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马超逆袭三国 > 第73章 曹操称王
    在小弟看来,曹操是主角一统天下最大的敌手,希望通过这几章,可以将曹操这个对手刻画地更丰满一些(之后,小弟会多写与主角马超相关的情节!)

    曹操目光如同两柄剑刃直刺入汉献帝双瞳,汉献帝执剑之手不断地颤抖,脸上神色时而狰狞,时而犹豫,时而疑惑,双目内尽是痛苦之色。看完美世界最新章节,去眼快杠杠的。

    汉献帝心里清楚,就如曹操所说,即使曹操将其势力全部交予他手,他也没有能耐一统天下,反而会令曹操耗费大半生心血所创建的基业毁于一旦!

    曹操静静地凝视着汉献帝,脸色平淡,好似丝毫未有感觉到自己的脖子上,正顶着一把犀利无比的利剑。

    这是曹操对汉献帝的最后一次试探,在大殿内某处,许褚虎目死死地盯着汉献帝,一手暗抓着一石子,只要汉献帝有些许欲害曹操之意,他即会立刻飞射出手中石子。

    “刘协,若你不识大局,为一己私欲,而罔顾天下苍生,那就别怪我曹孟德无情,我对你已是仁至义尽!”曹操心下暗付道。

    约莫半刻钟后,汉献帝不知是因性子懦弱,还是其当真明白曹操言中之意,亦或是他察觉到许褚早有准备,最终还是放开了手中的倚天剑,踉跄数步,魂不附体地跌倒在地。

    曹操缓缓地收回视线,转到了孔融身上,曹操投了一个眼色给孔融身边的曹洪,曹洪见状,立即松开了孔融。

    至于孔融见汉献帝竟放弃了天赐良机,甘愿做曹操的傀儡,脸上尽是死灰之色,当曹操眼神转过来时,孔融积蓄已久的怒恨轰然爆发,厉声大喝道:“奸贼,你如此大逆不道,必不得好死!!!”

    局势已定,孔融竟敢喝骂曹操,大殿之内的众官皆是神色一变,一些平日受过孔融抨击的官僚,心中更是暗笑孔融不识好歹,死不足惜!

    “孔文举,你乃圣人之后,文采斐然,且你刚直不阿,不畏强权,若你迷途知返,本丞相大可饶恕你叛逆之罪,留你于圣上身旁辅佐大汉社稷!”

    面对孔融恶毒的诅咒,曹操却无任何怒色,反而平静地安抚孔融,孔融听罢,忽然状若癫疯般狂笑起来,“哈哈哈”

    曹操目光一凝,脸庞微微抽搐,一丝惋惜之色从其眼眸内一闪而过,孔融笑罢,睨视着曹操,一步一步地徐徐向曹操踏来。

    “曹操,你何须在此假仁假义,大放厥词,试问天下谁人不知,汉室江山早已不属刘氏,我孔文举生为刘氏之臣,死为刘氏之鬼,只要我孔文举尚在人世一日,伐曹匡扶汉室之大业,除非功成,否则永无尽止!”

    孔融话音一落,曹操微微摇首,随即背过身躯,程昱脸色冰寒,冷声问道:“依孔公言下之意,是要与丞相作对,不死不休耶?”

    “宁死不屈,势灭曹贼!”孔融双目瞪大,眼角崩裂,字字铮铮,浑身尽是浩然正气。

    程昱眯着蛇目般的眼眸,冷然一笑道:“孔公大义,昱惶恐,左右!!!”

    程昱一声令下,在殿外的两个将校立马踏入,在他们的兵甲上,尽是血肉碎皮,一踏入殿内,顿时带来了一股极其浓烈的血腥气味。

    那两个将校快步冲到孔融身侧,凶狠地一把将孔融钳制,孔融剧烈挣扎,口中不断怒骂着曹操,直至被拖出殿外数百步外,仍能听到他那撕心裂肺地怒骂声。

    孔融的怒骂声渐渐远去,殿内鸦雀无声,陷入一片诡异地死寂,朝中百官,皆把目光集中在曹操身上。

    少顷,曹操缓缓地睁开细目,视线移向汉献帝的身上,君臣两人目光接触,但从两人身上散发的气势,反而令人觉得曹操才是真正的君王!

    “天下乱势未定,社稷正处于狂风暴雨之中,所谓欲御外敌,必先安于内,若社稷不稳,割据在中原四周的诸侯,便有机可乘,危及朝廷,酿成弥天大祸!”

    “臣为早日一统天下,常年出征在外,臣分身无力,少伴于圣上左右,还望圣上亲贤臣,远小人,稳定社稷,分辨忠奸,此实乃天下百姓之幸也!”

    从曹操毫无感情的目光中,汉献帝只觉浑身冰凉,刚才强硬的那道气早就泄了,只见汉献帝的身躯不断颤抖,只道定会谨记。

    曹操遂又向朝中百官做了一番安抚,一众官僚皆悚然听命,曹操虽是汉相,却尽显帝王之威。

    至此,朝中尚且终于汉室的寥寥数人,皆被曹操设计诛杀,曹操威势日甚,权倾朝野,汉献帝甘愿为之傀儡,大汉皇权尽失。

    某日,在丞相府内,曹氏文武聚于一堂,曹操坐于高座,不怒而威,如同不可冒犯的帝王一般。

    议事尹始,以程昱、刘晔、司马懿、荀攸、夏侯惇、曹纯、张辽为首的曹氏文武齐齐谏言曹操行王霸之事,经过一番细致讨论后,曹操纳了此谏。

    次日,曹操命人于邺城漳河筑造铜雀台,约莫半月后,铜雀台立,曹操邀文武百官前往观礼。

    设宴之日,曹操头戴嵌宝金冠,身穿黑金锦雀罗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巍巍然如若上古大帝,朝中文武侍立台下,各席上山珍海味,金碗银器,奢丽逼人。

    酒过三巡,曹操兴起,欲观武官比试弓箭,遂命一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

    又下令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袍,其余将校俱穿绿袍,左右分立成队,相互较量,一众曹将各个踊跃,各施其能,最后,由绿队张辽获得锦袍。

    随后,曹操又命一众文官展露才学,众文官齐齐进献诗章,诗中多有称颂曹操功德巍巍、合当受命之意。

    数日后,群臣表奏汉献帝,颂丞相曹操功德,言古今圣贤莫及,宜进爵为王,表彰其盖天功绩。

    如同傀儡一般的汉献帝,哪敢反抗,即令人草诏,册立曹操为魏王,曹操假意上三辞,不肯受之。

    群臣力谏,汉献帝遂下诏三报不许,曹操方才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用天子车服銮仪,于邺郡盖魏王宫,立曹丕为世子。

    而汉献帝自从失了伏后,加之曹操称王,连日不食,瘦如材骨,曹操闻之,入殿面圣秉道:“圣上不必多虑,臣无异心,今虽立王,亦尚为汉臣,臣听闻圣上因伏后之死,寝食难安,故而来谏,想臣女已为圣上贵人,大贤大孝,宜居正宫,不知圣上觉得若何?”

    汉献帝哪敢不从,遂册立曹操女曹贵人为正宫皇后,群下莫敢有言,纷纷恭贺魏王曹操。

    曹操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惊天动地,先铲除伏完、董承、孔融等忠于汉室之士,随即又登上魏王之位,最后再将其女扶上一国之后。

    至此朝廷之内,曹操独揽大权,其势之大,可谓是空前绝后,汉献帝心灰意冷,终日如同行尸走肉,汉室颠覆,仿佛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