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风起之功名泪 > 第三十三章 那年雪夜,咸阳吹过心寒风
    其实,故事应追溯到三年前的一个雪天。

    四年前,由于嬴政派人四面追杀六国与墨家联合起来企图复仇的余孽,六国余孽所经之处无不鸡犬不宁,引起周围人的不少愤恨。说来他们各有苦衷,偶尔会得到一些百姓的同情,但大多数人不愿再过打仗的日子,秦统一六国已成大局,何苦逆天而行呢?但对于他们而言,自己的国家灭亡,自己臣服于嬴政,怎对得起良心!所以他们与墨家联合起来对抗追杀他们的秦军。

    三年前,李倾看清局势后离开了墨家,只希望过平淡生活,或者干出一番事业,做成功的人,让周围的人都看得起他,都认同他,不会像他的家一样腐败。然而,好景不长。

    天下着鹅毛大雪,第一夜,是在冰冷的墙角度过的。

    夜里,不远处的屋里闪着温馨的烛光,那一丝火苗对李倾来说,就是温暖,但世态炎凉,无论是那个年代,都有他冷酷的一面,他穷,没有钱,只能睡在冰冷的墙角,太累了,眼前开始朦胧,两天没睡了,头很沉,靠着墙,冷风吹过,呼吸变得有些困难,打了个寒颤,全身僵得已无法动弹,他的反应明显迟钝了许多,“这样下去会不会死?”他自己根本不知道,也不敢想,只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很累,睡下了,也许能好受些。他咳嗽了几下,感觉喉咙很干,沿着墙角这了些冰解渴,又打了几个喷嚏,“说不定今晚真熬不过去了呢!”他苦笑着,他很同情自己,他觉得自己很可怜,在这乱世,没有任何人关心他,希望他活下去。他告诉自己不能妄想了,还是睡下吧,明天会怎样,或者有没有明天,不是他能决定的。

    朦胧的梦中闪过朦胧的影子,他梦到了他的家,一个腐败的地方,已不复存在的地方。

    “倾儿!说过多少次了娘偷东西也是为换钱,娘是为你好!我们没钱,就只有饿死何谈抱负啊!”李倾的娘还在不断地给自己儿子做思想工作。“哎呀娘!大秦律法有多严酷,你知道吗!你又是偷又是赌又是骗,我的脸都快被你给丢光了,舅舅是贪官,你以后不要收他的钱!你有没听我说啊!还有爹,娘你劝爹别做不正当生意了,你们不能脚踏实地做事吗!你们非得等一天我被被抄家才甘心啊!”李倾缠着自己的娘开始说服教育,但那时家庭中多人皆不在乎怎样生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等于是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明天有迎接新的任务。

    那群人,只在无知中得意,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李倾,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既可怜又可恨,李倾完全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倒是时常有一种危机重重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就连自己的姥姥死了,家中也乐观到了笑声四起,丧失只字未提,众人的眼角如干旱的天,一滴泪也没有,又何以滋润人的心田?李倾早已厌恶了这个家,然而,在他离家出走两天后,他的家就被烧,他的家,彻底完了,他连父母最后一眼也没见到,这,就是那些人的无知换来的天谴么?所谓的报应终于来临了!

    之后,李倾被墨家收养,之后就在模糊的意识中走向了反秦的路,走上了仇恨的路,他的心底,还是感到莫名其妙的,但如今饿的连意识都快失去的他,能有一个不是很温暖的归宿,已经很好了,他的要求就这么一点,一点也不高。

    然而,天负老实人,最终他厌恶了奔波,他想有一个固定的居所,离开了墨家,墨家的几个头领都很慈祥,允许他离开,去寻找另一条谋生的道路,但要他发誓:宁可饿死,也不再做违背道义的事!之后,他就四处奔波,靠着一股信念,带着仅存一丝的意识,拖着疲惫不堪甚至怀疑早已不属于自己的身体,摇摇晃晃如游魂般“飘”到了咸阳。

    然而,咸阳并不温暖,咸阳的雪,比任何地方都要大,北风呼啸而过,怒号着、哭喊着、抱怨着、诉苦着……挂在脸上,如刀割般,深深刻入人的心扉,心头滴着冰冷的血,即将停止心跳,来这里之前,为做好心理准备,他曾告诉过自己一定要走下去,不能停下,不可以到下,不可以死,然而,事实哪有不残酷的?这里,咸阳!比想象中的还要寒冷。

    “孩子,醒醒。”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搭在李倾冻僵的肩上,晃了晃,李倾睁开朦胧的睡眼,红着脸,双手撑着沉甸甸的头,看着四周,嘴角微微上翘,似乎在暗暗庆祝自己还没死,抬头,只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带着慈祥的微笑,站在他的面前,“你是?”李倾好奇地瞪大眼,正要答谢,却渐渐神情恍惚,老人的手轻轻搭在他的额头上:“你发烧了。”一边说一边背起他朝一个陌生的地方走去。

