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战国之魏武大帝 > 第一百零二章 大军入楚
    魏国三万大军日夜兼程直扑魏韩边境,不到一日,行军八百里。

    这时,一匹快马卷起一地尘土,奔魏郝大军而来。

    “报王上,前线急报。”一名锦衣卫冲至魏郝大军前递上急报后边昏了过去,手中还紧紧拽着密报。

    “来人,将这名士卒带下去好生安顿。”

    魏郝说完便亲身下马掰开那名锦衣卫紧握的手指,拿起书简,越看脸色越是铁青。

    “王上,可是有紧急军情。”魏辉问道。

    “前线战事不妙,庞涓领军在韩魏边境与楚国作战,楚国谨守不出,我六万魏武卒损失惨重,楚军还在魏国边境设置层层防卫。”

    “这昭阳竟如此老辣,短短几日,便设置了这般紧密的防卫,我弓骑营适宜野战,如果要冲击楚国的铜墙铁壁,大军损失惨重不说,是否救得出庞涓大军还是两说。”

    “既然昭阳这么喜欢断人粮道,那本王也学学他,传令下去,转道淮泗。”

    “王上妙计,当真是了得啊。”魏辉竖起拇指大赞,兴奋道:“这昭阳不是建立这铜墙铁壁般的防御,想我截断我魏军的补给嘛,那我们也断他粮道,看谁耗得过谁,如今的淮泗只余下两千不到的兵马,魏辉这就下令,一举杀至淮泗,断了楚军的粮道。”

    魏郝亦是兴奋不已,不过,他很快就平伏下了心情,冷静的分析现状。

    现在的魏郝已经不是刚刚穿越过来的宅男,经历过血雨腥风,战场搏杀,本身又带着前世的记忆,早已不是个毛头小子了。

    攻取淮泗确实可以断了楚军粮道,但魏郝却深知,昭阳可不是容易对付的,再说楚军储存的粮食也不是庞涓所能比的,一旦昭阳铁了心要灭了这支征韩的魏武卒,魏郝也没有办法。

    再说齐魏战场不明,赵国虎视眈眈,燕国也有加入合纵之意。

    如果不能速战速决,那他的一切算计就等于泡汤,魏国就会陷入险地。

    “破了淮泗虽然简单,却也不可盲目乐观,需得想一道让昭阳不得不回军的计策才行。”

    魏郝站在马下,手握剑柄,思绪翻滚如潮。

    沉吟许久,魏郝停下了脚步,英俊而又成熟的脸上,带着几分诡秘。

    魏郝一直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一直以为他是在和昭阳作战,其实不然,他是在和楚王作战,和昭阳作战的一直都是庞涓。

    昭阳与庞涓一战,以有心算无心,他确实处于上风,但他魏郝,一个经历过战场磨练,又有着后世记忆的穿越者,难道还不如一个生长于,只知关关雉鸠,在河之舟的楚王吗。

    “传令下去,大军不做停留,快马加鞭攻打淮泗。”

    在魏郝的号令下,三万大军尽管已经很疲惫,但却不做丝毫停留,在天黑之前便赶到淮泗。

    淮泗的楚国守将宋明听说魏军三万大军来攻,大为胆怯,便想不战而逃。

    副将劝谏,靳明不听,反而怒斥,“昭阳十万大军建立起铜墙铁壁般的阵势,损失大军五万才斩杀魏军三万,如今淮泗仅两千士卒,如何挡得住魏国三万虎狼之师?”

    副将只能威胁道,“令尹若知将军不战而逃,必定问罪。”

    靳明大笑,“本将乃上官大夫靳尚之弟,我兄靳尚深得王上信任,怎会怕昭阳那老匹夫。”

    说完不听劝谏,领两千大军撤退,尽弃淮泗之地,魏郝不费一兵一卒占领淮泗,截断征魏楚军的粮道。

    淮泗的变化很快报到昭阳那,昭阳虽然知道靳明是个草包,将他留守在那就是不想他到军中误事,同时想到魏国如果想截他粮道,也可以让魏国帮他除去一个于国无益之辈,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靳明居然如此胆大,敢不战而逃,暗暗发誓回国后一定要斩杀靳明这种贪生怕死之辈。

    尽管粮道被断,昭阳却毫不担心,这点他早就已经算到,大军存量足可支撑十日,而庞涓却只有三日口粮,只要庞涓一败,楚国既可北攻魏都大梁,又可从韩境撤退,他又何须惧怕魏国断他粮道。

    当下昭阳也不急于进攻,依旧用铜墙铁壁般的阵势阻挡庞涓大军的回返。

    魏郝攻破淮泗后在淮泗休整一夜,第二天清晨,魏郝和魏辉已经得到消息,韩魏边境的楚军依旧固守,没有退兵的打算。

    魏辉惊疑道,“我军已经截断楚军粮草,楚军为何还不撤退,难道楚军存有的粮草足以拖垮我魏军,可楚军没有加入合纵,出兵是昭阳个人的主意,怎会凑集这么多的粮草?”

