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赵汝愚迟迟没有回去找刘涣,不是因为他磨蹭和尴尬,而是他一不小心喝醉了……
史浩等了许久,仍不见那复命之人回来,手中的棋子一晃动,落错了地方……
“爱卿,这着你可输了!”
“陛下,这着不算,是老臣疏忽所致的。”
“呵呵,你堂堂史大人,焉能悔棋?但是你那‘疏忽’一词用得好……人啊,时不时‘疏忽’一番,才是好的呢。”
“谢陛下教诲,老臣省得。”
二人打起了哑谜,又下了一局,那复命之人才急急赶来……
史浩可谓是等得花儿都谢了。
赵昚耍着官腔问那复命之人,道:“那五十大板可实际执行了?”
“回皇上,实实在在的打了五十大板,那小子当场是哭爹喊妈,尽成了个泪人儿……”
“行了,下去吧。记得准备御膳,朕要与史大人同食!”
待得复命之人走远,赵昚又呵退了左右,才盯着桌子上的一大叠稿子,眼睛直勾勾的。
“爱卿,你以为如何?”
“老臣现时还看不出来,但这等庞大之篇幅,却是头一次见到!”
“恩,且看看吧……”
赵昚打开第一张纸,尽见开篇写着几个大字,正是“我错了”!
写得这般直白,赵昚忍不住笑了,转身朝史浩道:“爱卿,你来看,哪有这样的罪状?这小子……”
二人细细翻阅刘涣呈上来的稿子,赵昚把“罪责认识”的部分交给了史浩,他则细细读起刘涣的教育论段来……
当场鸦雀无声!沉寂了许久……许久……
突然!
赵昚大叫一声,道:“来人!呈笔墨纸砚上来!”
门外服侍的近人一听,麻利地将文房四宝端了进来。
史浩也是一惊,却道:“陛下这是为何?”
赵昚道:“爱卿,你那罪状部分看完了么?”
“回避下,臣被那刘秀才的书法震惊,却还没有看完呢。”
“不看了,莫非是一些狗屁大道理,半点用也没有!态度真诚就好!来来来,朕来念,你来写!”
史浩不明所以,但皇帝有吩咐,也不好把问题问死,起身握笔,静静听着赵昚的吩咐。
赵昚见他做好准备,开口便道:“记好了,第一句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史浩闻言一怔,突然间热血汹涌,握笔的手尽颤抖起来,认认真真写了那几个大字。
后来又随着赵昚的口述记了许多,二人都处在亢奋之中,连门外的御膳也被拒绝了。
突然间,二人听得屋外下起雨来,那雨声哗啦啦的,柔和而清晰,仿佛在向二人说着——我来了、我要洗尽尘世间的铅华,还你们一个朗朗乾坤……
最后,赵昚大叫一声,道:“教育必须为王朝服务、为天下服务、为民族服务……爱卿,记好了……哎,这千百年来的教育,不正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么!天了天了!是上苍庇佑,还是太祖显灵,尽为我大宋降下如此人才!”
史浩并没有得刘涣的论断细看,但他一自记录着皇帝陛下的找出来的一些话语,大体也搞了个水落石出。一时间忽自惭形秽起来,暗想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史浩老了,真是老了……
雨停了,二人也闹腾完了。
赵昚一激动,叫人呈了御膳进来,把门窗打开,等雨后的空气全部透进屋子中来……
可今夜好生怪异,无端端的,雨水停后的天空尽升起了月亮。
两人相顾无言,嘴里的吃食也没了味道。这才惊愕发觉,原来深夜子时早过了……
“爱卿,那小子说的这般教育,分层次、分阶段、分不同时期,真是层层相叠,一浪大过一浪……依你看来,能行么?”
“回陛下的话,老臣以为不仅能行,还得加快步伐……哎,老臣真想在有生之年,看看这教育改革的盛世!”
“爱卿,你也悟透那‘改革’一词了么?”
“老臣才疏学浅,虽不能完全悟透,但已能想到个七七八八了。皇上,老臣请奏,请吾皇定夺,加快此改革之法吧!”
赵昚见他跪了下去,显得正式许多,又看了一眼桌上冰冷的食物,才发现这个老人家陪他一天了。其心中一怔,赶紧附身把史浩扶起来。
但却不言不语,转身沉默,只留给史浩一个孤独的背影。
等了良久,他才转身过来,温和道:“爱卿,还是再等等吧!”
史浩激动道:“陛下,机不可失,老臣看来等不得了!”
赵昚道:“爱卿,心急成不了大事的……当年就是朕太心急,才使得北伐一事付诸东流……这是沉痛的教训,朕实在是有些怕了!”
史浩再次激动道:“陛下!等不得了!您让老臣在有生之年看看这股热血澎湃的激流吧!老臣求你了!若在等,老臣怕等不起了,怕大宋等不起了……”
赵昚道:“爱卿,你多虑了。你好好活着,保持健朗的身体,朕承诺你,最多在等两年!”
史浩闻言有些惊异,道:“两年?”
赵昚道:“对,就是两年!”
史浩沉吟片刻,猛地恍然大悟,道:“陛下是想等两年以后,科举完毕……是……是……是在等那刘涣么?”
