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龙八部之转折 > 第七章 变法得失
    当下决定告诉赵佣我的想法,又怕字太难看了,不好意思写在纸上,沉思一番有了个主意,语气一转,刻意说到:“这幅花鸟图,我觉得若是这般着墨更好。”手执笔在宣纸上比划着,却不真画,暗运心法,聚声成线,向赵佣传音,这样比写快多了,还可以遮丑。

    “王安石变法中先后颁行均输、青苗法、农田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税用于富国之法;保甲、保马、将兵用于强国之法。可以说,王安石制定新法时本意是希望国富民强,“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但为何最终反成了扰民乃至害民之法?”赵佣听我话语在耳边响起,眼睛一亮。

    “在下认为,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有四大症不可以不察!”我正声说到:“一是用人不当、缺乏人才:王安石当为清明君子,然其所用者,多士之小有才而无行义者!变法实行,大宋多了百万无业流民,而观变法中坚如吕惠卿、邓绾、李定之、韩绛、杨畏等人,仅凭士吏之身,便聚财千万贯、良田数百顷,坐领一府财富。可见百姓所受贪官污吏盘剥之重,新政也沦为各级官吏取利百姓之正法利器。”

    “二是急功近利、求效太速:今观其施于时政,乃青苗之议未已,而均输之法又行,均输之令方布,而募役之事复兴,而又今日动边兵,复河湟,明日兴工浚漳河,一切事情都赶着要在期月之间完成,又听不得别人劝戒,固执己见。但不知凡新法之行,首先须划一实验之地,由实验所得之经验,遂渐推行各地,而尤以赖推行者,切实体验地方情形,因地而制宜;如洛阳牡丹,若移到江南可能长势更旺,花开更艳,若移到西夏、辽国广寒之地,存活不易,大半枯死。”

    “三是变法真意止于朝堂:地方官员在实施新法之时,为顾一己私利,阳奉阴违,曲解变法真意,再借此愚弄民众,鼓动百姓抵制新法。上情不清,下情不明。使得新法推行往往只流于表面形式。要除此弊端,当先使人教导百姓新法之真意,实行之利弊,取得民心支持。再者设监察处,从百姓中选有德之人,委其监督巡察之责,上告举报之权。”

    “四是朋党之争阻挠变法:王安石变法之间,新党旧党斗争惨烈,水火不容,以王安石性格,凡对新法存有疑异者,皆被归入旧党,如范仲淹、欧阳修、韩琦、苏轼等清流人士,都被其除调地方,然不知,变法成果最著者多为这些清流人士所辖之地。”

    我选些可以讲的说,其实若真叫我去主持什么变法的,我才不会吃力不讨好地真心去做呢。王安石变法的必然失败是由封建主义社会的本质决定。不是说通过什么变法就可以解决的,当变法的进展触及到统治阶级的彻身利益,也正是它寿终正寝的时候。

    赵佣听了我的话陷入沉思、长久不语:自己虽然也知道天下弊事很多,到了不能不改革的地步,所以有心继承神宗之志,恢复王安石新法。却不曾想到在新法中还有如此多不足先要解决以及怎么解决。当下心中对我的才华更加叹服,认定我就是他要找的“王安石”。

    只见赵佣竟然起身,郑重地向我躬身行了个礼,激动地颤声说到:“胡兄真是胸藏万机之士,两年之后,东京开科,胡兄若有兴致不妨到开封曲院街赵府相会。一切参考事宜由在下负责!”说完赵佣还从腰间取下一枚盘龙玉配,做为我到时拜访的引进信物。

    不知道赵佣有什么权势,竟连参加科举要求的秀才身份都可以帮我解决。当然了,有这等好事我也不会拒绝,先把玉配收好再说。此时天已露白,我便告辞赵佣回房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