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玉剑玄天传 > 第三十一章 怒挟小皇帝 6
    世事总是难料。正当李皓贤离独揽西夏大权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打乱了他原先镇定自若的部署。

    酒宴的第二天,一人急匆匆地赶来大营,求见李皓贤。守卫通报之后,带着来人来到中军大帐。

    李皓贤定眼一看,认出此人乃他所派出寻找发光奇石的使者之一。当初他们出发之前,李皓贤千叮万嘱,若有了线索,立即回来通报。如今这使者急急求见,莫非有了结果。

    “你怎么回来了?我交给你的任务办得怎样了?”李皓贤问道。

    使者兴奋道:“将军,我终于不辱使命,找到发光奇石了!”

    李皓贤听得此言,激动道:“是真的吗?快说给我听,那些石头现在在哪?”

    使者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呈上来道:“我是在北面的沙漠中得到了这些石头,现已将石头带了回来,请将军过目!”

    李皓贤急急接过打开一看,包中有五粒小石子,三块蓝石头,两块紫石,质地和蓝紫光镯相似,只是石子都非常小,每粒如花生米般。

    李皓贤半喜半忧,问:“只有一点吗?”

    使者道:“是的,我费劲力气,也只找到这么点!”

    不管多少,先确定石子是否有用为之紧要,李皓贤当下命人放下大帐门帘,阻断阳光照射。黑暗的帐内,只见李皓贤手中的五块石子微微发光,蓝光与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随之而来的是他脸上喜悦的笑容。

    “好,你干得好!我将赏赐你一千两黄金!”李皓贤欢喜之下,立即给予使者重赏。

    “多谢将军!”

    “可是……”李皓贤话音突转,道:“这还是太少了!你能否再为我找寻多些石头?”

    使者答:“禀将军,估计是很难了!我向收藏此石的老者详细了解过,据说这些石子是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当年他的祖先是个玉匠,受达官贵人所托,将两块发光奇石雕琢成一对镯子!雕琢后还剩下许多零碎的石块,玉匠觉得可以利用,便将剩下的石子加工成一串宝石项链,至于这五粒石子实在太小,用不上,那贵人便将其送给了那玉匠。玉匠舍不得遗弃,将它们保留,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李皓贤问:“既然是祖上传下来之物,那老者怎舍得随便送人?”

    使者答:“那老人家朴实善良,当我告诉他将军你急于用这些石子救人,并苦苦恳求他割爱时,老人家并没有多想,他对我说,这石子在他的手里,不过是些寻常之物,并没有多大作用,但是若换在他人手里能救回一条人命,那便值了,所以他很果断地将石子赠送给我!”

    李皓贤赞叹道:“老人家真是活菩萨啊!听你这样说来,这世间除了蓝紫光镯之外,还有一条发着蓝紫光的宝石项链!那么你打听到那项链现在何处没有?”

    使者道:“听老人说,近些年来有一传闻,说辽国皇室有一条发光的宝石项链,只是不知此传闻是真是假?”

    “辽国?”李皓贤仔细想了想,道:“这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蓝紫光镯当初就是辽国皇室之物!掠劫天下的辽国,同时拥有两件宝物也不足为奇!”

    李皓贤从这几粒石子的获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对使者道:“怎样都好,既然你已经为我找到了一些石头,那么我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为我找寻更多的石头,你是否愿意再跑一趟,继续找寻奇石下落?”

    使者答:“若将军需要,我愿意为将军再跑一趟!”

    “好,你的赏赐待会我便差人送到你的家中!至于你,再为我跑一趟,找寻更多的石头!事成之后,我加倍给你重赏!”

    “愿意为将军效劳!”

