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卧龙逆天 > 第七十八章 拜访贤士
    第七十八章拜访贤士

    接下来的几天,诸葛亮视察完夏口的各项事务,顺便还接见了一下新投降的苏飞,苏飞本是黄祖大将,在竟陵被甘宁俘虏,但因他与甘宁有旧,所以甘宁把他举荐给了诸葛亮,跟苏飞会面深入交谈之下,诸葛亮随后任命了苏飞为水军别部司马,居于甘宁之下。//无弹窗更新快//

    在临去襄阳之前,新城的严峻也赶到了夏口,作为诸葛亮新任命的工曹从事,他今后的工作重心,主要还是跟建设有关的事务,不过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严峻这番到来,还给他带来了一条建议。按严峻的意思来,就是希望从新城挖一条运河,接连汉水,为新城提供更便捷的交通,并且在汉水口接壤处,建立一座军港码头,来巩固这条运河的安全。

    对于严峻的这条构想,诸葛亮思虑之下,问:“从新城挖一条运河接通汉水,需要付出多少劳力,以及财务,你有算过吗?”

    “新城到汉水的距离,大约八十里,沿途有数条河渠,只需要疏通加宽就可以,大约需要五万劳力,用上三月时间,花费大概在五千万钱左右,虽然成本不低,但如果开通这条运河,将会给新城带来更大的收益,沿途十万顷田地,也会因为运河的灌溉,成为一片沃土,希望主公郑重考虑下官这条建议。”严峻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不然他不会这样胸有成竹。

    “曼才,你这条提议,我会考虑,一个月后我会给你答复,现在我手上有一份造船图纸,你接下的着重跟造船匠师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把船只造出来。”诸葛亮点了点头,起身把案几上,他这几天熬夜画出来的后世明代战船的图纸,交到了严峻手中。

    “请主公放心,下官一定不负主公所托,把船只造出来。”严峻接过图纸,欣然点头道,对于建造方面的事情,尤其跟水利有关的物品,他向来都是份外上心的。

    把造船这件事情交给了严峻,诸葛亮与吕蒙、甘宁、徐庶等人关照了一声,随后领着陈楚、刘封以及三名随从,从夏口乘坐船只,前往襄阳而去。

    装扮成游人士子模样的诸葛亮一行六人,穿过襄阳城,径直来到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山而来。

    鹿门山位于襄阳城三十里外,濒临汉水,与岘山隔江相望,山上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烟雾环绕,仿若人间仙境。

    诸葛亮早年在此求学一年,对鹿门山的山水路径自是毫不陌生,如今阔别多年,再次返回,诸葛亮心中不由有些忐忑,这几年,他一直都没有亲自来拜访过庞德公这位授业先生,虽说每年逢年过节,他都会派人送礼品上山,但庞德公却甚少回书信,偶尔回封书信,都是谈些无关紧要之事。

    刚到山门的诸葛亮,正准备吩咐陈楚等人留下,他独自进门,却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话语:“庞先生约我们来山门,这可是头一回,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

    诸葛亮回头观去,见三名青年正牵马走来,但却都面相陌生,显然以前并不认识,在与诸葛亮擦身而过之际,三人都友好的朝诸葛亮点头示意。

    在错身离去之时,其中一人道:“前些日子,诸葛亮领军大败孙权,占领了江夏,今天庞先生叫我们来此,只怕与这事有关。”

    ……

    “你们在此等候,我去拜访庞先生。”诸葛亮若有所思的望着进门的三人,转头吩咐了一声,随即提着礼品,朝山门走去。

    “请通禀一声,就说隆中诸葛亮前来拜访庞德公先生。”诸葛亮邹道庄门口时,先前的三人,正在门口等候,显然他们是等待庞德公的召见,这会诸葛亮上前一步,笑着对门口的童子报了下名讳。

    “原来你就是诸葛亮啊,我家先生说你最近必会前来,若以嘱咐我,直接引你进去。”门童好奇看了眼诸葛亮,在他看来诸葛亮虽然长的俊逸,但装着朴素,与往来拜访的士子,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什么,他就是诸葛亮?”看到诸葛亮在童子的引领下,走进庄门而去,门口的三名青年,不由都有些惊讶,虽然他们早就听说诸葛亮年轻,但在他们想来,应该不会比自己小,怎么也得有个三十出头,但刚才观看之下,对方年龄最多就二十出头。

    “文祥兄,看来庞先生招我们来此的目的,真被你说中了,跟这个诸葛亮有关。”三人中个头最矮的杨颙,看了对面身穿儒服,头戴冠帽的习祯说道。

    杨颙字子昭,襄阳人氏,荆州大族杨氏子弟,其族兄杨仪,乃荆襄名士,习祯字文祥,襄阳人氏,同属荆州大族,其兄弟数人,皆以才学闻名荆州。

    三人当中的另外一人,正是其弟习竺,兄弟三人皆师从过庞德公,虽然未出仕,但在荆州士族之中,却也是声名鹊起。

    诸葛亮走进庄院之内,刚到厅堂外,就听到庞德公的笑声:“孔明,既然来了,还不快快入内?”

    “学生诸葛亮,拜见先生。”诸葛亮走进屋内,看到主位上端坐的庞德公,虽然年过七十,却依旧红光满面,欣慰之余,忙上前见礼道。

    “看到你这般出息,我这个先生,脸上也很有光啊。”庞德公大笑之余,指着旁边的另一个鹤发童颜,神采奕奕的老者道:“德操兄,看来是我输了啊。”

    “见过水镜先生。”诸葛亮见司马徽也在,自是跟着上前行了一礼,这会环视之余,他赫然发现屋内,竟然还做着两个青年,显然这两人,也是庞德公请的客人。

    “哈哈,好,好,好!”司马徽笑着连说了几声好字,接着才道:“孔明比拟预计的晚来了三天,只怕跟刘皇叔之死有关吧。”

    诸葛亮向来知道庞德公和司马徽两人,喜欢博弈,听到二人这会所说之话,跟自己有关,遂道:“刘皇叔意外被黄祖所杀,却是出乎我的预料,为了安抚刘皇叔的下属,亮确实在江夏多待了几天。”

    庞德公点了点头,道:“刘皇叔仁义之名,冠杰天下,死在黄祖手下,也确实有些可惜了。”

    这会习祯、习竺、杨颙三人走了进来,分别向庞德公和司马徽行了一礼,在厅堂下首坐了下来,接下来司马徽又起身给诸葛亮介绍了大厅中的另外两人,原来这两人,一人叫尹默,字思潜,益州梓潼人氏,在襄阳游学,现拜司马徽为先生。

    另一人叫向宠,字巨违,襄阳人氏,襄阳宜城大族向氏子弟,其兄向朗,字巨达,皆拜司马徽为师,学习兵法韬略。

    诸葛亮自是作揖一一行礼,虽说他如今官居太守,但眼前这些士子,可都是他需要笼络的对象,他自是不能怠慢。

    向宠等人纷纷还礼,先前他们还不明白,来此的目的,但见到诸葛亮之时,他们自是领会到其中含义,现今诸葛亮据雄兵,占江夏,已成气候,正是值得效力的对象,若是博得对方好感,对将来也是有好处的。

    “孔明,这几位都是才俊之士,今日你来的目的,我们也已知道,现今江夏在你手中,不知你下一步有何打算呢?”庞德公这般询问,到并不是考验诸葛亮,而是另有一层深意,他想想听听诸葛亮的答案,是否与自己所想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