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血色江山录 > 005.我为马屁正名
    门房大爷在前面领路,刘离落后两三步,不急不缓地跟着,巴鲁提着袋子在刘离身后,不敢稍离。

    都说略感紧张又带点兴奋的时候,是人最容易出状态的时候。刘离现在就处在这种状态中,他感到浑身的细胞充满了活力,感官比平时敏锐了一大截。

    此时他正悠闲地观察着沿途的景致。但见迎门一道照壁,毫无修饰,中心一面粉墙,墙上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匹奋力向前的老马。照壁的底部是一条石槽,里面铺满了细细的黄沙……

    照壁后是垂花门,坐落在整个建筑布局的中轴线上。这道门是承前启后的所在,平日只作为通行之用,却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一改大门的低调风格,被装饰得富丽堂皇又玲珑剔透。

    垂花门后又是一道照壁,与前面单调沉闷的风格不同,这座照壁更像是一面屏风。上面以浮雕手法刻着四幅山水,分别是泊船之月、江上之月。高山之月、塞外之月,各具特色,显示了主人的情趣。

    绕过这道照壁,便到了后院。沿途点缀着海棠、石榴等许多花草,清风徐来,枝叶婆娑,恍如身在南国……

    这么多花花草草,在这个边陲之地出现,可见主人家是多么喜爱它们。后来刘离才知道,其中有好些品种是高价请商人从千里之外的故国运来。

    为了让这些花草存活下来,吴征还建了花房,修了井,甚至通了地热,还请了二名花匠细心照料,即便如此,很多花草还是没能活过一年……

    这座院子,或许在后人看来极为平常,但刘离以其不是太丰富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看出许多内容。

    照壁文化虽然从西周就有了,但多为皇室宗庙勋贵专用,吴征公然在自家院子里使用,虽可以说是山高皇帝远,也可见其权势之炽。

    再之,中国的照壁文化大发展要等到明清时期,就刘离所见,吴征在这方面的改进和尝试已经让他刮目相看了。说句玩笑话,吴征要是改行,一定会成为一位著名建筑师。只是在当时这类学问都是旁门左道,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

    向左一拐,经过一条曲径,眼前豁然开朗,一位中年男子正严峻地看着刘离二人,他身后是刘离见过的那位年轻书生。刘离想那应该便是吴征吴主簿了。

    门房大爷把刘离二人带到后就施礼退出了。

    只听中年男子爆喝一声:“哪里来的野小子,焉耆国给了你什么好处,胆敢来我北庭刺探消息?还不从实说来?”

    这一招先声夺人着实把刘离吓了一跳,一旁的巴鲁更是一哆嗦,手里的麻袋都掉地上了。

    但刘离很快回过神来,不慌不忙道:“您是吴主簿吧?大人这样吓唬小孩是不好的。”

    吴主簿面色不改:“你哪里像个小孩,就本官所知你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过了许多大人,况且刚才你的反映也说明了你跟本不像个小孩。一般小孩哪有在老夫的暴喝之下还能从容应答的?”

    刘离连忙拍了拍胸口,做害怕状:“其实我也是很害怕的,如您所说,在您的威压下,任何魑魅魍魉都将现行。我没有失态,是因为我不是奸细,更相信您不会冤枉无辜。我要真是奸细,也就不会站在这里和您说话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关键在于拍到点子上,显然,刘离的一席话挠到了吴征的痒处。

    “呃,你倒是说说,你怎么就不是奸细了?”吴征的语气终于缓和了一些。

    “首先,我确实不是奸细,这个您可以去调查。我相信以您的资源和能力,要不了多久就能得出这个结论。”刘离适时又拍了一记马屁。

    ”就是就是,我们家在三合村住了好几代人了,刘离家也搬来十多年了,我们怎么可能是奸细?主簿大人尽可以派人去打听。“巴鲁也出来帮腔。

    “其次,您要是确定我是奸细,就会把我抓起来,严加审问,又何必费那么多事把我找来呢?您说可是这个理儿?”刘离接着又抛出了一个理由。

    吴征手捻胡须,上上下下打量着刘离,心道:“这年轻人处变不惊,不卑不亢,叙事调理清晰,还很会察言观色。看他那样子又不像世家出身,真是妖孽啊!待我问问他的来历。”

    “年轻人,你可读书识字。”

    “和姑父学过一些。”

    “可会其他技艺吗?”

    “会拍马屁。”吴涯笑盈盈地来砸场子了。

    此言一出,气氛有些不好了。

    刘离装作不觉,煞有介事道:“此言差矣。这是赞美,绝不是马屁,如果硬要说是马屁,那也是高级马屁……”

    众人一听,笑倒一片,紧张的局面有了缓和。

    接着,刘离一本正经道:“你们别笑,我说的可都是事实。不信的话,且让我给你们分析分析。”

    “拍马屁的行为常被人耻笑,是有原因的:

    一是产量高,谁都可以拍,导致‘伪劣马屁’盛行,降低了马屁的总体品质;

    二是非君子独享。小人往往收到的马屁更多,更无依据,这怎么不招读书人尤其是那些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的嫉恨呢?