    忽然得获蓝紫石,李皓贤欣喜不已。只是不知如此少量的石子能否解景阳郡主的千绝草毒。事到如今,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既然找到了解药,当务之急,便是速速送回大宋。回想起自己离开大宋的日子,已快三个月了,抢救景阳郡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解药虽少,但即便不能完全解毒,能控制住毒性,延长景阳郡主的性命,也是大功一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解药送回去。

    将解药交给别人,让他人送回大宋,这李皓贤是不会放心的。万一送药者因事延误了时间,这可怎么是好。所以,只有他亲自送回才能安心。如今的他拥有一日千里的骏马,在数日之内赶回大宋不是难事。但是,现在的局势不是他说走便能走得了的。

    来到西夏的这三个月,如同过了三年一般,现在的李皓贤,已经不是当初刚进西夏那无权无势的小伙子。如今的他,正率领着数万精锐之师,围困着西夏的国都兴庆。还有两日,大军就要攻城了。这个节骨眼上,怎能说走就走。即便顺利攻克兴庆,要将西夏国内局势平定下来,也要数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所发生的种种麻烦事端,都需要李皓贤亲自去处理和解决。否则,即使他得到了一时的胜利,最终还是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他人谋夺了成果。

    若要权势,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皓贤就必须狠下心来,不管景阳郡主死活,专心一意经营西夏事务。若要爱人,李皓贤就必须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将这里的事情抛之脑后,速速赶回大宋,营救景阳郡主。

    然而,这两项李皓贤都不敢选择,也不忍选择,放弃景阳郡主,便是致她于死地,这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而放弃自己的军队,等同于将数万将士的性命交给朝廷。朝廷大难不死,喘过气来之后,必定要追究兵士们的造反之罪。是自己将他们带到了前线,在此紧要关头,又怎能抛弃这些拿性命来追随自己的士兵?

    命运总是不能让人两全其美,在江山和爱人面前,李皓贤必须做出一个抉择。思前想后,彻夜未眠,李皓贤总算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决定。

    次日,李皓贤将仁多凌矢拉入帐中,摒退众人。

    仁多凌矢见他如此神秘,便问道:“皓贤兄弟,这两天你到底是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

    李皓贤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凌矢兄弟,若我打算现在与朝廷议和,你觉得怎样?”

    仁多凌矢本就不像李皓贤有翻天的胆量,也不想与朝廷闹僵,只是迫于兄弟义气,才追随李皓贤的行动。如今李皓贤自己转态,仁多凌矢觉得是个机会,立即道:“好啊,我早就觉得不必与朝廷弄至这般田地!皓贤兄弟,我们还是议和吧!这样无论对你我,还是对朝廷都好!”

    瞧见仁多凌矢如释重负的欣喜表情,李皓贤却乐不起来。仁多凌矢想问题还是过于简单,他始终不明白在把事情已经做得这么绝之后与朝廷议和代表着什么。李皓贤非常清楚,这意味着将来难保头上会追加上一刀。但是为了景阳郡主,他不得不冒险一试。

    在这个时候,或许这是最好的结果。与朝廷议和之后,兵士们的安危暂时能得到保障,朝廷现在还很虚弱,不可能马上动手清算。与此同时,李皓贤会得到他想要的时间,这段时间之内,可以暂时抛开西夏的琐事,将解药送回大宋。李皓贤的设想是,待将解药送回大宋后,立即赶回西夏解决余下的事情。

    这个设想看起来很完美,一举两得,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当然,前提是太后说到做到。李皓贤对于这个姨娘的印象还是不错,因此,他认为,慈爱而宽容的太后应该会信守她的诺言。更何况,太后以前还出家在寺庙里修行过,身为佛门弟子的她怎会制造杀戮?

    为了自己的爱人,李皓贤准备赌一把。仁多凌矢的表态,也使得他下定了决心。

    …………

    没藏红霞的帐内,李皓贤给母亲请完安后,说出了自己的决定:“阿妈,我考虑过了!我为我鲁莽的行动忏悔,希望太后能原谅我的罪行!我决定与朝廷议和,前提是之前太后许诺的条件!只要太后答应不追究我和手下兵士的罪责,我愿意退兵!不知阿妈愿意为我往城里跑一趟,向太后传达我的意思吗?”