赵昚微笑道:“知我者,史浩是也!不错,朕就是在等他刘涣,等他搏了功名,有了基础,朕再托付重任给他。所谓‘名正言顺’嘛!”
史浩道:“原来如此!可依老臣看来,陛下还是过于小心,除了等待以外,或许还有‘考验’吧?”
赵昚道:“史爱卿就是史爱卿,你说得对极!”
史浩虽然明悟君心,但仍是愁眉不展,道:“可是陛下,为何就一定要等那刘涣呢?而今虽然朝野沉寂,但要找个把中兴之臣,还是有的。”
赵昚长叹一声,道:“爱卿,你不懂!有些事情,谁主张,就得谁负责!”
史浩这才终于晓得了这个帝王的真心,心中突然间有些瘆得慌,这帝王家的手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原来,他赵昚之所以不敢贸然行事,一是觉得时机不稳,二是觉得无肱骨中兴之人。
第三却是认为这等“改革”之事,毕竟是他刘涣提出来的,若假以别人之手,这多有不好。
因为若是成功,固然皆大欢喜。但若失败,又由谁来承担后果,那失败的后果、舆论的后果、百十年也不能抹去的后果……
恰如当年的商鞅、当年的董仲舒、当年的王安石……成与不成,帝王家都得找一个“负责”的人。成功了,所有功劳归于朝廷;失败了,必然要找人开刀,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说是负责,其实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假如失败而找一个“背黑锅”的人。
想及于此,也怪不得史浩心中寒冷了……
但今夜无可厚非是一个美妙的夜晚,此夜以后,好多的人命运与这个王朝的命运一起,开始了悄悄的变化……
史浩因陪了皇帝一天,直到天明时,才得以回府。赵昚为表体恤之心,叫人牵了自己最喜爱的汗血马,亲自叫人服侍史浩回去……
天色终于大亮,临安城的长街小巷闹腾起来。
刘涣看着还未醉醒的赵汝愚,不断地做着一些小动作,忽地后背一痛,便“哎哟“一声……
“吵什么吵,你闹了一夜了。哼!不过些许责罚,便要死不活的……”
“我的恩师大人,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去试试看……”
“你那是自作自受,怨得谁了?”
“哎……也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刘涣向来就是这天不管地不收的主,好不容有个师父,也独自去喝花酒……”
“兀那小子,你嘴里放干净些,为师谦谦君子,何时去喝花酒了”
“哼!喝不喝只有你自己晓得!”
“你……”
二人争吵了片刻,突又看到宫里来了人。
见得此状,刘涣以为又是无休无止的“磨难”,赶紧摸了一把自己的屁股……
可这次他误会了,那来的人是来宣旨的,大抵是皇帝老儿正正规规地行了文,把昨夜之事说了一通,却无责罚,反而赏赐了刘涣一小瓶药粉,说是金疮药……
刘涣谢了恩,觉得他赵昚这般做法虽有些犯贱,但好在还有半点良心。
不过他也是醉了,来到这个世界这般久,任凭自己如何努力,皇帝没有见着不说,反而搞得起起伏伏……
其实,今日从宫里面来的圣旨一共有三道,一道下给了刘涣和赵汝愚;一道给了赵挺;另一道给了太子殿下赵惇;
各自领的圣旨内容不一样,在那时消息又适当封闭,等到几人知晓今日事情的关联性以后,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赵汝愚不管刘涣的死活,到丰豫门外去等赵挺,等了许久,才见得两辆孤零零的马车出来。
赵挺落魄地走到赵汝愚跟前,道:“恩师,皇爷爷撵我出了皇宫,今后三年,我只得以信州官邸为家,要随恩师学道……还请恩师多多关照则个……”
赵汝愚却是知晓个大概的,温和道:“孩子,能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我的荣幸!你受苦了!”
他见得赵挺这般模样,心中酸楚,尽称呼了一声“孩子”。
赵挺闻言,被那一声语重心长的“孩子”所感动,想起了自己早死的父亲,一时间留下泪来……
“阿涣呢?”在平缓的车马之中,赵挺问及了他大师兄的情况。
赵汝愚道:“哼!别提他了,他的屁股被打开了花,而今正在哭爹喊妈,指桑骂槐……”
“啊,啊涣这是怎么了?师父你下手是否重了些?”
“呵呵,却不是为师下的手,责罚他,是皇上的旨意!”
“哦……哎,阿涣也怪可怜的……”
话表两头。
又说那太子殿下赵惇接到他老子的圣旨以后,脸上阴晴不定,心中开始埋怨和恶毒起来。
只是很可惜,在赵昚这等人物的跟前,他赵惇还没有任何本事去蹦跶。
其无奈之下,索性跑到太上皇赵构哪里去诉苦。可赵构早已不问政事,那管得他父子之间的琐事。
只是语重心长地说:“孙儿,你虽贵为太子,但到底是为人子弟,该有的孝道还是得有……你父皇为了天下操劳,你要体谅他……”
赵惇一个草包,哪里晓得赵构话的意思……
从那日以后,皇帝赵昚的寝居挂着了许多小竹牌,竹牌上面用小楷写着一些内容。
比如“改革”、“服务”、“特种手段”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