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越从美国开始 > 第二十四章出版受阻
    欧阳夏雨的担心的确应验了,傍晚廖明耷拉着脑袋走进小楼,很明显他所认识的那个出版社不愿意“亮剑”。其实何止是那一个出版社,廖明觉得这么多老首长们喜欢的小说,应该会有很多出版社抢着要,于是起了点私心。

    想到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正在资助自己弟弟读高中的曲叔叔,就兴冲冲地拿着徐志飞的稿子去找曲叔叔,哪想到曲叔叔看稿子的时候眉飞色舞,看完了就是一通训斥。什么不符合主流,什么有抹黑解放军嫌疑,甚至还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不能出版,一出就会犯错,而且是犯政治错误。

    不死心的廖明本来还想到别的出版社试试,可看出了廖明心理的曲叔叔又是一通苦口婆心的教育,甚至断言如果哪家出版社审稿的编辑偏激一点,甚至都有可能直接报警。所以让他千万别想着到别的出版社,然后又给他仔细的剖析了现在国内的政治形势以及对言论的监管力度,最后说作者没有绝对的社会背景或者没有得到高层人士的支持,这本书绝对出版不了。

    廖明的曲叔叔曲宇恒以为这书是廖明写的,虽然写得很好很精彩,可是他不希望因为这本书影响到廖明的前程。

    如果说徐志飞愿意直接署名或者署上“自由飞翔”那个笔名,再或者可以告诉出版社这本书得到了很多老首长的高度认可的话,也就轮不到廖明把稿子送给曲宇恒所在的这家小出版社了。可是徐志飞为了不想让美国民众给他钉上红色标签,早就说过这本书绝对不能以他的名义出版,要嘛匿名、要嘛弄个新的笔名然后不让别人查到。至于那些老首长,廖明在没有得到首肯的情况下决不能乱提名字,能进香山当勤务员的如果连这点都不明白,那不是他本人傻了,就是曾经审查他的领导是个白痴。

    于是廖明也就只能灰溜溜的回了香山,然后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给老首长们作检讨。

    老爷子们也没说啥,虽说小廖起了点私心,不过谁又没有起过私心呢。更何况人家曲宇恒还是小廖弟弟的资助者,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还要涌泉相报,更别说像曲宇恒这样的大恩人。再者书出版不了更不是他小廖的错,按照齐老爷子说的,他这个搞了一辈子政工的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何况是廖明。

    其实齐老爷子说的这话有点宽慰廖明的意思,老爷子怎么可能想不到“亮剑”有可能被人上纲上线的问题呢。不仅齐老爷子,大多数老爷子们都想到了,可也都没把这事当回事,不说小志飞和邓首长、总书记等人的关系,光是他们这些老骨头,虽说已经没什么太大影响力了,出一本书那不也是一句话的事?只不过没人想到由廖明不声不响的去联系出版社,所以很自然地被出版社拒绝了罢了,毕竟“亮剑”对现在的军事文学的颠覆太大了,由不得一些思想偏激的人不往抹黑解放军、抹黑GCD上面想。

    =========================

    没能出版的事徐志飞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想起了前世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刚开始据说是被骂的狗血淋头,后来在以刘太子为首的一群人的有力支持下,才得以在更多的电视台播放。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徐志飞不知道,但是徐志飞知道的是电视剧被骂过是真的,刘太子喜欢这个电视剧也是真的。

    所以结合上辈子的见闻,这一次“亮剑”被拒徐志飞也不感觉太奇怪。反正出版的渠道多得是,也不需要太在意。上次邓阿姨不是说喜欢自己的小说吗,实在不行找邓阿姨去。他也不想想,他要是放着身边这些老爷子不求,反而去找邓公的女儿就不怕这些老爷子们怪罪他?

    不过徐志飞现在也没心情想这些,他正头疼着呢。这两天梳理自己铺开的摊子,可还没梳理出几个,感觉自己脑子又开始乱了。

    “叶问”、“中南海保镖”不知道该往哪归类,计划中的漫画连个构思都没有,还有趁着在国内的时候想找到邰丽华把“千手观音”交给她,还有军事电影以及给军队筹款的问题,还有包括机关城在内的电影城的大体框架,更有曾经承诺过的公益广告,中国人拯救地球的科幻三部曲,还有更想着真的能弄一部电影把中国的问题都点出来,等等等等······

    此外也不是没有高兴的,让徐志飞心情愉悦的东西。

    比如美国来电QQ短短几天就风靡了各大校园,注册人数突破15万,同时在线人数最高峰达到21万,这还是软硬件设施都不太理想的93年啊。当然在QQ的普及上“自由飞翔书迷会”功不可没,在他们的努力下,几天下来美国近三分之一的高校里的电脑基本上都给装上了QQ,要知道计算机技术公司最初可是只印了100张软盘。据说嗅觉比较灵敏的微软提出QQ能嵌入到他们的系统里进行打包出售。

    还有何志军打来电话说上海方面希望徐志飞手中的五亿美金,哪怕是其中一小部分也希望能够投入到浦东大开发中,为此上海市委市政府愿意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这可是又一个大馅饼啊,徐志飞第一个闪过脑际的想法就是在浦东盖一个由几栋建筑构成的建筑群,从而形成一个小区似的巨型摩尔购物中心,这样就连电影院样板店也能直接按到这个购物中心的计划中。

    再有,李纯找的那些研究生、大学生已经弄出了VCD试验机。虽然徐志飞没有看到,但是照李纯的说法画面和声音绝对比录像机和镭射影碟高出不止一个档次。说是因为徐志飞对画面和声音以及存储量上有过高要求,所以他们在研究的时候直接把对各项基本数据的最低要求在镭射影碟的数据上乘上了五。看研究进度原型机再过一周就能弄出来,最多一个月就能定型。

    最后还有个兴奋中带点无奈的是,美国计算机技术公司里的那帮技术宅又要钱了,这次要钱的原因是看上了“生化2”里的那个女记者手中的DV机。他们中的部分人觉得这个东西他们能研究出来,于是就伸手要研究经费。你说迈克尔贝也真是,你连电影都没拍跑去跟一帮技术宅研究后期制作干嘛呀。不过别说,那个DV机真的能研究出来可绝对是财源滚滚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