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血色江山录 > 101.陶封的志向
    陶封见杨基半天没有说话,以为他对自己的实力没有信心,就笑着说:“杨贤弟来我寨中时日尚短,还没有好好见识过寨中兄弟的英姿,今日正好有个机会,你且与我一起到营中走走,待见了那般声势,便能疑虑尽消了。”

    杨基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当下众人出得大厅,各上战马,缓缓向校场而去。

    此次聚会,本来就有检阅各寨子实力的节目,只是被杨基等人的出现打断了而已。

    行不多久,就看到前面已经扎下了八座营垒,各营据险而守,遥相呼应,倒也有几分法度。再看营外,鹿角深埋,沟壑齐备,营内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刘离虽不通兵法,见了如此威势,心下赞叹:“原本以为红花寨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如今看来不可小觑啊。下次见到万大叔他们,得提醒他们一二。”

    陶封一催胯下健马,来到一座大营前,此时营门已开,但见五彩旗帜迎风飘扬,众喽啰人人身披战甲,手持长枪,涌出营门,列在两旁,高举长枪,齐声呐喊:“大梁王千秋万代,威震九州!”

    这一队人据刘离目测有五百人,加上盔明甲亮,用的都是长枪,而且动作统一,喊声高亢整齐,颇有气势。

    以前这样的场面,冯聪只是远远看过,如今和这么多大人物在一起,又是零距离接触,让他怎不心慌意乱?更何况他有病在身,经不起如此喧嚣,不由自主地闭眼捂耳。

    杨基也没想到陶封手下竟有如此雄兵,心中略觉宽慰。

    陶封看在眼里,捻须笑道:“如何?可与中原强军一战否?”

    杨基道:“哥哥果非常人,小弟佩服。”

    陶封哈哈一笑,甚是得意,率先打马从两列士兵中穿过,进入营中,身后众人紧随其后。

    他们进入的是中军营,正中有一座五丈高台,有将官立于高台之上,手挥各色小旗,更有壮汉按照指令或击鼓或鸣金。台下千余士兵依照台上发出的号令,或进或退,一会儿集中,一会儿分散,其中更有骑兵与步兵的配合。只见人喊马嘶,穿梭来往,好不热闹,阵型却井然有序。

    这些变化在看过很多大型阅兵式的刘离看来实在算不了什么,但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尤其陶封还是一个强盗头子的时候,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不知道陶封为了在这次匪首大会上露脸,可是把这些儿郎狠狠操练了一番。对眼下的效果,以及众人艳羡的表情,他十分享受。

    看着看着,杨基禁不住和大家一起拍手叫好,陶封见他已然信服,笑道:“我寨中儿郎虽来自五湖四海,且并非出于一族,但个个亲如手足,悍不畏死,号令到处,无不奋勇争先。有谁不服,定叫他有来无回!”说罢,传下令去,停止操练,犒赏三军。随后又冲着众人道:“我已吩咐下去,今日我便与众位寨主在高台上尽情畅饮

    。”众寨主欣然答允。

    陶封挽着杨基的手,拾阶而上。众人跟在后面,一一上得台来。

    此时,喽啰已经撤去点兵道具,摆上桌椅,众人纷纷落座。须臾,各色佳肴陆续摆上桌面,更有难得一见的陈酿,

    陶封举杯先对杨基道:“这第一杯是给贤弟压惊的,先干为敬。”说罢一饮而尽,杨基跟着也饮了。而后,陶封又劝其他人喝酒。之后,众人开始下筷,气氛也活跃起来。

    陶封见刘离和冯聪只是略略吃了点菜,酒一杯也没喝,就出言相询:“两位小兄弟怎么不饮?难道嫌我寨中酒不够好?还是菜不合脾胃?”

    杨基忙接过话头,道:“我这两位兄弟没见过世面,一时放不开,深怕醉了出丑,给哥哥添麻烦。冯小兄弟更是有伤在身,不便饮酒。还望哥哥见谅。”

    他这话说的也不全对,至少刘离并不怯场,他前世的应酬也不算少,可是现在这个身体对酒精的适应性如何他还没检验过。他不是怕出丑,而是怕喝多了说出一些让他后悔的话,所以美酒在前,他也不敢冒然品尝。

    陶封不以为然道:“哎,大丈夫天不怕地不怕,还在乎区区两杯水酒吗?如此好的日子,不喝就是不给陶某面子了。”