    其实马屁是有上下品之分的。上等品是赞美、称颂,下等品则是阿谀献媚。

    上等马屁有几个特点:

    ①真假不论,听上去像那么回事;

    ②不着痕迹,拍马者不动声色,被拍者浑然不觉,泰然受之;

    ③上等马屁脱离低级趣味,玩的就是高雅;

    ④好的马屁往往富有新意,不仅让人防不胜防,且过后回味无穷;

    ⑤上等马屁往往能把握被拍者的心思,点到即止。

    以上种种,可见马屁看似简单,其中学问精深。上下之分在于品味,奥妙之处存乎于心。

    想要在合适的时机送上一记合适的马屁,没有聪明的头脑,广博的学识以及多年的浸淫是不可能的。

    ……

    收回我刚才的话,匆匆来访,不曾充分准备,故而此次给吴主簿送上的马屁未能达到上品的境界,实是人生一件憾事啊。不过,这几个马屁,有理有据,多少也是有潜力成为上等马屁的吧?”

    “那么请问这位小哥,你在马屁上浸淫了多久呢?”笑面虎吴涯真是讨厌死了。

    “这个,这个……也没多少日子啦,我的马屁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后还要请吴大郎多多指点啊。”刘离的脸难得红了一下,不过也就一瞬而已。记得有位大师说过,成大事者脸皮要厚心要黑……这点尴尬算什么,av体育频道某“城墙脸”足球评论员才是他的目标……

    吴涯粲然一笑,终于不再为难刘离。

    ……

    听了这么一趟奇谈怪论,众人的情绪终于放松下来。吴征问起刘离可还有其他爱好。

    刘离随口道:“爱好啊,不少啊,我想想……骑马射箭,弹琴吹箫,吟诗作赋,杂七杂八,都是些浅薄技艺,算不得大学问,非大英雄大豪杰所为。”

    自从见了这院子的匠心以及吴征本人后,刘离打算一博,抱上这条粗腿。

    “哦,这些都是微末技艺,那你到说说什么才是大学问,怎么样才能成为大英雄大豪杰呢?”吴征更好奇了。

    “像您这样,治理一方,保一方太平,可谓大学问。”刘离脱口而出,看来这辈子要成马屁精了,为了不引起吴征的反感,他赶忙接下去说:“劫富济贫,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可谓大豪杰;驱除胡虏,还我河山,可谓真英雄。”

    一石激起千层浪,刘离的话深深触动了吴征的心,这些年他无时不刻不在想着报仇,不在想着恢复中原,这也是他自己对大英雄大豪杰的定义。然而,这样的话,在这样一个场合由一个半大小子说出来,让他既惭愧且惊佩,他决定要再考考这个孩子。

    这时候众人才意识到,他们还在花厅外站着,作为主人,这是很不礼貌的,当然前提是客人有一定身份地位。

    吴征为自己的疏忽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赶忙招呼道:“让二位在外面待那么久,真是怠慢了……请到花厅叙话吧。”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以吴征的身份能做到这份上,已经很给面子了,可见刘离在他心中的地位上升了一大截。

    “不敢。聆听长者教诲是小辈的本分。”刘离从吴征的态度中也看出了他的亲近之意,于是连称呼也从“吴主簿”变成了“长者”,明显有试探的意思。

    “好好。真是英才出少年啊。”吴征似乎也乐意当刘离的“长者”,默许了他的“小动作”。

    众人相携着往花厅而去。

    ……

    花厅边上的一丛芍药引起了刘离的注意,刚才因为情势紧张,他并没有留意,此时放松下来才看到。

    吴涯见了,以为他没见过:“这是芍药,可惜花期已过,要到明年五月才能再次见到她们的美丽。”

    刘离笑笑,也不说自己其实是认识芍药的,他似乎陷入了回忆:“据我姑父说,这叫将离,又叫离草……在我们的老家,有许多这种草,每当盛夏,漫山遍野地开,红的,黄的,紫的……他小时候总是喜欢采上几朵,插在自家的花瓶里,或者悄悄放到哪个美丽姑娘的窗下……”

    “阿离,你的名字里不是就有个‘离’吗?”巴鲁真是个枕头啊,刘离下面的话有了巴鲁的误打误撞就自然多了。

    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默契吧。

    “是啊,我是在颠沛流离中降生的,母亲不久又离我而去,我的名字就是‘离’,父亲也是音信全无,如今我又看到了‘离草’……”说着说着,眼眶中噙满了泪水。

    “原来小兄弟有这么多伤心的过去。”吴征感叹着,他没想到一丛芍药引发了一场“表演秀”,当然,刘离的情感不都是装的,联想到自己的前世今生,他有理由“悲从中来”。

    “还没问小兄弟姓名呢,失礼失礼。”为了打破“僵局”,吴征问起了刘离的家世。

    “小子姓刘名离,祖籍关中,建兴年间逃难至此。”刘离稳了稳情绪回道。

    “家中可还有亲人?”吴征继续问。

    “还有姑父姑母及一众相亲,父亲前年被强征至今未归,还要请您帮忙寻访一二,不知是否方便?”这是刘离第一次向吴征“提条件”。

    吴征对刘离的遭遇有着相似的切肤之痛,更重要的是刘离已经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对于这样的要求他是乐意满足的。

    “前年的征兵是大汗征兆的,现在还在千里之外打仗,要在这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普通兵士很难……”让别人觉得事情难办,然后他再予以解决,这是吴征的惯用手段。接着他话锋一转:“不过,老夫在军中也有一些相熟之人,可以帮你打听一二……”

    “如此,就多谢您了。”刘离明白,现在的承诺都是虚的,关键还是在私底下,吴征的态度至少说明了他没有拒绝。这就足够了。

    以上这一切都只是博得吴征父子好感的小伎俩,还不能真正让他们心悦诚服。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屈服”呢?刘离一边走一边想着这个问题。没想到机会很快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