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血色江山录 > 109.火光
    投出了“神奇一枪”的刘离,就像完成使命的道具从马背上摔下来。在身体接触地面之前,刘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护自己。他下意识的蜷缩身体,双手护住头脸,背脊微弓,双膝曲起挡在胸腹之间。等他做完这一切的时候,身体已经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借着惯性,还在地上翻了几个滚。

    刘离非常清楚,这时候敌我双方都杀红了眼,谁也不会来管他,如果自己不能起来,没有发生在南京路的踩踏事件就要发生了。

    他在地上伸展了一下四肢,都有知觉,应该没有骨折。他暗自庆幸,随手一摸居然抓到一把长柄武器,他忍着浑身的酸痛,艰难地拄着这把临时拐杖站了起来。

    危机并没有接触,这时候随便来一个人都能要了他的性命。

    刘离抬头四顾,发现情况似乎变得更糟糕了。虽然那两名敌将被群殴致死,但他们成功拖住了红花寨的撤退队伍,在那段时间里,已经有更多的冬泉谷的士兵围了上来,远处守望堡的人也在赶来。如果没有奇迹出现,陶封的队伍将被两倍与他的敌军缠住,这从他们已经步履维艰的现状中可以明显感觉出来。

    对方似乎看出了陶封等人的意图,在通往营门的路上重重设置障碍,以至于正面突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已,红花寨的人又缓缓向来路退回。

    为了不落单,刘离咬紧牙关,跌跌撞撞地跟上队伍。他很清楚,一旦脱离大部队,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你……还行吗?”正在刘离摇摇晃晃就要倒下的时候,后面伸过来一双手,把他的身子扶住。

    刘离回头,发现是曾经在开战前有过一面之缘的少年陶器。

    “没……事,休息一会儿就好,帮我扶到那边大帐去。”刘离面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少年并没有发现隐藏在这笑容背后的东西。

    “你真坚强,换了我,不知道还能不能站起来?”少年一脸敬佩地看着刘离。

    “太对了!那真是神奇的一枪!我们都看到了。就是这一枪挡住了敌方势在必得的进攻。”正在刘离想着要不要谦虚几句的时候,卢益也从旁边走过来,和陶器一起一左一右把刘离架住。“那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时刻,今后您将是我学习的榜样。”

    “巧合!一切都是巧合!我真的没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刘离又回忆起了前不久那个让他不得不用尿遁大法的情景。

    “我好多了,再休息一会儿就能走动了,你们现在还是过去帮大寨主吧。”靠在大帐的一根柱子上,刘离对两个扶他过来的年轻人说。

    “那……我们先走了,等我们打跑了敌人再来看你。”陶器说道。

    “这少年是真不知道己方已经处于绝对不利中,还是安慰我,抑或他自己不敢想象接下来的事情?”等两人走后,刘离躲在大帐的死角心中思量。

    “又走神了,当务之急是想个脱身之计,别管人家小年轻想什么……”看着还在拉锯战的战场刘离喃喃自语:“冬泉谷的人怎么会如此紧咬不放?难道他们要为主将报仇?不合常理啊……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嗯,或许正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主将已经稀里糊涂地挂掉了,如果那样的话……”

    刘离的脑中灵光一闪,刚才因为摔倒而造成的全身酸痛经过这段时间的休息已经消除了一些。不知是出于心理原因还是确实缓过一口气来,总之刘离感到身体又听使唤了,他一骨碌爬起身,钻进了大帐。

    借着帐内的烛火,刘离看到里面一片狼藉,一张铺着华丽锦缎的大床上躺着一具无头尸体,大滩的鲜血染红了半个床面,地摊上也留下了紫黑色的斑斑血迹,案几上两根牛油巨烛还在燃烧,混不觉此间的主人已经回归极乐,一些竹简散落在案几和案几旁的地上,大帐的角落里放着几个坛子,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

    刘离好奇地走到那几个坛子前,伸手揭开一个坛子的盖子。在他想来,最大的可能是酒,而在宋代蒸馏酒发明之前的酒因为酒精浓度不够,是不能点火的。

    谁知道里面居然不是酒,而是一种呈现半固态的东西,他用手指沾了点,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确定是一种油脂。

    后来他从别人那里了解到这些东西确实是油,更确切的说是动物油脂。主要用于盔甲的日常防护,攻城器材和辎重车的润滑等等,当然也可以涂抹在皮肤上防晒防干燥的。

    刘离大喜,他正愁没有大面积引火的材料呢,谁知想睡觉就送来了枕头。

    当下,没怎么考虑,刘离拿过一坛,洒在帐内的可燃物上,又捧着剩下的一坛跑到外面,把他们倒在帐篷上。做完这一切,他拔下一根蜡烛,开始在大帐内外四处点火。

    火苗在油脂的“滋润”之下茁壮成长,很快成了熊熊烈焰,顷刻间,火舌已经把帐顶烧出了一个大窟窿,与外面的火焰连成一片,顿时映得周围一片光明。

    正在酣战中的双方士兵,也被这近在眼前的火势吸引住了,不由得放缓了攻击的节奏,于是乎,战斗发生了短暂的停止。

    “冬泉谷的人听好了!”杨基突然把一颗人头挑在枪尖上,高高举起:“你们的主将已经授首,这就是他的首级。”

    熊熊火光照在冬泉谷主将的那颗分不清面目的头颅上,尽管如此,很多人都看清了还戴在人头上的精致铜盔。

    不错,那个式样是主将大人独有的。冬泉谷的士兵早就有点怀疑主将的去向,他们战斗了那么久,却迟迟不见主将出来指挥,心里难免犯嘀咕,如今见了主将的头盔,对杨基的话就信了七八分。

    “主将已死!”

    这个噩耗像瘟疫一样在冬泉谷的士兵中蔓延,比噩耗更可怕的是,他们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终于外围的敌军动了,他们慢慢地退到营门外,然后中间的敌军也开始后退。一开始他们退地还比较又秩序,可是渐渐的,后退变成了转身逃跑。

    这个时候,红花寨的士兵没有追上去大砍大杀,而是跟在溃兵身后,不离不弃。前面的人跑得快,他们就跟得紧些,前面的人放缓速度打算拼死一搏,他们就拉开距离不让他们有肉搏的机会。

    在溃军的“引领”下,守望堡的援军也被“带了节奏”,跟着他们一起跑。又追了一阵,眼看溃军就要逃入敌方的中军大营中,陶封下令:“弟兄们,进攻!”

    随着这声大喊,早已安奈不住的红花寨士兵如饿虎扑食般杀向恨不得爹娘多生两条腿的溃军。

    这时候敌方联军也派出了部队前来接应,可还没等他们接上头,黑暗中冲出一支骑兵,不但阻止了他们的会和,还分出一部分兵力,截断了这支援军的归路。

    书中暗表,这支奇兵正是早先从后山偷偷派出去埋伏的那支,此时截击敲到好处。

    没办法,敌方联军只好继续增援。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混战。

    这一场仗从天还没亮杀到日薄西山,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双方很有默契得停了手,各自回到自己的阵中。

    战斗一开始,刘离就尽量躲在相对安全的地方,能不动手就不动手,可他已累地连指头都不想动了。他真看不懂有些士兵还能嗷嗷叫着扑向敌人。此时,刘离唯一想到的一句话就是,战争使人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