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血色江山录 > 026.刘离的合家欢
    “这就是现实。事实上,作为少数民族的他们没有资本‘一视同仁’,如果他们对汉人‘友善’,只能说明他们没有能力统治这样一个有着压倒性基数的民族。一旦他们统一了中原,那么放在汉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做奴隶。”说到这里刘离很自然想起了蒙古鞑子和满清野猪皮。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能理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危害”了。

    “这个天下,只有我们大汉民族才有统治的资本。我们有最灿烂的文化,最多的人口,只有我们有能力接纳胡人而不怕胡人有异心,只要我们本身够强大,胡人是不会有异心的,即使有了异心,也都是飞蛾扑火。”

    “胡人的血统和文化可以是对汉族的有益补充,他们的影响甚至威胁只会使我们更加强大。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我们自身内部不存在大问题的前提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胡人都将被我们所同化,有人会说,这时候我们已经不是纯粹的汉人了,但那又怎么样呢?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最终的目的不就是过上好日子吗?只有在以汉族为基础各民族为补充的国度中,最广大的人群才能受益。”

    “反观其他部族,无论哪一家,他们都没有这样的基础,他们的文化相对落后,他们的人口不足以用正常的方式统治这个国家。所以他们会怕,他们在不够强大的时候就装出一副乖顺的样子,一旦汉人虚弱了就猛扑上来,把他们的财狼本性暴露得淋漓尽致。”

    在不知不觉间刘离暴露了他的“大汉族主义”本性,不过他的想法并不是民族极端主义。在场的三人中,吴征是汉人,吴涯是半个汉人,巴鲁虽是胡人,但受汉化影响很深,而且刘离并没有提出民族灭绝政策,他只是提出了一个以汉族为主导的国家概念,这对巴鲁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对吴征来说,更是被说得热血沸腾,反而是作为混血儿的吴涯有着比较“客观”的身份,他这时候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刘离也没想到话题会扯了那么远,说道这里也是半天没回过神来。

    ……

    “咳咳,贤侄的话,真是让老夫,那个……那个大开眼界,哈哈哈……”激动过后,还是吴征最快恢复过来,他觉得刘离发挥的可以了,不要再深入下去了。

    “刚才贤侄说道,政权更迭的两种情况,请继续。”吴征为刘离掉了头。

    “啊,是是……刚才说到民不聊生,对,民不聊生。”刘离尴尬一笑,继续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百姓,因为百姓的力量没有觉醒。统治者为什么要‘愚民’,因为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民众的力量真正被激发出来,那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推翻区区一个政权什么的,那简直是易如反掌。”刘离对人民的力量是非常的有信心。

    某人对人民的力量一样有“信心”,只听吴征插口道:“流民的破坏力确实比蝗虫还厉害啊。”

    “这个,这个,流民确实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是谁造成了流民的无家可归呢?是昏聩无能的贵族!”刘离为流民找借口,他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流民”,饱受流离之苦。

    “况且,尽管伯父看到的是破坏,但那同样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只要运用得当,未必不能为我所用。”

    “那倒也是。只是不知如何为我所用?”吴征开始出题了。

    “在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教伯父几个小问题。”刘离开始设套。

    “呃,你说。”吴征表示没问题。

    “如果此刻外面敌军攻打城池,伯父在不签发征调壮丁的命令的情况下,老百姓愿不愿意主动帮助守城?如果万一城破了,百姓愿不愿意听从伯父的号令组织反击?换句话说,就是在危急时刻,百姓是愿意保护自己还是保护城池和伯父?”

    “这个,我想还是保护他们自己吧。”吴征虽然觉得自己的政绩不错,但也没有好到让百姓意思相报的地步。

    “很好。那么如果让他们觉得保护了城池就是保护了他们自己,他们还愿不愿意积极参与战斗呢?”