    魏郝冷笑,“既然这昭阳能在匆忙间在韩魏边境设置这么多道防御,多带点粮草有什么奇怪的,昭阳这是预谋已久,出兵我魏国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魏郝说完,下令集队,大军继续南下,攻打楚国。

    但凡君主出征,颇为慎重,要么就是确信能够战胜敌国,一举定乾坤,要么就是国家已是存亡之时,君主不得不亲自出征。

    魏郝亲率大军出征,魏辉未曾反对,就是因为他自信能够凭借弓骑营的精锐能在野战中消灭征魏楚军,但要出征楚国,他就没什么把握了。

    尽管昭阳出征带走了楚国北境的全部精锐,但大军深入楚境,必定遭到各地勤王之师的合力围剿,又没有粮草补给,一旦战败,魏郝战死或被俘,魏辉不能想象,这对魏国是何等灾难,对于魏郝南下攻打楚国的计划,昭阳自然是竭力反对。

    对于昭阳的反对,魏郝自然是早有准备,楚国北境十万大军被昭阳带走,现在无兵把守,现在攻进楚国可以说是毫无阻力,再说楚王刚刚继位,毫无声望,只有一个昭阳对楚王忠心,楚国诸侯国林立,只要不是都城有危,楚国那些诸侯谁又会自损实力支援楚国王室。

    对于这一仗,魏郝有必胜的把握。

    在魏郝的坚持下,三万大军终于开拔,弓骑营众将士忍隐多年,早就蓄满了战意,魏辉反对,本以为会失去立功机会,不想魏郝却这般坚持,无不热血沸腾,战意狂燃。

    魏郝率领三万大军进入楚境,因楚国北境大军已被昭阳抽调一空,魏郝的三万大军在楚境纵横驰骋,连破十数城,连在王宫享乐,不问朝政的楚王也得到消息,急忙下令让昭阳回国。

    此时,昭阳正在布置防务,经过连番征战,征韩魏军只剩下两万魏武卒,且是强弩之末,昭阳已经可以看到胜利在向他招手,楚国经此一战,可以威震列国,成为列国攻魏的第一场胜利,而且还是大胜。

    “报,令尹大人,魏军三万大军攻楚,连破十数城,楚王下令,让令尹大人回国。”

    “什么?”昭阳一脸不可置信,三万大军就敢攻打楚国,还连破十数城,“王上难道没有下令各君侯围剿。”

    “王上已经下令,但君侯个个托故不出兵,魏国大军一到,不少守城将领不战而逃。”

    “该死,是我失了算计。”楚国是战国领土最为广袤的国家,但也是战国诸侯国最多的国家,因为大肆扩张,楚国不知道封了多少君侯,让出了多少封地,只要有战功的贵族,基本上都有封地。

    楚国也不是没有明智之士变法,取缔封地,但还没开始就夭折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世的屈原,屈原想在楚国变法,稳定王权,但遭到贵族反对而流放,投入泊罗江成为一缕孤魂。

    楚国的君侯不仅有封地,还有私兵,后世项羽领导的反秦义军主力就是项家的私军,这些君侯在楚国权利打得惊人,而且大都自私自利,为了获得更多的封地,看到邻邦实力弱小,趁机吞并也是常有的事,楚国王室也知道这一点,但也毫无办法,面对君侯间互相吞并封地,只要不过格,就由着他们。

    对外作战或国家遭到进攻,这些君侯也是必须征集部队随王师出征的,但也要看君王是否强势,如果是楚威王在,这些君侯自然是义无反顾,但现在的楚王刚刚继位,君威未立,这些君侯接到王命后自然是表面应承,暗地里还是保存实力,这个时候的楚国,只要不是面临灭国之危,这些君侯绝不会齐心。

    这才有了魏郝率领的三万士卒一日之内连破楚国十数城的奇迹。

    “令尹大人,现在该怎么办。”副将问道。

    昭阳冷哼一声道,“魏军才三万,如何能破得了我郢都,消息秘而不发,继续围困魏军,我就不信,魏军真敢用三万士卒攻打坚固的郢都王城。”

    见昭阳不肯回师,赶来的传王命的使者也没有办法,只能回郢都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