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赵云新传 > 第二十六章 书法的妙用
    五日后,赵云准备好礼物,想了想,还是不带周仓去好,蔡邕是士林的人,也是朝中重臣,请的应该都是士林和朝中的重量级人物,那些人中士林的人估计看在卢植的面子上不会说什么,但是那些不是士林出身的朝中的大臣们对自己印象不好,难免会有些言语上的侮辱,而周仓是粗人,对自己又很忠心,肯定不法忍受,到时候起了冲突就难办了,对自己结交士林的人也不利。那带谁去呢,想来想去还是刁寒比较冷静,就带他好了。

    于是赵云叫上刁寒,带上礼物到卢府去找卢植。到了卢府,卢植已经在等赵云了。赵云连忙行个礼道:“让伯父久等,小侄惶恐。”

    卢植见赵云来了拉着他就走,一边说道:“无妨,老夫也是才等一会而已。何况现在还早,走,随老夫一起去蔡府,到时老夫给你介绍一下。”

    上了马车,赵云小心翼翼地对卢植说道:“伯父,那些大臣是不是对小侄有些意见?”

    卢植捋了捋胡须,说道:“贤侄莫怕,老夫知道贤侄本领非凡,定会让那些大臣们心服口服的。”言下之意就是意见是肯定有的,机会我也给你了,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赵云默默地点了点头,心里盘算那些士林的人无非是认为自己莽夫一个,只懂打仗,不通经史,所以看不起自己。至于平民出身,想来他们是不会太在意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是士林出身的朝中的大臣们了,反正自己也没打算结交他们,到时候敷衍一番就是了。

    来到蔡府,卢植递上名帖,而赵云不在蔡邕邀请的名单内,不便投帖,只好静静地站在卢植身后。门口的家丁显然认识卢植,谄媚着接过卢植的名帖说道:“原来是尚书卢大人,请进,请进。”

    随即高声禀道:“尚书卢植卢大人前来祝寿!”大嗓门把跟在卢植身后走进去的赵云吓了一跳。看了看那些家丁在一旁掩嘴窃笑,只是看在是卢植带他来的份上没有大声嘲笑而已。

    赵云嘀咕几句,见卢植面不改色,显然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不由有些埋怨卢植,也不给他讲讲规矩,害自己出丑。其实这到是赵云错怪卢植了,因为卢植自己平时已经习惯了,由己及人,以为赵云也知道,完全没有想到赵云以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连在下属面前也经常嘻嘻哈哈的。

    赵云跟着卢植一路进去,见蔡府上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扬扬的气氛。进了大厅,一个大大的寿字扑面而来,四周的摆设也十分精致。突然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原来子干兄这么早就到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卢植笑道:“呵呵,伯喈兄太客气了,来来来,老夫向你介绍一位少年英雄。”说着拉过正在欣赏大厅摆设的赵云说道:“这位就是在黄巾之乱中的大功臣,现任下军校尉的赵云赵子龙。”

    又对赵云说道:“贤侄,这位是议郎蔡邕蔡伯喈。”

    赵云一听,知道这是得到士林认可的第一步,心里一紧,连忙一脸崇敬地行礼说道:“下官赵云见过蔡大人,蔡大人之名下官如雷贯耳,听闻大人书法和音乐堪称大汉一绝,下官早就仰慕不已,今日得一见,让下官足慰平身了。”

    蔡邕先是一脸不屑地看了看赵云,要不是看在是卢植带来的份上,说不定早就叫人哄出去了。接着听见赵云说起自己最自豪的两样,心中顿时高兴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容。乐呵呵地问道:“赵校尉过奖了,听赵校尉这么说,莫非赵校尉也对书法和音乐有所精通?”

    赵云先见蔡邕一脸的不屑,紧张得身上都出冷汗了,等到见蔡邕终于露出笑容,心里顿时轻松下来,这才发现背上都快湿透了。听见蔡邕发问,连忙回道:“精通不敢当,只是略有研究而已。”

    蔡邕一听,有点惊讶地看着赵云,见他一脸的自信,有心试试他,于是说道:“哦?那赵校尉不妨提笔一书。”说着吩咐下人准备笔墨。

    卢植在一旁听赵云这么说对书法和音乐有研究,便有些叫糟,蔡邕肯定要叫他一试,到时搞不好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惨了,他对赵云还是很欣赏的,不忍见赵云出丑,有心帮他推掉,却听赵云说道:“那下官就献丑了!”卢植见赵云一脸自信的样子也不好开口,别人都同意了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同时心里有些期待,想看赵云本事到底如何。

    赵云来之前可是专门做了研究,知道了蔡邕擅长书法和音乐后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时候还都是小篆、隶书,鲜有楷书,就算有也没有发展成熟,但是他前世就对毛笔很擅长,特别是楷书,来这时代后虽然没有怎么用,但通过这几天的练习,基本上已经找到了感觉,当然是自信满满的。赵云见笔墨已经准备好,便走过去提起笔,想了想,挥笔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字。

    蔡邕在一旁先是有些不以为然,心想一个平民的书法能好到哪里去。等到赵云写完,眼睛都直了,嘴里连声赞道:“好字!好字啊!”卢植也在一旁连声赞叹,完全没有想到赵云能出这么一手好字。

    赵云在一旁听见两人赞叹,心中大喜,知道蔡邕是搞定了,被士林认同指日可待。

    突然蔡邕转过身来拉着赵云说道:“贤侄这字体可是脱离于隶书,前所未有、别俱一格啊,呵呵,老夫今日总算是开眼了,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了。凭借这一手贤侄可称书法大家啊!”

    赵云听蔡邕叫他贤侄,大喜,连忙逊谢道:“伯父如此称赞,让小侄惶恐。拙作能入伯父法眼,小侄已是高兴不已,这书法大家之称小侄愧不敢当。”不声不响之间,顿时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蔡邕笑呵呵地说道:“当得当得,贤侄这一手书法可是开创了书法界一代先河啊,贤侄这字体就叫赵体吧。”

    赵云那个高兴啊,蔡邕可算是洛阳的文坛领袖,他这么一说,自己书法大家的称号是跑不了的了,自己在别人眼里也不会再只是个只懂打仗的莽夫了,这对自己今后找谋士拉文臣提供了大好的条件。

    这时门口那家丁的嗓门又响起来:“谏议大夫马日磾大人、议郎杨彪大人、议郎韩说大人、光禄大夫杨赐大人到!”

    蔡邕一听,拉着赵云走出去迎接,一边对赵云说道:“来,贤侄,老夫为你介绍这几位朝中大臣。”卢植见赵云得到蔡邕认可,心中高兴,也跟着蔡邕出去迎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