    不知过了多久,李倾再次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在一个较为温暖的房子里,老人走了进来,亲自端来了药:“来,喝下吧……”“你……你为什么要对我好?”李倾一时紧张,又带着一丝感动,本想答谢老人的,但话从口出却成了这样一句,也许对家庭绝望又失去关爱的他从来没想过会有一个陌生人救他,关心他,也不能理解眼前这个人。“因为……”老人迟疑了片刻,无奈地摇了摇头:“你没去处的话,就留我府上吧……”“嗯?”李倾听得眼瞪得更大了:“府?”之后李倾才明白,那个老人,是李斯。可,一个丞相,为什么要救他呢?他始终不明白。但他一直认为,那绝不是同情,路上可怜的多得是,李斯不会是那样的人。

    上朝的路上,李斯一直盯着路面,心不在焉:师弟,那孩子,太像当年的你了!起初我以为是纯属巧合,可他的手背上,竟有你曾经说过的两颗痣,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你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右手手背上都有两颗痣,大儿子叫绍卿,二儿子叫依,若将来有了孙儿,就给他取名叫绍绫,只可惜孙儿未出世,你就离开了人世。这孩子,会不会就是你的孙儿呢?是绍卿或依的儿子?不是没可能,而且从这孩子口中得知,这孩子9岁以前的事不知为何没了丝毫印象,像是患了失忆症,连他的生父生母也全然忘却,只知他记忆中的开始,是从李家开始的,那家父母并未告诉他九岁以前都发生过什么,只亲切地唤着他儿子儿子,这么多年一直这样唤着,他也再未怀疑过,日子久了竟不是很在意这些事了,这么多年他早已无意间默认了自己姓李,名倾……真想不到,这秦国可真小啊,呵呵……这,是好事么……算了,师弟,我曾答应过你,风水轮流转,多年以后,若有缘遇到你的亲人,定会照顾好他们。可你走后我第一次遇见你的亲人时,却无意间将一场火劫引向了他们,害了他们,所幸那家那小孩子活了下来,剪不断的缘让我再次遇见了他,让他来到了我身边……这次,也算是师兄我的赎罪了……不知不觉竟来到了朝堂上。

    看着始皇正襟危坐在前,李斯思绪万千:经过这几天的观察,倒是察觉李倾这孩子很聪明,如果近几天圣上心情一向很好,如果在圣上面前推荐李倾的话,这孩子,应该能干一番大事业,可……他的许多地方,和师弟可不同,他太有野心了,也许是后天受家庭的影响吧,他的内心一直存有阴影,促使他总是未成功而不择手段,这种人会给自己和别人留下后路吗……把他留在朝野,对我,是不是也是种威胁呢?就算不为自己想,我想师弟也只是希望自己孙儿能幸福生活吧……唉,难说啊……我与师弟虽同窗苦读多年,对于师弟我却实则并不是很了解。是希望自己孙儿年少为官、干出一番事业呢,还是希望自己孙儿一辈子平平淡淡安分生活呢?师弟,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转眼众臣子跪下,李斯回过神来,惊慌地忙跪下,嬴政烦闷地吐出两个字:“平身!”“谢陛下!”李斯跟着臣子一同站起,低着头,心神不定,刚才的事情,连回想都不敢想!嬴政看了李斯一眼,又有些打趣地说道:“左丞相近来似乎有什么烦心事,说来听听。”李斯听后一阵惶恐,忙跪下:“陛下!陛下恕罪!臣近来是遇事不少,所以……”“哦~看来左丞相很忙了!”嬴政冷笑着,点了点头:“但是朕更忙,胡人又开始骚扰我大秦边境了,满朝文武,都是饭桶,没有一个能替朕出谋画策的!没主意的武将总吃败仗,有主意的一些又是手不能又是提肩不能扛的!没用!废物!一群废物!左丞相,朕叫你想的事想好了吗?”“这……”丞相点了点头,似乎豁出去了,嬴政听后消了气,满意地点了点头。

    是前一晚的事。

    李斯被叫到宣室殿,嬴政正批阅着奏折,见李斯来,示意身边人下去,不等李斯怯怯地询问,嬴政便有些烦忧的样子开口说道:“有关胡人犯境以及墨家余孽的事想必左丞相和朕一样清楚吧?先放下这些大事不谈,朕问左丞相,孟翎这个人,左丞相认为该如何处理?”“这……”丞相转了转眼珠子,又怯怯地低下头,嬴政打量着李斯,顿了顿,低声道:“行了行了,朕给你一晚上的时间好好考虑,明天朕要你的答复。”嬴政顿了顿,一边披奏折一边带着试探性的语气继续平静地说道:“到时不要让朕以为,朕瞎了眼,就连身边的左丞相,也是没价值的废物,甚至入朝只为混饭的。”“是!”李斯怯怯地行过礼,离开宣室殿。

    夜深了,今夜正是月圆之夜,月照当头,嬴政走出宣室,抬头看天,望月难眠。又入室打开窗子,趁着夜里清凉的风,独自一人在空荡的房里对弈。摆着棋阵,注视着手中剩余的棋子,全然陷入了深思和忧虑:“这些棋子,还有哪些地方能派上用场呢?唉……朝野啊,不过整整一盘棋,却需耗尽大半生来布局,那棋阵,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比眼前这棋阵,要阴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