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战国之魏武大帝 > 第一百零四章 回师
    昭阳坐在军帐内,静候这魏军的进攻。

    昭阳很肯定,魏军没多少粮草了。

    楚王一再发诏令让他退军,他昭阳一直坚持,就是因为他相信楚都绝对不会被破,而攻韩魏军在他的策略下一定会全军覆没,他相信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楚王又一次让他退兵了,他不做理踩,关键时刻,他必须坚持,斥退使者,昭阳依旧采取防守策略,经历几场大战,他已经很清楚,魏军的实力远在楚军之上,他不希望楚军和魏军野战,已经损失了五万楚国精锐士卒,他再也损失不起了。

    “报,大将军,上官大夫靳尚带楚王诏令来我大营。”

    昭阳一阵疑惑,楚王诏令不是刚刚被他驳回吗,这靳尚怎么这么快就来了,尽管很不愿意见到靳尚,但想到两次违背诏令,这次如果不接见使者,对他昭阳不利,只得硬着头皮让靳尚进入军营。

    一直以来,做为老将的昭阳都看不起靳尚,没有军功,只知道阿谀奉承,靳尚在昭阳的印象中很不好,昭阳是个直人,不懂得隐晦,也不懂得拐弯抹角,昭阳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靳尚。

    对于昭阳,靳尚一直是要除之而后快,现在他代表楚王出使,自然是趾高气昂。

    进入大帐,靳尚一点也不客气,坐在主帅座位上,大声喝令,“听王上诏令。”

    “王上诏令,命昭阳接令之日起,即刻赶回郢都。”

    昭阳动作表现得极为臣服,但心中却满是不屑,靳尚也太看得起自己了,以为凭一诏令就能让她昭阳屈服,昭阳随先帝征战沙场多年,又岂是一个小小的上官大夫所能指挥,就算有楚王的诏令又如何,只要他打了胜仗,他不信这楚王会在时候责怪他。

    “使者不急,征韩魏军不出两日铁定灭亡,现在不是退兵的时机,只要两日,昭阳一定下令楚军退兵。”

    对于昭阳敢违背楚王号令,靳尚早有计议,心中暗道,“辛亏有张仪计策,不然如何能阻得了昭阳。”

    屏退左右,靳尚拿出一封密简递给昭阳,“昭阳,这是楚王密信,还请令尹大人一看。”

    听说是楚王密信,昭阳极为兴奋,以为楚王开窍,不料打开密信,内容却让昭阳大吃一惊,气的浑身发抖,他为楚国效力可谓鞠躬尽瘁,万万没有想到身为楚国的大王,居然会用自己的幼孙威胁他退兵。

    他昭阳征讨魏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楚国,他楚王怎可如此是非不分。

    “昭阳,王上密信可看清楚?”

    昭阳脸色铁青,“已看清楚,请问上官大夫,楚军何日撤兵。”

    “现在,即刻。”

    昭阳冷笑一声,望向靳尚点了两下头除了营帐,发白的长发在空中飞舞,双眼目视南方,“先王,你看到了吗,不是昭阳无能,是王上昏庸啊。”

    楚军副将看着昭阳,叹了一口气,木已成舟,再做什么也无济于事,可惜了,庞涓粮草最多坚持三日,三日后就可获得一场大胜,一场魏郝执政以来列国与魏作战的第一场大胜,楚国也将名动诸侯,却被王上连下的三道诏令断送了。

    楚军终于还是撤退了,庞涓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没有想到楚国突然退兵,这次违背王命征讨韩国导致大败,他再一次陷入危境,运气好点就是魏郝罢了他兵权,运气不好,他庞涓恐怕要上断头台了……。

    想起马陵之败后,大将军府前门庭冷落,人心冷暖,他庞涓不甘心。

    “大将军,回大梁吗?”副将张寻问道。

    庞涓一怔,良久,转头过望向副将张寻,“你和胡卫将军先回大梁,召集本将旧部将领,本将有要事要宣布。”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副将张寻脑海中滋生,胡卫是庞涓的心腹管家,这次出兵韩国带在身边就是希望给这管家立功的机会,现在庞涓让他二人去大梁召集旧部,是想干什么,现在大梁守卫空虚,难道庞涓想造反?

    张寻身在局中,却不敢有任何想法和质疑,现在军中魏武卒忠于王上的将领都战死了,留下的大都是庞涓旧部,如果他真要有什么质疑,铁定死路一条。

    没有丝毫犹豫,张寻和胡卫两骑快马,飞奔王都大梁。

    魏郝在楚国看似占尽优势,但他很明白,这是楚国还没发力,昭阳带走了十万北境大军,楚国其余大军都在楚齐和楚秦边境,没有接到楚王诏令不会轻易调动,而楚国君侯的私军一直都在保存实力,造成魏国可以在楚国纵横驰骋,连破十余城的假象。

    一旦魏郝的军队进入郢都,他魏郝的压力就会大增,边境的守军就会赶来支援,各地君侯也决不会坐看郢都陷落,十万各地的勤王之师就会在短时间赶到郢都,他魏郝和三万魏国士卒就真的危险了。

    魏郝率领的大军又破了十城,现在魏军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越接近郢都,魏郝心中越是不安,如果楚国真不撤兵,那他魏郝也只能回国了,三万魏军是断断攻不下郢都的,最多在楚国进行破坏。

