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少年军神 > 第九十五章 战前的宁静 2
    这座帐篷在营地中央,距岳啸的帅帐很近,正是赵匡义日常休憩之所。

    岳啸弯腰进入帐中。帐中有些暗,他刚刚从阳光下进来,不禁微眯了下眼,适应着帐内的光线。

    正对着帐篷口,一个双鬓挂着霜白的老人席地而坐,正俯着身躯,头垂着,眼睛凑在被铺在地上的一张地图上,手不停地动着,正在地图上画着什么。

    岳啸没有打扰他,只是站在帐篷口,静静地看着这个老人,而这是老人也太过投入,没有注意到岳啸的到来。

    赵匡义许是腰弯得久了,只见他轻轻地舒了口气,微微直起身,左手伸到背后,轻轻地捶了下。

    捶了下背,赵匡义扭动了下腰,再弯下身,再度在地图上涂画了起来。

    岳啸放轻脚步,无声地走到赵匡义身后,蹲下身,双手捏成拳,在赵匡义背上轻轻地捶打了起来。

    岳啸的力道、手法均拿捏得很好,本来腰背正酸痛着的赵匡义惬意地长出一口浊气,正在地图上涂画不停的手更是挥动得更快捷了。

    好一会后,赵匡义才放下笔,直起腰,珍而重之地把那张地图折叠起来,放入了怀中。

    这番动作完成后,他才头也未回地说道:“铮儿,你可以停下来了,为父没事了。”

    他的话没有得到回应,那对拳头仍在自己背上轻捶不停,赵匡义转过头来,向自己身后望去。

    他的目光正好对上了岳啸那清秀的面孔,赵匡义忙站起来,对着岳啸深深一揖,道:“老朽不知是将军......”

    赵匡义有点惶恐的话语被岳啸打断了,岳啸忙上前扶着赵匡义,语音中不乏歉意地道:“先生切勿多礼,是岳啸使先生受累了。”

    止着赵匡义的惶恐的推辞,岳啸扶着赵匡义在铺上坐下后,才开口问道:“先生,这几日的情形怎么样了?”

    辽军的情报网被岳啸一举摧毁了,而他自己的情报却毫无阻碍、甚至比以往更为便利地传到了军中。在确定了赵匡义父女完全可信后,岳啸干脆把收集、整理情报的事务全交给了担当了自己军师,却暂时无所事事的赵匡义。而赵匡义在这项工作上也是效率极高,除把方方面面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以外,更是在军务上给了岳啸莫大的帮助。

    得岳啸见问,赵匡义忙道:“禀将军,从燕云传来的情报得知,现在燕云的辽军正蠢蠢欲动,各州的辽军都在往瀛州城下集结,在酝酿着对瀛州的最后攻势。此外,西夏也从西面举大军侵入了辽国,正把聚在辽国北部的辽人赶得向更北之地逃窜。”

    赵匡义说到这顿了顿,见岳啸面色依然平静如常,心中暗暗赞许。

    他再接着道:“再就是从开封传来的消息,晋王和一并官员向陛下力谏,要陛下召狼骑军归国,不可再在辽国境内逗留,而要见好就收,以免被北上回援的大队辽军聚而歼之,而陛下并无给予理会,也没有给狼骑军下达任何命令。”

    岳啸嘿了一声,见好就收?晋王还真是关心狼骑军啊。

    这些天还真没什么特别的情况,只是皇帝的态度有些怪异,岳啸待赵匡义说完,点了点头,道:“好,那依先生看,接下来,我该怎么做还好?”

    赵匡义笑道:“将军不是早已胸有成竹了吗?”

    岳啸笑笑,却不置一词。

    赵匡义小心地观察着岳啸的神色,沉吟了一会才道:“将军,现在这辽国战场上的形势俱在您掌握之中,可老朽斗胆问一句,将军大胜之后,将往何处?老朽观陛下的态度实在是模棱两可,不可捉摸。”

    天色渐暗了,岳啸没有急着回答赵匡义的话,而是站起身,点着了油灯。待灯光燃起,才看着灯光,慢悠悠地道:“先生,你说,要是世人知道了我岳啸还活着,会是什么反应?”

    岳啸一直封锁着信息的传播,以致外界俱不知道这支在辽国中纵横无敌的狼骑军是“已死”的岳上将军率领的。

    赵匡义微眯着眼睛,看着岳啸在摇曳的灯光中忽明忽暗的脸庞,微笑道:“在老朽看来,待将军尚在人世的喜讯传到外界后,会有五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哦?哪五种?”

    “第一种,自然是普天下的百姓,都欢欣鼓舞,欢庆庇佑自己的军神,不但没有抛弃自己,还给自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

    第二种,是譬如晋王那样的人物,心若死灰,哀叹自己的奸计不仅没能得逞,还平白承受了巨大的挫折;

    第三种,是那些本来冷眼观望的人众,他们看热闹的愿望没能得到满足,会惊叹着,把所有目光都聚集在将军身上,再考虑自己应向哪个方向摇摆;

    第四种,是将完败在将军手下的辽人,他们除了不得不承受将军带给他们的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之外,在自己心中埋下这样的想法:将军是他们的克星,是他们不可逾越的,让他们不得不仰望的高山。辽人一直崇拜强者,可以说,将军在一日,辽人都将不敢对汉人再有觊觎之心,再也不敢冒犯将军虎威;

    第五种,是至关重要的。大燕国的皇帝陛下,老朽不知他到底知不知道将军仍在人世,只是,要是他知道将军尚在人世,却只是现在的这番对狼骑军不闻不问的举止,那他的心思就耐人琢磨了。”

    赵匡义一口气把这些话说完后,目光炯炯地看着岳啸。

    岳啸听完了赵匡义的话,低下头,沉默了。赵匡义把话说得够明白了,言语中的一些寓意,昭示得也够清晰了,甚至,有不少,是岳啸自己都没有考虑到的。

    半晌,岳啸抬起头,有些艰涩地道:“第五种,先生好像有些多虑了。”他发现他的心中渐渐升起了浓浓寒意,他有点不能相信赵匡义的话,也不愿自己听到了这些话。

    赵匡义摇摇头,沉声道:“将军,您可以想想,从您入京再到出京,事态都是怎么发展的,再到现在的境况。有些东西,不是将军不愿相信,就不会存在的。”他在心中暗暗摇头,自己的这位主公,什么都好,就是心底过于纯良,太容易相信他人,而对他人不抱什么戒心。

    岳啸总不愿把人心想得太过黑暗。他在赵匡义的提醒下,在脑中一幕一幕地回放着从自己入京再到出京,再被刺杀的一系列情形,脸色渐渐灰败、黯淡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