    “废话!但是,怎么让百姓这么觉得呢?况且,你伯父也没那种能力。”吴征对刘离卖关子的行为有些不满了。

    “伯父莫急,小侄这就说来。”刘离赶紧表明态度:“那就要伯父为天地立心,为百姓请命了。只要他们能切切实实感受到伯父的好处,而一旦失去伯父的治理和城池的依托,他们就没有那么样的好处了,而这个好处大到足以和他们的生存有关,那么他们当然会为了自己而对抗共同的敌人了。”

    “那么,什么样的好处才能打动老百姓呢?要知道想让人豁出命来可不是一点小小利益能办到的。”吴征问道。

    “多少年来,‘不抵抗’的情况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呢?那是因为老百姓觉得抵抗与不抵抗没什么区别,抵抗了反而可能送命,不抵抗不过是换个主子而已。所以,给他们好处一定要足以大幅度改善他们的生活,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新生活,他们才能说服自己为之一战。”

    “说来说去,你还没有说到具体怎么做呢。”吴征提醒刘离把重点放在具体措施上。

    “其实指导思想很简单,就是刚才说的‘为生民立命’。具体有很多措施可做,比如,降低赋税,减免徭役,鼓励开荒,奖励高产和发明等等,这些一边可以做起来,但也不用做得太绝,小侄了解现在很多土地不在伯父控制中,不过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把土地收回来的。”

    “您也许会问,赋税和徭役都少了,钱从哪里来,很多工程和差事谁去做?这个在北庭城未来的发展中都可以解决。北庭城将来是要建设成一个商业城市的,钱财可以由商人为我们源源不断地运来。而在新政策新技术的影响下,农业和牧业都将高产,从而带动包括军工在内各个行业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要建设的根据地。”

    “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由商业带动农牧业继而带动全行业发展的模式。关于商业城市的建立,小侄已经同吴兄有过一定交流,等下和您说。我现在要说的是让百姓认识到他们保卫北庭城就是保卫自己的新生活。而您对于保留城郊草场的政策也是保障他们新生活的一环。”

    “您要他们明白,这么做绝不是为了私人利益,而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草场,以及应对突发事件,为了增加说服力,您可以向他们承诺,今年冬天要是遇到灾害导致草料不够,您就用这些草给他们抗灾。如果没有遇到灾害,您也可以低价把这些草料卖给他们。而我觉得,您要是派吴兄弟亲自下去何百姓说明这些问题,效果一定会比让他‘站街’三日强。”终于,刘离把“坑害”吴涯的计划说了出来。

    其实他还有更“恶毒”的安排等着吴涯呢,比如让吴涯穿上写有类似“宣传员”字样的制服前去和百姓接触……

    在这个边陲小城想要有所作为,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是必须的,而开启民智无疑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吴涯“下乡”只不过是刘离众多计划中的一环而已。

    “您如果这么决定,不但不会让吴兄面子尽失,还能博得亲民的声誉,更能让吴兄得到锻炼。想当年您不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吗?”见吴征还在沉吟,刘离继续鼓动。

    “那好吧,刘贤侄这么想要促成此事,老夫就成全了你们吧。”在刘离的凌厉攻势下,吴征算是“妥协”了。

    刘离微微松了一口气,恭维道:“伯父威武,百姓有福。”

    吴征知道这是刘离又在搞怪了,不过自己对此似乎也有点免疫了,挥挥手说道:“行了,行了。该说说你的商业大计了。老夫话说在前头,要是前景没向你描述的那么好,刚才口头决定的很多策略可要进行调整的。”

    “那是。小侄做事,您老放心。”刘离拍胸又是自吹又是套近乎。

    不等吴征再次发话,就手指吴涯道:“这个还是先请吴兄说说我们下午的讨论情况吧,小侄刚才说了那么多,也有点累了。”说着,不等吴涯反映,就拿起桌上的水壶,潇洒地给自己满了杯水,仰头咕嘟咕嘟喝起来。喝完之后就旁若无人地捡起一块米糕丢到嘴里,还趁隙朝巴鲁一努嘴,表示一起来进餐啊。

    这一系列动作弄得吴家父子有些愣怔,还没等二人反映过来,刘离已经站起身来说道:“我想回去歇息了,这事世伯世兄可以慢慢参谋。嗯,明天我想回家里一趟。还有,那个,桌上的糕点干果很好吃,真的很好吃啊……”说着对吴涯眨了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