    “王上,刚刚锦衣卫来报,昭阳退兵了。”老将魏辉纵马而来,向魏郝禀报。

    魏郝长出了一口气,整个身体放松下来,这招围魏救赵太险了,如果面对的不是楚怀王,而是嬴渠梁和齐威王那种经历过磨砺的君主,这一招还真不管用,无论怎么说,攻打楚国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是该退兵了。

    “传令下去,大军从韩国退回魏境。”

    老将魏辉发白的胡须猛然抖了起来,“王上,楚国不宣而战,欺人太甚,魏辉愿率麾下将士讨伐昭阳楚军,我三万弓骑士卒与楚国五万士卒野战,如屠猪狗。”

    魏郝摆了摆手中马鞭,“我大军入楚,只是为了救援困在韩国的庞涓士卒,并不是来与楚国结仇的,真要灭了昭阳那五万大军,我魏国的楚国的仇怨就结大了。”

    魏辉一脸不甘,但他也清楚,现在国内形势复杂,还真不是与楚国结仇的时候。

    “放心,弓骑营既然已经出现在列国面前,就是一把出鞘的利剑,魏赵边境和齐魏边境还有两场大战,还怕没有军功?”

    魏辉点头,这支弓骑营确实沉寂太久了,没有任何荣誉,没有机会获得军功,好不容易打次楚国,却没遇到一场像样的战役,士卒斩首不多,也就是军功不多,在楚国转了一圈就回去,不止这些弓骑营的士兵不甘心,就是他们的主帅魏辉也不甘心。

    滚滚洪流从南向北,穿过楚韩边境进入韩国,韩国君王自然得到了消息,韩王一面派遣使臣到魏郝军中请和,一面又让韩朋聚集国内五万士卒,严阵以待。

    魏郝三万大军刚在韩国扎营,就有锦衣卫来报,楚国回师后,庞涓统领两万残余的魏武卒回国,召集旧部,似有不轨之心。

    随即又有士卒通报,韩国使臣觐见。

    “魏王在上,鄙臣奉我王之命拜见魏王,如今魏王和三万大军陷入我韩国,我王不忍生灵涂炭,特派鄙使来请和,这是我王请和书,请魏王决断。”

    魏郝拿起韩国使者递过来的韩王请和书,粗略一看,笑道,“本王也不愿两国大动干戈,只要韩王让我大军借道韩境入魏,那本王自然愿与韩国交好。”

    “我韩国自然愿意与魏交好,也愿意让出一条道让魏王归国,但魏王也要归还我韩北十六城,已于结盟之诚,互盟之好。”

    “大胆。”

    “韩王无礼。”

    “小心我魏国灭了你韩国。”

    魏郝脸色铁青,“割地求和啊,韩使可知,割地如割肉,有锥心之痛,丧国之辱,我是与韩结盟共好,又不是去臣服。”

    “求和也罢,臣服也好,韩国派鄙臣来只是照会邻邦的礼节,是否愿意归还我王并不在意,六国攻魏,虽被魏退去两路,然还有齐赵大军压境,鄙臣还听说贵国大将军庞涓回大梁后召集旧部,有谋反叛乱之意,魏国眨眼间就有灭国之灾,而魏王却被困我韩国,魏国随时都可能亡国,我王择日统兵讨地就是,到时魏王锥心之痛,丧国之辱亦是难免。”

    “韩使所言之地,尽皆我魏剑所得,你一说到庞涓我倒想起来了,你韩北十六城,好像是我们这位庞涓大将军统兵占领的,哦,当时本王还是个王子,唉,你也知道,我们这位大将军脾气不好,你让本王将他占领的土地还给你们韩国,这位大将军还不找本王麻烦,还不得,还不得。”

    “既然魏王不愿还地,那就请魏王转道从楚回国吧,我韩国武安侯脾气也不好,他领着五万大军挡在魏国回军路上,恐怕魏王从韩国回不去,鄙臣告退。”

    待韩国使臣离开后,魏郝猛地一拍桌案,眼神凶厉,“庞涓,你这是逼本王杀你。”

    “王上,外敌环伺,庞涓又有谋逆之心,王上又被困韩国,如何是好。”老将魏辉担心道。

    “现在本王远在韩国,对大梁之事知晓不多,但本王相信,只要本王不死,庞涓还没有胆量现在就反,父王在位时,庞涓东征西讨,立下多少战功,就有多少仇家,一旦魏国灭了,各诸侯国就会对付他庞涓,现在庞涓不过是待价而沽,庞涓没有和列国达成协议之前,大梁没有危险,我们还是先回国再说。”

    “可现在韩国截断我军退路,如果他据城而守,恐怕我们从韩境回不到魏国。”

    “锦衣卫送来密信,韩朋领五万士卒决定与我魏国野战,韩军不知我军底细,以为弓骑营是新军,能在楚国克二十余城只因楚国北境兵力空虚,又听说我们从韩回国是害怕昭阳那五万大军,这正是我们的机会,一举灭了韩朋的五万大军,回国之路畅通无阻。”

    “那就战,野战我们弓骑营还没怕过谁。”

    “战……。”