    杨基歉然地朝刘离二人摊摊手,表示无能为力。

    刘离眼见不能推却,给自己和冯聪都满了一杯酒,端起自己的一杯,说道:“诚如陶大寨主所言,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只是我二人人小量微,不敢多喝,如今就喝一杯聊表心意。”说着遥遥向陶封举了举酒杯,装豪迈状一饮而尽,实际上大半酒水从嘴角流出。

    他又拿过冯聪面前的杯子,说道:“冯兄弟现在真的不适合饮酒,我就替他干了这杯好了。”说完,如法炮制。

    陶封大笑道:“刘小兄弟有情有义,又是豪爽,颇合我意,倒是陶某让你为难了。不过喝酒这事迟早要学会的,你心里不会埋怨哥哥吧。”

    刘离站起来,连说不敢。

    陶封道:“不要再酸了,等宴席散了,我就叫个郎中给冯家兄弟看看。”刘离又要道谢,被陶封拦住。

    接下来陶封和杨基又一起回忆了一些前尘往事,众寨主轮番过来敬酒,陶封也还罢了,杨基酒到杯干,饮了数十杯后,犹自面不改色,谈笑自若。

    众头领暗自佩服,言语间越发恭敬起来。陶封见杨基给自己长了脸,非常高兴,本来就红的脸越发红了。当下吩咐下去,让寨中精壮武士上台表演角抵之戏,又唤女子若干,随侍一旁。

    又吃喝了一阵,杨基道:“小弟素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兄乃一方豪雄,威名赫赫,当适时广招贤才,内则修葺堡寨,垦荒开牧;外则远交近攻,广施恩义。如此,兵精粮足,百姓归心,何愁大业不成?”

    陶封把筷子往桌上一放,叹口气道:“贤弟你有所不知,你说的虽是在理,然寨中青壮均多以从军,哪来那么多人手开荒拓牧?况且附近适合耕作的土地又少,熟悉农事的百姓也不多,开荒费力不说,前几年还几乎没有收成。扩大牧场更是艰难,须知关外自古就是以放牧为主,各个草场无不‘名花有主’,如不与人发生冲突,哪里去获得新的牧场?”

    他怕打击了杨基的积极性,又补充道:“不过贤弟的想法是很好的,只是如今还不适合在哥哥这里进行,待时机成熟,不用贤弟提醒,哥哥我第一个就去做。”

    杨基皱了皱眉,又问道:“如此,不知寨中所需开销从何而来?”

    陶封“咳嗽”一声,他没想到自己这位兄弟在这样的场合会有如此一问,不过他也不打算回避,毕竟有些话迟早要说的。

    “我寨中自有一些田地与草场,此外便向来往客商收取一些过路费。”

    杨基心情沉重,知道短时间内无法说服陶封改变心意,而且陶封说的原因也确实客观存在。他环顾众人,突然高声说道:“小弟自到哥哥营中以来,平日里也常出去走动,见各家寨子数量虽多,但险要处却防范松懈,甚至没有派人守护。此时若有敌人来犯,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便可到我红花寨外,不可不妨。”

    陶封略感不满,道:“贤弟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红花寨与各寨之间同气连枝,敌人若来,我方只要能守几日,他们必腹背受敌,不是被我们歼灭,就是尽早撤兵,贤弟尽可放心。你说的那些地方,不是不肯派兵,实在是兵力有限,太过分散,反而容易被人各个击破。”

    杨基见说不动陶封,众位寨主也不把他的话当回事,轻叹一声,不再多言,只顾埋头吃喝。

    聚饮多时,众人或多或少都有了些醉意,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月上枝头,姣姣月光照得高台之上一片明亮。

    陶封高据虎皮交椅,抬眼下望,只见各营灯火通明,旌旗密布,刀剑如林,人马来往,喧嚣不停,心中舒畅,说道:“自我起事以来,十年征伐,帐下已有数千虎狼之师,如今更有众位兄弟相助,真是如虎添翼。我看还有谁敢来犯?只待我们打几个漂亮仗,便可与诸位共享富贵了。哈哈……”

    众头领纷纷起身,七嘴八舌地说道:“全赖陶大寨主勇武,我等愿效犬马之劳。”陶封听了薰薰然醉上加醉,不忘频频向众人敬酒。

    未几,陶封已是醉态迷离,他手指东方,说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陶封虽无问鼎中原的志向,在这关外做一方诸侯岂不快哉?”

    众人又是附和连声,都道:“中原虽好,不如此间快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