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风起之功名泪 > 第七十章 君可知,利民只因唇亡齿寒
    “想不到,阿辰真的会来,大多时候喜欢在夜里现身……果真还和以前一样……是来叙旧的么?”

    “嗯?叙旧?你是这么认为的?本以为你会想着我会再次救你出去,并抱有一丝期待……”

    “你不会再主动去为我做已被我拒绝的事,一向如此,不是么?”

    “我们总是见面不久就又多年不见,想不到,就算如此,你对我还是这般了解……我猜,你至今也未想过离开这牢笼……”

    “呵呵……知己难逢……”

    “为什么?我孟辰长这么大还未受过如此委屈,今你已被折磨成这般模样,却依旧不肯出去,我对此极为不解,莫非……你留此处……(压低声音凑到子婴耳边)是因背负着什么重大使命……”

    “不瞒你说,确是如此。”

    “又是为了什么黎民百姓?呵呵呵呵……我可从不信你们这群王公贵族受如此大的委屈还是为了黎民百姓……子婴,何苦?”

    “呵呵……很值得,不是么?”

    “子婴,你不是救世主,你也不用在我面前装高尚!哼,是不是为了黎民百姓,即使是死在牢中也值得?听得我直想吐!依我看,你敢这么说是因为你知道你不可能会死,到了危机生命的时候,你一定有你的办法脱身,因为你可是王公贵族,你此举必有你的目的,我没猜错的话,你是帮皇帝办事。帮皇帝办事,皇帝却放心你一人办此事,可见他对保障你的安全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身上,有他的信物,关键时刻可以帮上你,是么?”

    “是的。”

    “能忍受如此酷刑,不错,是条汉子!我没白交你这个朋友!但是我想知道,百姓如何如何,与你有利益关系么?他们原本就是为你们统治者服务,不是么?你们这群贵族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能过安稳日子,好好享受……”

    “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怎么做,既然你执意这么认为,那子婴也不再反驳什么,就算是为了自己吧,子婴是为了大秦……”

    “大秦?可笑……何以见得?”

    “君、民,确是存在利益关系。我少时较为清闲,常就近坐于树下,读《左转》,至今犹记《左转·僖公五年》载: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君可知,利民只因唇亡齿寒,民为唇,国为齿,民危则国危,民利则国利。故子婴所为,亦为大秦。况且孔子有闻此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孟子更是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唇亡齿寒?好引喻,不过,更令我惊讶的,是你所提出的孔孟之道。若民为贵君为轻,则无人愿作君,为民操劳。且孔孟皆是儒家之人,不解你为何会对儒家学说表示赞同,它不是克己复礼阻碍这个朝代的发展么,它主张恢复周礼,岂不越发展越倒退?它不是落后思想么?皇帝不是已下了焚书坑儒的命令么?大秦所信奉的法家,不是一向公正严明么,怎么没有把你也坑杀了?我可是个怕死之人,所以对于你所提到的儒家学说,恕我不敢苟同。”

    “君的利益与民的利益有时是休戚相关的,为民,亦为大秦。子婴不敢全盘否定儒家,更不敢全然信奉法家,不论哪家,有理,子婴都会学习,况且父皇下的是收书令,坑的是方士,并非焚书坑儒,唉,传谣难免,但谣言并非可信。”

    “听闻扶苏就袒护儒家,结果至今还卧病在床。”

    “大哥虽卧病在床,但他的病是与积劳成疾有关,与父皇关系不大,父皇只是对他期望过高,并非有意为难他。”

    “我终于知道了,你之所以没有变成你大哥那样,是因为你在很多时候,都向着你父皇,公子胡亥在这点倒与你很像,你们不愧是关系要好的兄弟……所以皇帝对你们两个甚是喜爱。”

    “此言差矣,弟弟在父皇面前有时是挺盲从,但他还是个孩子,近来也变得叛逆多了……而父皇喜欢弟弟的原因其实很多,并非你想的那样,弟弟有他自己的苦衷,而子婴,有自己的想法,并非凡事有意向着父皇……对了,阿辰,我记得,你不是姓聂么,叫聂辰时,后来聂家因勾结部分六国后人企图谋反被父皇发现后判了株连九族的重罪,听说你没死,你成功逃脱了,当时我就放心了。后来,就又好久不见你了,再次见到你时,你便姓孟了,后来,发生了什么?”

    原本坐下耐心倾听子婴诉说的孟辰听到后边的几句后,突然神经紧绷,冷风拂过,长发遮住了他的侧脸,看不见他那或许已变得更为恐怖的眼神,也看不见他任何神情,但子婴在不经意间瞥见了孟辰那紧紧抓住衣服颤抖的手,那白皙修长的双手已布满了暴起的血管……

    “阿辰……”子婴轻轻道出,却顿时感到此声甚为沉重,一种不安不知何时已涌上心头,担忧地看着孟辰,却不知所措,多年不见,他并不知孟辰的经历,他不懂的事情太多了,包括此刻孟辰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