    事情终于向着企盼的方向发展,没藏红霞欢喜不已,道:“当然,孩子!这就对了,大家是一家人,应该和睦相处!我这就动身,为你将此意转达给姐姐!”

    没藏红霞兴奋不已,当日便急匆匆地返回兴庆,将儿子的意思告诉了太后,并在太后面前为儿子求情,希望他的罪行能得到宽恕。

    自从李皓贤上次开出苛刻的条件之后,议和基本已成为泡影,面对危局,没藏太后几乎绝望,眼看兴庆城就要陷落之际,忽然事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没藏太后悲极转喜,激动得快要流下眼泪。

    李皓贤终于中了她设下的圈套,接下来只要小心布局,便可将猎物一步步引向陷阱。没藏太后尽量克制住内心大悲大喜的波澜,温和地对妹妹道:“红霞,请你转告皓贤,年轻人一时冲动,犯了错误,我们这些大人们应该给予改过的机会!皓贤他不必心存顾虑,只要他停止了这鲁莽的行动,撤去包围兴庆的兵马,我将赦免他的过错!他也依然是我的好外甥!但我也有个条件,就是此事平息之后他必须交出部落的大权,在朝廷任职!”

    没藏太后这不卑不亢的表态显然让人容易信服,没藏红霞得到了保证,欢喜万分,道:“太后请放心!皓贤已经对自己的罪过深切忏悔,我会说服他按照太后的意思办的!至于皓贤与兰馨的婚事,还请太后为他俩操办!”

    没藏太后道:“这是当然!我将恢复兰馨公主的身份,他俩一旦成婚,皓贤就是驸马了!这样一来,我们更是亲上加亲!红霞,我要恭喜你!至于婚期,我打算定在两日之后,你觉得如何?”

    没藏红霞道:“虽然时间仓促了点!但是我也希望他们快快成婚!就这样决定了吧,一切还有劳太后操持!”

    一场刀光相见的血战忽然被一场盛大的婚礼所代替,许多人都被这样的突变弄得傻了眼。对于李皓贤来说,他只答应与朝廷议和,但却没说过要娶没移兰馨,但是事情发展到这般田地,他与没移兰馨的婚姻已经成为和谈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成了亲,才能消除没藏太后心中的猜疑,解除李皓贤与朝廷的隔阂。李皓贤与没移兰馨成婚之日,便是‘叛军’接受朝廷招安之时。

    如今的李皓贤急着返回大宋,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自然不会为了成婚一事与朝廷再磨时间,因此自然而然的便答应下来。至于说爱不爱没移兰馨,李皓贤也说不清楚,他现在也没时间去弄清楚。

    ‘先成了婚再说,夫妻可以只是名义上的!’这是李皓贤此时的想法,虽然这种想法会害了没移兰馨,但他一时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比起成婚来,更麻烦的是自己如何向数万的士兵解释由战变和。

    但是,很快李皓贤就发现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棘手。将士们都表示理解,虽然有人还是会嚷嚷几句,但也只是嚷嚷几句而已。

    本来,这些将士与朝廷就并无什么深仇大恨。被人追杀的,是李皓贤,而不是他们。与没藏讹庞有仇的,也是李皓贤,不是他们。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不过是为了追随李皓贤,就像一群虔诚的信徒疯狂地追随自己崇拜的领袖。领袖让他们去东,他们就去东,让他们去西,就去西,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显然不是首要考虑之列。

    原本他们就不知道打这仗为的是什么,如今他们景仰的领袖更对他们说,这仗不打了,不用流血,不用杀人了,何乐而不为呢?

    兵士们的思想一下子就变通,这让李皓贤有些意外,但他也明白了一点,兵士们并不想打这场仗,这场围城之仗并不得人心,仅仅为了个人私仇和权欲,是难以获得最后的胜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