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宋日记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名传四海 其一
    为了吃一口大锅饭,为了饮一口金人血,为了仇恨和生计,以及那不甘做了奴隶而奋起反抗的英雄豪气,众人披星戴月地奔波,终于行到了信州地界。百度或者好搜“”:6d

    船儿荡漾,清早晨的阳光穿破雾霭,人们放眼一看,只见得烟水茫茫,山川秀丽,一派祥和之中,连那荡船的浆也不由得轻巧了许多,就怕惊动这片净土。

    这里早已不是故乡了。

    他们很怕,因为他们宁愿愤怒或者鄙夷地到来,也不愿将来满心欢喜过后曲终人散时,寥寥地离开。那样只有伤感与不舍,只会眼红、笑骂和嫉妒。

    显然,老三发现这些个人喜欢这个地方,从眸子中的神色就能看出来,他们第一眼瞧见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大事不妙,我们被围剿了”

    “甚么围剿老子们可不是匪,更不是盗你说话小心些”

    “不是的,左右两翼和正前方被当地驻军围住了,看来是朝廷误会,把我等当成了匪盗”

    惊变突起,老三仍旧是优哉游哉,他心底清楚得很,这围住他们的驻军只有一个可能,便是辛弃疾安排的,否则信州哪里来的驻军

    可顷刻之间,却有一点让老三很生气,只因他出得舱房,便被眼前一幕惊呆了。

    那伙人不要了命,都被老三带成了疯子,此际见得对岸和左右两翼人潮涌动,剑拔弩张,尽半点也不害怕,昂首挺胸挺立在了船头。

    老三赶紧一个紧张,把同乘之人拉下来,大骂道:“你真把对面的人当成了山间野匪么全部退开身来,别犯贱了一般自当活靶子”他一声严令,愣头愣头的布衣们缓缓退了身子,隐藏在船舱之中。

    老三很生气,他只是一个人。他从没试过一个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要停下来么”

    “不用,再行三十丈远,就唱我传给你们的歌谣,声音要大”老三答道。

    “得令”一个愣头青闻言,将命令传到了左右两边

    辛弃疾放眼一看对面船群,人头晃动又忽地一闪而没。丝毫不见停滞的迹象。他也毫不畏惧,再等片刻过后。忽地气起丹田,大声喊道:“来者何人敢闯我禁军驻地”

    便在当年的二龙山时,他就与刘涣如此传音对喊,半斤八两。通过这两年的修炼,其气海之中,越发澎湃,当时呐喊而出,声若洪钟,如虎啸山谷。龙吟大泽

    老三闻声一听,暗道“黑娃怎地没来”之后转身朝身边的兄弟们道:“我数三声,你们便唱出歌谣”

    口令传将下去,不多时这两千之众全部挺立船头,只听老三三声落毕,兄弟们使出了生平全力,吼叫道:“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原来尽是当年刘涣抄袭而来,写给辛弃疾的小令,后被辛弃疾附上曲调,传给兵卒,再经陛下圣旨。会这首调子的兵卒一部分被分到夔州,又传给老三等人

    两千多人异口同声的吼叫,突然间震碎了辛弃疾的心。他再也不需要对面之人的答复,因为这首曲子便是最好答复。

    其长叹一声,对左右道:“传令下去,解了防备,把最肥的猪羊宰了。把最好的美酒端出来,米饭管够”

    左右当即不解,问道:“安抚使,这”

    辛弃疾长叹一声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朝便是砸锅卖铁,也要招待客人哦,不对,来者不是客人,是同袍”

    左右惊道:“同袍”

    辛弃疾道:“同袍”

    吼声越发大了,信州兵卒听闻,不甘示弱,也是一传十,十传百,不由自主地符合起来,再缓缓松开了防守

    “刘哥儿,你听,这歌谣他们也会”有人惊愕地朝老三汇禀。

    老三微笑道:“那是自然的,这首歌谣,便是在这大湖边写成的。由两个经天纬地的大才相和而成,一个填词,一个赋曲”

    那人道:“原来还有这般渊源,不知是哪两个大才”

    老三道:“一个叫做刘涣,当年还只是鹅湖山的一介秀才;一个叫做辛弃疾,当时也只是个刚刚从失意中走出来的武将。”

    那人对刘涣的名声不是太熟悉,好像听过,但记不起来。可辛弃疾三个字,却如惊雷乍响。

    “天了,辛弃疾历城的辛弃疾么”

    “正是”

    “据说此人年少轻狂时,曾领五十个兄弟,杀入五万人的金狗大阵之中,将叛徒生擒尔后,再度杀出重围,当是时,毫发无损,好一个英雄气概”

