的洛阳牡丹吐露芬芳、花苞绽放的时节,也是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举行的日子。牡丹可谓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位尊花王,也是公认的中国国花。洛阳牡丹根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自武则天命上苑之人移植天下牡丹至洛阳,到北宋时期更是发展到颠峰,牡丹的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并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每年端午节前后,牡丹簇锦,流光溢彩,倾城赏花,人如潮涌。“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就是此时各地观光、奔赴洛阳之人,在牡丹花开时节观赏牡丹的真实写照。

    木婉清和钟灵自是从小没见过这般热闹景像,脸上藏不住欢喜期待。我倒有些不以为意,毕竟以前五一、国庆,去过一些名胜古迹,吃够了人山人海的苦。此时心里忧虑的是,客栈定是人满为患了,那些民房也必有了投客,不知道晚上要到何处憩身。看来免不了又要做回飞贼了,找家为富不仁的有钱人,借他屋里空厢房一用,如果有人的话,就点他昏穴,扔到床下了事。天明开溜,谅他本领再大,在此间人满为患的洛阳,也找不出易过容的我们三人。

    “我们先上这家酒店歇会,吃饱喝足了,才有力气尽情游玩!”我在前面为木婉清和钟灵开道,运行九阳真气,硬是挤出一个小圈子,护住木婉清和钟灵两人免遭侵扰。刚拐过一条道,闻得酒醇菜香,见是一家“太白酒楼”,便停下来,向两女建议到。不管这酒楼是否真地跟李太白有什么关系,反正古代没有肖像权,只要不犯皇家禁忌,随你任意盗名。

    一楼都是坐些江湖豪客,老板为迎客意,倒也花了心思,在四面墙上设置些古朴的十八般兵器、防具。我现在乔装的是一个落泊书生,不好呆在一层,便由店小二引着上了二楼。

    楼上人也很多,却不像楼下那般安坐在桌旁,一大群书生孺士围住在东面墙角,听那不断的啧啧声,好像在评论一幅字画。只有北面临街靠窗位置,安然坐着一个十七、八岁的白衣书生,一付婉筷,自珍自酌,桌子一角还摆着些润过墨的文房四宝;旁边站着一个华服中年人,说是书生的仆人,瞧那中年人背手昂立的气势却又不像。联想一下此时情形,此时挂在墙上受人赞誉的字画大半是出自白衣书生之手了。

    (不好意思,此章大有骗取点击率的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