    “呵你也晓得辛幼安的轶事。你敬仰他么”

    “如何不敬仰便是这所有的兄弟们,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只恨相见无期,不能随他南征北战”

    “哦那我告诉你,机会来了,我就是带你们来投奔辛弃疾的,随了他,到底比随了我好太多的”

    不知为了甚么,老三听得此人言语,心中好不落寞。或许只是他那将军梦过于短促了,他还没有享受够。又或许是他故人相见,感慨颇多,学起骚客文人,伤秋思春起来

    船儿近了,辛弃疾远远望去,正见得老三身影,当即心中纳闷,“涣哥儿呢哦,对了,他此刻应该在临安府”

    老三面无表情,也是远远地瞧见了辛弃疾,大喊道:“辛安抚使别来无恙”

    辛弃疾回道:“刘禁卫安好辛某等候多时了”

    老三回声一笑,道:“有劳挂怀,只是许久不见,我家涣哥儿好生惦念安抚使,而今又是跋山涉水而来,不曾带了甚么礼物,特叫我初初训成一支队伍,不下两千之众。交于安抚使发落寒酸之处,还望海涵”

    辛弃疾闻言一惊,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激动,哈哈大笑,拱手道:“涣哥儿忠义,如此手笔,辛某受之有愧”

    老三道:“涣哥儿说了,都是为了家国天下与民族大业,七尺之躯立天地之间,拼尽骨血就成,可不敢说一个愧字”

    辛弃疾没想到一句客套话,尽被老三泼了冷水,当即心中尴尬,暗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当年的冷箭手,早已出落成了猛将之姿。他哈哈一笑,只说了一声“谢了”

    老三却无休无止,暗道,“老子历经生死给你带来一支队伍,你只说谢了两个字,如何能够”他道:“谢字不敢当,但兄弟们一路跋涉,疲乏饥饿,别无他求,但愿酒足饭饱,不知安抚使是否舍得”

    辛弃疾道:“如禁卫所言,辛某已然备了美酒肥肉,这便请了”说完调转船头,给来者开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秋意阑珊,此句或有不妥,偏非应心应景,可惜老三遇到的不是黑娃,辛弃疾等来的也不是刘涣。

    别来沧海事,欲罢暮天钟。老三等人下了岸后,款款而谈,好不快哉

    只是这一去沧桑,多少稚嫩变成了混浊的眼神。年少轻狂的好日子,董事就结束

    又道是久别重逢非少年,执杯相劝莫相拦

    老三醉了,醉得一谈糊涂,连黑娃晚来,把他背到房屋之中,他也不晓得。

    至于辛弃疾如何安排那两千人,他可不管的,他心中难受的很,辛辛苦苦拉起来的队伍,就这般拱手送人。无论如何也是接受不了。

    便在睡梦之中,他就告诉自己,明日醒来便离开,策马奔腾,北上而去,他要去找涣哥儿,要去找三哥和魏伯

    其实怎能怪得他了,自打当年离开信州之时,走的都是侠客路,而今回到“囚笼”之中,一时间不自在,角色难以转变罢了。

    老三觉得,他还是喜欢放浪不羁的江湖生活,就像丘处机一样。

    但人生事,哪能件件遂人意有些人,一旦上了道,注定回不了头的。

    恰如歌里面唱的那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让他不晓得的是,他老三,刘跃之名,便是从当时传开来的,都说他浑身是胆,箭法超神,谋略过人,只凭八百布衣,一路南下,灭了滔天匪盗,收了落魄众人,养成兵卒,却不自喜自大,更不占为己有,而是归还朝廷,献于信州,巩固南防。

    他这是忠义无双,手握雄兵而不反,千里迢迢却顾家。两千雄兵,就此用来保卫养育过他的信州父老。

    呵市井间的赞言,难免夸大。他们都搞错了,老三才不是信州人,信州更不是他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山东历城,可惜而今被金人占去

    这报社与报纸的发祥地,消息就是传得快,昨日还胆战心惊,关门避缝的人们,今朝却喜笑颜开,茶余饭后尽谈英雄事迹,老三的风光伟绩,后来被写到了报纸上。

    “听说了么,我信州又出一员猛将。”

    “那是何人,心甚名谁”

    “叫做刘跃,以前是赵国公的亲卫,而今成了气候。赵国公不吝夸赞之词,竟借用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来赞叹他呢。”

    “哟,不晓得是否成亲”

    便从此时起,老三刘跃,开始名动天下欢迎您来百度一下或者好搜一下即可找到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